2023年度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6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8-13 17:18:02 阅读:

内容摘要: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浙江“千万工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6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度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6篇】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6篇

【篇1】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

中办国办转发《报告》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入学习推广浙江经验的工作要求

通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学好学透、用好用活浙江经验,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早部署、早行动、早见效。在工作中,要学习借鉴浙江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真正转化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实践;
要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与当地发展阶段相适应;
坚持聚焦民生福祉,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行动做起,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
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
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坚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在地方党政机构改革过程中,要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衔接,确保不断档、不耽误。2019年年底国务院开展一次大检查,对措施不力、搞虚假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无效实施的地方和单位予以批评问责。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15年来,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一以贯之地推动实施“千万工程”,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制村全覆盖,卫生厕所覆盖率98.6%,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率97%,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千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会同浙江省有关方面,研究提出了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深入学习推广浙江经验意义重大

浙江“千万工程”起步早、方向准、举措实、成效好,对全国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一)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浙江经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多举措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多形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才能实现农村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二)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浙江省在推进“千万工程”中,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才能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浙江省通过“千万工程”,创新升级、与时俱进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城乡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子。深入学习浙江经验,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建设这块突出短板,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四)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浙江省坚持循序渐进,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千万工程”,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改造村容村貌,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大提升。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借鉴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先点后面、先易后难,从规划示范到全面推开,才能确保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三、浙江经验的主要内容

15年来,浙江省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持续用力,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4个阶段,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总结浙江省15年推动“千万工程”的坚守与实践,主要有以下7方面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15年来,浙江省通过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教育,让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推进“千万工程”的自觉行动。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扎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奠定基础,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注入动力。

(二)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成立由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高规格现场推进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到会部署。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省委省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注重发挥各级农办统筹协调作用,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配合,明确责任分工,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浙江省注重规划先行,从实际出发,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一次性规划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专业人员参与与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相一致,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众胃口,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区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实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协调发展。

(四)始终坚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后难。浙江省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象,到实施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先易后难,逐步延伸。从创建示范村、建设整治村,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再以星火燎原之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跃迁。

(五)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坚决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造成“前任政绩、后任包袱”。推进“千万工程”注重建管并重,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同步抓实抓好。坚持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进行,建设与管护同步考虑,通过村规民约、家规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实现乡村文明提升与环境整治互促互进。

(六)始终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保障。浙江省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市级财政配套补助、县级财政纳入年度预算,真金白银投入。据统计,15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1800亿元。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资金,下放项目审批、立项权,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主动性。

(七)始终坚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浙江省坚持调动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做好规划编制、政策支持、试点示范等,解决单靠一家一户、一村一镇难以解决的问题。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清洁庭院”鼓励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庭院卫生清理、堆放整洁,到“美丽庭院”绿化因地制宜鼓励农户种植花草果木、提升庭院景观。完善农民参与引导机制,通过“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积分制等,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同时,通过宣传、表彰等方式,调动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

四、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见建议

2018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但工作中仍然存在责任有待压实、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形式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农民内生动力激发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等问题。下一步,要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突破口和新动力,有力有序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开展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舆论宣传和经验交流,进一步增强各地区各部门抓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重点,尽快将工作部署从规划示范转到全面推开上来,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行动,确保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

(二)落实推进机制,合力攻坚克难。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挥好牵头作用,统筹协调工作推进和政策支持。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方案,加强协同配合,积极主动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落实好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强化“五级书记”特别是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落实责任。加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督促指导和调研评估,实行通报和末位约谈制度,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注重规划引领,加强分类指导。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指导、推动和支持各地抓紧编制好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合理规划村庄类别,明确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和要求。充分考虑农村差异性,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鼓励地方探索创造。把村庄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工程等设施建设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分类别、分年度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组织开展以治理村庄脏乱差为重点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

(四)完善投入机制,创新扶持政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建立健全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力度。抓紧出台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的政策性意见,所筹资金可重点安排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和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地方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资金项目,最大程度发挥使用效益,同时切实防止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坚持建管结合,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推广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简单实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工艺和产品。

【篇2】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

2015.12.19千课万人体育教学报告会

在此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们这一次宝贵的观摩学习机会,还要感谢学校各位老师老师对我们体育工作者的支持。

2015年12月17日,我们体育教研组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杭州的列车。在车上闲来无事,我们几位老师总结出了在体育课堂教经常困扰大家的几个问题:一、孩子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二、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和器材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运动量、强度和密度;
三、体育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四、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与体育课教学如何有机结合?五、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让学生身心健康?带着这些的问题我们来到了学习会场。

在12月19日至21日三天的学习中,我们总共听取了8位优秀体育教师的讲座,专家们的精彩讲解,使我们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给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陈志飞老师“国际视野下的体育教学设计--搭建理念与方法之间的桥梁”,什么样的教学操作细节设计能体现“以人为本”呢?陈老师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为我们做了完美的诠释:“老鹰抓小鸡”是个很古老的游戏,陈老师通过一个环节小小的改动,使它既为孩子们爱玩而且大大降低了风险。这个改动就是放置标志物,并且把小鸡放在几个人围成的圈子里,这样的小改变让我们有恍然大悟之感。是啊,对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做一些小改革,就意味着崭新的变化,我们今后也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改进啊!

过去老人们常说:“同行是冤家;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陈志飞老师毫无保留地把他的课堂教学经验和我们进行了分享。初看起来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但在这些小事里蕴藏着大智慧。比方说:在课堂中要层层渐进,一个停顿表扬不超过三个孩子;
说课的时候不走动;
在课堂上要怎么样增加趣味性等等,让我们所有的听课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余立峰老师做了“新常态视角下体育课教学基本标准报告”,在余老师的报告中为我们深入浅出的分析了长期困扰我们的几个关键问题:

1.现实中日常体育课怎样算是合格、良好、优秀的?

2.体育课与体育活动课如何用简明的标准区分?

3.怎样才能三言两语让外行的人掌握评价合格体育课的标准?

从原来的队列队形中的转变来改变课堂的趣味性,课堂设计时候的变化,要抓住一个“变”,准备加活动,让学生不要停;
老师在说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让学生停下来。

这些专家老师的讲座,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想到了如果我们的体育教学能以趣味化、乐趣化、游戏化的方式点燃学生热爱运动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在体育教学中贯彻教学游戏化、教学乐趣化、学习趣味化的理念,学生不仅可以更喜欢上体育课,也更愿意去了解体育运动项目,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因此今后我们要潜心钻研体育教学艺术,紧跟时代的步伐,挺立潮头,才能不会被这个奋进的时代所淘汰。

【篇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

“千万工程”点亮“万千美丽”

作者:方问禹;

作者机构:;

来源:浙江画报

年:2018

卷:000

期:007

页码:P.8-27

页数:20

中图分类:F323.8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浙江经济;农村居民;工程;可支配收入;改革开放;农村生态;服务配套;城市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高速发展,曾经的资源小省一跃成为了经济大省。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物质富裕已不再是农村生活“幸福感”的唯一衡量。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对生存发展环境和农村生态尤为关注,对自身是否享受与公共服务配套尤为敏感。重民生体民意,早在15年前,浙江决策层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广大农村居民绝不能掉队,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必须比肩齐飞。于是,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美丽乡村”再到建设“大花园”,一场历时15年的“美丽接力”在浙江农村“星火传递”。

【篇4】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读解浙江省“千万工程”中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文︳方问禹 许舜达

【摘 要】浙江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16年来,浙江省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聚焦目标。

【期刊名称】当代党员

【年(卷),期】2019(000)008

【总页数】2

【关键词】浙江省;工程;行动计划;整治;乡村;建设;美丽

●浙江实践

【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16年来,浙江省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持续用力,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四个阶段,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总结浙江省16年推动“千万工程”的坚守与实践,主要有以下七方面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真正转化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实践。

二、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

三、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与当地发展阶段相适应。

四、始终坚持聚焦民生福祉,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行动做起,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

五、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

六、始终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七、始终坚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

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旅游勃发、创新创业火热……浙江省自2003年全面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一些乡村走过清晰的“三美融合”脉络,成为率先振兴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擦亮环境“金字招牌”

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时光回溯到16年前,逐步富裕起来的浙江农村,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情景。

彼时的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因为竹木过度砍伐,山沟里几乎没了水。而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始改变上万个村的发展轨迹。

不准砍伐树木、不准电枪捕鱼、不准开矿挖石……高家堂村下了决心,将村民多年来的生计列入了“禁止名单”。此外,村里还专门投资130万元修建环境水库涵养水源,建成了湖州市第一个生态公厕,并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应用美国阿科蔓技术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乡村。

截至2018年底,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的绿化率达到67%,全村社会生产总值突破9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6.3万元。

“好环境”是滕头村发展的一张“金名片”,其设立的村级环保委员会,对引进的工业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价,至今已否决50多个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投资项目。

2003年以来,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进程,不断推高标准、擦亮环境“金字招牌”。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31.9%,产业园区以外基本无工业、园区之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地处浙西南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市,丽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饮用水源地水质、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空气质量等均处于浙江省前列,成为我国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激发乡村“生态红利”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口,刻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的纪念石旁,旅游大巴排成排,八方来客川流不息。

“实在不好意思,今天的房间都订满了。”67岁的民宿主人胡领珠笑盈盈地拿出葡萄和冬枣招待,“远方来的都是客,来家里坐一下,吃点水果。”

年轻时的胡领珠在村里服装厂翻鸭毛鹅毛,如今是一名民宿创业者。2013年,在女儿的支持下,胡领珠将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宿,还给每个房间取了别致的名字:青山雅轩、绿水山房、白云小筑、红叶民居。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本质上改变了浙江农村生态环境面貌,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上,农村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经济业态百花齐放,“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2015年10月,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封停了16年的古龙窑重新燃起火苗。窑主金朝军说,如今家乡景美人和、游客如织,他家六兄妹决定从上海、云南等地返乡,复烧“金品古龙窑”,传承祖辈青瓷技艺,还在龙窑边开起民宿。

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海拔600米以上纯净无污染耕地、森林资源,正在孕育品牌为“景宁600”的富民生态产业,全县生态产品、休闲旅游等产业搞得风生水起。

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白鹤村村民徐海惠,2015年开起全村第一家咸菜馆,野生蕨菜、笋干、四季豆等腌制的咸菜,当年就带来5万多元收入。在她带领下,白鹤村目前有80多种咸菜包装成精致礼品,线下游客青睐、线上畅销全国。

探索发展“绿色路径”

“40年来,我们创造了生态优势,又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了从穷困到温饱、到小康、再到富裕的跨越式发展。”滕头村党委书记傅平均说。

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十六载建设历程,置于改革开放宏大的历史进程来看,这实际上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有益探究与实践。

夕阳映照下的松阳县杨家堂村,掩映在古树中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老屋群泛着金光,田间快乐劳作的农民,悠闲自在的游客,还有间或响起的三两声农歌,古村落散发的独特韵味,成为无数人的“诗和远方”。

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修复、文化复兴、人气回流……以老屋等“低级别文物”修复为切入口,松阳传统村落的风貌文脉就此展现新的生机,为乡村绿色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生动实践表明,改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村地区恢复生机、绿色发展的突破口和先手棋。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专家顾益康认为,近40年来浙江城乡发展形态功能的演变,经历了“裂变”“蝶变”与“聚变”三个阶段。其中,“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驱动整个“蝶变”阶段,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渐显弥合之势。

沿着这条路子走到现在,浙江一些城乡发展正迈向“3.0版本”:从乡村生态修复、旅游业兴起,到资源要素回流、乡村全面复活,再到城乡产业互补、乡村优势渐显。

(据新华社)

【篇5】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


2019年赴浙江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我们才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今天为了更好的进步,我们开展参观学习,你有什么感悟?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2019年赴浙江学习心得体会。
在浙江的学习考察仿佛是一场头脑风暴,对特色小镇、美丽乡村、集体经济、基层治理、党的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起到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拨云见日、引领未来的作用。下面,结合辽河镇实际,谈几点体会和收获。一、浙江的主要做法
浙江省是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首创之地。走进浙江,才切身体会到浙江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早已初见成效,领跑全国。20年的浙江,广大农村正面临“成长的烦恼”,“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污水靠增发,垃圾靠风刮”等现象十分突出。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带给浙江乡村勃勃生机。浙江15年间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对当前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上下同心一以贯之。2003年,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此后,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1/8


省里“一把手”直接抓这项工作,成为浙江历届省委的一项雷打不动的惯例,所布置的工作尽管每年有所侧重,但抓这项工程的决心不变、主题不变。浙江各级干部群众敢想、敢干、重干、实干、真干,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和决心,发扬浙江“四千精神”,在工作中勇于担责、敢于创新、善抓机遇,上上下下接续奋斗,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政策引领规划先行。纵观浙江省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硕果累累,与浙江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是紧密相关的,十几年以来,浙江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目标明确、规划全面、举措有力、要求具体、资金保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浙江省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抓建设,坚持做到“画饼”与“做饼”相结合,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使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就一直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当中。从农村实际出发,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不搞一刀切、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坚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理念,修旧如旧,一村一景,突出村庄特色,避免了千村一面、了无生气。(四)乡村治理久久为功。枫桥经验的发源地在浙江省诸暨市,“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的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2/8


核心原则。55年来,浙江始终坚持“群众视角”,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事情做起,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群众所需即施策所向,让广大农民直接感受到了获得感、幸福感,夯实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和谐稳定的环境。(五)经济引擎村美民富。以“两山”重要思想为指引,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大力推进“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转化,依托美丽乡村,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增收空间,因地制宜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养生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动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六)弘扬乡风文化铸魂。美丽人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浙江已建成一万个文化礼堂,总面积超过一个西湖,滋养了一批“最美”典型。深厚的历史文化、淳朴的乡风民俗、质朴的伦理道德和紧密的邻里关系,构成了有着巨大影响的精神力量,将农耕、孝廉、诚信、书画、饮食、休闲、养生、生态等文化要素融合到了美丽乡村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生命力与亲和力的重要表征,令人领略到了文化引领的亮丽风景。二、浙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山山水水固然不可复制,但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非凡成就却有迹可循,值得借鉴。辽河镇作为离通辽市最近的乡镇之一,要立足自身优势,借鉴浙江经验,深入开展“学习乡振”活动,从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基层治理四个方面全力推进特色小镇和美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
3/8

【篇6】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体会青年

浙江大学学习心得体会_浙江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月18日,在这春夏交替、花香四溢的美好季节,我有幸来到了风景如画的美丽杭州,素有"东方哈佛"之称的全国知名高等学府--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参加为期一周的蒙能集团环节干部管理提升培训班。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这次培训班举办,临出发前,公司党委负责人那贵挺要求学员一定要把握难得学习机会,不仅自己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回来还要当好培训学习的二传手。
为期一周的培训过程中,楼迎伟教授讲解的《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十三五"5个发展新观念解析》、林振智教授讲解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展望》、郑加成博士讲解的《领导力与领导艺术》、李育新博士讲解的《压力管理与阳光》、道觉老师讲解的《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道德经》、王建军教授讲解的《高效团队建设与执行力》以及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杭州党校高国舫教授讲解的《党风廉政建设》守纪律、讲规矩---《条例》、《准则》解读,成为所有参学人员心中抹不去的记忆。现场教学在浙江民企标杆--娃哈哈集团及浙大科技馆,浙江大学校史馆举行。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针对性的课堂讨论,受教正能量,教授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学术新,深入浅出。进一步开阔眼界、更新知识、拓宽思路、提升境界。学习内容紧抓当前社会热点、贯彻>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面提升依法治企和科学发展的水平。能够从更宏观、更长远和更深层次来分析问题,理清工作思路,指导工作实践。特别是在团队建设、领导力艺术、阳光心态、执行力提升,政治意识、规矩意识方面获益良多。
对"十三五"5个发展新理念解析中的认识
中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部署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质的提升。结构性改革是必须面临的问题,我们对于经济下行压力要有持久战的心里准备。就必须建立核心竞争力,让其他人学不到、买不来、拿不走。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安全要素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当前公司面临深度减排改造压力,煤耗达标压力,盈利空间进一步缩小等压力。我们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理性分析面临的问题,继续深层次挖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机遇总是乔装打扮成问题来到你的面前,99步我们一同走过,决定差距的是最后一步。要善于把问题转变成机遇。"照镜子"哲学告诉我们,不仅要照镜子,而且还要敢于打碎镜子,看看镜子后面有什么的勇气。

对执行力的感触
作为环节干部,回顾自己在管理中所经历的问题,感触最大的就是王建军教授的《高效团队建设与执行力》这一课件。使我从理论上认识到了提升执行力必须把执行变为自觉的行动,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按照命令和规则做事的过程;按照预
定的计划行为的过程;将思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衡量标准就是能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对团队而言,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战略意图目标。提高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要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待工作的态度、责任感。要以饱满热情主动完成工作。态度决定行动,因为态度的不同,工作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只有对工作高度负责,才能实现完美执行。

对阳光心态的认识
把工作地方组织的像家一样愿意呆的地方,即阳光心态。任何人都有一把椅子。椅子都有边界的限制和活动范围,每个人都要感恩给我们椅子工作岗位的人。心宽无限,欲大无痕。如果你看什么都不顺眼,那么不是世界出了问题,而是你出了问题,境由心造,你是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全由你的心决定。你笑,世界与你同笑;你哭,自己一个人哭。无论职工对企业是什么态度与打算,都应该希望所服务的企业强大。因为企业是他甚至孩子终生的依靠。要多看到身边同事和领导的优点,从日常工作看到成长的机会,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不说消极话,不谈消极事,不做消极人。与智者为舞,与善者同行。不要相信高度,要相信心灵的高度。要有"魔"的能力,"佛"的品德。要有宽容心,宽容比整容美容更美丽。大怒不怒,大喜不喜,靡俗不入,恶党不交。小利不争,小愤不发,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事。

对守纪律、讲规矩的认识
首先要做一位守法公民,坚定党的理想信念,除学习党章党纪外,还要讲规矩。党员要像个党员,干部要像个干部。使党员、干部真正实现"名"与"实"相符。全面提升党组织成员的先进性,确立巩固党组织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对纪律要心中畏惧、心中恐惧。认真聆听党校教授对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大纪律"的解读。化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深深感触我与纪律规矩仍有较大差距。以"两做一学"为契机,迎头赶上,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切实做到"走在前头,作出表率".
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学习培训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做到学以致用,强化学习,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紧迫感,利用一切机会,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内化与心,外化与行。用创新思维解决工作中的每一个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保持风清气正,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想干事、愿干事的思想;敢干事、干好事的勇气和魄力。最后用梁晓声的名言结束我的>心得体会: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放下工作的繁琐,放下家庭的牵绊,2021年8月18-22日,我有幸重回校园,参加了费县检察院、费县国税局***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干部素能培训班,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我
感受到了浙大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杭州人的谦虚大度及创新精神,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幸福,每天都会有收获、有感动、有喜悦。

一、通过课程学习,感受浙大魅力
这次学习所确定的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授课的老师均是知名的专家和学者,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事半功倍,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浙大法学院李华博士讲授的《预防职务犯罪与提高抵御职务风险能力建设》《新形势下犯罪疑难问题探讨》、浙大法学院博导胡铭讲授的《司法体制改革与检察制度完善》、浙大法学院叶良芳副教授讲授的《刑法解释的新问题》、浙江警察学院马列社科部主任杨持光讲授的《犯罪心理学》紧扣检察工作实际,对一些当前办案中的遇到的理论难点答疑解惑;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高国舫讲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我国的国情和政策,为我们的努力目标指明了大的方向;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蔡亚萍讲授的《干部阳光心态与压力调试》让我们认识了心理健康,学会了处理婚姻关系及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浙大人文学院教授计翔翔讲授的《解读中国历史》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中国历史,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营养,正视现实;杭州巴洛克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张博讲授的《音乐与人文素养》让我们认识了音乐对人的影响以及他通过音乐改变人、改变社会的人文关怀;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金立讲授的《创新思维与现代管理》从理论上给我们的创新提供的思路。这一系列的专题讲座,让我们对以往的理论进行了巩固和充实,让一知半解的知识得到诠释和解读,同时还汲取了全新的理论营养,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维,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通过参观交流,学习萧检精神
在学习之余,我们到曾荣获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国人民满意检察院、全国先进检察院、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荣誉的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进行了考察,看到了萧山区检察院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通过座谈学习及对口交流,我们认识到萧山区检察院的众多荣誉并不是凭空得来的,领导班子的创新精神和规范办案理念以及建院思路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差距。萧山检察院“业务立院、规范建院、科技强院、人文兴院、从严治院”的建院方针,以及“维护公正、勇立潮头”的萧检精神,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萧检品牌的内涵。

三、通过城市游览,感受人文思想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杭州,在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白蛇传》、《新白娘子传奇》等影视作品,更是让杭州充满了一层浪漫色彩。初入杭州,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个十字路口设立的一个个遮阳棚,方便了行人和骑车的市民,街头随时可以看到的出租自行车,尽显人文关怀。机动车主动礼让过斑马线的行人、西湖免费开放,让我看到了杭州人的谦逊和胸襟,看到了杭州人的崇高素养。西子湖畔、大运河岸、钱塘江边的建设规划尽显舍与得的智慧,体现出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州精神。道路两侧的古诗文漫画、各种园艺雕塑也给杭州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天的学习时间尽管非常短暂,但总体安排合理,在繁忙学习的同时,又安排外出考察学习,不同方式的学习互相结合,有滋有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次浙大学习,是
一次机遇,增加了我的人生阅历,提高了综合素质。学习的结束,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新的起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推荐访问:浙江 体会 青年 学习浙江 浙江千万工程指的是什么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