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好3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8-13 09:54:02 阅读:

内容摘要: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好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好3篇

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好3篇

【篇1】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好

党课教案:

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明确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练好调查研究这门基本功。

教学时间:

主 讲:

授课对象:

内    容: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是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有助于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各项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今天,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应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背景下,作为执政党一份子的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更大发展,尤其需要具备扎实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一、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传家宝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社会实际的调查与研究。恩格斯在居留英国期间,曾对英国工人状况和工人运动作了周密的调查研究,从而写出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马克思曾拟定过关于各国工人阶级状况的统计调查提纲和《工人调查表》。长达40年创作《资本论》的过程,同时也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

早在中国革命早期,毛泽东就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重要论断。在这方面,毛泽东是最早的倡导者、探索者,也是最成功的实践者。1930年5月,在著名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绝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他还说:“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许多的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仍亲自组织了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1956年,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初,他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国务院34个部委的汇报,对全国经济社会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在此基础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初步提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纷繁复杂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也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1 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就提出:“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解决问题。”他要求领导干部到地方了解情况,“不要随便发表意见,首先要认真调查研究。”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经香港出国和去港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邓小平、李先念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也先后21次出访52个国家,其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新兴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这些集中的出访和考察,是党和国家酝酿政策大调整大变动之初,对外部世界的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为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做了重要准备。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继续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

1993年7月,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会议上,江泽民专门就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发表讲话,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的重要论断。为了探索解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问题,从2000年开始,江泽民先后深入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研究,亲自主持召开了30多个党建工作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仅如此,他还提出,要组织专门力量,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开展调研。根据江泽民的指示,中央抽调了有关部门的80多位同志组成10个课题组到12个省市区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江泽民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阐发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做出了重大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我们党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传统。

2010年2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市、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要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近十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党和国家制定各项大政方针提供了根本依据和正确指导。  总之,无论在调查研究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率先垂范,为全党树立了榜样。中共90多年的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调查研究,制定的工作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
什么时候忽视调查研究,制定的政策偏离实际,就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脱离,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损失甚至挫折。因此,加强调查研究绝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确实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得失成败的重大问题,是党执政治国须臾也离不开的重要传家宝。
    二、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扎实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经济体制出现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出现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出现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出现深刻变化。面对这一新形势,要继续完成好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新任务,全党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要具备扎实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执政水平。
    当前,面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以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尤其需要党员干部更为自觉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因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是要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和不断地调换工作岗位的,老干部离开了领导岗位,新一批干部上来了,虽然老干部学习和调查研究的经验可以供新上来的干部学习借鉴,但代替不了新上来干部的学习和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从一个地区和部门到另一个地区和部门,都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即便是回到曾经熟悉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也不能刻舟求剑,还需要重新调查了解新情况。一句话,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党员干部必须更为自觉地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面对时不我待的新形势、新任务,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强调工作忙,很少下去调查研究;
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不深入实际生活,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
有的自认为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情况,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不敏锐,对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应对不得力,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
更有甚者,一些党员干部打着调查研究的旗号,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使严肃的调研变成了一场又一场“作秀”。
    凡此种种“伪调查研究”的实际行为和结果,不但偏离了调查研究的初衷和本质,而且损害了领导机关、党员干部的形象。其最为严重的危害为:一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公然造假作弊,领导一次次被蒙蔽,或者即使领导有察觉但也不点破,使这些地方和单位胆子越来越大,手段不断翻新.并且把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做法移植、扩展到其他领域,导致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流失。二是少数地方在领导调研时搞“清场”、警车开道、驱赶“闲杂人员”,人为地拉大领导和群众的距离,人为地制造干群矛盾,有悖于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因此,面对调研工作中出现的“伪调查研究”这一新问题,党员干部尤其需要具备扎实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在消除不愿调研、不会调研、被动调研顽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切实贯彻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党员干部锤炼调查研究基本功的努力方向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各个历史时期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传家宝a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扎实的调查研究的基本功。那么,党员干部如何才能通过不断锤炼,增强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呢?2011年11月1 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为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第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提升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从而继续胜利前行。同时,党员干部还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党员干部自身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因此,经常走出机关大院,走出办公大楼,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其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党员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反映,也是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所以说,党员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必须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调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方法上始终坚持,进一步提升调研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员干部要始终懂得: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共产党人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增强调研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尤其需要党员干部在方法论上,始终坚持这两条路线。
    调查研究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备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调查研究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调查研究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因此,党员干部进行调查研究,就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情绪,感受群众的疾苦,总结群众的经验,吸取群众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
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第三,制度上不断完善,进一步提升调研工作的程序性和经常性。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些制度还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和党员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
    不断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该通过什么调研程序决策的事项,就要严格执行相关调研程序,不能嫌麻烦、图省事。对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应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提交讨论的重要决策方案,应该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的,有的要有不同决策方案作比较。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出台,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在建立、完善、落实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不断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对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认真执行,各级领导机关要经常督促落实。
    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要“身人”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到联系点调查研究,要与当地干部群众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同时,还可有选择地开展蹲点调研。选择那些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惟其如此,党员干部才能了解实际情况、听取群众心声、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干事创业打牢基础。

教学参考之一: 警惕“伪调查研究”
    打着调查研究的旗号或名为调查研究,实际行为和结果则偏离调查研究的初衷,背离调查研究的本质,因而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研究。有学者把这一不良现象,称之为“伪调查研究”,并概括出了其种种表现:
    第一,在调查研究准备时,有倾向性地选择调查研究的地点,安排参加调查研究的对象,做足“准备工作”。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在领导面前留下好印象,安排可靠的群众或干部充当“群众演员”并反复“排练”,把那些平时“不听话”“爱闹事”的人打发走或“控制”起来,避免他们和领导接触,以免“惹是生非”。一些地方和单位擅长搞突击整治,把有碍观瞻的东西遮起来、掩盖住,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欺骗领导。还有些地方和单位想千方设百计打听领导调研意图,有针对性地准备材料。
    第二,在调查研究进行中,一些领导习惯于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走,与安排好的“群众”交流,鲜有“现场发挥”。更多的情形是,前呼后拥,前来调研的领导被各级陪同人员和新闻记者包围。调研的基本程式是:和群众聊几句,到指定的现场转一圈,然后听取汇报,最后领导讲话。汇报单位则是有选择地汇报,需要报喜时报喜,需要报忧时报忧,而不把实情和盘托出。领导讲话一般先是表扬肯定,接着提出几条意见;
而讲话也大多是事先起草好的,领导读一读,最多脱稿讲几句。
    第三,在调查研究结束后,往往是第一时间见报、第一时间上电视、第一时间整理领导讲话,或召开大会或下发文件加以贯彻落实。于是,领导完成了调查研究,下级完成了调研接待。对于如何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信息、形成的共识上升到决策层面,关注不够,造成调研和决策“两张皮”,调研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伪调查研究”的出现是调研方和被调研方、主观与客观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所以要防范和整治“伪调查研究”,也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纠正调查研究中的不良风气,使调查研究回归其本义,使之切实成为各级党员干部掌握社情民意、科学决策、联系群众、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有效手段。

教学参考之二:毛泽东:把调研当纪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年严重困难是怎么造成的?1961年3月毛泽东总结说:“过去这几年我们犯错误,首先是因为情况不明。情况不明,政策就不正确,决心就不大,方法也不对头。医生看病是先诊断,中医叫望、闻、问、切,就是先搞清病情,然后处方。我们打仗首先要搞侦察,侦察敌情、地形,判断情况,然后下决心,部署部队、后勤,等等。历来打败仗的原因大都是情况不明。最近几年吃情况不明的亏很大,付出的代价很大。大家做官了,不做调查研究了。”所以,毛泽东要求:“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

当年3月,毛泽东在给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人的信中还专门做了自我批评:“不作亲身的典型调查,满足于在会议上听地、县两级的报告,满足于看地、县的书面报告,或者满足于走马看花的调查。这些毛病,中央同志一般也是同样犯了的。我希望同志们从此改正。我自己的毛病当然要坚决改正。”  如何把调研制度化、规范化,把调研当成硬任务、当做纪律来执行?毛泽东想到了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此,他专门指示要制定一个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61年1月8日,胡乔木拟定了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泽东看后不满意,认为一是没有突出调查研究,二是“太复杂,不如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简单明了,使人难忘”。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修改,中央于1961年1月、27日下发了“党政干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即: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正确执行党的政策;
三、实行民主集中制。“八项注意”即:一、同劳动同食;
二、待人和气;
三、办事公道;
四、买卖公平;
五、如实反映情况;
六、提高政治水平;
七、工作要同群众商量;
八、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列入“三大纪律”之首,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进“八项注意”之中,足见当年毛泽东注重从实际出发的决心和重视调查研究的程度。

教学参考之三:邓小平调研:“问数字”和“爱算账”
    邓小平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工作方法,体现在调查研究中,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问数字”和“爱算账”。
    1958年2月2日,邓小平来到四川省隆昌县郊新生高级社调查研究。他一到,楼丰乡党总支书记未全树、新生高级社社长叶邦友便掏出笔记本准备按事先拟好的提纲汇报。邓小平说:“不必了,还是我问到哪里,你们就讲到哪里吧。”他首先了解全乡有多少党员、多少团员,多少个党支部、多少个团支部,多少贫农、多少中农;
接着问全乡的粮食亩产量有多少斤,社员一年能分多少斤粮食。当听到一个社员平均能分得600多斤粮时,邓小平说:“少了,一般来说要八九百斤,包括牲畜粮要千把斤才够。”“把现有水田产量提高一点,小麦多增加一点面积,让社员多分一点粮食。”在这次调查中,邓小平发现一些地方有虚报数字的现象。2月17日,他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有的千斤县,实际亩产只有700斤。”会后他请谭震林研究一下,防止虚假统计。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00年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翻两番”靠不靠得住?“翻两番”后将是什么样子?带着这样的思考,1983年2月,邓小平踏上南下的列车,到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浙沪地区调研,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2月9日下午,邓小平从江苏来到杭州。一见到前来迎接的浙江省委负责同志,邓小平便开宗明义地说:“我这次在苏州,与江苏同志主要谈到2000年是不是可以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问题……江苏从1977年至1983年六年间,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依这样的发展,到1988年就可以再翻一番!我问江苏同志,你们的路子是怎样走的?他们说,主要是两条,一条是依靠上海的技术力量,还有一条是发展了集体所有制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当听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铁瑛说浙江到2000年能翻两番半或三番时,邓小平问:“你们看,翻两番是不是靠得住?现在是多少?到2000年是多少?”铁瑛一一作了回答。
    3月2日,邓小平回京后约请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他说:“这次,我经江苏到浙江,再从浙江到上海,一路上看到的情况很好……到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要有全盘的具体规划,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要有自己的具体的规划,做到心中有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还十分注意用询问数字的方法来纠正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注意从算账里面探出工作中的虚实。他在每次视察和调研时,之所以盘问数字和亲自算账,就是为了准确地了解真实情况,发现报告和汇报中可能存在的虚假问题。邓小平常说,“数目字内包括轻重缓急”“这是一个政治性问题”“只要好好地算算账,就会懂得的”。他“爱算账”,不是就数字论数字,而是将数字作为从政治大局和长远目标来考虑问题的依据。看起来他是在算细账.实际上是从具体的数字来看全局,算大账。

教学参考之四:“被调研”是社会治理的危险信号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于2010年组成课题组展开了一项“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观察”的研究,选取样本,跟踪观察,首次以科学方法描述出了我国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一般状况。  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县处级领导干部总体的工作方式,在~定程度上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室内时间多,室外时间少;
与文件打交道多,调查研究少;
和上级、同级打交道多,与下级和群众打交道少。“研究工作”“会议”“出差”和“批阅文件”等四种工作方式,占被观察对象周工作总用时的62%,而“走访慰问”“接待来访”“谈话”和“调研”等四种,一般需要到达现场,以及需要与群众或者下级打交道的工作方式,总共占周工作总用时不足20%。通过比较还发现,职位越高的干部,与群众打交道的时间似乎越短。党委常委每周用于走访慰问的时间平均为o.44小时,明显少于其他非党委常委领导干部的0.81小时。党委常委周均走访慰问次数为0.27次,也明显少于其他非常委领导干部的0.56次。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领导干部用于“陪同上级领导或本行政区域外的来访人员视察调研、参观考察等接待活动方面”的时间占到周工作总用时的g%。职位越高的干部用于陪同的时间越长,党政“一把手”周均陪同时间为6.25小时,明显多于其他领导干部的3.93小时;
常委周均陪同时间为4.80小时,多于其他非常委领导干部的3.25小时。   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进行决策、制定政策、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老一辈革命家的调查研究留下了不少经典案例。但时下领导干部的调研经常遭遇窘境:想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却尽是一些千篇一律、倒背如流的标准答案;
想研究问题,却只能看一些光鲜亮丽的示范点、“样板间”;
想深入一线掌握动态,却怎么也走不出步行街、沿江路、大广场等三件套构成的隐形“围城”。
“被调研”成风,问题显然更多地出在上级身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的认为自己什么情况都懂,无需下去调研;
有的则对实际问题和各种矛盾避而远之;
有的根本就忙得很,只是忙于各种陪同与应酬。于是,彼此心照不宣、各取所需,所谓“调研”不过尔尔,想从中获取真思路、真问题、真方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但是,当真相被下级架空,丑陋被下级美化,上级就不可能看到问题的根本,这对于社会治理而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调研者只有主动作为,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发现问题的实质,才能不为人左右。基层的情况最复杂、最具体,群众的诉求最真实、最细小,唯有把基层的情况摸透熟知,才能真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要真正意识到领导干部“被调研”的危害,让出台的政策符合基层实际,让制定的措施顺应群众心声,得到基层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恐怕正是习近平同志痛陈“被调研”这个旧问题的新的立足点。

教学参考之五:调查研究乃“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不是可有可无的累赘。正确的调研,是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调研手段的丰富,现代科学调研方法对传统调研方法的替代,调研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将在当代社会失去用武之地;
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意味着时代对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真实是调查研究的生命。领导干部在调查时,要努力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抽出足够时间,亲自深入实际搞调查。要直接深入到最基层、最普通的群众中去,注意多到贫困落后的地方去。越是边远贫困的地方,越是生活贫困的人群,越是需要各级领导去。调查不仅要真实,还要系统,片面的真实不足以反映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既重视了解事物的现状,又重视了解事物的历史;
既了解上级有关精神,又了解下级、群众的实际和想法;
既直接感受需要调查的事物,搞好实地调查,又了解间接经验,阅读必要的文字材料。
    研究是调查的直接目的。调查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但相比起来,研究是一个更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阶段。从一定意义上讲,研究是调查的目的,更接近问题实质,更有助于解决问题。陈云曾说:“你们看到我整天忙于找人谈话、开会、了解情况、处理一般文件与日常工作的时候,我并不累,因为那只是在实践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还来不及对重大问题作全面、系统的分析;
当你们看到我静下来,关起门,走来走去的时候,才是最累的时候,因为那是在重大问题上集中精力对调查所得作全面、系统的思考,是要花力气、下功夫、全神贯注的。”搞好研究必须着重把握两个环节:一是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勇气;
二是学会和使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调研过程也是认识过程。在实践基础上,通过选题、调查、研究,得出初步结论,写出调研报告,这只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即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要完成第二次飞跃,还必须把调研成果返回到实践中去,用以指导实践,并接受检验,获得发展。要把有宣传价值的调研成果,在较大范围内宣传出去;
要把有理论价值的成果转化成理论论著,使其在更大范围、更长时期内对人们的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要把调研成果直接转化成决策意见,让人民群众见到实效。

教学参考之六:干部调研“十多十少”症
    (1)一般干部挂帅的多,领导干部挂帅的少。(2)漫无边际的多,充分准备的少。(3)浮在上面的多,深入下层的少。(4)昂首望天的多,当小学生的少。(5)晃晃悠悠的多,参加劳动的少。

(6)吃小食堂的多,吃大食堂的少。(7)住宾馆饭店的多,住工人宿舍的少。(8)干干净净的多,满身油腻的少。(9)带走的东西多,留下的东西少。(10)“十月怀胎”的多,“一朝分娩”的少。

【篇2】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好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在宣州区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

(2008年10月14日)

徐开春

各位领导:

有幸能再次和区委组织部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一起探讨公文写作知识。听说今年我们区委组织部组织了一个13人的调研组调研,这值得我们学习。

实际上,我们在座的各位对调研报告已经不陌生了,也在不知不觉中写过不少调研报告。也许有的同志说我没有呀。但据我所知,我们组织部的干部大多参加过干部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你们写的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实际上就是一个格式化的调研报告。

我们知道,调查报告就是单位或个人把对某个问题调查的情况,向有关领导部门或群众报告。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目的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掌握大量的情况和材料,然后作认真的分析研究,努力找出事物的本质,弄清它的发展规律,有根有据地写成的报告。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是揭示经验或揭露问题。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基本情况的调查等。根据单位工作性质来分,纪检会对某一事、某一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写的最多,我们组织部对某一人和某一单位的调查报告写的最多,现在各单位写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典型经验的调查最多,信访局写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最多,党史办和档案局写某一事物沿革的调查最多,各调研机构写新情况和新事物的调查最多。在我们组织部各种各样的调查报告形式都有经历,我也可以一一找出你们调研报告的特殊原型来:我们组织部有关西林社区老党员徐某退职情况的调研报告,就是有关某一事的调研报告。干部考核材料,就是某一人的调查报告。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就是某一单位的调查报告。乡镇领导体制改革的调查报告,就是某一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2004年组织部写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报告,就是经验类的调查报告。2004年某镇党政班子有关问题的情况调查,就是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双桥街道马某问题的调查,就是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我们开展的科学发展观调查,就是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

那么调研报告到底怎么写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调研报告的基本写作特点。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写法不尽相同,但大体情况都有标题、开头、主体、结尾、落款五个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分项探讨:

(1)标题,主要有三种形式:

公文式标题。一般由介词“关于”加调查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宣州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也有的省略介词“关于”和文种,如《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调查》。第二种是正副式标题。正题揭示调查报告中心思想,副题说明调查的事由或调查范围,并写明“调查报告”或“调查”字样。第三种是文章式标题。这类调查报告的标题比较灵活,标题中不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的字样。有的是概括出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如《以学习推动思想解放,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宣州区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报告》,有的是采取提问的形式,如《新农村是怎样建成的? 》。

(2)开头,各类调查报告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写法,现以《以学习推动思想解放,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为例:一要交代调查本身情况。包括调查的起因、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等。为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更好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交代调查对象情况。包括被调查者各方面的概况或有关自然情况等。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展开调研,同时就学习教育、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机关效能等方面内容,向社会各界发放了200份问卷调查表,其中各单位党政、人大和纪检“一把手”100份。三要对全文内容作出概括。包括点出调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或主要经验等。10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促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当然,有些调查报告可能是某两种写法的结合。也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开头语,在标题下面分几部分直接写下去,我们组织部门的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就是典型的“在标题下面分几部分直接写下去”这一类。

(3)主体,各类调查报告的主体要解决好观点材料的组织和布局结构的安排这两个问题。

第一,观点材料的组织。写任何调查报告都要确立明确的观点,全篇要确立总观点,各个组成部分也要确立服从总观点的分观点。总观点应当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主流,应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教育意义。总观点要包容分观点,分观点要说明总观点。总观点和分观点都是从调查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而得出的,但要根据总观点和分观点去组织材料,使材料为观点服务,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调查》的总观点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促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下面有五个分观点支持总观点:一是瞄准“产业转移”,确立宣州发展定位和工作目标。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了诸多发展体制障碍。三是致力“六大建设”,实现了宣州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四是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努力建设和谐文明新宣州。五是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二,布局结构的安排。调查报告是文字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体,应当精心地安排好布局结构。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结构主要有:一是横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分总关系、主从关系等,都应妥善安排。二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对重大事件进行调查时使用,是按调查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加以阐明。第三,综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是兼有横式、纵式的特点,相互结合地安排材料。我们平时写的调查报告大多是横式结构,《科学发展观调查》也不例外: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二、影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障碍;
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见建议。

(4)结尾,不同内容的调查报告,结尾的写法也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主要写法:第一,针对调查的内容,提出意见或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某些问题的调查,多以表明意见、建议作为结尾;
对某些新生事物的调查,多是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结尾。但我们的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一般没有,但是组织部在向区委常委会汇报时,作统筹的建议。第二,概括全文的基本思想,深化调查报告的主题。对某些方面基本情况调查,推广某些成熟的典型经验,多采取这种写法结尾。第三,补充式结尾。有些情况和问题,与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关系不大,在正文部分没有提及,但又需要讲清的,可以在结尾处附带加以补充说明。《科学发展观调查》主要是对开展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

(5)落款。写明作者名称,如果是联合调查,亦应标明。在作者名称下写清年月日。有些调查报告有附件,应在结尾处标明附件名称、份数。《科学发展观调查》就是联合调查,郭金友副书记是课题组组长,9人成员组,是我主笔和统稿。

其次,要注意在写调查报告时的几个问题:

(1)要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深入群众,了解调查对象各方面的材料,包括正面的、反面的,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为分析研究提供大量、可靠的事实依据。《科学发展观调查》我们9人分两组对12个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的200人进行了调查走访。

(2)要善于分析与研究。对掌握的大量材料作“去精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3)要选用切实可靠的材料说明观点。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结论,必须通过对具体情况、具体事实作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很自然地得出。要善于用精确、充足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
也不能只摆一大堆材料,而不提出明确的观点和结论。《科学发展观调查》最大的特点就是200份20题的问卷调查分析,而这些问卷调查是根据我们调研前的总体思路进行设计的。对报告很有说服力。

(4)文字要朴素、明确、实在。注意把说理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用简要的议论总结经验、阐明规律、说明政策。还要注意运用可靠的统计数字和群众语言来印证观点。

当然,关于调查报告的写法,由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写法也不完全一样。前面我们说了,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是揭示经验或揭露问题。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基本情况的调查等。在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探讨后,我们现在就根据常用情况逐个探讨。

关于某个人和某个班子的调查,就是我们常用的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实质上就是格式化的调查报告,主要是写“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内容和存在的不足、民主测评情况,最后写考核组成员。实际上,给干部写考核材料就是在给他们“画像”。我们在写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之前,我们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听取被考核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述职,访谈干部和领导班子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发放干部和领导班子测评表,以及我们平时掌握的一些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被考核对象的特点来。只有这样被考核的对象的“像”才能得像、画得准。如果仅仅根据被考核对象的述职报告来写,有时就会将所有的被考核对象画成一个“脸谱”,根本起不到考核的作用。我在2007年参加的对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的考核中,我就是注意这样“画像”的。如在写溪口镇党委政府班子的考核材料时,我给他们的“画像”就是“班子中当地人占57%,但他们注意团结,坚持不搞‘小圈子’”,“7名班子成员中4名个性鲜明3名个性温和,4名溪口本地人,个体素质较高,分工明确,角色搭配合理,战斗力较强,适合山区工作特点”。在写农委班子考核材料时,我给他们的“画像”就是“班子变动频繁,但总体团结。区农委班子6年5次变动主要领导(李寿生—金德平—姚进—李福全—金德平),班子成员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动,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由于中间力量的支撑,班子团结状况总体较好”,“无论是2006年蚕桑事件,还是农牧两场改制,班子成员都始终战斗在一起,同甘共苦,直到事态平息,直到改革彻底,做到了关键时刻不缺位,主要领导不在能补位,在农业系统干部和群众中的威信较高”。我们在向部长办公会汇报的意见和建议就是“溪口镇的班子最好别动”,“区农委的金德平已经做过两次‘主持工作’,而且能带好班子,就应该给他‘扶正’”。因为“像”画准了,提出的建议自然就会有“说服力”,区委组织部和区委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关于典型经验的调查,在掌握基本技艺的情况下,要注重以下方面:

1、总结时要条理清楚。占有大量材料后,就要选材,做到“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怎样剪裁,关键在文章定位。就拿我为四个单位总结来说,水阳镇是水乡,发展的水经济,形成了水文化,所以我就以水组题。西林以前是乡,现在发展成全市唯一的仅有社区的城市街道,所以我就以这一变化组稿。澄江是有社区也有乡村的北门老工业区,我就以此开笔。老干局的材料主要是区委、政府和老干部局服务离休干部好了,成绩就出来了。有了总体定位,选材就不难了。西林的材料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材:一是:区划:让西林从“农村”走向“城市”;
二是:改革:让西林由“农村”转型“社区”;
三是:开放:让西林经济从“农业”转向“区街”;
四是:搞活:让西林人生活更“快乐”;
五是:稳定:让西林人的生活更“和谐”。第一部分实际上是西林的发展史,二、三、四则是中央的要求“改革、开放、搞活”,最后一部分是现在的现实要求,脉络比较清楚。

2、总结后要让人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大量材料,各种类型的矛盾,要反复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本质特点、来龙去脉来论证其发展的趋势。水阳镇的30年发展材料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材:一是:水阳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商机”,不断创新,即使失败也要执着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敢吃“螃蟹”,让水阳人均渔业增收1850元。二是:水阳人总不甘“囚”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渴望走出去,扬‘帆’出海,到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水阳每年有1.8万人次“圩底之蛙”跳出圩区,800多艘水阳船舶扬帆长江、闯荡沿海,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三是:水阳人总是“想他人所不敢想,为他人所不敢为”,积极投身改革,突出重‘圩’,让不能发展工业的“圩区”建起了自己的工业区。从“藏富于民”到壮大集体经济,从“两水富民”到工贸强镇,原来“财政赤字”的“穷政府” 2007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这篇总结,就是通过与水有关的水文化展示:螃蟹、帆、圩是水乡气息,同时也代表了水产和水运业,体现出水阳人敢吃“螃蟹”的改革精神,扬‘帆’出海的开放精神,突出重‘圩’的发展精神。

关于调查报告的类型转换,《坚持“工贸强区”战略,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宣州区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原是横式结构的,但在《宣城工作》约稿时,我们把它改成了经验类的了。主观点是:宣州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实施“东向发展”和“工贸强区”中迎难而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举全区之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目前,以经济开发区(东区、北区)为龙头,水阳、狸桥、水东、古泉、寒亭、杨柳、金坝、西林、敬亭山、周王等乡镇分区和粮食产业特色园、孙埠木材加工特色园并行发展的“一区多园”已逐步成为承载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支持主观点的分观点是:一、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一区多园”基础设施;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一区多园”大发展;
三、利用“一区多园”平台,扩大对外招商引资成果;
四、明晰“一区多园”发展思路,实现宣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在问题类调查报告中,我们分析出 “一区多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规划问题。2、要素问题。(1)土地(2)资金(3)人才。3、政策体制问题。4、环境问题。(1)硬环境。用电、对外通道、杆线。(2)软环境。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对策建议:1、争取规划及时出台。2、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一是土地方面。二是资金方面。三是人才方面。3、加快理顺政策体制。4、努力优化发展环境。(1)加快硬环境建设。(2)深化软环境建设。

“樱桃好吃树难栽”,调研报告好写头难开。那么我们怎么搞调查研究呢?在不断的实践中,我认为写好调研报告“功夫在‘写’外”,我总结的经验有三点,与大家分享:

一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剖题准备。我们接到的调研课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领导或上级交给我们的调研课题,一个我们根据思考自己拟定的调研课题。不管是哪种课题,在调查研究前,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剖题。也就是我们在拿到调研课题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怎么办:我们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调查后形成的调研报告给谁看?被调查的重点对象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调查?调查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等等。在反复的酝酿和比较后,选择最恰当的调查方式,确定最合理的调查对象,达到最佳的调查效果。我们在拿到科学发展观的调研题目后,我就把调研确定调查目的既要为上级组织服务,也要为同级党委服务,实行内外有别的调查方式。在调查组的组织上,因为范围涉及比较大,级别比较高,我们就请郭书记挂帅,从人员抽调上,因为是区委文件,就我们区委办责无旁贷;
材料上报到市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参加理所当然;
去年科学发展观讨论由区委宣传部组织,区委宣传部入选也在情理之中;
区直单位调查,区直工委情况要清楚;
科学发展与效能建设密不可分,区纪委有理由参与;
根据党校教师平时在外调查少,我们也邀请他们参加了。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我们既选择了乡镇街道也选择了区直单位,既选择了经济单位也选择的民生单位,既选择了领导干部也选择了普通群众;
乡镇街道选择上,我们既选择了南部山区乡镇也选择了北部水乡,既选择了合并乡镇也选择了没有合并乡镇,既选择了各方面成就突出的乡镇也选择了近几问题比较多的乡镇。在问卷调查的发放上,我们抓住召开全区性大会(全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动员大会)的机会发放了100份领导干部问卷调查表,到12个被调查单位时,着重发放给中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在调查方式上,我们选择先书面通知,要求被调查对象做好人员和思想准备;
选择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
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原因;
深入企业、市场、学校和农户家中与他们座谈。调查报告写好后,请各位参加调查的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才形成两份调研报告分别上报市委组织部和区委领导。

二是“全面把握命题”设计问卷调查。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问卷调查,这是一种搜集资料来反映总体的有效方法。但在问卷设计及调查分析中,有人认为问卷调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不用学习,任何人都可以设计问卷。但实际上这样设计的问卷只是问题的简单堆彻,而且不系统,问题不规范,设计者往往想到什么就列出什么,遗漏问题较多,而且会有大量看似相关而实际上与研究者实际需要并不相符的问题出现。有人认为问卷调查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以为问卷可以包罗万象,所以忽略了其他调查方式的选择。其实问卷调查只是研究者进行社会调查的一种方法,在研究者进行研究时,究竟那种方法更适合,这要根据研究者调查的主题与范围等因素来确定。有的调查者自己要什么资料不清楚。很多人对自己为什么使用问卷技术并不是很清楚,对于他们想通过问卷获得的资料也不清楚,因此虽然进行了问卷调查,但问卷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在问卷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突出表现为问题设计不规范、不科学;
在资料分析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分析工具选择不科学,数据浪费现象严重。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问卷设计及调查分析中的基本方法与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一、问卷设计的基本程序

很多问卷设计者设计问卷的方法是想到什么问题就设计什么问题。其实问卷设计的好坏与前期的工作密切相关,只有做好问卷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问卷。通常的问卷设计程序是:探索性工作—提出课题—研究假设—概念界定—变项设计—指标设计—具体问题。

研究者对于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一定要比较熟悉(这包括经验方面和理论方面),应该争取在自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成为专家,就是说要掌握丰富的相关资料和理论知识。在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对自己的研究任务与想要获得的研究成果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在以上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相应的问题。就拿我们科学发展观调查来说明整个步骤:

课题:科学发展观调查

假设:发展不科学

概念:四个文明建设,发展,科学

变项: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效能建设;
干部群众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问题。

指标:区领导,乡镇街道和区直各单位领导,村民和居民,村干部,企业主,个体户,教师,工人,中层干部等;

问题:您对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促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何看法?您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如何?您认为对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会不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有该怎么办?您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着力转变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方面有没有效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领导干部是关键,您认为有道理吗?我区“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和‘一主两翼’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否是科学的发展观?您对当前的招商引资措施满意吗?您对我区全民创业工作如何评价?您认为梯度承接给我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怎样?作为农业大区,你对我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措施和成效是否满意?您认为目前新农村建设以点带面效果如何?发展农村服务业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意义重大,您同意这个观点吗?十七大提出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您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区潜力如何?您对政府的服务能力、效率有何印象?您对目前机关单位的作风建设情况如何评价?您对当前的用人机制感觉怎样?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你同意吗?民主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您的单位民主氛围怎样?你对我区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建设措施的满意度如何?你对我区现实稳定性的满意度如何?你认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应该指出,并不是一个课题的所有指标都能够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有些我们必须去访问, 或采取其他的方式获得我们想要的资料。

二、问卷的基本结构

问卷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主体和结语。在前言部分我们应该讲明白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简单的内容介绍、关于匿名的保证以及对回答者的要求,一般是要求回答者如实回答问题,最后要对回答者的配合予以感谢,并且要有调查者的机构或组织的名称,调查时间。

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应包括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及一些答题的说明。一般把问卷的主体又分为两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背景资料,即关于个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等问题;
另一部分就是调查的基本问题。一般我们把这两部分分开,很多问卷出于降低敏感性的考虑把背景资料的问题放在基本内容的后面,这是可以的。对于回答问题的说明也要写清楚,如怎么写答案,跳答的问题,哪些人不回答等的说明,有经验的研究者还会留出编码位以便于录入方便。

最后一部分是调查的一些基本信息,如调查时间、地点、调查员姓名、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等信息的记录。最后我们还要对被调查者的配合再次给予感谢。

三、问卷设计中的问题与技巧

在问卷设计前我们应该明白我们调查的对象,因为我们的问题是给调查对象看的,所以我们的设计必须符合他们的习惯。一方面我们的设计应尽量符合地方的语言习惯;
另一方面我们对地方的整体情况及我们调查的背景资料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当然问卷调查可以采取自填式,即让被调查者自己填写;
也可以采取访问式调查,即派专人带问卷向被调查者询问答案。至于采取何种方式,可以根据调查的难度、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研究者设计问题复杂程度等来决定。下面根据我们在调查中积累的经验介绍一些技巧性知识:

1、问题顺序的排列。问卷的问题不应是杂乱排列的,应该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我们把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容易得到被调查者的配合,使被调查者感到问题好回答;
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枯燥的问题放在后面;
一般性问题放在前面,特殊性问题放在后面;
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观念性问题;
同类问题放在一起,这样回答者容易回答;
开放性问题,即完全由被调查者自己回答,没有备选答案的问题放在后面。

2、题支可以设计成半封闭半开放式。即在备选题后再加一项“其他”并要求选这一项的回答者说出内容。这样可以弥补设计时的遗漏,而且我们在调查中往往会遇到我们预料不到的情况,所以半开放式问题给了我们空间。

3、涉及到隐私问题一定要小心,我们必须慎重对待。

4、在问卷调查中,尽量不要以行政命令来派发问卷,这样获得的数据往往不真实。

5、问卷调查时尽量不要他人在场。因为他人的在场也会影响回答者回答的真实性。

6、数据处理时要采取科学的统计分析工具,这样才不会浪费数据。

问卷设计与调查是一项实践性的课程,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在问卷设计与调查时,我们最好要进行预调查,这样可以减少错误,发现我们想不到的一些问题。

三是“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调查的“面越宽越好”。问卷调查的一般是被调查对象总数越多真实性越强,越少出现以偏概全的机率越高。根据调查的地域和范围,一般小的调查至少要100人以上,大的调查要达到上万人;
县级及县级以下至少有100人以上,市级至少有1000人以上,范围越大人数越多。代表的面越宽越好。要综合考虑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地域等特征,以及对你调查结果的影响,合理分配名额或比例,尽量做到科学。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普查就是涉及到所的调查对象,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重点问题“问的越细越好”。有些时候,被调查人出于种种顾虑,不愿意也不敢说出真相,这就需要我们调查人员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要加强保密意识,确保安全,让每个被调查者都说出真话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调查的真实性才会很高,才能真正达到调研的目的。

【篇3】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用好

作者:南京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1];柏连成(课题组长)[1];尹海郦(课题成员)[1]

作者机构:[1]不详

出版物刊名:现代金融

页码:45-46页

年卷期:2018年 第6期

主题词:基层党建工作;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从严治党;农业银行;优势转化;基层农行;系统学习;

摘要:2018年以来,农业银行总行党委对从严治党、从严治行提出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要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认真研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和方法,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以“一个中心、两根支柱”为统领,努力将基层农行的党建优势转化为经营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十九大报告的系统学习、深刻感悟,结合基层行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特点,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推荐访问:党课 基本功 调查研究 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用好3篇 党课: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用好 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