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8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7-19 08:27:01 阅读:

内容摘要: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篇一: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浅谈“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

  摘要:随着国家“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政策的落实,“家校共育”这个话题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双减”政策下,作为教师,我们需在减轻作业量且不降低“双基”的前提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学生评价方面,严格按照课标要求,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奋力打造优质课堂和优质教育。而家庭教育也需引起重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10月23日表决通过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这意味着家庭教育这项传统“家事”将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家校共育,已经成为双减背景下势在必行的趋势,因此,下文将阐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

  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

  人们常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因此,“双减”政策下的家长更需要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精力,坚持“四不减”,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无论是哪个年代,无论政策如何变化,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

  1.

  双减政策下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中,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童年的记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很多成年人面对的许多心理困惑其实大多来源于童年的经历。在学校里的每一天,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教师的思想也会左右学生。所以,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言传身教比单纯的教授知识更重要,所以,教师应树立先育人再教书的观念。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

  较好地面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但是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如何教育好下一代是一个难题,这就需要社会各界提供应有的帮助。因此,学校与家长之间应是一种相互沟通、理解、帮助的互补关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目标应是一致的。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1.

  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就目前情况而言,有一大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在家庭教育中,常常是关注孩子素质的多,关注自己素质的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指责孩子过错的多,反思自己行为的少。有些家长甚至认为:我只需关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其它方面可以忽略不计。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关注文化素质的多,关注道德素质的少;关注身体素质的多,关注心理素质的少;注重结果的多,注重过程的少;注重物质投入的多,注重情感投入的少;期望过高的多,注重实际的少。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而最终贻误了孩子的前程。因此,要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齐心协力,家校共育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避免形成教育真空,使孩子在学校在家庭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1.

  双减政策下需明确家庭教育的宗旨。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紧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不足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

  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规范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育,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学校教育由于现行体制设计,要求对全体学生以统一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施以统一规范和标准的管理和教育,有人形象化地比喻为“人才流水线”,对所有学生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都是大体一致的。但是,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四、充分认识家校共建共育的重要性

  家校共育需要家长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共建教育意识,才能使教育的途径得以畅通,教育才能有成效。学校与家庭若在学生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就会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种种的困难,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率。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要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

  五、双减政策下依托家长委员会做好共育沟通

  如果说家长培训工作的定期开展、高效开展,让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么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就为家长在学习先进理念后参与学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我们学校家长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家长学校不仅以更健全的制度、更丰富的形式长期有效地推进了家长培训工作,也给家长了解学校、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和重大活动、表达个人教育情怀间接提供了平台。学校除了定期组织特色家长培训活动以外,还成立了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本着双向自愿原则,给学生家长发放聘书,聘请部分学生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委员,协助学校开展家校共育沟通工作,传达学校先进教学理念,反馈家长教育意见、教育难处,成为了家校沟通过程中的重要枢纽。同时,家长委员会也会参与学校重大教育活动的确定与实施过程,拥有向学校献计献策、指出学校活动问题、直接与校长对话等多项权利,并且会参与到家长配合确定方案和实施过程,以家长的视角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1.

  双减政策下家校协作共育的意义。

  共育幸福美好儿童完整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在学校,更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大自然中。我校成立了校级家委会,并根据孩子不同年级,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段侧重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如低段的“用心培育,用爱守护”培养良好习惯,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基;中段的“润物无声,静待花开”守护孩子成长;高段的“坚持好习惯,成为好孩子”,邀请学校教师和校外专家开办讲座,针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干预和解答,和家长们分享科学实用的育儿方法。这些主题辅导为孩子们收获自己的幸福成长正发挥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指导,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了解学校的教育主张和要求,信任学校的工作,密切联系、配合,奠定了家校共育工作“平等、互信、互谅、互解”的工作基调,让孩子们能在家里得到正确的教育指引,家校同步保证了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大大提升了家庭教育引导及家校教育工作质量。《发现母亲》一书中写到: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母亲,每一个母亲都有一个好孩子,而家校共育能让更多的母亲收获好孩子。

  参考文献:

  [1]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2]周利群.中学教育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与推进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

  学,2012.1.

  [3]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

  [4]周大平.求索中的家长委员会[J].教育,2012(22):40-41.

  [5]谢群锋.浅析家庭教育在“三结合”教育现实中的一些困惑教师

  [J].2013(7):10-11.

  [6]关鸿羽.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1995(2):20-21.

  作者简介:

  申小红,1986年10月,女,汉,甘肃陇南,本科,西安市经开第二学校语文教师,执教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

篇二: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新思路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

  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摘要:在全面推进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校内外教育教学工作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动。学校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注重对不同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属性分析以及研究,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双减”政策;教育新思路;策略分析

  引言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取得了新的突破及成效,双减政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能够在为学生减负的过程中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回归校园、回归课堂,真正发挥教师以及学校的育人作用及优势,为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保驾护航。教师需要注重对双减政策的深入解读以及剖析,抓住其中的内涵及本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策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准的逐步提升。

  一、“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与素质教育存在异曲同工之妙,都以为学生减负为核心和灵魂,其中学生作业完成时间的控制最为关键。这个点要求学校积极调整教育教学思路,主动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调整教学策略改

  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学生的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打下扎实基础。在双减政策全面落实的大背景下,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备受瞩目,教师需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及循序渐进,注重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积极践行双减政策,主动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策略,实现校内外教育的有效治理及宏观统筹。

  二、“双减”政策下的教育新思路

  (一)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即使一直以来我国十分注重为学生减轻负担并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充分凸显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重要优势。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学生仍然面临着较重的课业负担及压力。针对这个现实矛盾,学校开始着眼于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知识学习的具体时间,加强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及协调,但是从当前来看,这个工作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有的家长以及学生害怕学业落后,所以直接在校外培训机构补习,这个点导致家庭教育支出不断上升,学生也面临着较重的社会教育培训。为了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家长以及学校和教师都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育人责任,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主动为学生减轻负担,确保学生能够轻松上阵。这个点对突破传统育人模式的束缚,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利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

  体现教育教学的公益性

  教育教学的公益性与义务教育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义务教育十分注重对基本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以及改革,充分体现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优势。作为公益类单位,学校不容忽略,学校需要根据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开展现状,注重对义务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分析,促进这个阶段的均衡化发展,充分凸显义务教育的公益性,明确时代发展的进程。以均衡认定为基础,促进办学质量及水平的有效提升,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及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学校需要以构建完善的公益性治理机制为基础,灵活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激励性政策工具,在践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主动承担一定的责任,积极调整自身的行为以及模式,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

  优化学校治理机制

  学校需要始终站在宏观的角度高瞻远瞩,注重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以及研究,治理机制的完善构建非常关键,这个点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以及全面覆盖存在密切联系。学校需要注重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逐步优化升级,明确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现状,以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机制的构建完善为基础,尽量的避免课后演示服务出现偏差。其中假期托管课后服务工作非常关键,这些工作直接关乎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双减政策的执行效果。学校能够将这两大工作与教师的绩效平均工作相结合,让教师能够主动参与这个服务工作之中。

  (四)全面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实现两大教育板块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利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以及学校需要意识到自身对学生的重要影响,注重对义务教育阶段重难点的分析以及研究,深入剖析双减政策所带来的各种变动,明确具体的教育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思路,在进一步改进以及调整的过程中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逐步提升,以此来更好的凸显家校合作应有的作用及价值,整个教育服务质量以及能力也会有明显的提升。学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路,注重对不同教育活动的重大点分析以及研究,抓住育人活动的本质目的,通过对公益性的有益补充来更好的体现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大环境之下九年义务制教育变动非常的明显,学校以及教师都需要注重不同教育思路有效调整以及整合利用,积极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戰。充分体现九年义务制

  教育阶段的重要育人优势和价值,保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成长及发展。

篇三: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碱发

  摘要:2021年5月21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通过,这就是目前很多家长俗称的“双减”政策。双减政策主要是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尽量让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另外就是减少课外的辅导,多给孩子一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幼儿教育是所有文化教育的起点,也是一个人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合理规范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看似主要针对于中小学的“双减”给幼儿教育又有什么启发呢?

  关键词: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双减”政策

  一、什么是幼儿教育

  从定义上来讲,幼儿教育,一般是指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说,只要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就比如幼儿在父母老师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以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对象,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幼儿

  教育政策,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改革成果,交流幼儿园、托儿所、家庭教育经验,介绍国内外幼儿教育信息,提供幼儿教育活动材料和教学参考资料。

  二、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往往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实物,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孩童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然而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也不可小觑。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心智发展非常不成熟,需要家长及幼师积极的引导。

  三、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区别

  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幼儿教育是指狭义上的幼儿教育。也就是幼儿在幼儿园所接受的统一、专业、系统的教育。而学前教育一般被认为是超出幼儿园教育范围内的教育手段。例如家长所选择的一些超前学科班或者某些

  幼儿培训机构等等。所以,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幼儿教育更偏重于家长客观选择,而学前教育则完全是家长主观意愿的体现。最大的区别往往导致两种教育的方式和结果偏差很大。幼儿在幼儿园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大,并且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监管力度很强,这两者可以促使幼兄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其次,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一直以来就是国家政策关注的重点,一方面国家降低了幼儿在幼儿园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另一方面,政策加强了对于幼儿教师的培养。然而学前教育在这两点是跟幼儿教育截然相反,对于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家长往往抱着先人一步、越多越好的思想,全然不顾及孩子的发展天性,独断的为孩子制定培训计划。如果家长对于学前教育了解的不深刻或者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忽略孩子的感受,那么如此进行的学前教育的效果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四、如何进行学前教育

  对于孩子的成长,幼儿阶段非常的敏感而短暂,给孩子一个美好的、自由的童年时光才是最重要的。盲目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的只有无尽的负担和压力,希望每一位家长能够正视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金

  色的童年。

  “双减”政策下的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

  1、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少家长开始重新思考和衡量幼儿园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关系。总之,孩子们的教育重心开始慢慢回归到正常的幼儿园教育中,这将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挑战。我认为,在新的教育压力下,每一位幼教人应该继续努力的提升自我,要有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信念,要有扎实过硬的教学技能,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幼教人的使命是崇高的,我们每一位幼教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应该经受得起时代的考验。

  2、对于学前教育的影响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很多不合规的教育渠道纷纷遭受冲击。无论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教培机构往往都拥有着很强烈的资本气息和一套完整的商业运转模式。许多不合规的学前教培机构通常抓住家长的“为了孩子好”的心理,一味的追求利益,使自身和家长都卷入资本的漩涡,却忘记了教育的初衷。“双减”政策从来就不是一刀切,良好的学前教育依然是教育家庭里必不可少的一员。教培机构也应当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提升自身专业

  性的同时,多为孩子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要以办人民需要的、合规的、满意的学前教培机构为目标,让家长满意的同时不用花太多的精力,让孩子开心学习的同时不再有压力。现在学前艺术教育依然是大热的趋势,在“双减”政策下许多地方的学前教育都在努力的拨乱反正。目前我们的学前教育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尽快的发现解决现有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体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大力的支持,促进我国优质人才地培养。

  3、响应“双减”不再盲目

  随着“双减”正式印发和政策颁布的发酵,进一步将波及教育市场数十万从业者的就业选择和路线。4月份开始,就已经着手处理第一批线上学前教育网站,一直到“双减”政策发布,很多教培品牌都暂停售卖所有学前班级的课程。

  学前教育课外培训板块受挫,就意味着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要求更高。从国家近几年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中可以看到,增加公办资源,扩大普惠性民办资源,是必然趋势。结合此次“双减”政策,可以窥得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路径:杜绝提前教育和课外超前教育,以普惠园、公办园为主要抓手,将重点放在“在幼儿园园内不断提高学龄

  前教育质量”的方向。

  作为幼教人,我深深的感觉到,只有回归教育的初心,才能寻求更长久的发展。寻回初心,必先懂得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前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于孩子们可以得到满分的成绩,而是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可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心理健康,充满学习力的人,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重点。

篇四: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教育双减政策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压力的不断增加,教育双减政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教育双减政策是指教育部门通过降低学生课业负担和学校招生计划配额,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政策措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教育双减政策。

  一、教育双减政策的理论基础

  教育双减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指将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的目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减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育双减政策的思路也符合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投资和产业。如何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了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双减政策在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教育双减政策针对的问题

  教育双减政策主要针对的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学校资源浪费。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同时,学校的招生计划配额也越来越大,这导致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增大,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双减政策将学习量和考试量减少,同时减少学校招生计划配额。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校而言,减少招生计划配额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方法

  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减少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出台政策等途径,让学校和老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对学生课业量进行规范,确保学生的课业量能够适应其年龄和能力水平。

  (二)减少考试压力。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调整考试频率和方式等途径,使学生不再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减少考试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同时,教育部门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比如说作业、小组合作活动、口头展示等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减少学校招生计划配额。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调整招生计划配额来降低学校负担,同时提高教育的效益。此外,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招生计划和建设规模,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四、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

  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通过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和考试频率,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二)提高了教育质量。教育双减政策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减少了浪费,提高了教育效益。

  (三)推动了教育改革。教育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推进教育双减政策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五、教育双减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老师的态度和效果的评价等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教育双减政策。

  (一)提高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培训、激励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多维度、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的管理和监督,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六、教育双减政策的实践案例

  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介绍一下在我国的一些实践案例。

  (一)广东省实行“不留作业日”政策。自2017年起,广东省每周实行一天“不留作业日”政策,学生可以用这一天的时间去进行兴趣爱好的学习和活动。这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推出“学业衔接升级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从小学到初中的学生,旨在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手段,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江苏省淮安市实施“少考少招计划”。淮安市针对中考、高考招生计划,推出了“少考少招计划”,减少了考试和招生的压力,提高了教育效益。

  七、结论

  教育双减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教育监管和教师培养,才能推进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篇五: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浅议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教研论文

  双减政策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在学校教育中的贯彻落实,教师们普遍表现出一种手足无措,多数教师不知道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开展教学活动。班主任作为比任课教师肩负更多责任的教育主体,其工作在双减政策下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调整,双减政策给班主任工作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如何才能在双减政策下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是班主任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文章以班主任工作现状为切入点,针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措施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双减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一种优化路径。

  关键词:双减政策;班主任;现状分析;策略研究

  引言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大家长”,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一些班級活动的组织、教师们教学活动的引导等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班主任工作质量高,一个班级的学习质量、班级风气就好,相反班主任工作质量差,班级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班主任工作是班级建设的关键影响部分,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双减政策下对班主任工作定位不准

  部分班主任不重视双减政策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认为其是在具体学科中的政策,并没有对班主任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忽视了双减政策下班主任工作的调整与重视。其次部分教师简单的认为双减不仅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没有意识到双减政策下教师们却要做“加法”,作业量与作业时间减少了,但是教学目标并没有降低。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其对双减政策的错误认识,以及在双减背景下的错误定位都导致了班主任工作质量的下降。

  (二)对班主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中小学班主任不像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数情况下班主任也是一门学科的任课教师,并且部分教师认为班主任就是平时开开班会,学生

  有问题再进行解决的工作,就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学科教学上,因此忽略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使班主任工作与双减背景脱节,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质量与效果。

  (三)缺乏对任课教师的引导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学生的管理者,还是班级任课教师的引导者与连接者,因此班主任要对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起到一种引导与联系的作用,通过各个学科教师的合作来实现整个班级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班主任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忽视了对任课教师的引导,任课教师在双减政策下都自行选择了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式,缺乏一致性,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四)与家长沟通缺乏有效性

  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是班主任是进行家校合作的重要主体,因此班主任要担负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的职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班主任只有在学生违反纪律之后才会联系家长,忽视了平时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家校合作模式质量不佳。

  二、双减政策下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的措施

  (一)结合双减政策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精准定位

  首先班主任要摒弃认为双减政策的影响局限在学科教学方面的错误观点,认识到双减政策对班主任工作产生的影响,重视班主任工作在双减政策下的调整;其次班主任要明确双减政策并不是给班主任减负,班主任不仅不能做减法,还要做加法,不断探索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方面的措施。

  (二)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班主任要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所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并且将班主任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其次班主任要协调班主任工作与学科教师工作,不将工作重点放在其中一方,而是要做到二者的协调发展,做好班主任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科教学的质量。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因此班主任首先要提高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视程度,才能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优化。

  (三)做好任课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

  学生的学习是有整体性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质量的提高,班主任必须从各个学科入手,在任课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向心力,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并且很多时候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面对的学生也是同一批,因此各个任课教师可以进行经验的互享,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而班主任作为整个班级的负责人要自觉担任任课教师之间的“桥梁”,通过组织教研会等方式来达到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

  (四)提高家校合作的质量

  首先班主任要认识到家庭对一个学生的重要影响,将家校合作作为自己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及时告知家长学生情况,并及时从学生家长那里了解相关情况;其次班主任要促进家校合作的常态化,也就是不仅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再联系家长,而是要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及时与家长沟通,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与家长的沟通,便于家长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近距离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朝着双减政策下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努力。

  结语

  双减政策下减的是学生的作业量与作业时间,却不是学生的能力,因此班主任必须基于这一认识,在班主任工作中做加法,不断通过有效的班主任工作做好双减政策下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篇六: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协作机制的策略探究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要提升教育质量,有效降低学生负担,需要学校和家庭这两大教育主体的努力和配合。落实“双减”,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考量着学校的担当,检验着父母的智慧。如何唤醒家长的教育主体责任,与家长携手,构建成长共谋、责任共担的协同育人机制,是当前学校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双减;家校协作;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内卷浪潮的来袭,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在社会各层面激起了强烈反响。“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在校内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更加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基本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这两个层次进行减负;二是规范培训机构校外培训行为。而培训机构的乱象问题离不开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背后也隐含着强调学校、社区加强对家庭教育观的正确指导之意。此外,“双减”政策中也强调,要健全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确家校育人职责,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作模式,推动构建齐抓共管的育人共同体。

  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系统工程,学校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还要积极取得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因此,“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还需要更新家长的理念,得到家长的行动支持,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本文针对“双减”政策中对家校共同育人提出的要求,探讨家校协作机制的现状、理念及具体的构建策略,以期对构建家校协作机制的构建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一、家校协作现状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教育的良好生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给家

  庭、学校教育带来了新变化,也带来了新挑战,迫切需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来适应新的形势。

  当前,教育生态系统发育不成熟,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系统严重缺失,教育价值分裂,给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造成了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将长期以来人们视为“家事”的家庭教育上升为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国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如何进行家校共育,明确责任形成合力,助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双减政策下学校管理转型要研究的重要部分。

  守住孩子的第一道防线是家庭教育。面对“双减”新形势,学校的教育观念与家庭的教育思想要进行改革创新。但从现阶段家校合作情况看,仍存在观念落后陈旧的现象,缺乏对新时期教育理念与协同育人机制的正确理解,忽视了对家校共育的关注。

  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大众的家庭教育观念有了一定改善,家庭教养方式越来越民主,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职责作用认识仍不全面。尤其是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后,多数家长并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让渡出来的教育空间,对于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管教孩子也缺乏指导,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同时,相当多的家庭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把重心放在帮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上,加重了孩子焦虑、抑郁的情绪。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指出:“双减”后,家长的教育焦虑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但焦虑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从原来主要焦虑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变为现在的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人际交往、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焦虑。家长应降低焦虑情绪,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另一方面,“双减”的同时出现了“双加”,一是学生校内活动时间的增加,二是学生在家庭中自主活动时间的增多。学校通过课后服务,解决了增加校内活动时间的问题,但同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而孩子在家庭中自主时间的增加,也给家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如何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科学合理地安排家庭教育活动,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是作为专门化教育机构的学校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二、构建家校协作机制的理念

  所谓家校协作,即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相配合,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过程,两者之间形成更加紧密完善的教育共同体。家校合作是新时代教育工作更加人性化的一种体现,因为通过家校合作,家校双方能对学生有更加清晰透彻的了解,从不同层面发现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困惑,以一致的步调对学生施加影响。家校协作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监视”学生、发现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而是为了对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需求。家校协作应该是双方整合教育资源,共同提升教育质量,在透彻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提供差异化的帮助,避免在学校或家庭层面出现“教育真空”。持续、高效且不断发展的家校合作,必然能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成长。

  家校协作意味着家校之间能有更加密切顺畅的沟通交流,学校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关于学生情况的准确信息,得以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如可以进一步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同时提供质量更高的作业。而学生家长也能从这种沟通中了解到学生的真实状态和需求,在教师的长期影响和对学生成长状况的观察中对学生产生更强烈的信心,进而让学生从沉重的课外培训等负担中解放出来,以更多的时间精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实现“双减”政策的实际目的。

  三、基于“双减”的家校协作原则

  1.明确不同职责

  为了做好“双减”政策下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明确学校和家长的不同职责,或者也可以视为教师与家长的不同职责。这一点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经常会有家长提出学校将教育学生的责任转移到了家长身上,要求家长承担过多的教育职责。但由于一些家长并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或者时间精力非常有限,处于无法有效帮助学生的心态,就会求助于课外培训机构,导致学生不仅要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还要参加培训班,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所以,在家

  校合作中,必须明确双方职责。教师和家长应达成共识:学校是起到教育作用的主导机构,家庭应该作为学校教育的配合,但不是由家长代行一些教育职责。

  2.开发家庭资源

  除了要明确教师和家长的不同职责,还要开发家庭资源。在这方面,必须先实现教师与家长密切且有效的沟通。与一般的家校联系不同,家校合作需要教师和家长产生教育上的合力。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家长在教育理念、知识背景、教育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而有效的沟通能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了解,教师才知道如何开发家庭资源。在沟通的过程中,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教师都要注重表达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开发家庭资源的方式让学生家长发挥作用。

  3.注重学生主体

  无论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是教学方法的使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开展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能力素养上的差异。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方法的一言概之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与家长要认识到在家校合作的过程是对学生常规教学内容的拓展,是应对差异化需求的大好时机。

  四、基于“双减”的家校协作策略

  1.建立长效机制

  探索分层递进落实“双降”的落实落细机制,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家校协同机制、督导检查机制、社会监督机制,把教育教改引向深入。要抓紧落实配套措施,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一定要坚持协同配合、整体推进,切实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推动任务落实,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机制,打造有效衔接家校、相互促进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络,加?宣传教育评价改?,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育?观、?才观,聚力形成家校教育共识,缓解教育焦虑。

  2.学校教育由“管控”走向“引领”

  学校唱独角戏的教育角色应转变,传统教育角色的单一性也应打破。无论大事小事,学校都应养成第一时间与家委沟通的行动自觉。例如,学校发放给家长的通知应从事务性的告知转变为情感型的互动,让家长感觉到家校沟通不再是学校居高临下的命令,而是平等的协作。学校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对学生的“管控”和“监督”,而是给学生创设关注成长需要的“有温度”的平台,给予学生“指导”与“合作”。

  3.家长从旁观者走向参与者

  家校共育需要有一致的行动,一致的目标,一致的信念。把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可培育、可合作的重要教育资源,予以争取、引领、开发。家长们通过参与家校协作,从教育的旁观者走向参与者,成为巨大的潜在的教育资源。让每位家长都发挥其自身资源优势,才尽所用。根据家长的特长、资源优势、才能,任贤为用,设立相应的家委会、家长爱心服务队等职位和职能。要最大程度地调动父母的积极性,让家长投身于学校建设中来,共育学生。

  4.开发“家校共进课程”

  通过不同活动形式开展家校共进课程,与家长产生链接,聚焦家校教育内涵,以引领家长群体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对教育的认知,转变不合时宜的家庭教育方式,让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在链接中产生共鸣,进而共进。家长的身份、角色决定了学校的“家长共进课程”不是像培训学生、教师一样,请家长来听课学习;也不是传统开家长会那般教师台上讲、家长台下听的模式。而是邀请家长来校一起研讨,帮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方式,打消他们的疑虑,让家长更理解学校,更尊重教师,也更懂如何科学陪伴孩子成长。

  5.科学规划亲子活动

  在“双减”大背景下,学校可以适当开展亲子活动,缓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拓展共育时空,科学规划亲子活动。同时,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对孩子的成长预期进行理性的判断,在减负方面努力形成共识。学校可以通过设计开展共进栏目、共进论坛、成长手册、亲子共进时光等活动形式,陪同家长与时俱进,引领家长转化教育思维,帮助家长认识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生

  理心理特征,让他们掌握更多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方法。让家长融入孩子的成长,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学校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学校在期望什么。让家长在过程中找寻到一些适合他们家庭的、陪伴孩子的方式、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更新对教育、对自己孩子的认知。家长以学习者的身份与学校共商教育,家长学会转变思维,转换观念,像老师一样来思考如何与学校一起努力服务孩子的成长,达成共同教育目标。

  五、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减负增效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和家长作为孩子成长发育的主要促进者,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责任重大,在教育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育人任务。我们应该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出发,构建“共享、互补、互动”的协同育人机制。“双减”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应统筹合作,全力推进“双减”落地,让下一代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美好教育。

  参考文献:

  [1]高蕾.“双减”之下,家校社协同机制怎样升维

  探寻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的教育密匙[J].今日教育,2021(11):26-31.

  [2]项海刚.探索家校社协同的上城“双减”之路[J].人民教育,2021(21):51-54.

  [3]谢雪梅.家校协作新生态,共绘“双减”同心圆——谈家校协同关系的重建[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重庆论坛论文集,2022:505-510.

  [4]张小伟.“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05):116-118.

  [5]朱彩虹.基于“双减”的初中英语教学家校合作措施[J].智力,2022(15):162-165.

篇七: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教育“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学生作业现状分析及实施对策研究教研论文结题报告

  “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现状分析及实施对策研究

  摘要:在小学阶段,每当说起“作业”,学生揪心、老师操心、家长烦心等一系列现状均已成为当下学生生态中见怪不怪的窘境了。而在2021年秋季,国家教育部发布“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学校在作业布置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突破困境、如何减“量”增“质”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在实践方面增值的起点是课堂教学,而减量落地的关键点则是作业设计。基于此,本文是对“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实施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学生作业;现状;对策

  语文作业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然而,“双减”的下达令语文科目的作业在设计与实施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要落实“雙减”政策、减少作业量不仅仅要保证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更应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设计、布置作业时,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创新,更应该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这样一来,不只是让学生爱上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现状

  “双减”政策落地后,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一小时内完成,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业减少,家长反而更焦虑了。单单只是作业量的减少不足以让学生和家长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放心,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回到家就是玩,而且课外补习班也被取缔,学生没有了额外的补习,可这样就是减“量”增“质”了吗?不。现在的作业更多是呈现机械化、单一性、一刀切,并且要知道,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硬性指标。如今作业量大大下降,很多学生在这

  种情况下学习成绩大幅降低。学生需要的不是没有作业,而是高质量精致化的作业。

  二、改善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意义

  “双减”政策下对作业进行改革,实现学生真正的减负,不仅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及作业设计上提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让他们在观察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锻炼动脑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作业热情,让学生在作业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实施对策

  1.多样化作业类型

  经调查显示,如今的小学作业除了配套的作业本之外,还有“预习、抄写、听写、周记”等语文相关作业,这些作业注重基础,大多以基础知识和表达知识为主,学生通过练习能很好地巩固基础知识,但它们的类型过于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是激发不出学生的挑战心理。老师要在布置作业的道路上探索多样化、创新路径,增加、增强作业的功能。比如可以布置一些自主类、拓展类、跨界类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老师则对他们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找一段配乐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让学生找一些相应的资料,写一些保护地球的倡导书或者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

  2.开放思维,创新作业空间

  受传统教育影响,语文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作业的理解就是对教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以至于将课本内容作为布置作业的中心。而如今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自己“双减”政策的落实,语文老师必须在作业设计时追求灵活多变,由封闭走向开放。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逐步提升[2]。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时,可以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ABC,且这些分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不同随时调整,实施因材施教,动态分层。A

  层次的学生不仅要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三首古诗,并能大致理解诗的意思。B层次的学生可以在A层次的基础上,说说诗的大意,并再积累两首描写传统节日或习俗的诗。C层次的学生可以在B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诗的意境,把其中一首诗改写成一篇现代文。这在作业的设计上不仅能保底,还能有所提升。

  3.创新作业方式,由独立走向协作

  如今是一个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和管理的时代。在一个团队中,可以合理充分地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利用集体的潜能解决问题,以达成共同的目标。而在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合作型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合作交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学会共同面对困难、学会共同享受成功等等[3]。

  在学习了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中华传统习俗”的手抄报。学生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排版设计、写字、画画等不同的工作。在明确分工后,细化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这样一来,就会在协同中有分工,在分工中有合作,碰到问题一起解决,最终拿出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作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亟待改革。改革应将师生树立正确观念作为前提、小学生自主作为原则、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在作业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篇八: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关于双减政策的论文2000字

  国家政策对于行业动向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之前就当是政治书上的一句话,历史书上的一个图片,地理书上的一个名称。也许只有当是亲历者才会体会其中厉害。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生活琐碎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国家的引导。我是2015届大学生扩招的幸运儿。国家把高考录取率扩张到80%,不管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只要上了国家线就能够有合适的大学上。把这个政策当作一颗糖果奖励给那时努力的自己,暗自发奋图强要好好学习,学本领学专业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不负时光和诺言,一路顺风拿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参加运动会拿奖,做了国家级课题项目,努力考试拿到专业领域证书。

  疯狂张扬自己的青春,直到2019年毕业,考研失利。正值线上教育的发展初创期,就这样凭借大学时期的自信和经验进入了我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在线辅导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上课,严守老师的初心和生活的底色,努力上进。时间走过一年俩年,经历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其中苦乐,转眼来到了2021年,疫情的影响,洪灾涝灾,台风烟花,貌似短暂的平静并没有影响动荡的局势。国家出台放开三胎政策,打压资本介入教育领域,双减政策再出重拳,我们整个教培行业摇摇欲坠。

  现在的我们就像是待宰的羔羊,前期跳跃挣扎蹦哒害怕极了,中期绝望里带着一丝希望,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后期安静等待,直到尘埃落定,接受现实,想下一步去向。现在的局面就好像是蝴蝶才慢慢开始煽动翅膀,环境一下肃静了,竞争更加激烈了,继续为生计四散奔走。双减论文

  今年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双减政策是这次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不过很多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意义不够深入,心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没有辅导班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

  现在家长都忙于工作,辅导孩子时间几乎没有,遇到孩子成绩不好就直接送辅导班,这好像成为了俗成的办法。没有了辅导班,看着孩子成绩不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产生了心理焦虑。

  二、小学取消了考试,怎么知道孩子成绩学得好不好?教育部规定,小学取消一二年级书面考试。三到六年级一学期也只允许一次期末考试。对于家长来说,考试成绩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每次考试都会问:考多少分,如果成绩不理想难免会怒气冲冠,不是动口,就是动手。现在不知道考试成绩,家长是不是会产生焦虑,我家孩子在学校到底学得怎么?

  三、减少了课外作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没有了辅导班,没有了考

  试,现在连孩子作业都没了。以前放学回来第一句话就是:先做作业,作业做好了再出去玩。现在看到孩子在学校也没有什么作业,回家了还是没有什么作业,这样下去成绩能好吗?

  其实家长这种焦虑是旧的教育方式在桎梏着我们的思想,以前我们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想着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现在是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学习成绩不是考核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没有过硬的素质教育,孩子就是成绩再好,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波折。

  据资料显示,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50%,而且还有一部分向重度抑郁发展。近几年学生zs或犯罪的事例也时有所闻。这说明以前盯着考试成绩的教育方式必须得改变了,注重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作为家长,我们怎样消除焦虑迎接双减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转移培养重心。

  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与上不上辅导班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双减工作是要求我们在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的同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好的学习成绩,还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情操的人。

  二、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对取消书面考试的焦虑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没有了考试,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一个评定标准,无法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不是判定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平时我们要注意与学校经常联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且不但仅注重学习成绩,还应该注重孩子德育、智育、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

  教育改革是一个大的工程,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思想,配合教育改革,相信国家,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要相信自己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也一定能用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在实际生活中,双减政策对我个人而言,其实没什么影响,因为我到当前为止,没有去报读过校外培训班。我会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学校的作业量并不多,完全不需要以减少作业量来达到双减。只有做了适当的练习作业,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社会上存在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最初可能是以教育为本,而随着时间演变,它们打着各种旗号、变着花样去大量招生,慢慢变成了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国家才及时出台了双减等一系列的政策来约束他们。

  总而言之,作为义务阶段的学生要明白,双减这个政策绝对不是让我们不写作业、不学习、只顾玩乐,而是让我们把握好在学校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教育是民生之基,社

  会各方密切关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意见》的印发实施,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人民福祉、回应百姓教育关切的生动体现。《意见》传递了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坚强决心,是从国之大计、教育之大计角度作出的重大安排。

  这是一份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目标,以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为重点,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方向的重要文件。《意见》统筹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在校内方面,要求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使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兼顾校内校外,体现出对当前义务教育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的系统思考、综合施策。

推荐访问:教育双减政策论文主体作用是学校还是家庭 主体作用 政策 家庭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