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从入党誓词演变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优秀范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4-02-14 17:57:02 阅读:

内容摘要:同志们: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入党誓词历经数次变化调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入党宣誓并没有明确要求,甚至没有统一的入党誓词,直至党的十二大,才以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将入党誓词写入党章。入党誓词的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从入党誓词演变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4年从入党誓词演变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优秀范文】

同志们: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入党誓词历经数次变化调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入党宣誓并没有明确要求,甚至没有统一的入党誓词,直至党的十二大,才以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将入党誓词写入党章。入党誓词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必然性。梳理入党誓词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发展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准确把握入党誓词的历史发展规律,为党的建设提供启发。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同从入党誓词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一、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生成背景

誓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对人们的思维与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纵览中国传统文化与共产主义者同盟中“誓词”的发展进程,“盟誓”的形成为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提供了原始蓝本。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厚植中华文化的历史底蕴,立足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实现了入党誓词从孕育到完善,再到制度化的历史演进。

(一)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理论来源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誓词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文化基础,为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本土养料。中国共产党还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誓词的相关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源”。

1.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誓词”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蕴涵着内心意志、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和践行要求等主要内容,这是对中国传统宣誓誓言文化的承继与发展。“誓”最初为誓神之辞,多用于表示决心,含有“以言约束”之意。在《尚书》中多为誓军旅之辞或誓师时的训诫之辞。在《说文解字》中,“誓”是指约束。“誓词”亦作“誓辞”,指起誓的言辞,或相互约定的承诺。唐代李翱《释怀赋》:“昔誓词而约交兮,期共死而皆居。”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元情愿以身为质,与元帅共立誓词,各无反悔。”誓词亦称“誓言”。《书·汤誓》:“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唐代韩愈《复志赋》:“恐誓言之不固兮,斯自讼以成章。”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继承了传统誓词文化中关于“志愿”“服从”“遵守”“忠于”等内心语言,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对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目标追求以及誓词践行的强烈诉求。传统誓词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促使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诞生,还需要明确的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入党誓词的相关思想

无产阶级政党入党誓词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其中:(a)你相信财产公有的原则是真理吗?(b)你认为要尽快地实现这些原则,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同盟是必要的吗?你愿意加入这样一个同盟吗?(c)你保证始终不渝地用言语和行动来传播财产公有的原则并促其实现吗?(d)你保证对同盟的存在及其一切事情保守机密吗?(e)你保证服从同盟的决议吗?虽不曾对入盟者的国籍、性别、年龄,尤其是阶级属性提出明确要求,但突出强调入盟者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表现必须符合无产阶级世界观,符合共产主义的性质。同样,列宁不仅提出要重视党员质量,还严格要求党员标准和规范入党程序。1903年,列宁向第二次代表大会提交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草案的第一条中指出:“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1917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指出:“凡承认党纲、加入党的一个组织、服从党的一切决议并缴纳党费的人,都可以作为党员。”这是第一次在党章中规定,党员必须由两名正式党员介绍才能接收入党。这对推进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发展和入党程序的规范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入党程序的认识与理解,为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对待与处理入党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实践土壤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内容和形式与党面临的斗争环境密切相关,适应了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现实需要。建党初期,由于党的很多活动受多方因素制约,入党誓词虽未成型,但誓词内涵和精神已经成为党员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革命的相继开展,如何规范党员行为、严肃党内纪律,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发展的要求开始在党员的入党誓词中得以体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白色恐怖”和严峻的革命形势影响下,党内部分党员出现叛党、退党的现象,此时迫切需要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强调对党的绝对忠诚。全面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入党誓词无论是在发展党员的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入党誓词也逐渐趋于规范。解放战争时期,为满足无数志士在烈火硝烟中宣誓入党的迫切需要,对入党形式没作硬性要求,入党誓词的内容也因战时的需要而有所不同。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二大以前,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在中央组织部明确表示不做统一规定的情况下,这一时间段的入党誓词主要为自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需要全党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党的十二大把入党誓词正式地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重温入党誓词的发展与演进历程有利于警醒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意识,以党员标准约束自身思想和行动、主动应对和克服各种危险挑战。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双重理论来源,同时密切结合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和党的建设的实践需要,逐步将入党誓词的内容与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党员入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演进历程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展新党员的重要内容之一,历经了孕育发展、渐变发展以及制度化规范的演进历程。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整个演进历程呼应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一)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孕育发展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党员主要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被吸收入党者,前者在创立共产党性质的组织中自然转化为党员,后者主要通过“谈话”的方式加入党组织。如,毛泽东同志认为自己入党时间是1920年,正是在这一年的11月他应陈独秀函约,与何叔衡、彭璜、贺民范等创建长沙共产主义组织。这一时期,中共党员的吸纳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早期党组织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党员的发展问题,虽未形成统一的入党誓词,但对党员发展和吸收仍保持严谨的态度。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对思想建党工作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也对入党资格、入党条件、入党手续等方面进行了说明。总体而言,只要认可党的纲领,有人引荐,经过审查,便可入党。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探索建党的过程中,为入党誓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建党初期受革命环境的影响,入党誓词并未正式形成。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誓词内容与形式,也推进了入党誓词中国化的进程。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渐变发展

1.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早期萌芽

随着大革命序幕的拉开,如何增强党员的纪律性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1924年,新党员入党必须填写入党登记表,而这一时期的入党登记表也只是涉及新党员的姓名、地址及入党时间等一些简单的信息。入党登记表的使用,促进了入党誓词的规范与发展。一方面,它作为党员的书面证明,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另一方面,它作为党组织统计党员信息、审查党员历史等方面的依据,有利于维护党组织的稳定性和纯洁性。相对而言,这一时期入党手续比较简单,新党员入党表态的内容也各不相同,还不能称作正式的入党誓词。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虽然能够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对新发展党员仍旧要求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的观点用于观察和分析中国实际问题,阶级斗争成为这一时期入党誓词强调的重点。在恶劣的革命环境中,为延续革命火种、保护党的成长、彰显党员革命信心与不怕牺牲精神,对党忠诚成为这一时期入党誓词的突出特点。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正式形成

为捍卫红色政权,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党员更为慎重,程序更为严格。这一时期,党的活动形式主要以秘密形式开展。根据这一特殊的斗争形势,党取消了“宣誓仪式”的硬性规定。对形势不太恶劣的地方,继续采取以“宣誓仪式”的方式吸收党员。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较为正式的入党誓词版本正式形成。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1927年10月在酃县水口街叶家祠堂为6名新党员举办并主持入党仪式,当时入党誓词为:“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一入党誓词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较为规范的版本,为后来入党誓词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当然,这一时期的入党誓词还存在其他内容,但由于战火的洗礼,多已销蚀残缺。目前发现这一时期写在一块红布上的入党誓词:“犠牲個人(牺牲个人),言首糹必蜜(严守秘密),階级門爭(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從党其(服从党纪),永不叛党。”在这份24字的誓词中出现6个错别字,这表明在当时恶劣的斗争环境之下,虽然部分党员文化程度不高,但革命热情不减。字虽写错,但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毋庸置疑。

在江西黎川县档案馆中,收藏有一幅中央苏区时期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入党誓词的壁画照片,这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借用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入党誓词的最有力证明,这种对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入党誓词的“借用”,不仅符合当时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时局形势,也反映了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对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极大影响。根据张震同志回忆,1930年他在赣江畔临江镇的一所中学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誓词为:“努力革命,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在这一时期的入党誓词中,“牺牲个人”展现了中共党员崇高的革命精神,“永不叛党”彰显了中共党员坚定的革命信仰。其他根据地领导人同样十分重视入党问题。根据《寻乌人民革命史》所载,1931年寻乌苏区党员入党誓词为:“服从组织,严守纪律,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可以看出,其他苏区的入党誓词在内容上虽然与中央苏区存在一定差异,但却贯彻了中央苏区入党誓词的核心思想。

其后,两万五千里长征对党员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精神上和党性上的考验。据吴先恩将军回忆,1936年2月,发现被埋在雪中的众多遗体中,有一位战士手中紧握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圆。党证上写着:“刘志海,1933年入党。”这充分反映了红军坚定的革命信仰。长征途中,革命条件十分恶劣、艰苦,虽然鲜有对入党誓词的记录,但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发展仍然十分重视。长征结束后,毛泽东提到:“凡不是党员的,一律入党!”在艰难的长征途中,革命战士彰显了坚定的革命信仰,磨炼了顽强的革命毅力,延续了革命的火种。长征时期的入党誓词,充分展现了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精神与“永不叛党”的忠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入党誓词是以“牺牲个人”“永不叛党”为核心。根据当时的革命环境,中国共产党仍旧延续了阶级斗争的方法,不仅如此,还以“牺牲个人”为前提。由于当时党的力量十分薄弱,誓词更为强调严守组织的秘密,要求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必须申明入党所需要付出的牺牲,以及对“永不叛党”的坚持。面临着险恶、艰难的生存环境,绝对不能背叛党组织,忠诚成为发展新党员的重要内容。自此,“永不叛党”贯穿于整个入党誓词演进历程的始终,成为入党誓词的核心内容。

3.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趋于规范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但入党“门槛”并没有因此放低,入党手续也没有相应简化。1939年,陈云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强调:“新党员一定要有上级批准,经过候补期,举行入党转正仪式,宣读誓词。”这表明中央组织部已经把宣读誓词纳入发展党员的既定程序之中。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组织部拟制的入党誓词,与之前的入党誓词对比起来,在思想上更加鲜明、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要求上更加具体。正因为如此,在解放战争期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地方党组织的入党宣誓仪式上仍旧使用这一版本。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第一次在入党誓词中提到“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反映了对共产主义的崇高追求。其次,不再强调阶级斗争,明确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国家、民族、人民利益面前,全党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再次,强调了“要做群众的模范”和“对党有信心”,表明这一时期入党誓词对党员自身行为规范和理想信念的要求。

4.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各具特色

解放战争时期,无数志士在烈火硝烟中火速宣誓,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只有部分地方党组织沿用了抗战时期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入党誓词,大部分地方的入党誓词仍主要为自拟。1948年9月,东北部分党组织的入党誓词简明规定为:“我决心参加中国共产党,1.坚信共产主义,忠心为人民服务;
2.服从组织;
3.努力工作;
4.做群众模范;
5.遵守纪律;
6.保守秘密;
7.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8.革命到底永不叛党。”当时在东北入党的大部分新党员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这一入党誓词更符合农民党员文化水平,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东北地区的党组织发展工作。根据八路军山东胶东政治部1946年1月编印的《百日大练兵小丛书之——先锋(党员读物)》记载,解放战争时期其他地区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出现了旨在强化自我约束的强制性表述——“愿受党的严厉制裁”。这一鲜明的地区特点,在其他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入党誓词的记忆中也得到了印证。这一誓词充分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坚持群众路线与服从党的决议的重要性。

解放战争后,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党员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挑战,誓词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端正党员思想、规范党员行为为重点。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要求全党必须统一服从中央,因此,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也被作为强调的重点。

5.新中国成立前后至党的十二大以前: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以自拟为主

新中国成立前后至党的十二大以前,尽管中共中央组织部拟制了统一的入党誓词,但各地党组织在举行入党宣誓时并未严格统一,自拟誓词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

1950年,根据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编印的《共产党员课本》的意见,入党誓词拟定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决议,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提高自己的觉悟,积极工作,精通业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屈不挠。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虽然此书提供了入党誓词的文本,但却未作统一的规定。1949年4月,中央组织部明确表示:“入党仪式及入党誓词在党章中没有明文规定,亦不适宜再作明文规定。”自此,入党誓词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存在。1972年,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政治工作组印制的《入党志愿书》中,有“入党宣誓誓词(由本人自己填写)”一栏。由于让入党人自己拟定入党誓词的具体内容,使得其篇幅长短不一,内容比较驳杂。这样的自拟誓词现象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使得当时的入党誓词在规范性和权威性方面遭受极大的冲击。对宣誓以及誓词不做严格规定,导致各地入党誓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三)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制度化规范

1.党的十二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并沿用至今《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定,具有最高“党法”的效力。1982年,中共中央首次决定将中央审定的入党誓词写入新党章,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一誓词是在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和改革开放新形势背景下形成的,全面、系统、科学地把中共党员从组织到思想上入党的条件进行了高度概括。中共十三大至今,入党誓词内容均未有任何改动,完全沿用至今,这足以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入党誓词的高度重视。这一版本的入党誓词在确保方向、立场、原则的条件下,既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又适应了党的建设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新任务新要求。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广泛运用

进入新时代的宣誓活动,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入党誓词嵌入入党宣誓仪式;
入党誓词嵌入主题教育
入党誓词嵌入党内政治生活。从形式上可以划分为: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所进行的首次宣誓;
老党员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所进行重温入党誓词的再次宣誓。对于新党员而言,在刚刚加入党组织的关键节点开展入党宣誓,对遵守党的章程、严守党的纪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老党员而言,重温入党誓词则是唤醒党员身份认同的党性教育,可以起到警醒老党员的作用。就入党誓词的应用来看,新时代入党誓词的运用方式更加多元,运用过程更加规范,运用范围更加广阔,运用主体更加明确。随着重温入党誓词相关活动的相继开展,入党誓词的使用范围不再仅限于入党宣誓,而是延展到红色教育、党性教育、政治生日、党日活动等各个方面,旨在唤醒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以达到加强党性教育的目的,以此来提高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

三、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演进逻辑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演进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其内容与每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相呼应。纵观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演进历程,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演进逻辑,不仅能为研究入党誓词的演进轨迹与发展规律指明方向,也能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历史启示。

(一)历史逻辑:敌我矛盾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

从党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正确的认识,据此提出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入党誓词的历史发展线路主要依据敌我矛盾向人民内部矛盾转化这一过程,其内容也不断地作出相应调整。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对社会的其他矛盾具有支配和影响作用。毛泽东明确指出:“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建党初期、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有了清醒的认识,此时的入党誓词着重体现了“阶级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阶级斗争”仍旧是这一时期强调的重点,结合当时的革命环境,“永不叛党”也首次成为入党誓词的内容。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对党有信心”首次在入党誓词中被体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大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服从党的决议”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必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前后至党的十二大以前,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时间段誓词将党员“精通业务”“工作中积极带头”放到了重要地位。198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确定为社会主要矛盾,面临来自国际国内的多重考验,“履行党员义务”被首次增加到入党誓词中。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对党员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入党誓词深刻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并服务于党的生存、发展、巩固和壮大。

(二)理论逻辑: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才能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入总结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党历程,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启示。回顾党的历史,正是由于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党原则,坚持思想入党,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展现了强大的向心力、吸引力、凝聚力。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无产阶级政党将科学的世界观作为建党的重要原则和革命的思想指导,印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建党过程中十分重视思想建党的原则。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首次提出思想建党的要求。直至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思想上建党的具体方针。全面抗日战争后的入党誓词强调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教育更多党员与群众。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先从思想上拨乱反正,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思想建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党的十二大将“永不叛党”写入党章。江泽民指出,“加强党的建设,首先就要切实加强思想建设”,展现了对思想建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强调了思想建党。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在思想建党方面作过多次明确的指示,尤其是告诫全党,思想滑坡是最大的病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思想建党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入党誓词的演进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注重思想建党的这一独特优势。

(三)实践逻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不懈奋斗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与使命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过程中的智慧果实,不但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认同,还充分体现了入党誓词的实践性。入党誓词虽然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和表述不尽相同,但其核心精神始终如一。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版本无论如何变化,始终坚持从“人民”二字出发。“为阶级与人民事业奋斗到底”“忠心为人民服务”“忠于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等内容不断被体现。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轨迹始终沿着人民幸福而行,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为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懈努力。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进程中,始终将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投入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从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党员的要求来看,完成党员的政治使命对于党员尤为重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舍生忘死,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奋发图强,无不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而奋斗的内在动力和历史任务。入党誓词的演进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实践奋斗历程。

四、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演进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伟大胜利、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法宝之一,便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入党誓词作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成果,映射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深入分析和把握历史经验的优良品质。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始终坚持从历史中吸取力量。

(一)始终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百年来,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肩负使命,才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外乎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从不同版本的入党誓词来看,“忠心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内容,一直都出现在入党誓词中,这种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幸福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内容。在艰难的革命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守人民群众的利益,将其化作军队战斗的强大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同时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不管遇到何种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从弱小走向强大。梳理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的演进历程,入党誓词处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其中“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字样,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在整个入党誓词的演进历程中都有体现,这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期都始终在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二)始终延续永不叛党的核心内容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语言,更体现了一种特定政治关系的建立,是中共党员对党忠诚的情感表达。“永不叛党”被纳入入党誓词以来,贯穿整个入党誓词演进历程的始终,成为入党誓词的核心内容。一直以来,“永不叛党”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精神品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永不叛党”不仅体现了中共党员的政治品质,更关系着党组织的安全与发展。“永不叛党”展现了中共党员的忠魂,拥有铁一般纪律的党员队伍是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成一个强大的政党的前提。而这种铁的纪律,依靠的是每一位党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的忠诚,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政治信仰,才能有纪律、有组织地开展工作。进入和平年代后,“永不叛党”的恢复,表明无论是革命年代的特殊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又或者是稳步推进的改革时期,其忠诚精神在入党誓词中始终得以延续。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党上下十分重视党员的忠诚品质。在“永不叛党”的政治要求之下,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一个极具纪律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高度重视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入党誓词作为中共党员的一种政治诺言,深刻反映了中共党员对政治信仰的坚定与追求。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是中国人民创造伟业、开创未来的精神根基。入党誓词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调整和修改,但仔细对照,不难发现其始终坚持了对理想信念的要求。誓词中“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和最后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未改变的共产主义信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明确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新民主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真切期望避免内战、建立联合政府,真诚进行国共谈判。这种期待和愿望反映到入党誓词中,就是把实现新民主主义作为第一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最后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因为现实条件限制而改变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而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更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使命。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现这一远大理想,每一位党员必须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

(四)善于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主题和要求来发展党员

入党誓词的演进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时代使命的调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入党誓词中也相应地得到了动态反映。从入党誓词的内容上看,既通过“共产主义”“人民”“党”等内容体现了政治倾向性和方向性,又通过“拥护”“遵守”“履行”“执行”“严守”“保守”等内容确立了行为准则。从入党誓词的发展历程来看,誓词内容没有明确的“数字”,也没有量化指标;
没有“短期”行为,也没有作为“权宜之计”的内容,确立了基本方向和基本原则。这些内容没有自我割裂于新事物之外,没有丝毫的封闭性、短视性,而是时刻体现内容的开放性。由此显示出入党誓词的内容突破现有时空、经验、条件等限制,对新的经验和事物保持开放、探求的态度,体现着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同时,入党誓词所阐述的“党的纲领”“党的章程”“党员义务”“党的决定”“党的纪律”“党的秘密”等内容本身就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不断囊括和包容新的事物。中国共产党坚持立足中国具体实践需求,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并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员发展工作,使得党员发展工作不断规范完善,进一步推进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内涵的丰富发展。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作为一个具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入党誓词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历经百年发展,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不仅是党和人民紧密相连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共党员对标自身行为的基本准则,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早已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党的建设的全过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同志们,新的征程上,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要保持对理想信念的坚持和执着,继承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迈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誓词 建党 入党 从入党誓词演变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