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6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7-21 15:00:06 阅读:

内容摘要:合作社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篇一:合作社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实施方案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实施意见》(***发〔2020〕196号)文件精神,按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合字〔2020〕79号)文件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局、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决定从7月20日起至12月底,在全县范围内看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掌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存在非法集资情况,及早发现非法集资活动线索,依法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妥善化解非法集资风险。同时建立健全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财政、金融服务中心等部门或单位定期风险排查和信息上报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域非法集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非法集资风险处置工作力度,有力遏制和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我县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二、排查范围

  此次风险排查对象为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往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活动进行排查,重点对群众举报的非法集资案件线索认真调查核实。通过全面排查和重点调查,摸清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案件的数量、案件隐患、区域分布、发案特点、主要方式、风险状况、危害后果等,及时做好一线把关,力争将非法集资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原则

  坚持统筹领导。县人民政府牵头统筹指挥,领导联席会议推动、协调督导,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来。结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风险线索及时上报业务主管部门。

  坚持稳步推进。依法、有序、稳妥处置风险,更要做好防范预警,尽可能使非法集资不发生、少发生,一旦发生要打早打小,在苗头时期、涉众范围较小时解决问题。依法持续严厉打击,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最大限度追赃挽损,防范好处置风险的风险,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坚持疏堵结合。依法将打击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与保护合法投融资、鼓励正规创新活动相结合,对合法合规行为予以保护支持,对非法集资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在积极遏制高发蔓延态势的同时,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制度和措施,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宣传教育,全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防控和处置长效机制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非法集资风险。

  四、整治措施

  (一)加强摸清底数。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协同镇街摸排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涉农互助合作社涉嫌非法集资线索,形成全覆盖、无疏漏的排查网络,确保不留死角。重点对以下行为进行排查:

  1.农民专业合作社未按规定进行登记、备案,无办公场所、无办公人员或与注册登记不符,未经许可开展或超范围开展吸收和发放资金业务。

  2.农民专业合作社未进行资金存管,违规设立使用账户,通过各种方式吸收合作社成员以外无特定群体存款并承诺对其还本付息或给与高额回报的行为;

  3.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及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涉嫌非法集资广告咨讯等。

  (二)强化监测预警。全面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预警监测,建立社会化、信息化、立体化的预警监测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信息共享,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异动线索摸排涉嫌非法集资违法行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统筹整合人员信息、经营信息、资金信息、舆情信息、线下信息,逐步形成上下左右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集合情况采集分析和疑点识别,处理全流程的预警监测体系。镇街履行属地管理、行政审批局履行行业一线把关、农业部门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建立

  统计报告制度、建立监测台账,定期汇总本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情况,形成监测报告,及时上报。

  (三)稳妥处置风险。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风险线索,要加强会商研判,充分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恶意、资金投向或用途、造成资金损失及信访维稳等因素,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分类处置,平稳有序化解风险,最大限度维护投资人权益。有违规集资现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得领用专用收据、不得参选评比各级示范社评定、不得享受各类财政项目资金支持。

  (四)依法打击犯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犯罪,坚持统一指挥协调、统一办案要求、统一资产处置、分别侦查诉讼、分别落实维稳的工作原则。公安部门落实牵头责任,依法合规、公平公正地制定统一处置方案,强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配合,严厉打击、妥善处置,防止风险蔓延扩散,实现执法效果与经济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五)规范行业管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严格坚持对内不对外,入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原则,限于合作社内部成员开展信用合作和资金互助,并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开展互助资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指导和审计监督。

  (六)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法治宣传周、普法教育、风险提示、广告咨询等媒体手段,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净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正确引导投资人合理合法反映诉求,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用好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和惨痛教训,教育农民群众提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名义非法集资的风险防范意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经县政府同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席会议,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担任召集人,邀请县政府主管领导参加,联席会议由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安局、市场监管局、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农经站等单位组成。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协调,并配合市场监管局做好涉嫌非法集资线索的排查;

  行政审批局负责把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的业务范围;

  市场监管局做好超范围经营等涉嫌非法集资行为的排查处理;

  公安机关负责非法集资活动犯罪线索的侦办和查处;

  金融服务中心、人民银行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各类账户监测管理;

  财政局负责享受各类财政项目资金的审查并提供经费保障;

  农经站负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二)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季度调查、半年排查、年度核查”制度。每季度对发现的非法集资线索进行重点调查查,纠正违法行为,并实行动态监测;

  每半年对合作社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发现合作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对涉嫌非法集资的将发现的信息列入异常名录,建立工作台账。年度核查,结合合作社年报,对合作进行全方位核查,对“空壳社”“僵尸社”、涉嫌非法集资的责令其停止营业,依法进行取缔。

  (三)及时信息报送。各镇街、各相关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内农民专业合作社非法集资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全面的汇总分析,包括基本情况、发现的风险问题及处置措施、工作成效等按照信息报送要求每月15日前报送至农业农村局邮箱。由农业农村局汇总后报告县委县政府、市农业农村局。

篇二:合作社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的风险与防范

  【摘要】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与农民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的绝对主力军,而它对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却发展缓慢。本文就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户提供的小额信贷的特殊性出发,对其风险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农村信用合作社

  小额信贷

  风险防范

  经过6年的实践,中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论从数量、影响程度还是机构的合法性来看,已成为我国小额信贷的主流,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小额信贷制度的总体特征。从制度绩效来看,该信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金融的空白,丰富了农村信贷制度的内容,对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其风险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小额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发展。

  因此,研究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的表现,构建其防范对策,对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和社会稳定,解决扶贫与追求金融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小额信贷业务的现状

  1、中国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自1999年开始,国有银行大规模撤离县及县以下基层机构,目前仍在农村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寥寥无几。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从县域经济以下撤退,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与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00年开始,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占整个农业贷款的比例不断提高,到2004年达到了近50%,超过农业发展银行成为主要的农业资金来源,农村信用社逐渐成为农村金融的绝对主力军。

  2、农信社的小额信贷比例不断下降

  针对如何解决农村信贷的问题,农村信用社借鉴国际通行的农户小额信贷的做法,于1999年、2000年相续制定了《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暂行办法》,全面落实农户小额信贷。但从目前情况看,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占信用社农业贷款份额仍比较小,发放贷款的覆盖面较小,农业贷款的增长与农户小额信贷的增长还不成比例,农户小额信贷在有些年份甚至出现了下降,例如2004年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1678亿,而2005年却减少到1578亿。

  从图2中可以看出,农信社的小额信贷在农业贷款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这与国际上其他成功国家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究其原因,随着小额信贷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广泛开展,其风险也日渐暴露出来,绝大部分信用社贷款的回收率较低。因此,有些农信社因畏惧风险而不愿向农户提供此类贷款,即便提供,也附加许多额外条件,大大降低了农户申请小额信贷的积极性。还

  有的农信社干脆对小额信贷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未得到改善,农信社与农民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再次受到了严峻的考验。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的风险表现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小额信贷不但具有一般农业贷款的风险,而且由于其特殊性,具有一般农业贷款不具备的风险。正是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得农村信用合作社产生“惜贷”的行为。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风险

  与其他贷款不同,小额信贷以其“无需提供贷款抵押”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扶贫功能,降低了抵押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成本。但其缺陷是农信社对“无需提供贷款抵押”要承担一定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农村信贷机构方面看,有的农村信贷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对信贷人员行为的管制和激励机制,有的农村信贷机构人员素质低下,不

  能很好地处理小额信贷资金发放和收回过程中的调查、计划、决策、信息处理和风险管理工作,这是导致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从农户方面看,由于受小额信贷无抵押的影响,农户产生依赖思想。一部分农民习惯性地认为,小额信贷是扶贫贷款,是“救济款”,是不需要偿还的或不要利息的政府贴息贷款,还款意识薄弱,抱着能拖就拖的心理。有少数农户从贷款一开始就无还贷念头,存在恶意拖欠行为。由于居住集中,有些农民会效仿自己的邻居、亲朋好友恶意拖欠贷款,甚至不理解主动还贷的行为。还有个别农户把借来的小额信用贷款转手放高利贷以牟取不法利益。有的借用信用证、身份证,冒名借用小额信用贷款。有的“凑零为整”,最终使贷款集中于一家一户。种种情况说明由农户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不容忽视。

  2、利率因素

  国际上成功小额贷款的存贷差要高达8%-15%左右。在中国,由于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组织来发放小额信贷,加之贷款的方式

  也较国外简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国外同类贷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在目前农村信用社资金成本在%左右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在8%-10%左右才能使项目自负盈亏。而从实际执行结果看,我国绝大多数小额信贷项目执行的都是低利率政策,都没有从财务自立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一个合理的利率水平。在低利率的情况下,借贷者可能不注重贷款使用的效率,从而导致了高违约。另外,如果利率定得太低,虽对农户有利,却易被非农户或其它部门分割抢占,引发各种腐败现象。这样,真正需要低息扶贫贷款的农户却得不到贷款,而那些富裕农户、工商业者和政府干部反而能得到贷款。他们在获得贷款后往往并不运用于生产经营,或者把钱存入银行以获取利息收入,或者只需按市场利率或灰色市场的高利率转手贷出就能获利。结果造成在低利率政策条件下,社会各阶层都会出来争夺这份资源,往往使贷款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者手中,也使借款者难以产生精心经营的压力和动力。

  3、信用评定制度不健全

  小额信贷理论认为,农信社贷款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中低收入阶层,我国目前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评价是以农户信用等级高低为标准的。因此,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准确度与真实度成为决定还贷率高低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用档案资料不够准确及时,评级带有盲目性;信用评价受多方干扰与影响,如村干部照顾关系评级,带有明显的偏向性,虚报数据和信用等级;评级缺乏复审,呈单一性。信用等级不准确,贷款额度核定不科学,甚至可能造成不够条件获得贷款的人也借此获得贷款。一些地方政府、村委会在协助农信社工作的过程中,认为信用的评定是一件有责无利的份外之事,还有些地方为了获得“信用村”的荣誉称号,在信用评定工作中不严格把关,这给小额信贷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三、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1、建立和完善小额信贷的激励机制

  一是对农户的激励。信用社可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状况和还款情况,建立动态的数据

  资料库,对按时还款的农户给予更优惠的服务。二是改变农信社对信贷员的单一激励机制,即由单一的负激励转变为正负激励机制并举。目前,许多农信社实行“三包”制度,贷款损失由信贷员赔偿,这虽然不失为强化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在实践中由于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对等,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小额信贷业务严重萎缩。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责权利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既要对信贷员实施一定的惩罚制度,又要实施奖励制度,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保证较高的收贷率。三是对信用社的激励。人民银行对收贷率高的信用社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在分配制度上给予更大的灵活性,在再贷款的安排上给予更优惠的条件等。

  2、确定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

  要让参与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赢利,这是这些金融机构愿意扩大并持续提供小额信贷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逐渐深入,银行商业化的程度提高,一个不可回

  避的现实是如果农村信用社在小额信贷项目中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补助,那么目前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小额信贷工作就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更大规模地深入发展下去。要使参与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赚钱,国际经验证明最关键的因素是利率的高低。小额信贷与银行一般贷款的操作程序不同,有额度小、成本高的特点,因此较高的存贷差才能弥补操作成本。

  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一方面开展小额信贷的目的在于支持农业、帮助弱势群体,一方面又要收高利率,这里是否存在矛盾?首先,我们应该指出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是商业贷款,并不是政府的扶贫款,不亏损经营是最起码的商业要求。其次,国内外各种调查几乎一致显示,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借到钱,利率稍高一些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以3000元的小额信贷为例,高一个百分点的利率,借款者一年要多付出利息30元。这一个百分点对借款者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却是愿不愿意大规模开展小额信贷的关键所在。

  3、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农户个人信用是信用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的依据,是控制信用社贷款风险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进一步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统一操作规范,提高信用评级的层次和质量,整体推进农村的信用环境建设。第二,要加强与村委的联系,村委会是信用社与农户之间建立信贷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当资金紧缺时可以帮助农户和信用社建立信贷联系,为农户和信用社取得“双赢”的效果做出贡献。由于村“两委”比农信社信贷员更了解本村农户经济状况,他们参与信用户评定和授信额度核定,能有效防范不知情放贷风险。同时,由于信用户评定和授信额度由农信社、村“两委”和村民代表等集体核定,并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在操作程序上可以有效地防范信贷过程中的内部道德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第三,要加大信用等级评价的硬件投入,健全资料档案,逐项认证审查核实,并且对农户的信用档案实行电子化管理。农户资料要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户实际情况。第四,要明确评级责任。农

  户的基本状况及信用反映等由村组干部负责审查把关,并签字负责,信用等级初评由信贷员负责,避免因不负责导致的评级不准确。第五,要严格按照评级标准,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对所有农户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以确保评级客观公正。

  四、结语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主力军作用,真正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近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农户小额贷款对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多种风险。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事业正在从起步阶段向成长阶段过渡,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引导,注意风险的防范,小额贷款必将在我国的扶贫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扶贫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辛欣:论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及其化解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7.

  董少林:论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C].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4.

  杨喜孙、薛瑞鑫、叶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7.

  庞新军、刘文朝、周振:我国小额信贷风险的产生及其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

  熊学萍、易法海:农户小额信贷风险:表现,成因与应对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05.

  李强、杨蕊: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问题探讨[J].南方农业,2007.

  汤敏: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当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J].中国审计,2003.

  杨山彬、申巧凤:浅议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贷款[J].河北金融,2006(4).

  陈丽华: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J].中华合作时报,2006.

篇三:合作社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农民合作社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作者:王晓颖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年第6期

  王晓颖

  摘要:随着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农民合作社在促进农业生产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同时,由于农民合作社受地域、服务对象、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使其在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将使农民合作社财务风险不断地增加。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财务风险;现状;防范策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合作社在规模、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专业化发展,尤其是组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作用。而随着农民合作社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及农业生产要求,传统的农民合作社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特别是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无法有效地帮助农民合作社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

  一、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

  (一)农民合作社缺少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目前,多数的农民合作社未能对风险防范与财务管理给予必要的重视,在内部尚未能针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建立风险防范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例如,个别地区的农民合作社直接将乡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不加修改的基础上,就直接作为本社财务管理制度,造成农民合作社财务人员及工作人员在日常开展经济业务时无法找到相应的规范制度,导致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混乱,内部存在极大的财务风险。同时如果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没有明确的解决依据,甚至会存在员工钻制度缺失的漏洞,挪用合作社财产的情况。

  (二)农民合作社人才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农民合作社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是决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多数的农民合作社财务人员多由非财经专业且年龄偏大的人员组成,其受到学历、专业的限制,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的会计核算与报表编制工作,无法从事对报表分析、风险评估等专业性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农民合作社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农民合作社按照所有制性质及行业划分,应受到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管,但由于各别地方政府监管方面的缺失,使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提高。因此,很多农民合作社在依赖政府政策的同时,忽略了自身财务运营的管理,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这也直接导致了合作社在进行项目决策时出现决策盲目、监察不严的情况。

  二、农民合作社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农民合作社在筹资方面存在的风险。首先,农民合作社在筹资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目前,多数的农民合作社通过银行举债进行借款,但由于暂时没有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最佳资本结构比例,将使农民合作社财务风险增加。其次,农民合作社由于未对融资方式进行合理地评估,造成合作社负债比例偏高,在高债务的环境下运行,一来给合作社带来较高的资金成本,二来还会给合作社会员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再次,农民合作社对信用不够重视。

篇四:合作社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

  作者:许江英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第22期

  许江英

  福建省邵武市粮食批发市场

  摘要:农村股份经济合作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然而如何进行合作社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防范管理则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针对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筹资、支付、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合适的财务管理方案,从而拓宽农民经济发展的渠道,提高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关键词: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1.4;F302.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229-0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组织结构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已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合作社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民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别人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应当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措施,从而提高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锻炼农民的组织能力,降低经济成本,推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科学发展。

  一、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因为对相关的经济管理不够重视,导致了合作社本身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缺乏一些制度性的规定,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没有结合农村发展的特点,直接借鉴使用其他企业或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样就造成了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上的不规范[1]。财务管理制度,是规范农民行为的重要措施,对于合作社正确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规范不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一定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如果没有正确严格的经济管理制度,员工在进行工作时,可能会私自挪用合作社的财产,收支时也没有相应的审核手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二)工作人员素质偏低

  合作社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人员通常年龄偏大且学历偏低,专业技术并不高。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只掌握了最基本的会计操作技能,缺少对于数据分析风险判断等财务管理知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的风险性,没有办法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直接导致了管理层决策失误。

  (三)缺少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虽然属于集体的经济组织,但是仍然受到所属当地政府部门的监管。由于政府的监管比较粗略,没有办法顾及到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很多经济

篇五:合作社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管理/制度叶合作经济与科技曳No.6s圆园18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风险及防范□文/黄哲袁凤林(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扬州)[提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转。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以股权形式量化到每个成员,并遵循股份合作制的模式,股份合作社作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在经营中面临法律、人力资本、险,提出防范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关键词: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经营风险;风险防范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2017)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8年2月27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土地的大量闲置促使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和土地、资金、劳动等多种形式一起)以股权的形式量化到每个成员,并遵循股份合作制的原则,从而形成的一个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独立核算、自主经营、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很好地解决了土地“三权”分离的难题,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生产和农业现代化,成为未来土地流转的发展趋势之一。但目前,在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尚且存在组织风险、价格风险、人力资本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多种经营风险,其主要源于合作社内部的“政社不分”、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气候影响和缺乏相对应的法律规范等原因。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有助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稳健经营并以此带动农民增收。一、苏州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现状江苏省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先后经历了自发组建、改革探索到规范提高等不同阶段,形成了内股外租、自主经营和两种形式相结合三种发展模式。纵观其整个发展演化过程,呈现出三大特征:一是由单纯的农地股份合作向以“农地合作+专业合作”为主的“双合作”方向转变;二是由单一土地要素的合作向多要素合作转变;三是由“内股外租”型经营向多样化的方式转变。苏州探索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起步于2001年底,探索过程中将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及农民专业合作“三大合作社”同时推进,相互渗透、影响,具有起步早、发展快、覆盖面广的特点,是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据统计,目前全市拥有土地股份合作社630家,土地入股已成为苏州地区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十多年来,苏州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较好地保障了农民的权益,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并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发展。如昆山市锦溪镇长云村成立股份合作社这几年来,村级收入从2012年的268.9万元发展到2015年-78-农村土地的大量闲置、农村劳动力缺乏促使农村土地的流很好地解决了现实“三农”发展中的难题;但土地价格等风险。本文通过分析苏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风的近千万元。农民不仅在流转上增加了收入(截至2015年,每亩流转费已达1,050元),同时一些村民可以参加示范方农业劳动每月按时结算工资,贴补家用。横泾街道上林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入股的土地经过统一规划管理后,每亩地的分红从2006年的600元增加到2015年的1,060元。二、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风险的表现(一)组织风险。经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大多数土地股份合作社依然存在“政社不分”现象,合作社董事会、监事会与理事会的成员与村委会主要村领导干部存在兼任。部分社区股份合作社只是在工商部进行了登记,实际工作地点依旧在村委会办公楼。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管理者们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谋求个人利益,从而损害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集体利益和“股民”的利益。(二)价格风险。东山古尚锦碧螺春茶叶股份合作社主要进行的是茶叶生产、销售和围绕茶叶开展的采茶、品茶、餐饮、住宿、垂钓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的经营。众所周知,茶叶的价格影响因素较多,波动幅度较大,新茶上市时可能一天一个价。尽管成立股份合作社以来,古尚锦的茶叶价格年年攀升,但由于受到2013晚于年持续干旱影响,2013年,高档碧螺春新茶价格跌幅超一成,2014年茶叶产量下降,碧螺春新茶上市在每斤2,000元左右,而毛茶(青叶)收购价格更是大跌超过五成,每斤80耀90需求的变化给合作社带来了价格风险。元,基本落回2003年时的价格水平,这种自然因素及市场(三)决策风险。一些土地股份合作社存在“一股独大”现象,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会”制度流于形式,农户实际参与民主管理程度低,合作社“决策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此外,在项目决策方面,缺乏一套完整的项目决策流程,对项目的未来现金流和未来收益率进行预测,也加大了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风险。(四)人力资本风险。调查发现,尽管是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层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不高,导致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跟不上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由于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合作社治理能力不足,难以与时俱进。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组织,难以吸引高层次管理人才,导致合作存在人力资本风险。(五)政策风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组建和经营有赖于土地经营权的入股。那么,政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政策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必然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范围和期限的规定是在1998年二轮承包时确定的,如今30年已经过了20年,10年后的政策动向影响着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稳定发展。(六)法律风险。土地股份合作社作为一种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虽然已经产生了很多年,但由于法律的滞后性,暂时缺乏相应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其法律地位尚不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也明确将土地股份合作社排除在外,这使得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七)财务风险。多数土地股份合作社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对应付账款的管理不到位,没有像现代企业一样进行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容易造成合作社现金流的短缺。更为严重的是引发法律纠纷。2013年12月30日,光福镇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某种植大户签订租地协议,将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迂里村的94.44亩土地出租给种植大户用于种植水稻、蔬果,租期一年。并约定在合同期满前,大户需将耕地自行清理。而租期已过4月,种植大户并未与合作社续约,却仍在进行种植,且未继续支付租金,种植大户在合作社进行强制的土地清理后将合作社告上法庭。三、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风险的来源(一)内部来源分析。由于土地股份合作社多是由村委会中的主干成员牵头、政府引导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三会”成员不可避免的与村委会的主要干部存在重合。而且,大多数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成立初期缺乏资金,投入资金在村委会行政支出中列支,更加大了土地股份合作社“政社分开”的难度。如,2004支部副书记、年,东山古尚锦碧螺春茶叶股份合作社也是在莫厘村村能人费东福总经理的牵头下才在“古尚锦茶坊”基础上组建起来。成立于2006年初横泾镇上林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也是在村干部的积极倡导和参与下才组建而成的。同时,一些土地股份合作社依赖于龙头企业、供销社、政府农技部门建立。这些优势股东投入了合作社成立和发展中所需的关键生产要素和专用资产,承担了主要的创建成本和经营风险。这种股权的集中化必然体现为决策权的集中化。横泾上林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只设置了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种股份,其中个人股股权非常分散。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一股独大现象。许多土地股份合作社虽有公司章程,但大同小异,都为参照某一范本所写。章程过于复杂,不便于农民理解,因而许多规定也并没有落到实处。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农民组建,主体也是农民,虽然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但在经营管理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时,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创新意识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由此还可能引发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二)外部来源分析。农业作为一个弱质产业,本身存在利润空间小、易受自然灾害影响的致命弱点。东山古尚锦茶叶股份合作社将一家家分散的农户集合起来经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气温变化对茶叶价格的影响,但其减弱效果毕竟有限。加之其法律地位的不明确,对其管理和规范增加了许多难度,也容易引起法律纠纷。政策风险属于潜在风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经营期限一般规定在二次承包期限到期前,到期后国家对承包土地的政策影响着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持续稳定经营以及与种植大户的续约情况。此外,当前政府为了推动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出台了一些有关税收方面优惠的建议,这些优惠政策一旦取消,也必将损害到农民分红的收益。四、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风险防范对策(一)做到“政社分开”,政府行政干预适度。土地股份合作社初期的组建和规划有赖于村级组织和政府在资金和战略方面的资助,但其经营一旦走上正轨,村级干部就必须做出“二选一”的抉择。即留任村委会或土地股份合作社,同时可以在村中和社会上选贤任能,寻找合适的“三会”成员,并通过社员全体代表大会选举通过。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政社合一”的问题,也为合作社引入了新鲜的血液。(二)向现代企业制度靠近,完善“三会”制度。土地股份合作社是一种对内具有非盈利性,对外具有盈利性的特殊性企业,其作为一个独立法人,为了抵御经营风险,应该建立符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性的简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如简化公司章程、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分散化经营、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购买农业保险和进行农产品期权期货交易等。(三)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发展“互联网+农业”。面对人力资本风险,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招募各大高校农学相关专业的人才,增强组织的创新性和技术性。此外,还可以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构建“互联网垣农业”。具体可效仿苏州市锦华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澄湖大米加之有机生产模式创建“澄湖香”有机生态大米品牌,在天猫旗舰店和苏州久光购物广场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同步销售。(四)完善法律法规,进行政策扶持。在政府方面,亟待出台土地股份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三权分置”改革中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运作期限、公司章程、信息披露,完善相关财务制度,以规范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一方面出台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另一方面完善农村投融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土地经营权贷款的试点工作,完善农业服务机构的功能。主要参考文献:1]张笑寒,杜静,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新动向与出路———以江苏省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2]杜静.江苏农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模式简析[J].江苏农村经济,2011.4.3]孙中华,罗汉亚,赵鲲.关于江苏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0.8.4]张滢.农民专业合作社风险识别与治理机制———两种基本合作社组织模式的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11.12.5]刘俊.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成员财产权体系与权能[J].江西社会科学,2017.11.6]杨群义.关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业会计,2016.10.-79-[[[[[[

篇六:合作社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探讨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探讨

  摘要:近几年,随着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改革后成立起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集体资产的运营推向了市场,在迎来越来越多开展时机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因此,及时发现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风险,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控制和防范,才能更好的保护集体资产和开展壮大集体经济,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关键词:农村;股份经济合作;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青岛市崂山区自2005年开始便在全市率先推行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有28个社区完成改革,其中21个社区改革为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调查发现,多年的运营使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风险逐渐显现,并制约着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开展。由此看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势在必行。

  一、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财务风险有诸多表现形式,究其在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中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四大类。

  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是对经营活动的全面反映,是单位的根底会计工作,也是防范风险的关键环节。此环节的风险主要表现:一是账簿使用不标准,存在社区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账簿混用的现象。二是资金收入不开具正规票据,现金收入不及时存入银行,坐收坐支现象普遍,资金监管困难。同时也为账外账、“小金库提供了便利。三是费用支付审核不严格,如允许个人以盖私章的方式领取股东分红等资金,存在资金被冒领的风险。

  决策与监督管理风险

  主要表现在:决策前,尤其是投资决策前,缺少相应的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应对措施,盲目上工程的现象屡见不鲜,存在无法收回投资的风险。决策中,重大事项不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或程序形式化,如财务预决算、股权收益分配方案等未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便实施。决策后,缺少进一步追踪、监督程序,对事项履行情况掌握不全面,无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处理,易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尤其是对于集体资产投资成立的企业,这一局部企业利用集体资产建立和运作,在监管时却往往被忽略。

  经济合同管理风险

  对于经济合同的管理,许多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方法予以标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资产、资源合同没有实行招投标,如资产出租、出让等暗箱操作,以低于市场价格出租、出让。二是合同格式不标准,内容表述不清,有的缺少公平性。三是责任条款约束力不强,违约责任不清且本钱较低,如此容易造成经济合同兑现不及时甚至不兑现。四是经济合同签订后不按规定备案,脱离监管。

  固定资产管理风险

  一是在建工程完工不及时进行验收结算,不结转入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二是固定资产不设置台账,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清,保管缺少主动性,毁损、丧失难以追责;三是固定资产领用、处置手续不标准,缺少审批环节,存在私自处置的情况;四是固定资产没有定

  期进行清查盘点,大量账外固定资产没有纳入监管;盘亏固定资产较多,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二、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存在上述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

  股份经济合作社由农村社区改革而成,其管理层也根本上由原农村社区的“两委〞成员组成,这局部人同时具有所有权和经营权,管理方法与模式那么延用了对农村社区的管理套路,经验管理占主导地位,想当然、乱指挥等现象依然存在。此外,理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虽然按照章程要求建立,但是却形同虚设,没有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起到协调组织运转、内部制衡监督、保障股东权益的作用。

  缺少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属于集体经济组织,仍然受相关政府部门监管。但政府提纲挈领式的外部监管,难以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许多股份经济合作社却过分依赖于政府出台的政策,没有研究制定适合自身组织运营与开展,健全而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从而导致决策盲目、审批不严、不相容岗位没有别离等问题依然

  存在。

  管理层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财务风险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但是,由于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危机先兆的重视不够,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以至于危机爆发而手足无措。

  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职业能力有限

  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会计根本上由原社区会计兼任,这局部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且较少具有专业技术资格。根据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崂山区21个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会计人员中,年龄45岁以上的占47.6%、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33.3%、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占14.3%。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决定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的水平。而现有的会计人员只掌握了根本会计知识,缺少财务数据分析、风险管理等管理知识,职业判断能力有限,无法向管理层提供可靠、有用的决策信息,帮助管理层减少决策失误。

  三、控制与防范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风险的措施

  针对股份经济合作社上述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控制与防范其财务风险应从以下措施入手: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2021年山东省出台了文件,允许股份经济合作社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由此,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成认。而为了更好地进行市场化运作,股份经济合作社应该参照公司的管理运营模式,将所有权、经营权别离,建立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明确相应的职能责任,并确保其有效运转,使管理更加科学、民主,形成促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健康开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条件成熟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向股份转变,从而实现更广阔的开展空间。

  健全内部监管体系,增强监管力度

  一是应由国家相关部委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标准?,指导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制定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标准和约束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二是要制定内部审计制度,让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监事会之外的事后监督机构,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的作用,从而到达防微杜渐的目的。三是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对投融资、经营管理等活动进行全面的、动态的监控,使风险预测、评估与应对常态化,做到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响,将损失降到最低。

  把握宏观政策变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开展离不开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这些宏观环境的变化难以预见,也不受我们控制,却对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所以,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掌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分析对其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防止决策的盲目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从根本上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

  落实财务风险管理责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般来说,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股份经济合作社要开展壮大集体经济不能只顾追求收益,而忽略了其隐含的财务风险。所以,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必然性和不确定性,全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并由主要负责人对财务风险负总责,切实落实财务风险防范责任。

  完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一是要建立会计人员招考聘用制度,通过统一考试,招聘社会上优秀的会计人员参加。二是要完善会计人员薪资标准、结构和晋升制度,为会计人员提供开展空间,留住人才。三是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定期有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不局限于会计知识,要涵盖财务风险管理等管理知识,并拓展到法律、法规、宏观政策变化等范围,增加会计人员的知识储藏,不断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毛义.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6-39.

  【2】黄延信,余葵,师高康等.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假设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21:8-14.

  【3】龙江进.论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经济师,2021:265-267.

推荐访问:合作社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处置 合作社 风险防范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