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记者如何践行四力3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7-22 10:45:03 阅读:

内容摘要:一个好记者如何践行四力

篇一:一个好记者如何践行四力

  

  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要践行“四力”,写有温度的新闻(最新)

  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是新时代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时代课题,也是践行“走转改”、彻底改变作风文风的时代标志。什么样的新闻是有温度的新闻?有温度的新闻又该如何采写?

  笔者认为,新闻的温度,不仅指新闻内容的大小,而是作品那种能够深入人心的精神力量,比如,2018年12月20日的《浙江日报》在3版要闻版刊发报道《一碗面,温暖杭州很多年》,记录微公益爱心人士张良成的事迹和他离世后市民、网友种种自发的送别与怀念,并配发图片和评论《微公益

  有温度》。目前,媒体上这样的暖新闻越来越多,且占据的版面越来越重要,并常以文字、图片、专访、链接、评论等大篇幅或连续报道出现。把暖新闻做大的原因在于事件本身蕴含的温度,具有不可低估的正能量价值,更在于发现、采写暖新闻体现着记者的价值判断与媒体的舆论引导,是新闻作品凝聚人心、以文化人的力量源泉。

  采写有温度的新闻,必须在践行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磨炼自己,特别是要脚踏实地、接地气,把记者的触角和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紧密相连。

  要有对“温度”的高度认知

  把“有温度”作为改变记者作风和文风的一个重点,既有鲜明的时代性,也有迫切的现实性。

  在自媒体风行的当下,片面信息、情绪化解读甚至误读的传播门槛不断降低,各种错误信息的传播可能会造成对社会的恐慌、误解甚至敌视。这种传播现象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而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故事时时都在发生。这些故事的价值绝不仅仅是普通人身边的好人好事,故事背后是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举动,更有影响和带动他人的力量。媒体需要做的是对这些行为与价值的充分认知,进而聚焦、传播,使火热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成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媒体完成聚民心、育新人使命任务的重要方式之一。

  除了关注普通人的微举动、暖故事,重大典型报道更是媒体凝心聚力、传递价值导向的重要渠道。典型人物报道等曾被认为是正面报道、规定动作,甚至是唱赞歌,写不出太多的点击率、阅读量,但实际上,典型人物报道同样需要“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写出典型人物报道的温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播价值,也自然会收获10万+。比如,《人民日报》关于时代楷模廖俊波的整版报道《唯有初心不忘》,用一群人讲述的交往经历串起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追忆,每一个讲述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透着温度。在这篇报道中,廖俊波为刁桂华等农民企业家解忧的故事透着执政为民的温度;一脚一脚为贫困县踩出一个开发区的故事,透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温度;园区开工,廖俊波能去现场,就不在

  会场的态度,透着干事创业的温度。这些有温度的故事形成了对廖俊波的追忆,也清晰地传递出向廖俊波学习学什么;这些温度展现出优秀干部的形象,也说明了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基层干部。

  有温度的新闻能感染人,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需要记者与时代“同频共振”,更深入践行“走转改”。

  捕捉时代的脉动

  有温度的新闻的根在哪里?笔者认为,新闻的温度当然来自火热的社会生活,这种生活,一定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契合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彰显着凝聚人心的价值导向。

  笔者曾采访报道过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的电影放映员陈小青,他是一个普通的村民,甚至没有系统内的编制,因为入选“中国好人”才被外人所知晓。在采访中,他说不出什么动人的故事,所有的语言当中都透着一个农民的憨厚、朴实。几十年生活在农村,陈小青对村子里的事、对村里娃有很多了解,他很自然地会说,好电影对孩子们是一种教育。放电影是个教育人的事,自己也受了35年教育,这事干得也挺值。再说了,放电影让老表觉得快乐,自己也挺开心的。陈小青憨厚的语言恰好诠释了他在农村电影放映低谷时,很多人转行去赚更多钱,而他却创新“稻谷电影”的原因。在写作《他为老表放了35年电影》报道时,笔者就尽力去呈现一个农民的朴实与善意。把陈小青的朴实呈现出来,也就讲清楚了他在时代变迁中坚守电影放映阵地的缘由与价值。

篇二:一个好记者如何践行四力

  

  传媒广角MediaPerspective社会调查报道中记者该如何践行“四力”?文/郭鸿燕张淑玲摘要:社会调查报道是新闻中的“高精尖”产品,兼具新闻性与研究性。新闻性就是指调查报道是对社会中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挖掘,通过调查、报道,反映社会问题;研究性就是做社会调查报道需要记者透过现象,寻求事物来龙去脉、探究原因。社会调查报道要想出彩,需要记者以“四力”为方法论指导,才能明辨真相,呈现事实,写出深刻、有力的新闻作品。关键词:调查记者社会调查报道“四力”新闻舆论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指导。践行“四力”、增强“四力”也成为记者在新时代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努力的方向。重视开展社会调查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调查类报道选题都是聚焦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社会关注面大,事关民生。“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这句话用在调查记者身上再贴切不过。要做好调查报道,记者必须是“四力”的践行者和集大成者。“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四力”运用得好,社会调查报道才能出彩。求记者深入一线,把脚印刻在大地上,让作品反映时代的要求,让报道说出群众的心声,负责任地发出来自第一现场的客观、真实的报道。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旅游式的社会调查,必然只能是固定模式和套路的组合产品,这样的新闻作品缺乏温度、力度和深度,无法反映基层实践、传递百姓心声,也必然不能直击新闻真相,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好作品。不践行“脚力”,不去新闻现场,就无法发现新闻真相。2019年,《北京日报》持续推出“偷倒渣土乱象调查”系列报道,报道了本市偷倒渣土现象屡禁不绝,黑渣土场疯狂生长,不仅给北京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也给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带来危害。报道刊发后,引发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促成一场针对建筑垃圾的整治行动。在报道中,《北京日报》记者对偷倒渣土现象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深入调查,凭借脚力,深入现场,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其间,记者连夜跟踪渣土运输车,等在高速路边,半道儿上紧急跟上,一路跟到昌平区、延庆区的山里,调查渣土的倾倒与黑渣土场的情况。记者是一个行走的职业,脚底板下出新闻,对调查记者而言更是如此。做深度报道,特别是舆论监督系列调一、脚力:去新闻现场,发现新闻真相脚力,是对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践行脚力就是要74传媒∷MEDIA????2021.3(上)??

  传媒广角MediaPerspective查报道,需要大体量的事实和证据。调查报道涉及的问题越复杂,越需要记者高强度的投入,俯下身子,到新闻现场去,到人民群众中去。有时候需要深入“无人”之境,走得比普通人更远;有时候需要隐藏潜伏在新闻现场,站在原地,真实、客观地反映发生的一切。做好调查研究,记者要注意眼见未必为实。“因为,眼见的表象是肤浅的、非本质的,整体形象才是深刻的、本质的。”“好眼力”就是透过复杂的现象,看清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围绕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来了解事实、采集证据,并形成能证实所报道事实的证据链。在这其中,某一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有丝毫闪失。某一个点位的虚假、不真实,或是不确定、不合适,都有可能伤害到整篇或是整个系列报道,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二、眼力:细致入微发现真问题眼力,是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关键因素。调查记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调查报道离不开对现实情况的把握,离不开对复杂问题的研究,其背后也就离不开新闻工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记者要善于在调查的点滴中、细节中发现真问题,从蛛丝马迹中找线索;需要通过明察暗访,去伪存真,炼就一双慧眼,达到既见人之所见、又见人之所未见。2017年7月20日,一场中央问责风暴揭开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盖子。《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实地探访处于“风暴”中心的甘肃省张掖市,撰写出调查性报道——《甘肃祁连山:问责风暴下的生态突围》,并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一篇环境调查报道,在选题和采访中都体现了记者的“慧眼”。首先,在选题角度上,记者力求创新,击中要害。在梳理了其他综合类媒体的报道后,记者发现,大部分媒体的报道采写思路与内容基本都在围绕如何做好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作展开,基本没有涉及自然资源专业领域的内容,比如,对矿山企业的退出补偿、各级各类企业单位转型发展等热点焦点问题。于是,记者立足生态环境整治之外做文章,深度挖掘事件背后的新闻素材,让读者知道祁连山里还发生了哪些故事。其次,在实地调查中,记者选材独辟蹊径,眼光独到。起初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安排下,记者走访了5个海拔相对较低,地形地貌相对平缓,在修复治理上并没有很大技术和人工难度的生态环境治理恢复项目。但他对这5个项目却不“感冒”。他最关切的是海拔3800米、横跨保护区核心区的一个名为大海铜矿的矿区,这里曾多次被暗访曝光过。在当地相关部门犹豫不决的情况下,记者多次坚持要去,最终得以前往,了解到生态更为脆弱地区的生态保护情况。新华社高级记者、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万武义认为,三、脑力:立意高远,增强问题意识脑力,是新闻工作者政治、理论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四力”中居于统领地位。脑力就是指新闻工作者要勤思考,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实践证明,凡是深入人心的新闻作品,必然都蕴含着强大的思想力和创造力。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练好脑力,通过脑力来加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理清脉络,构思行文框架,用有深度和力度的思想感染人。延安时期,毛泽东为《新中华报》题词“把新中华报造成抗战的一枝生力军”,同时还提了两个字:多想。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以增强脑力为核心,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除此以外没有捷径。调查记者要开动脑筋,以问题为核心,抓住导致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以此作为行文构思的起点。具体而言,践行“脑力”就是要求调查记者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首先,新闻作品立意要高远,不能浅尝辄止、人云亦云。2018年,新华社西藏分社独家采写的《西藏阿里楚松村“四代房”:中国边陲巨变的缩微影像》报道,被认为是践行“四力”要求的代表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篇佳作。为了选好角度,该文创作团队在动笔之前,反复思考,反复讨论,认为绝不能就房子谈房子,要有更高立意和更巧妙表达。最终选择了以“四代房”这一小切口出发,讲述整个楚鲁松杰乡的历史与发展,进而展现改革开放给西藏边陲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等治边稳藏重要论述的精神,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的舆论导向。其次,新闻作品要有问题意识,深入洞悉社会现实,掌握科学真理。问题意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传媒∷MEDIA????2021.3(上)????75传媒广角MediaPerspective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社会调查报道中,一方面,记者要在分析问题时具备多种思维方式,如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正确分析所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利益关节点,做到想得全、想得细、想得深,将问题全面、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另一方面,发现、分析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记者不能仅仅摆事实,更要能为问题的解决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方案。这就要求调查记者要多研究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多做案头工作,查阅古今中外历史典籍,请教专家学者,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臭”。调查报道为了全面反映事情的前因后果,难免篇幅会长,但是也要力争避免太多废话,无关信息。调查报道在文风上要力争文白如水,简洁有力。此外,在新媒体传播时代,调查报道在呈现时要恰当地利用多种表达形式,比如,用图表、短视频、音频来丰富信息内涵,提升调查报道的可读性。五、结语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新闻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社会调查报道是最能体现新闻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的报道形式之一,也是反映社会良知、促进公众认知的一种有效手段。调查报道要做扎实、做深刻,真正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这对调查记者而言考验不小。践行“四力”、增强“四力”成为记者在新形势下展开新闻报道的总要求,也为社会调查报道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国调查记者第一人”王克勤曾说,“身为调查记者,除了要有敢于深入,敢于冒险的精神,更应该具备解决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而背后所需的智慧则要靠长期地积累综合知识,不断积淀”。沿着践行和提高“四力”的方向向前走,正是提高调查记者综合能力,做好调查报道的路径。作者郭鸿燕系晋中学院讲师张淑玲系北京日报社高级记者四、笔力:守正创新做“大文章”笔力,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和工作的落地点。对于记者来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最终落脚点还是得放在笔端,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这就是记者的笔力。调查报道更考验记者的笔杆子水平,它要求记者做“大文章”,客观、准确、全面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映新闻事件的整体面貌和动态过程,并找到社会问题发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报道求解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调查报道文章要守正。守正,就是要尊重新闻工作基本规律——尊重事实、真相,客观、公正呈现新闻本来的面貌,强化政治意识,把握舆论引导方向,对党和人民负责。社会调查报道,有其独特的语言及表达特性。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要运用事实与证据说话,以现场、细节、对话、事实等为主要内容,冷静地采用白描手法,厘清问题的产生及发展走向,查明深层次原因,为读者揭示事件的真相。1935年,26岁的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骑着一匹马,扛着一杆枪,揣着一支笔就上路了”。历时10个月,全程1.2万余里,写下了诸多新闻作品,后来汇集为《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两部作品。作品通俗易懂、客观真实,如散文娓娓道来,作品出书后被连续再版7次,这就是笔力的体现。其次,调查报道文章要创新。创新,就是以新手法、新形式改善老套的新闻表达方式,让调查报道个性鲜明,受众喜闻乐见。毛泽东主席反对文章空洞无物,他在《反对党八股》中提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参考文献[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张志安,陈子亮.新媒体环境下调研报道的议题方法和形态变革[J].中国记者,2018(02).[3]王俊秀.社会调查新闻的选题与操作——以《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版为例[J].中国记者,2014(08).[4]薛亮.用心感知生态的力量——《甘肃祁连山:问责风暴下的生态突围》采写谈[J].新闻战线,2018(21).[5]马璟.在不断增强“四力”中成长成才[J].军事记者,2020(02).[6]段芝璞,张京品,张宸.从新华社“四代房”报道看主流媒体如何践行“四力”[J].中国记者,2019(05).【编辑:孙航】76传媒∷MEDIA????2021.3(上)??

篇三:一个好记者如何践行四力

  

  ■REPORTERS"

  11NOTES

  ,

  lc201I

  110浅谈新闻记者如何增强“四力”提高职业素养□文/韩海燕摘要:市级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提升自身的"四力”素质,从观念更新到技术创

  新,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人才。本文作者结合采编工作实际,从"四力"的概念着手,对市级广播电视台

  新闻记者提升?■四力”职业素养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素养;?■四力”素质;提高方法力”综合素质,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等110多名基层人物

  事,釆制了《穆保华:带着母亲来扶贫》《老郑家的日子》等一批鲜活感人的新闻

  作品,在央视播出后弓I发了社会关注,加

  一、“四力”的概念分析“四力”是对新闻记者能力的综合

  概括,主要是指脚力、眼力、脑力以及

  努力使“脚力获得目标与方向,眼力获得

  支点与焦点,脑力获得舞台与素材,笔力

  获衞申釆与灵感”

  O笔力。脚力是根基。所谓脚力指的關闻记

  快了当地脱贫的步伐。二、新闻记者增强自身"四力”

  (二)

  明“眼力”,挖掘文化底蕴

  者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精神,它是力

  职业素养路径探究(一)练“脚力”,打牢力量根基“脚力”好,就能“走得快”,第一

  新闻记者要通过自己锐利的双眼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做到透过现象

  看本质。首先要“看得见”,从平凡中

  量的根基。练好“脚力”,才能砥砺前

  行,担当新闻传播大业。"脚力”好,就

  能”走得远”,走到基层大地,走进百姓

  时间奔赴现场,在“早”和“快”上做文

  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其次要

  "看得准”,对准时代焦点,报道社会

  人家,推出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优

  秀作品,成就“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新闻理想。章,做到先人一步、先声夺人,关键时刻

  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强化党对新闻

  舆论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新

  闻记者的首要任务就是“站稳脚跟”,保

  热点,回应群众关注点;进而要“看得

  清”,准确研判舆情,及时清除杂音,让主流舆论掷地有声,举旗定向;另外

  眼力是关键。"泰山之高,背而弗

  见;秋毫誌,视之可察。”记者既是新

  闻的报道者,也是时代的观察者、社会的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这样创造出的新闻作

  品才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新闻导向以及

  还要"看得深”,在观照历史、立足当

  下、展望未来的总体框架下展示当地经

  望者,新时代的新闻记者必须具有不同

  寻常的观察力、发现力和判断力,即"眼

  政治方向。很多人都说过记者的新闻稿不

  济社会发展成就。庆阳是华夏文明发源

  仅是靠笔写出来的,同时也是通过脚步一

  步一步丈量出来的。著名报人范长江曾进

  行为期10^月的西北旅行考察,走访50多

  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民风淳

  界要开阔、眼光要敏锐、眼神要精准”,朴,庆阳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逐渐改变

  了政务会议活动为主的采访报道观念,这样才能围绕中心工作,正确引导舆论。脑力是核心。脑力指的是新闻记者的思维方式以及思考能力,是新闻传播工作

  个市县,形成了名作《中国的西北角》。

  同样,为了配合省市全力打赢脱贫攻坚

  以香包刺绣、道情皮影、啖呐艺术、面

  塑石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采

  写摄制了《传奇陇剧》《寻根庆阳》等

  的总指挥,多动脑、勤思考,才能破解重

  点难点,多出精品力作。新闻记者必须做

  好全盘策划,确立釆访角度,这样才可以

  战,庆阳广播电视台策划了《扶贫故事》

  栏目,记者深入全市介贫困县14个乡

  镇,挖掘釆访了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以一批优秀作品,呈现出古拙质朴、博大

  精深、历久弥新的地域文化魅力。创造出更为优秀的新闻作品。(三)

  补”脑力”,多出精品力作

  笔力是基础。"新闻是易碎品",无

  论多丰富的新闻素材,如果没有很好的构

  思和写作,其新闻价值就无法得到有效传

  脑力就是思维能力,代表的是记者的理论观点、政治素养以及思维水准。W

  新闻记者都肩负着引导受众客观思考的使

  命,除了需要讲述新闻事实以外,更应该

  播。目前,笔力不仅仅指的是驾驭语言文

  字的能力,甚至拓展到图像、视频接受和

  处理能力,以适应大数据下的多功能运用

  从新闻眼延伸归纳出一个个朴实的道理,让受众产生心理感悟和共鸣,这样才能起

  到引导舆论的作用。增强脑力的最有力方

  和操作要求。因此,新闻记者必须提升自身的“四

  式就是多读书,这样视野才能够得到有效

  1161学

  HtSD汨ACADEMIC

  FRONTIEHS

  ?拓展,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新事物感受能力才可以得到

  有效增强。一方面,新闻记者要用理论武装头脑,认

  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

  打牢新闻传播工作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要勤于调

  研,善于思考,当“好记者”,做“好新闻”。庆阳

  广播电视台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节点,报道

  70年来庆阳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出一批“小成

  本、大情怀、正能量”的专题片、纪录片、微视频。

  策划拍摄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组织了老红

  军、石油工人、学生、群众等各界人士500多名,齐聚

  红色革命圣地南梁,共同歌唱赞美祖国,网络直播点

  击?^10万

  +

  o(四)强“笔力”,写好奋进之笔从表象上看,花团锦簇的新闻内容代表了记者拥

  有优秀的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理想情操以及政治素

  养。即便是在当今这个互联网信息时代,有图新闻以

  及有声新闻层出不穷,记者的笔头功夫依旧非常重

  要。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就是对新闻

  记者的真实写照,练好“笔力”,就要发挥“口头、笔头、镜头”的作用,通过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

  的新闻作品,传播砥砺奋进的发展新成就、新变化,讲好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当下,电脑、手机以及各类新闻媒体终端成为信

  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因此,练好“笔力”不仅要强基

  固本,还要提升技术运用能力、融合传播能力、数据

  解读能力,多要素、多手段并用,这样采写的作品才

  有足够的凝聚力、感染力以及引导力,才能写好新时

  代的“奋进之笔”。三、结语总而言之,眼力、脚力、脑力以及笔力是相辅相

  成,辩证统一的整体。提升自身的“四力”职业素养

  是新时代每一俪闻记者的初心和使命。广大新闻记

  者要时刻牢记“新闻在一线,群众在基层”,迈开步

  子、扑下身子强脚力;开阔眼界、见微知著强眼力;

  学习研究、深入思考强脑力;妙语如珠、木卜实清新强

  笔力。更加高效地完成舆论引导工作,更好地担负起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

  务,捕时代展现新气象,卿新作为。?(作奢单位:庆阳广播电视台)

  践行“四力”:

  做好党报新闻报道□文/孙海涛摘要:眼下,新闻界正在有序地开展践行

  “四力”活动,这是继"三贴近"“走转改”之

  后,又一次对新闻工作者在政治上、思想上、业

  务上、行为上的考验和检阅。凡班志成为真正

  新闻人的媒体从业者,都应当在增强“四力”过

  程中提升本领,练就一身硬功夫、好功夫,采写

  更多、更好的新闻佳作。关键词:新闻传播;增强"四力”;业务

  素质一、锻练脚力:抵达现场写新闻从事新闻行业的人都知道一句话:“脚底板下出新

  闻”

  o通俗地来讲,新闻是记者跑出来的,不是坐在家里

  “闭门造车”。也有媒体同行说过:“当你看到我的时

  候,是在新闻上;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去新闻的路

  上。”不管是刚入行的媒体“新兵”,还是从业多年的新

  闻“老杆子”,只要他在记者岗位,那么他就必须做到抵

  达现场,层,到一线却“活鱼”

  O古人说:“涉水浅者得鱼虾,涉水深者得蛟龙。”

  这句箴言最适合记者群体。现在,有些记者热衷跟团采

  访,打着出夕卜采风的旗号,坐着人家开的好车,按照人家

  安排的行程,走马观花地看一圈,蜻蜓点水地问一下,浮

  光掠影地记一笔,看似竝气到现场,实则都是花架子。

  然后,人家再提供一W先写好的详细通稿,记者拿回来

  改改,甚至有些年轻的记者改都禅,署上名字脱稿。

  尤其是现在新媒体发稿流程简单,对文字图片略加^版,就能以秒为单位迅速发出,再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链接,凭:成珈然而,党报记者要求严格,行文写稿严谨合规,无

  一字没有出处,无一句没有来历。笔者是《安徽日报》群

  工部记者,每当接到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一般是来电来

  函来访比较多,现在通讯方便,也有通过QQ、微信反映

  情况的。笔者首先要求对方用文字表达清楚,继而到现场

推荐访问:一个好记者如何践行四力 践行 记者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