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2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7-24 19:00:05 阅读:

内容摘要:十九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

篇一:十九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总第111期)十九大报告与十八大报告教育发展思想之比较储晓宇(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之首,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发展思想。与十八大报告相关内容相比,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党的教育发展思想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从教育地位、教育方针、教育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力量办学等五个方面对上述两个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深刻揭示十九大报告对党的教育发展理论所作出的新贡献,这对于深入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全面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十九大报告;十八大报告;教育发展;思想比较[中图分类号]52G[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6566(2018)03-0030-04近年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国家和社会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在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的时代背景下,进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相应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鉴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础上,将教育置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之首,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本文在回顾和梳理十九大报告中党的教育发展思想部分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教育地位、教育任务和目的、教育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和社会力量办学等五个方面将十九大与十/大报告两个文本中党的教育发展思想部分进行比较,以揭示十九大报告在党的教育发展理论方面的新变化,这对于深人理解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教育现代化,全面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V_、教育地位十八大报告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九大报告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从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看,相较于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优先发展,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两种表述方式比较相近,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特点,也充分说明,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中国仍会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内涵的发展。从发达国家发[收稿日期]2018-04-01[作者简介]储晓宇(1994一),女,安徽六安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3-

篇二:十九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

  

  十九教育方针内容54字十九教育方针内容

  分类:

  制度法规|标签:教育方针|字号大中小订阅(十八大)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

  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六大)教育方针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

  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七大)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范文二:新时期教育方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认真回顾我党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把教育改革发展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也是我国教育大发展、大变革、大跨越的90年。90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将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提出了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理论,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教育事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效可以概括为实现了“两大突破”,取得了“两大成就”,形成了“一个教育品牌”。“两大突破”:一是教育公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质量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城乡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二是办学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一无、两有、三配套”(即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图书资料三配套)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目标的全面完成,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全覆盖到农村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累计投入17.37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改、扩)建了164.31万平方米校舍改造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基础办学条。“两大成就”:一是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建市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市高考成绩稳步攀升,始终处于全省前列。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了92.07%。二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沟通,公办和

  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的成人和职业教育体系。全市6县(市、区)全部通过完成省“科教兴(乡)县工程”验收。“一个教育品牌”:就是全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形成了特色教育品牌。全省和全国现场会先后在我市隆重召开,教育部对我市养成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全市城乡儿童、青少年和人民群众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市覆盖城乡的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市民整体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全市正在向教育强市目标大步迈进。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科学把握新时期教育事业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系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形势,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前进的方向和任务。

  一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和人才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我国教育事业在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之后,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把教育作为了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作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人才去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尤为重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水平更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也尤为紧迫。

  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是不是真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教育需求。当前,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教育对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越来越重要,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多样化正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强烈需求。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正在由“上得了”向“上得好”转变,由单层次需求向多层次需求转变。

  三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整体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任务。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立足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局,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善教育办学条,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四是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是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六是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适应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需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七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问题。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等。八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力度。九是高度重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是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提高教育培训水平等。中央这些决策部署,明确了今年较长一段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三、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再上新水平

  202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已经启动实施。根据我市实际,我们提出了我市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围绕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大局,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服务多元化,终身学习全民化,到202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全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我们要紧紧围绕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个中心和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结合晋城教育发展实际,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要在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上有新突破。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学杂费的基础上,使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十二五”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力争到2021年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一是逐步普及学前教育。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将学前教育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到2021年所有乡镇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我市全面高水平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充分体现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二是要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高标准健康发展。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城镇和中心城市的中小学校建设,扩大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资助政策,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失学。三是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大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资

  源和办学规模,推动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向城市、县城集中,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和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到2021年,全市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二是要在基础教育标准化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是素质教育全面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一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工程,坚持公办和民办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标准化的公办幼儿园,推动民办幼儿园实现标准化办学,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为重点,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进一步改善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条,建设有符合标准的食堂、宿舍、厕所和卫生室,确保学生在校健康安全。到“十二五”末,全市6县(市、区)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要求。三是要继续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促进高中办学条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升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水平。

  三是要在推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要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缩小义务教育差距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根据我市实际,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XX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21年实现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一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县域内校际差距。县级人民政府要强化政府职能,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县域内师资、办学条、经费投入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同时要加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建设,建立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协作机制。二要积极推进市域范围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倾斜。增加城镇和市区义务教育资源,解决县

  城和市区学校“大班额”问题,逐步推行标准班教学。进一步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制度。逐步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标准化、师资配备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课程教学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要建立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通报和奖惩制度。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迟缓的县(市、区),要进行问责。要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推进和制度保障,促进各地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

  四是要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现新突破。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聘任(聘用)、评模评优的重要依据。二要持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以“国培计划”为引领,通过研修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三要坚持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编制定期调整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学校岗位设置标准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数结构比例。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形成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四要不断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基础上,逐步实施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加强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奖励,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新的历史时期,能否保持党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推动教育发展和改革迈上新台阶,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关键在坚持和改进党对教育的领导,加强教育战线党的建设。我们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加强和改进全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教育系统党组织活动始终,积极构建符合教育系统特点和规律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不断推进我市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的新晋城做出全市教育系统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十九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是 教育方针 内容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