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6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7-28 14:45:03 阅读:

内容摘要: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一: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在新课改的推行中,教育部门为小学语文教育制定了新的发展方向,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以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标实施以来,其体现了对语文课程的重视、对师生能力的培养以及重视。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了学生学习语文课时,学生掌握知识也得不到巩固拓展及提高。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自我反省、思考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当前的语文课堂现实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教育界也随之展开了一场新的课程标准的变革。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育应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比如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内容枯燥等。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变革,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基于此,文章将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两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新课标的观念在小学里早已流行开来,并不能把教改的观念和现实的教育相结合,因此,他们依然坚持着以往的教学方式,只求学生短期的听课效果,不注重对学生知识积累的考察,未能营造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因此,学生对新课改的兴趣不大,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枯燥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还不够透彻,还停留在课本上作为单一的资源,只是简单地模仿和解释。而语文作为一门人人必须掌握的基础性学科,需要学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就导致了老师的教学与其实际需要不符,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也很难得到提升[1]。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虽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已经受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不过因为受传统的思想和考试体制的影响,他们短时间内很难有太大的变化,而且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在课堂上,他们要求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不能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丧失课堂质疑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于强调知识的灌输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没有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些地方以考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往往忽略了评价学生思维能力的标准。如一些地方把阅读和口语交际纳入教学内容,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此外,考试对于一些同学来说成了一个压力很大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想逃避考试,从而影响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与积极性。这也是目前我国一些语文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不正确所造成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素养越高,对新课程改革思想的认识越透彻、越清晰,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在当前的教学现状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差异较大,有些地方的教育程度较低,有些地方的语言老师受教育程度较低,这就给小学的教学带来了负面的后果。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语言教学的培训,并聘请著名的语言专家,举行学术研讨会和学术论坛,在课堂上引入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作为一名老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利用网络技术对新课改中的语文教育进行研究,并借鉴优秀教师的课堂。

  (二)在教材基础上做延伸,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

  课堂是学生们主要学习知识的场所,上课的时候很有价值。所以,教师的授课就变得很有意义了,以前在学校里,教师们都是根据教材和教案来进行授课,而不是在学习之外的东西,这就制约了他们的思维,降低小学语文课堂的效率。教师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充实和充实教师的课程,使其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其易于被学生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教学中,教师会按照课程的要求,向同学们介绍作者的历史和故事,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了解它们在水中的生存状态,用这种方式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聆听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要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对这篇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2]。

  (三)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因此他们在阅读一些简单的理论和词汇时,会觉得很无聊,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就失去了投入的积极性,降低了对学习知识的热情,然而,目前的教育实践中,并没有把“趣味性”的理念融入到课堂的实践之中。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和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减轻他们的困难,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丰富课堂的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彩虹》的教学中,老师如果单纯地讲解文章,是无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的。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在教室里放一部有关彩虹的影片,让同学们自己看,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这个角色,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参加到教室里来,让他们认识到阳光是有色彩的,并且了解倒是由于天空中有很多细小的雨珠和水,而这些都是在下雨以后形成的。从而改善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四)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语言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因此,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并不显著。因此,要使课堂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就要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况,设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老师们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生活教学、故事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注重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充实自己的课程,制订多种教学方式,以引起同学的关注和兴趣,让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化、有趣化。要重视学习方式多样化。学生对语言知识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对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要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小学语文知识时,应该结合课堂实际来进行分析与判断,在为学生讲授新课内容时要注重教师对知识的传授与讲解。此外,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学习方式多样化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获得更多新知识、新方法,还可以让小学生们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当注意将自己在讲解内容时加入一些灵活多变的知识内容。

  比如在讲授“雨”这类内容时,因为需要引导学生们去学习这一新知识,因此就要将所学知识融入到语文实践中去使其发挥作用,可以在其中融入一些自己编了顺口溜等内容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原理和意义。再比如,在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同学进行猜字,并设计出一个谜题,让同学自己去猜。通过玩这个活动,同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写的内容,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激发探索的兴趣,不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热爱。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大变革,因此,面对目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要结合当下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做出努力,为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庆花.“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摭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

  [2]王家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003):108-109.

  [3]陈应品.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8,(43):159.

篇二: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并且对其它的学科都有着辅助与推动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这项任务的进行中依旧存在一些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存在于老师本身,有的老师打无准备的仗,不曾对备课产生重视,还有的则是写好教案,但在具体实施上面又存在缺陷,再有的就是迎合改革,活跃课堂,为求新而脱离教学本质。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改正。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认真备课,教案无实际价值。教师上课的前提是有所备课,但有的教师并不注重这一点,备课的时候没有特别清晰的思路,也没有对课本进行深入理解,只是一味地参考资料,简简单单几句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很少有自己的体悟与把握。更有教师因为平日里课务繁重,压力很大,无心去备课,等到领导要来检查时匆匆几笔,草草了事。这样没有计划,没有经过周密思考准备过的课堂,自然混乱无章,效率甚低。更何况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时间有

  限,教师计划的任务常常完成不了,毕竟小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本来就慢,如果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师会忧心,学生会无奈,双方的情绪產生冲突,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下降。

  (二)过于追求改革创新,丢失了对学习的思考。为了迎合课改并达到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目的,许多教师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体现创新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会采用多媒体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有的教师所准备的课件太过于求新,让学生的眼球被画面所吸引,并没有热衷于知识本质。还有一种做法是偏重于教学形式,注重花样翻新,对观摩课进行过度模仿,对教材缺乏细致的理解,未能及时指正学生的误解。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是另一种教学极端,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二、针对教学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一)首先,教师应对备课环节引起重视,使自己的备课更具有实用性。备课时应对教材有深入的认识,精心思考,有条理地设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板块,选择最优秀的教学方式,选择编写适合自己班级的习题。思维可以多元化,想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见的问题,预想如何形象明确地讲解,而不是干瘪瘪的照着参考资料念。同时要设计好板书,做好课堂小结。

  (二)给难度比较高、篇幅过于长的课文分配多节课时。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总是根据课本前后顺序教学,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者思想的深浅进行搭配学习,这样学生就不会产生过于轻松或者过于繁重的感觉,避免小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在培养兴趣上也不会造成阻碍,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我们最终期待的语文素养。

  (三)千万不要刻意求新,坚持实实在在的传授语文知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追求生动活泼是没有错的,但是为了这种活泼,让脱离文本的或是娱乐性的东西在课堂上喧宾夺主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不能因为改革而失去教学的初心。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找了很多爬山虎的图片,拓展了很多知识,但是,他忽略了这篇课文的理解。刻意的创新与过分的注重教学形式更容易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脱离原意,不一定就能达到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更何况,创新这种能力并非是靠刻意的教学方式培养起来的,所以,我们从本质出发,实实在在地传授语文知识才是硬道理。

  (四)语文是一门安静的,需要人通过心灵思考的学科。它本身具有灵动性,只用教师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就能活泼起来,实在不必刻意为之。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曾大声呼吁:“现今的语文课太闹,没有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我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宁静的天空,一块安静而干净的土地。”因此,教师可以试着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们体悟课文的含义,同时也能有时间对文本中的重点句子或者是难写的字进行及时的复习,打破那种“热热闹闹走过场”的语文教学形式。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具有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只要把握好一个度,在继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方式还是可取的。

  在教学中做好备课,切记不要因为求新而忽略教学的本质,要善于把握平衡点,试着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环境与时间,打破追求浮华的教学形式,同时,要善于发现,了解不同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全面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也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教学改革这项重任更顺利地进行。

  魏加民,安徽天长市第一小学教师。

  -全文完-

篇三: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都面临着一定的困惑,导致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针对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问题出发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到解决的具体策略,全面完善改革方式,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小学语文

  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可以适应目前的教学形式,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要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各项语文综合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采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语文课程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些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推进语文改革,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事业更好的发展。

  1.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

  改革理论相对匮乏,准备工作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这个大的背景下,很多教师过于盲目跟从教学改革,对教学改革的内涵根本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在教学准备上面做得并不充分。其实还是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缺乏一定的改革理论指导,很多教师往往按照一些现成的教学案例改革自己的课堂,进行模仿教学,但是并没有认识到改革的本质,所以无法根据自己课堂实际的需求做出合适的改革,提供合理的改革措施和方法。比如目前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模式比较流行,很多教师就会盲目地采用

  这样的方式,但是使用的时候缺乏针对性,无法根据实际的需要落实学生的合作,最终导致合作学习模式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1.

  统一化教学思想固化,学生缺乏创新力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力和创新力。因为受到了统一化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还是无法摆脱这一教学理念的影响,盲目地追求统一的教学标准,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容易受到其他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从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新力,影响到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1.

  师生关系建设乏力

  从古至今,教师始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整个学习和求教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不敢存在丝毫的怠慢。但是在古代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中会变得更加和谐。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来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乐观。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很多教师受到了传统师本位教学理念的影响,所以对于自己的主导性地位存在一种固有的思想。无法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不能和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

  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高低对于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很多教师基本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使得他们在推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在进行课改的时候实施的基本都是比较表面和肤浅的改革,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也没有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在教学处理方面能力明显不足,课堂教学方式比较的单一,这些都是因为教师素质没有提升导致的,所以想要进一步落实教学改革,还是需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1.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

  转变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落实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整个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也可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能够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中也会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给到学生一定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新课程要更有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可以进行积极地思考,能够更有效地获取各种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全面进步。另外就是要完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学生也要落实多元化的评价。教师需要对教学观念做好不断地创新,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在评价中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只有从观念上先进行了根本性的转变才能真正地在行动上发生转变,按照新课程理念落实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活动进一步的发展。

  1.

  深入研究教学改革理论,做好准备工作

  任何工作的开始,都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准备。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肯定需要做好前面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落实教学改革之前,要针对教学改革理论做好深入的研究,掌握改革的具体方向和目标,还有策略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具体的改革要点。另外,为了做好教学改革相关的工作,也要分析好目前实际的教学条件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还有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等,根据这些分析的实际情况去制定改革具体的方案。比如为了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教师就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准备工作。首先必须要保证对小组合理优化的分配,一般小组人数在四到六个为佳,保证男女生比例。另外确保小组成员具备鲜

  明的个性,具备合理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形成本组整体更好的驱动力。最后就是明确好小组成员角色分工,明确具体的责任义务,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平等锻炼的机会。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辩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完成辩论模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1.

  矫正思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可以创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放下心理戒备,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所以在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时候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教师主导的传统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构建和谐平等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时候,作为教师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姿态,能够和学生平等交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一定要多包容学生的错误,多给到学生鼓励和支持,正视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多和学生谈心沟通,这样可以有效的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多向教师提出问题,多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交流课后的感悟和收获,帮助学生认清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提升教师的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加强对自己素质的培养,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要借助新的教学理念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克服困难。而且教师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发展空间,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性。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学会借助自己的智慧感染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到学生。而且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一些培训活动。借助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积极的手段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培训,促进师生智慧生成,实现个性化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在改革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目前的教学效果。为此必须要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的重视。本文针对课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对策,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就是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凌云.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7,(53).

  [2]纠亮芳.浅谈初中语文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对策[J].神州(上旬刊),2011,(11):115.

篇四: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

  坛

  新

  论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金

  颖()贵州省毕节市第五小学

  贵州

  毕节

  551700摘要】教师们也在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

  【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与开展,教育是学生启蒙思想、语感以及逻辑能力的重要阶段,只有小学学好了语文,才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厚实的基础,我国对于语文教学历来都很重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对小学语文进行完善,但是随之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在改革的内容中,应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增强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键词】问题;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G623.2【1003-9619201935-0029-01【小学语文教学要摒弃传统教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与发展,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学情,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从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策,期望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有所帮助。1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因为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发育特点及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就不强,因此小学的课程学习需要小学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要动力就是对语文的兴趣,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体验是愉悦的,他们将会愿意主动的去学习语文,这样对于语文学习便有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极其重要。1.2教育模式仍有很大一部分教1.2.1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之后,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转变教学理念,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全程讲授,学生很少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授课,没有去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及时反馈,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足,从而直接导致语文成绩的下降,以及对于后期学习的影响。1.2.2教学手段单一而枯燥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对于小学的教育方式应是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充分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只能依靠教师的教授,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教师讲授的东西进行理解,没有新的内容输入给学生。1.3教育形式没有实现生活化

  很多教师对于教材的依赖度高,只为应对考试而进行教学内容安排,不注重生活化。当前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在生活中进行语文教育并没有具体的概念,无法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现象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2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是2.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能否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对于小学生语文兴趣的提升,教师可以从丰富教学活动方面下手。例如,开展小组互助学习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任务,对于课堂上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派代表进行发言。组织小组的话剧表演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不仅利用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语文教学不再乏味枯燥,让学生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2.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

  小组学习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在使用,但是大多数的教师采取分小组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即当教师讲解了一章节的知识后,学生需要背诵,那么他们就可以去小组长那里去背诵,而不用到教师处背诵。而真正的小组学习应该重视的是学生要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利用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相互影响,最终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另外,在给学生分组时要注意人数相当

篇五: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存有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的启蒙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改变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弊端,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小学生对于母语的热爱,促动了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依然存有着诸多防碍学生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地方。而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这些问题也就进一步地凸显了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避免形式主义,从思想理念到具体的课堂实施,都必须遵循小学语文新课程的要求。那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都存有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有的问题

  (一)局部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当前,绝大局部的学校使用的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其内容丰富多彩,并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但是纵观各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依然能够发现很多严重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凡卡》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出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穷人》通过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实等。这些课文,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批判意义和文学史意义,但是这些文章压抑的格调、沉重的话题,对学生思想的发展并无多大益处。最重要的是,这些课文的内容和主题,远离了当前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和纯真美好的童年生活,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过遥远。而且,小学生的心智成长和生活阅历还远没有达到能够理解这些教学内容的水准。这样的教学内容只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从而使小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试问有多少学生能够从这些课文中真正体会到社会制度的落后与黑暗呢?这些课文对学生心智的成长又有多大的益处呢?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依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水平的发展,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顺应新课程的这个要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也采取了诸多新颖的教学模式,但是这些教学模式仅仅在表面上强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其本质依然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开国大典》时,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有学生回答说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教师摇摇头。又有学生回答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教师还是摇摇头。最后,教师说出了准确答案是按“开国大典实行的顺序”写的。就本课来说,“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开国大典实行的顺序”这三者又有何区别?为何非得是按“开国大典实行的顺序”不可呢?而教师的解释是:“这是标准答案,是教参里写的。”此外,教师在讲解课文时,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在指导朗读时,要求集体朗读,一字一句整齐划一;在指导习作时,总是强调“要写这个题目”“要这样开头”“要这样结尾”等。这样,教师机械式地传授书本上的内容,然后要学生机械式地接受这些内容,虽然能够应付考试,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从何培养呢?语文的人文性又如何得到落实呢?

  (三)形式化地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丧失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依然存有教学死板僵硬的问题外,还存有着教学过于自由放任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中出现了空有热闹的形式而没有充实的内容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并没有学得知识,并没有使得自身的素质得以提升,从而使语文课堂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1.不当的自主变成一种放任自流。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问学生都有哪些问题,有哪些地方不懂,然后重点讲解这些地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组织教学。这样,教师就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虽然在一定水准上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是因为不同学生的喜好和思维方式不同,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鉴别水平也有限,使得教学很容易出现偏离教学重点的问题,从而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甚至,有些教师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想学什么学什么,而不对学生的学习实行适当的指导。这样就违背了新课程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这样的自主其实已变为一种浪费。而且,学生失去了教师的指导,其学习也变得无迹可寻,其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大大降低。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用不恰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学习方式,但也有耗时较长等缺点,而且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所以,教师应合理选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不应滥用。但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有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却依然刻板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而且有的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合作的各个环节并没有实行很好的把握。例如,很多教师给予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过长或过短。学生正在合作谈论中,教师就宣布讨论停止;或者学生早已讨论完毕,教师却依然让学生继续讨论,这样的讨论其实都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教师在合作的过程中也缺乏对学生的监督。很多学生利用合作讨论的时间聊天,甚至根本不参与合作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徒有其表,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过度强调学生自主搜集汇报与教学相关的各种材料,浪费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师让学生毫无目的、毫无选择地搜集汇报材料,对教学是毫无益处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仅仅照搬其他书籍或者是网络中的记载,并在课堂中实行展示。实际上学生水平并没有得到锻炼,语文素质也没有得到提升,但是却浪费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使本来能够在课下解决的环节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利用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所搜集到的关于《三国演义》的资料。在整个过程中,全体同学都在枯燥单调地听一个学生念他所搜集到的资料,很多学生昏昏欲睡。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好。这样不分主次、不计形式的资料展示,不但是对课堂时间的浪费,而且对学生和家长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四)作业缺乏开放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依然存有诸多问题外,在作业设计和日常练习中也存有着诸多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情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中存有着量太大、反复机械式的重复等问题。这样的作业不但不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产生烦躁厌学的情绪,防碍学生创新水平的发展。同时,现在的小学语文作业也存有着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的问题,作业形式单调的问题。绝大局部教师仅仅大量布置书面作业,而很少涉及实践训练等新型的作业形式。作业内容通常只包括课内的内容。此外,作业的评价方式单一,教师是学生作业的唯一评价者,而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仅仅给出简单的评语,学生的语文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提升,这样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删除教科书中那些与当今生活,尤其是与当今学生生活距离太遥远,且压抑、陈旧的内

  容,选择那些富有时代气息的、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进入教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从而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

  (二)开拓空间,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以前有这样一个形象化的例子:美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会提上一袋苹果,给学生一人一个,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学生一开始画得大多不像苹果,直到第三、四次才像苹果。而中国的教师教学生画苹果时,只带一支粉笔,让学生打开书,开始讲画苹果的考前须知,然后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示范,让学生照着画。结果,所有的学生第一次就画得很像苹果,这个例子就像我们当前新旧课堂教学的差异。所以,我们应把社会、生活、大自然引进语文课程,以此来补充教材的缺乏,丰富语文课程资源,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从而画出更真实的“苹果”,学到更实在的语文。

  (三)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制止教学活动的形式主义之风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新课程改革最关键就是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是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讲者和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要实现这两个转变就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也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同时,教师要尽量避免课堂上出现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活动。如在组织学生讨论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可先对学生的问题实行综合、筛选,选择一些关键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实行“情景再现”这个环节时,教师能够让学生有选择地实行,并适当地加予调控;在让学生搜集、汇报资料时,教师可事先给出范围,并要求学生汇报前要对资料实行整理和提取,有必要时要先把资料理解内化后再实行汇报等。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多元理解和个性感受,又不违背文本原义和准确价值导向,既防止了教学活动的有形无神,又让师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四)从内容、评价等方面着手,实现作业的开放

  1.作业内容的开放。语文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与生活同在,语而且,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和语文学习。所以,除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外,语文作业的内容能够向课外延伸。如教授类似《翠鸟》的状物类课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画一画翠鸟的形象;教授类似《草船借箭》的节选类课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看看原著或相关的书籍;教授类似《挑山工》的观察式课文时,教师能够安排学生观察某个人做某件事等。

  2.作业评价的开放。作业的内容、途径的开放必将导致作业评价的开放。开放的作业评价方式不但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等纳入评价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根据学生本身的智能特征,采取个性化的评价。此外,教师还能够根据作业的情况适当地让学生参与评价或放手让学生评价。

  作业的开放应该是打破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社会与学科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协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人的母语启蒙教育,在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每一个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认清自己身上肩负的重要责任,认真反思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有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升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篇六: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不断把新的教法尝试于课堂,推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发展。但正如哲学中所讲的“前进中的倒退一样”。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暂时的有悖于前进方向的倒退,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特别是我们的农村小学,由于种种的原因,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过程由于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欠缺深层次的理解,课堂行为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偏差。下面我就结合本校总结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过于注重形式,没有落实好自主学习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我在学校听老师汇报课时,发现老师们在上课时都有意识地突出这一点,但往往没有把握好。

  例如有某一位教师在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入时的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生1: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幻想?从中说明了什么?

  生2:小女孩在大年夜死了,为什么嘴角带着微笑?这是什么意思?

  生3:......师:同学们在读书时都动了脑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我们知道,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存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质疑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在上述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自由质疑,这是比传统课堂教学有进步的地方.但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归类和筛选,也没有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学生引导到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思维的空间与探究的积极性显然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质疑不过是展示”自主学习”的一张标签而已.如果教师总是让学生解决预先准备的问题,即使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解决问题时也是索然无味.实际上学生的问题往往有一定的普遍性,和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老师适当调整梳理,让自己设计的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自主性会在对话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突破学习重点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话题。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安排了某一个环节去体现这样的理念。例如“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被小学语文老师广泛采用。我校有不少老师都在课堂上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但是教师却不知道“合作学习”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以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是为了集思广益解决文章的重点。然而有些老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做徒劳无功的甚多。有的合作内容过于简单,显而易见的问题,根本用不着“合作学习”就能解决。例如,有一位老师在讲《火烧云》一课时,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作者是如何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其实问题一目了然,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就可以解决,再“合作学习”反而弄巧成拙,浪费时间。可见老师对文章的重点把握不住,只是为了形式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有的虽然选对了有价值的问题,但是缺乏互助,小组成员仍我行我素,这样的合作是不成功的。有的合作时间过短,在合作过程中,有时学生刚发言,老师就示意结束,这样的合作又有什么意义呢?还有的合作目标不明确,没有分工各项工作,讨论后没有作汇报等等。这样的情况在我校语文新课程教学中都屡见不鲜。

  三、削弱基础,没有落实双基训练

  浅谈我校语文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石镇博夏小学

  作者:姚金柱

  通讯员:黄东林

  语文是姓“语”,语言文字才是根本。失去了这个根本,语文教学就等于纸上谈兵。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因此,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扎扎实实引导学生进行双基训练,而不是在听、说、读、写之外追求创意。现在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可就是不读书,不写字,不理解重点词句,主要内容也不去教导学生去概述。例如,我在听一位老师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老师花了好多心思去寻找相关的图片,并制作了美丽的课件。上课时,为了“创新”,她在上课时不断地带着学生去观看课件,动手去画,用这种方法去加深学生对小兴安岭的认识,相反,老师并没有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一节课下来,读文的次数也是了了无几。试问这样的上课形式怎能教会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怎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怎能教给学生阅读的能力?就是因为老师没有注重双基训练,才导致学生的语文能力普遍下降。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我还发现“脱离文本”“淡化重点”“不够大胆放手”等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比较严重。因此我校语文科组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一)、做好新教师的培训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每个学期初,学校都认真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培训学习,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工作原则。让新课程理念植根于老师的心中,使我们的老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现在,我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明确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我们看到更多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时间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用眼去观察、动手去操作、动脑去思考、发现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满堂灌”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海底世界》一课,采用了“读、画、听、说、写”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活动。课一开始,她就让学生先读全文,分别找出课文中哪句话最真接地概括了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景色奇异?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物产丰富?接着让学生思考,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海底景色奇异,哪些地方让体现了物产丰富,请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然后小组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把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特点写具体的?让学生进行反馈。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还了解了哪些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小组交流。然后再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海底世界图。这样既可以体现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文法,拓展思维。

  (二)、抓好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们有很多地方有所不适应,如已有的教学思想、经验、工作方式甚至地位等都将受到巨大的冲击。为了让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快地成长,我校专门成立了语文科组,定期在校内开展教研活动,让学校的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并邀请市镇有关语文辅导员莅临指导,并对这一节课的教学作出点评。让他们讲授一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新课标,吃透教材、面向全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让教师们通过他们的案例分析中既得到了理论上的认识,逾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又懂得如何把了解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堂。另外,学校也安排教师们外出听课,吸取别人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本着: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理念,教师间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得当。我们的课堂也活跃起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潇丹婷教师执教的课例和撰写的数学论文都获得较好的名次。

  (三)、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所以语文老师在课改实验中,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校要求老师们尽量做到:1)注重双基训练,使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因此,我校要求教师在新学期开始时必须认真学习各年级的课程标准,在上课之前,应该把握好各篇文章的重点,扎扎实实地抓好语文双基训练。在开展校本教研时,也以此来评价一节课

  的教学效果。现在的语文课,老师都能注重双基训练,摒弃以往那些形式主义,学生的学习能力比以往也有所提高了。2)、课堂气氛民主。课堂上关注的是“这堂课怎么帮学生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有时甚至是学生自己搭台自己唱戏。把工作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导航者。整个教学过程,将学生从被动地听、看,转变为积极思维的学习主体。3)、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这种自主表现为:a.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如“挑你最喜欢的句子好好地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最想看什么?”b.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如自学、小组学习、朗读、表演或做画等。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在探究性学习中发挥独立性、灵活性、预见性。4)、善用“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是鼓励提问。二是鼓励合作。5)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老师注重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6)注重课内外结合。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老师把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真正实现大语文教育观。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紧紧围绕各个学段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比如,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部分,除了让学生熟练识记要掌握的汉字外,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收集商标、广告语、路牌、店名等增加课外识字量,做到保底不封顶;同时发动家长,让他们积极配合,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多识字。此外,还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训练,要求老师积极组织老师开展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增长见识,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向往奥运》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奥运会的资料,通过这一训练,学生了解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大大地丰富了对课文的内函认识。

  (四)、抓好教学反思,促进老师不断发展。

  我校要求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要写教学反思,反思课前行为、反思课中得失、反思课后成败。把对教学中不可预测因素,精彩之处、不足之处,不解之惑、改进之法等方面进行推敲反省,并动手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写二至三篇教学反思,并把有针对性、有参考价值的教学反思写成教学论文,选送到镇上参评。通过教学反思,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老师不断发展。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水平也的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种种的原因,一些教师对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课堂行为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偏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学校将继续对教师加强培训,组织他们外出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交流重主体,但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现象。

  在小语课堂上经常看到的场面: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教师一喊“停”

  学生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思是……”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唉声叹气,根本不去听别人在说些什么。

  (1)随意性太强。

  (2)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

  (3)没有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4)只注重合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培养。

  (5)没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

  2、学习过程重自主,但出现了放任自流的现象。

  从现在的课堂中我们看出教师的确“淡化了出场”,学生们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却迷失了方向。由以前教师“牵”着学生走,变成了学生“牵”着教师走。这种“极端的自主”最终带来的将是课堂上的“放任自流”和课后的“一无所获”。

  3、教学手段重先进,但却为之所困。

  (1)、形式主义严重。

  很多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包装”,凡是能使用多媒体的环节都努力使用,不能使用的也想方设法添加,认为用就比不用好,用多就比用少好,结果乱七八糟用了一大堆,讲课老师手忙脚乱,听课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效果却华而不实。

  (2)、目标定位不准。

  有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花费很多精力制作课件,而往往把学科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等忽略了,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上成了“四不象”的课。

  (3)、运用不科学。

  有些老师为了给课堂加些点缀,结果学生们都把精力集中到课件上。不科学地运用教学手段往往会限制或误导学生,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还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课堂评价重鼓励,但滥用失真。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掌声,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位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老师说:“讲的很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学生又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表扬的

推荐访问:浅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教学改革 浅谈 对策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