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8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8-02 08:45:03 阅读:

内容摘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篇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当前,我国不少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阅读较为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构建书香校园”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目标。然而,从整体看,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文字阅读受影视等其他媒体的冲击,小学生阅读受社会阅读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受到较大影响。

  为调查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在部分学校以《下课了,你在看些什么书》为题做了一次征文活动,结果发现了不少问题:来自学校的问题是,阅读活动一般都安排在中午,让几个班的学生轮流到阅览室去看看;来自老师的问题是,几乎都是安排学生上台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作文选;来自家长的问题是,给孩子买的书以《字词句段篇章》、《小学生作文选》等应试类书籍为主;来自学生的问题是:他们最喜欢上网,借阅的书中多为卡通漫画类,科学、人文内涵较为丰富的读物很少。

  教育部关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标准:小学五、六年级:速度300字/分钟,理解率70%以上。调查和测试结果表明:只有5%的学生达到这一要求,绝大部分学生的阅渎能力都处于每分钟约200—300字之间。

  书籍消费成本高,课外阅读资源少,大众媒体的普及,音像视频的冲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甚至呈现退化态势。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的兴趣从“遥控器”、“鼠标”转移到一本本承载文化知识、科学道理的书上来已迫在眉睫。

  2.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考试和升学,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而阅读量的减少,又必然导致阅读能力的低下,形成不良循环。

  社会未形成阅读网络.氛围不浓、基础不牢。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认识、缺少组织、缺席指导。据某杂志社对全国50个城市小学生阅读现状所作的调查表明:有61.2%的老师和26%的家长明确表示不允许孩子看与课业无关的书,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才支持看书。有22.3%的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没时间看。其中三年级15.6%,四年级21.5%,五年级30%,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们发现,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各学科把课程表挤得满满的。小学生在校的时间自习课很少,回到家里又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完成,即使是双休日,也很难抽出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大部分教师信奉教材,甘做教材的奴隶,把大

  量时间花费在“这一本书”的分析讲解上,面面俱到,分数至上,表现出一种功利化的教学行为。学生获得的是考试阅读技巧,高分数下隐藏着正常阅读能力下降的隐患。要真正让课外阅读堂堂正正地、健康地开展起来仍是任重道远。

  3.由于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缺乏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的引导与指导,缺乏对学生课外阅读系统的有梯度的规划与设计。

  我们发现,不少学校的领导不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缺乏计划、缺乏管理,图书室形同虚设,图书陈旧,使用率很低。有些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无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指导。不少学生家中藏书很少,家长能力有限,无法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有效指导,导致了阅读的盲目和无效。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教师和家长更是缺乏引导意识,极少数小学生能利用节假日去图书馆阅读书籍。再加—上课程标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在观念上、质量上、数量上都需要社会、家长、学校积极配合,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营造阅读的氛围,进行有序的阅读、有效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益处及现状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指小学生在学校教学外自发进行的阅读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课外阅读在孩子们的成长中变得愈发重要,因为它对于孩子的认知、性格、情感和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益处与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扩大知识面

  阅读给孩子们提供了另一种了解世界的方式,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事物和现象,极大程度地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2、丰富想象力

  阅读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锻炼。在阅读中,孩子们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书中的情节和场景中,并产生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促进情感沟通

  阅读也是一种人际交流的方式。通过阅读,孩子们能够了解到不同的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培养孩子独到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对于孩子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外阅读,孩子们不仅能够了解到更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能够提高自身的语感和阅读速度,提高语文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如今,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孩子们的课外学习时间被大量挤压,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甚至有不少孩子连课内阅读都无法完成。另一方面,网络、游戏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出现也使孩子们缺乏阅读的动力。

  尤其是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父母缺乏对课外阅读的认识或者没有相关的阅读经验,难以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这就使得孩子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因此,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其中最根本的是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的引导和支持。此外,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灵活

  的教学方式,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帮助孩子们形成阅读习惯和兴趣。

  综上所述,小学生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影响,它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促进了孩子们的情感沟通,提高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然而,我们也要面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能够在阅读中汲取养料,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

篇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调查问卷、查找文献、网上搜集材料

  具体内容:

  课外阅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近几年,似乎更受关注,因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阅读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查发现,课外阅读的学生较多,书籍的种类也繁多,但以辅导类书籍为主,这说明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即使阅读课外书,也不能随心所欲。从每次阅读的时间上来看,每天放学后是没有时间的,想看也只有利用睡觉前的一点时间,双休日是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从这里也可以反应出平时学生的作业量较大。在所有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5%的家长支持孩子课外阅读,并且从课外书籍的获取途径上也反应出了这一点,有90.5%的图书都是自己买的。其实每位学生都有好几本课外书,自己看过也就放到了一边,如果可以相互借阅,那么自己所获取的知识也许就是两倍、三倍、四倍,甚至更多。还有图书馆也是获取课外书的较好途径,家长与老师可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有68.3%的学生自己想阅读课外书籍,说明大部分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后的效果,有66.7%的学生记得主要内容,有54%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有思考,有61.9%的学生读后有感想,这些都说明课外书能开阔孩子的视野,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见识。但能把感想写下来的学生并不多,从来不写的占50.8%,每次都写的占6.3%,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一定要多动笔。

  由于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正确引导,所以他们所推荐的好书中大多是作文、日记的辅导类书籍。一本好书不一定就是这类辅导书籍,只要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的就可以称为好书。由此可见,教师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各类书籍,并定下阅读要求,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读多练,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也就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因此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十分重要,通过调查,我主要由以下几点建议:

  一、创设氛围便能诱发阅读的兴趣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

  1、以讲故事诱发兴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一个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欣喜的目光,嘴角露出甜蜜的微笑。平时,我一有空,就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等故事,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以入境诱发兴趣。每当学校图书馆开放或新华书店来校推荐图书时,我带领学生去参观,任他们随意翻阅,让他们感受那浓郁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阅读的愿望。

  3、以设奖激发兴趣。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每星期开放两次,有专人管理作好记录,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例如:把学校的图书优先借阅获奖的学生,评比“阅读章”时优先考虑等。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通过以上途径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引导他们开始漫步书林,引发阅读热情。

  二、加强指导便能保持阅读的兴趣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

  1、指导学生选择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有尊重和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阅读读物。

  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推荐读物。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我在教学中常常根据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一些阅读的范围,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如教完《毛主席在花山》、《七律长征

  》、《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课文后,指定学生阅读有关介绍革命历史的文章,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深化,领略到伟人的伟大和平凡。

  根据学生的年龄推荐读物。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实兴趣也随之不同。我研究的对象是中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童话类、科学类、节奏明快、富有刺激、富有神秘感、创造性的读物。因此必须选择他们个性的、能吸引他们的读物。如:在寒暑假有目的的向学生推荐《一千零一夜》、《木偶奇遇记》、《大战火星人》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看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话,才能酿出蜜来。”所以我还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数学、史地、天文等各种通俗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

  2、阅读方法的指导。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创设“发挥空间”。《新课标》指出:

  各个学段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当今科学事业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酌句的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学生略读法,指导学生读看书先看序言、后记、目录内容提要等,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任何一次课外阅读都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运用,都应略读中穿插精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学完《海底世界》一课后,让学生去探索海底的奥秘,查找有关的资料交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找

  到了有关的书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了海底内容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这样,使学生从中掌握这些阅读的方法。

  <2>阅读与记录相结合.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便成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用的阅读积蓄方法之一。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读书也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累特”。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了什么书,在读书笔记上记下篇名、作者、出初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及时摘录好词佳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发现的新问题、新知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阅读累了,在本子描描画画,或花草树木,或虫鱼鸟兽,给课外阅读增添无限的情趣。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展示成果便能巩固阅读的兴趣。

  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比赛每周的课外阅读课时间,在组长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五角星;每背完三首古诗也加一颗五角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

  生个人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学生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每周五教师把(采蜜集)进行查阅,记载的好的,分星级进行评比。同时利用兴趣课进行赛读。(速读赛、朗读赛、读书知识赛等)。

  2、展评在班级中定期展评学生的读书笔记、剪贴、手抄报等。学生在展评过程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进一步得到巩固。

  3、游艺尽量多举行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在班中开展了“课本剧表演”、“童话故事演讲”、“走进歇后语王国”等实践活动。这样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读书热情。采用上述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巩固,阅读量大大增加,学生就越会读书,越喜欢读书,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

  惯。通过一年的尝试,我班学生的表现令人惊喜:发现孩子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班级图书从每人平均一本课外书增加到每人四本,每到中午,便三、五群的阅读、讨论;做完课堂作业后,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可以看课外书吗”?课外阅读的范围更是广泛反;童话类、科普类、文学类??课外书已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到新华书店来校推荐图书时,孩子们便纷纷前去阅览购买。一年来的实践我也感悟之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结论: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对课外阅读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的统一:既要求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但是,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并不乐观。所以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

  同努力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二篇:中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补习班现状调查报告

  以焦作市某学校为例

  【摘要】本调查是关于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现状调查,通过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长、老师、以及学校各个群体对课外辅导班的了解和认知的程度,核心在于了解学生对辅导班的态度——他们是否真正出自己的意愿、是否真正喜欢所开放的各类科目,旨在将他们的现状进行还原。

  【关键词】

  课外辅导

  现状调查

  了解

  认识的程度

  意愿

  一、调查的背景以及调查的概述

  本调查是以焦作市某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老师以及课外辅导班为对象,主要应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探讨关于辅导班的现状为人们提供一个对辅导班大致的宏观的认识。

  (一)关于调查地点的选择

  本调查的地点选择在焦作市区内笔者的母校,选择本地方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本地的辅导班相对的较为集中,且办学的类型有所不同,能够多方面的获取信息。二是笔者对母校更加熟悉,这样可以很轻松的和老师进行相应的沟通,并能后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二)关于调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禁忌和猜疑,这就需要及时的化解遮蔽,或者利用其他的方式掩盖的遮蔽其真实的调查的意图,所以在获得真实的信息和维护调查者的意图利益之间就存在以个灰色的地带,这是较难的把握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要灵活的处置,采取变通的方法,技巧。

  首先是以一种诚恳的口吻和语气来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以及是否会他们造成利益上的损害,其次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被调查者的耐心,合作和态度都是比较的重要的,相对的比较极端的一个案例是,如果被调查者真的很忙,但是你还在那儿软磨硬泡,这就难免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能察言观色,再选择

  适当的时机去调查,最后的一点也是比较的重要的,这牵扯的关于伦理以及情感方面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对他们的名誉,以及以后的发展和当前的利益造成任何的损害。

  (三)关于本调查的意义

  对于本调查不仅有理论方面的意义,而且也有实践方面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理论研究都是纯理论化的,在某种情况下他忽略了问题的现实的价值,通过本调查,可以给我们一个实际的认识,那就是当前课外辅导班的现状到底什怎么样的,是否真的就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这样就可以把我们所调查的相关结论应用于关于辅导班的实践当中。

  我国中小学教育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老师、家长在学生正常接受的教育教学之外,还要求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奥数班、网校、家教等辅导训练。而此类辅导训练往往是有偿服务。虽然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并出台一系列减负政策,希望减轻学生额外负担,但现实生活中课外有偿辅导却屡禁不止,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几乎人人都有参加课外辅导的经历。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了解其利弊对当前及今后的中小学课程改革有深远意义。最为重要的是,中学生作为祖国最有朝气的一个人群,将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辅导班现状呈现在打中面前,让社会对这种现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确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初中生,共发放问卷24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13份。我们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类型、时间、形式等方面:

  (一)目前中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情况

  被调查初中学生参加的比重接近九成,占88.1%。从数量上看,有近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学生参加了一个辅导班,参加两个课外辅导班的占26.1%,有22.7%的学生参加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辅导班,可以看

  出,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说明在大多数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起到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

  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比重

  40%30%20%10%0%初中生二个一个三个及以上没有(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类型

  调查发现,选择语、数、物、化等纯文化类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占74.1%,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选择第二位的是各类学科竞赛班,8.0%;艺术绘画类,7.4%;体育运动类,5.5%;科学活动类,2.5%;其他包括棋类、外语类、记者班等的占1.8%。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学子在选择课外辅导时将目光投向了文化课补习与提高,将其作为一种巩固课内基础、学习主课知识的途径,这仍然是多数学生与家长的主要认知。其次,选择考级考证、竞赛辅导两项的比例也占了21.6%,说明学生参加课外辅导不乏一定功利性,希望在短期内强化自己的应试能力,学习针对性较强。再次,选择音乐和艺术的共占19.5%,体育运动的7.4%,由此证明中小学生和家长对培养艺术情操和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视程度也相当高,越来越开始注重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作业辅导选项鲜有人问津,意味着多数学生的补课着重讲解知识而非只做习题,这一点值得称道。素来是冷门项的科学类辅导班得到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这当归咎于中国教育的重心在传授而非鼓励创造力,比起自主探索,中国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课堂知识。此题的结果与预期大体相符,在注重对文化课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同时,中小学生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副课”项目更多关注,这对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培养兴趣裨益更大。

  (三)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

  1、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段

  调查显示,在周六周日上辅导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为79.6%,上课时间在周一至周五和寒暑假的分别只占9.3%和11.1%。可以看出,有近八成的学生将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设定在周六周日,这样可以跟紧学校课程的进度,更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是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上的首选;而由于周一至周五的补课只能安排在放学以后或晚上,这对全日制课程的学生而言,强度过大,而且如果课时较长,还会影响听课效率和正常睡眠,因此选择参加的比重较小;寒暑假期,虽然应是学生们放松休息期间,但仍有超过一成的学子利用假期,学习新知识或预习之后的内容。

  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段比重寒假暑假11.1%周一至周五9.3%周六周日79.6%周六周日周一至周五寒假暑假

  2、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长短

  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每周参加课外辅导的时间在4至8小时之间,比重占总数的51.6%,位居第二的是每周少于4小时,为33.8%,在8至12小时之间的,为10.7%,占4.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每周大于12小时。如果以每周参加2个辅导班,每门以2小时计,粗略估计每周用时4小时左右较为合适。

  (四)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形式%50403020100老师上门辅导教师家上课49.432.413.94.3教育机构上课其他

  可看出,多数人还是青睐在专门课堂学习或去教师家补习,调查数据显示,在教育机构上课的人数比率居第一,为49.4%,将近一半;到教师家去上课居其次,占32.4%;而请老师上门辅导多以分析作业、复习旧知识为主,此种形式仅占13.9%;此外包括在校补课、临时求助等其他方式的占了4.3%。还有部分学生同时多种形式并行。

  四、总结与建议:

  课外辅导训练与目前学校的教育现状一样,目的跟国家倡导素质教育的宗旨是相违背的,其实际效果也是褒贬不一。但它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真真实实存在了,原因主要存在于社会、学校、学生及家长几个方面。基于这种情况,笔者将从老师、学生、家长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访谈式调查方法随机对这三方进行调查。

  从学校因素方面看,每年的升学率是卡在学校脖颈上的一道枷锁。升学率高不高,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声誉,进而决定着学校的生源,最终直接关系到该学校能否在名校林立、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所以,大多数学校都在搞解难班、奥数班、奥语班等类似的辅导班。即使校内不组织,大都也支持学生在校外参加类似性质的辅导班。而

  现在学校内许多老师开始在校外以家庭教学模式收纳自班的学生,以及外班的学生作课外辅导班。辅导班的教学内容与上课内容无异,可能是更为细化,而这部分上课的学生一般认为还是自己的老师,上课水平,教学方法也都比较了解。一般情况办这种小班的老师,教学水平都比较好,比较受学生的爱戴。

  从学生及其家长方面看,大致分三类情况:一是学生学习能力强,课堂学习有余力,此类家长们当然不愿让孩子课余时间花在游戏和休息上,给孩子加压也是顺利成章的事。不过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一般此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比较放心不会插手过多。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很大。二是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校教的东西“消化、吸收不了”,家长们便急着到处找老师、家教、培训班给孩子补课,不惜一切代价为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过高期望而努力。这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相当上心,只要有一切的可能都会去三是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并没有补课的必要,也无余力学习新知识,但是看到其他同学纷纷参加,往往有攀比心理。而一些本不打算给孩子额外负担的家长们为了不影响孩子前途,迫于无奈随大流,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这些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过高的期望值和从众行为,成为课外辅导有偿服务存在与发展的温床。建议:(一)课外辅导用时要合理,不宜过长

  我们建议,每周用时不宜过多,8小时以上应当偏多,如果一门课上时间太久或课数太多,不但使人疲倦,使听课效率打折扣,而且会渐渐降低学生对所学项目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依赖课外补习,课内不认真听讲,课外又不重视,造成无益有害的后果。适度适量才能将知识掌握量最大化。

  (二)选班慎重,因人而异

  每个人的水平和弱项不同,不一定都需要课外辅导,然而有些人,盲目跟风,不了解自己的综合情况,结果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不对症下药,自然对原有问题无甚帮助。选择辅导班时,应清楚分析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和需要,不能随大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育质量需要提高

  大多人对教育机构的质量相当满意,但不乏个别组织无序、临时聘请教师、不负责任的机构。希望我们的课外培训教育机构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设置更合理、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学生获取更好教育的需求,学生和家长也要善于选择,不能盲目跟风。同时对不正规教学机构希望教育部门加以整顿。

  (四)学习动机应予改变

  许多学生被家长或受周围风气逼迫,参加辅导,心中有抵触情绪。我们认为,主动自愿,非强迫,才是掌握知识的关键,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取得进步的心情本是无可厚非,但不可急功近利,施加强压,使孩子被动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应放平心态,鼓励孩子扎实长远地投入学习。因升学压力或日后规划不得不参与辅导的同学,必须调整心态,尝试用主动姿态投入学习,才能改善情绪,获得较大的收益。

  (五)形式合宜,对症下药

  单独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形式各有千秋。在辅导机构中,传统的多人课堂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结识有相同目标的伙伴,然而各人薄弱环节不同,上大课缺乏针对性,听课效果也不如一对一强。请家教单独辅导,方便老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查漏补缺,但是可能造成较大压力,而且费用一般较高。应该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五、结束语

  课外辅导班的本质与初衷无非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但是在家长的殷殷关切之下,更应该注重的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素质能力。在巩固学校知识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素质才应该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第三篇: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小学课外辅导班现状的调查报告

  金xx郭xx何x李xx洪x黄x【摘要】本调查是关于中小学的及课外辅导办的现状的调查,通过本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长、老师、以及校长各个群体对课外辅导班的了解和认知的程度,核心在于了解学生对辅导班的态度——他们是否真正出自己的意愿、是否真正喜欢所开放的各类科目,依次为他

  们提供一个宏观的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

  课外辅导

  现状调查

  了解

  认识的程度

  意愿

  一、调查的背景以及调查的概述

  本调查是以张掖市甘州区的中小学以及课外辅导班为对象,主要应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探讨关于辅导班的现状为人们提供一个对辅导班大致的宏观的认识。

  (一)关于调查地点的选择

  本调查的地点选择在张掖市区内辅导班较为集中的地方,选择本地方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本地的辅导班相对的较为集中,且办学的类型有所不同,能够多方面的获取信息。二是各类艺校或辅导班的老师很多都是有河西学院大学生担任,这样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和老师进行相应的沟通,并能后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二)关于调查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禁忌和猜疑,这就需要及时的化解遮蔽,或者利用其他的方式掩盖的遮蔽其真实的调查的意图,所以在获得真实的信息和维护调查者的意图利益之间就存在以个灰色的地带,这是较难的把握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要灵活的处置,采取变通的方法,技巧。

  首先是以一种诚恳的口吻和语气来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以及是否会他们造成利益上的损害,其次在调查的过程当中,被调查者的耐心,合作和态度都是比较的重要的,相对的比较极端的一个案例是,如果被调查者真的很忙,但是你还在那儿软磨硬泡,这就难免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能察言观色,再选择适当的时机去调查,最后的一点也是比较的重要的,这牵扯的关于伦理以及情感方面的问题,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对他们的名誉,以及以后的发展和当前的利益造成任何的损害。

  (三)关于本调查的意义

  对于本调查不仅有理论方面的意义,而且也有实践方面的意义,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理论研究都是纯理论化的,在某种情况下他忽略了问题的现实的价值,通过本调查,可以给我们一个实际的认识,那

  就是辅导办的现状到底什怎么样字的,是否真的就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这样就可以把我们所调查的相关结论应用于关于辅导班的实践当中。

  (四)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问卷一共设计了四份,分别是关于老师、学生、校长、家长,一共80道题。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集中和分散并行发放,在被调查对象填写调查问卷时,向其说明了调查目的和注意事项,采用独立填写后当场收回,发放80份调查问卷,回收了8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试卷为76份,有效率为95%。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三、研究结果与实施:

  (一)对家长的调查结果

  1.被调查家长的孩子上学所处的各阶段统计,如下表jz1-1:

  表jz1-1被调查家长的孩子上学所处的各阶段统计

  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人数(人)

  百分比(%)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34名被调查家长中共有21名家长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阶段,占总人数的%。11名家长的孩子正处于初中阶段,占总人数的%。2名家长的孩子正处于高中阶段,占总人数的%。其中上小学的孩子被家长送去上辅导班的概率比较高。我们看到从初中到高中,孩子被送去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概率越来越小。上了中学以后可能由于孩子的学习任务增多,被送去报辅导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减少。但总体看,小学至初中阶段,还是有很多孩子被家长送去上课外辅导班。

  上小学的孩子被家长送去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占了被测总人数的%,已经说明了孩子在课业相对较轻的小学阶段来说,被家长送去参加课外辅导班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个现状和我的设想是一样的。

  2.被调查家长为其孩子所报辅导班类型的统计,如下表jz2-1:

  表jz2-1被调查家长为其孩子所报辅导班类型的统计表

  辅导班类型

  音乐

  美术

  体育

  语文

  数学

  英语

  其他

  人数(人)

  000百分比(%)

  %%00%%0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34名被调查家长中共有7名家长给孩子报了音乐辅导班,占总人数的%。7名家长给孩子报了美术辅导班,占总人数的%。7名家长给孩子报了数学辅导班,占总人数的%。而有13名家长给孩子报了英语辅导班,占总人数的%。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更多的是给孩子报了英语的辅导班。

  而普遍来说,英语对于中小学孩子是一门相对与其他学科较难学的学科。况且英语已经是当今世界语言学习的一种潮流趋势,为了跟得上社会的需要,家长在为孩子报辅导班时选择英语的辅导班,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对于我们的母语汉语,则几乎不被家长考虑在报辅导班的范畴。

  3.被调查家长的年收入情况统计与其孩子所上辅导班每堂课的费用统计情况,如下表jz3-1、jz3-2:

  表jz3-1被调查家长的年收入情况统计表

  年收入数额

  3万元以下

  3-5万元

  5-10万元

  10万元以上

  人数(人)

  百分比(%)

  %%%%表jz3-2被调查家长的孩子所上辅导班每堂课的费用统计情况表

  每堂课的费用

  30元以下

  35-50元

  50-100元

  100元以上

  其他

  人数(人)

  00百分比(%)

  %%%00从表jz3-1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34名被调查家长中共有8人的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占总人数的%。12人的年收入在3-5万元之间,占总人数的%。13人的年收入在5-10万元之间,占总人数的%。1人的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占总人数的%。而表jz3-2中,在所有34名被调查家长中共有7人的孩子所上辅导班的每堂课费用为30元以下,20人的孩子所上辅导班的每堂课费用为35-50元之间,7人的孩子所上辅导班的每堂课费用为50-100元之间。若取被调查家长年收入的最大值10万,取孩子所上辅导班每堂课费用的最大值100元,做一个粗略的计算可得,每年孩子上辅导班所花的费用占家长整个年收入的1/5。

  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所投入的经费,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也可由此分析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

  4.家长对于孩子所上的辅导班最关注的问题统计,如表jz4-1:

  表jz4-1家长对于孩子所上辅导班最关注的问题统计表

  关注的问题

  师资力量

  收费标准

  提高效果

  课程设制

  其他

  人数(人)

  百分比(%)

  %%50%%0从表jz3-1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34名被调查家长中共有10人对于孩子所上的辅导班最关注的问题是师资力量,占总人数的%。4人最关注的是收费标准,占总人数的%。17人最关注的是辅导班教学对于孩子学习的提高程度,占总人数的50%。3人最关注的是辅导班对于课程的设置,占总人数的%。

  从数据的统计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对于孩子所上的辅导班最关注的还是辅导班教学对于孩子能力和学习的提高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说孩子的发展在家长心目中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更显示出了自古以来父母对于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恒久夙愿。

  5.家长为孩子报辅导班的原因统计,如表jz5-1:

  表jz5-1家长为孩子报辅导班的原因统计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34个被调查家长中有12人为孩子报辅导班的原因是希望提高孩子成绩,占总人数的%。8人是为了全面培养孩子,占总人数的%。10人是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占总人数的%。2人是为了随大流,1人是想报就报了,还有一人是有其他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家长为孩子报辅导班主要是希望能够提高孩子的成绩,还有一部分家长是为了全面培养孩子,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当然了,除了这些原因之外,难免还有一些家长只是单纯的为了随大流,甚至是随心所欲想报就报了。对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建议家长应该更多的去为孩子考虑考虑,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将孩子作为筹码。

  (二)对学生的调查结果

  1.被调查学生报辅导班的开始时间,如下表xs1-1:

  表xs1-1被调查学生报辅导班的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小学

  初中

  高中

  人数(人)

  0百分比(%)

  %%0%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34名被调查的学生中共有31名从小学便开始报辅导班进行学习,占总人数的%。3名学生从初中开始报辅导班,占总人数的%。没有一名学生从高中才开始报辅导班。其中从小学就开始报辅导班进行学习的学生占到了绝大多数。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便开始了辅导班的学习,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报辅导班学习大多数应该是由父母建议或者直接由父母决定,父母或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报了辅导班于是也让自己的孩子去报,或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之,“从娃娃抓起”这一思想在这里体现地淋漓精致。

  2.学生所报辅导班类型的统计,如下表xs2-1:

  表xs2-1学生所报辅导班类型的统计表

  辅导班类型

  音乐

  美术

  物理

  数学

  英语

  其他

  人数(人)

  百分比(%)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34名被调查学生中共有13名学生报了音乐辅导班,占总人数的%。1名学生报了美术辅导班,占总人数的%。7名学生报了数学辅导班,占总人数的%。有10名学生报了英语辅导班,占总人数的%。有2名学生报了物理辅导班,占总人数的%。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报辅导班大多集中在音乐、英语、数学这几门课上。

  而普遍来说,英语对于中小学孩子是一门相对与其他学科较难学的学科。况且英语已经是当今世界语言学习的一种潮流趋势,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跟得上社会的需要,家长在为孩子报辅导班时选择英语的辅导班,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在积极掌握一门技能,这在学生中占%的人报了音乐辅导班就可以看出,学生们或者是家长们已经意识到了掌握一技之长是多么重要。

  3.关于辅导班学习占用学生娱乐休息时间的调查统计情况,如下表xs3-1:

  表xs3-1关于辅导班学习占用学生娱乐休息时间的调查统计表

  实际情况

  总是占用

  有时占用

  很少占用

  不占用

  人数(人)

  百分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被调查学生认为辅导班总是占用了自己娱乐休息时间的人数为6人,占总人数的%,认为辅导班有时占用了自己娱乐休息时间的人数为13人,占总人数的%,认为辅导班很少占用了自己娱乐休息时间的人数为5人,占总人数的%,认为辅导班不占用了自己娱乐休息时间的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的%。认为有时占用娱乐休息时间的比例最大。

  每当放假或者双休日时,在大街上,我们随处可见的就是背着书包匆匆奔波与各种辅导班之间的中小学生,让我们不禁感叹,现在的学生们可忙啊!或许在填调查表是好多学生还是有顾虑的,我们看到了有不少人选择了“不占用“这一选项,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们的大部分休息娱乐时间都被众多的课外辅导班所占用,学生们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每天除了完成学校里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有辅导班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家长买来的配套练习册在等待着他们,孩子们都是敢怒不敢言,有些孩子的心里早已压抑了太多的不满,可从来没有地方去发泄。在我们调查时,好多孩子和我们熟悉以后把好多的心理话都向我们倾诉,对于她们的无助我们也觉得很无奈,似乎现在的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又能改变什么呢?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学生们可以轻松高效地学习。

  (三)对老师的调查结果

  1.被调查老师对于其所在辅导班课程安排的态度统计,如表ls1-1:

  表ls1-1被调查老师对于其所在辅导班课程安排的态度统计表

  态度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

  人数(人)

  00百分比(%)

  50%%%00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6个老师中共有3人非常满意辅导班课程的安排,占总人数的50%。1人是比较满意,占总人数的%。2人是满意,占总人数的%。

  由于所采的样本数比较小,最终的数据分布不是很精准。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有一半的老师对于其所在辅导班安排的课程还是相当满意的。

  2.被调查老师认为孩子所辅导班的数量统计,如表ls2-1:

  表ls2-1被调查老师认为孩子所辅导班的数量统计表

  种类(种)

  1种

  2-3种

  3种以上

  其他

  人数(人)

  0百分比(%)

  0%%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6个老师中共有4人认为孩子所报辅导班应该保持在2-3种之间,占总人数的%。1人认为应该在3种以上,还有一人认为应该依孩子的兴趣而定。

  3.被调查老师是否觉得报辅导班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情况统计,如表ls3-1:

  表ls3-1被调查老师是否觉得报辅导班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情况统计表

  态度

  是

  一定程度上是

  不是

  没想过

  人数(人)

  百分比(%)

  %50%%%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6个老师中共有3人觉得上辅导班在一定程度上是孩子的必经之路,占总人数的50%。1人觉得是孩子的必经之路,1人觉得不是孩子的必经之路,还有1人没想过是否是孩子的必经之路。

  (四)对校长的调查结果

  1.一个班有多少个学生统计情况,如表xz1-1:

  表xz1-1一个班有多少个学生统计情况表

  班级人数(人)

  少于10个

  10-20个

  20-35个

  35个以上

  人数(人)

  00百分比(%)

  050%50%0从上表小样本数据统计可看出,对于一个辅导班而言,学生普遍在10-35个之间。按照标准的班级人数对比来看,这些辅导班的学生人数还是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校长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情况统计,如表xz2-1:

  表xz2-1校长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情况统计

  评价标准

  按学生的成绩

  按学生的评价

  按家长的评价

  全方位考虑

  其他

  人数(人)

  000百分比(%)

  50%0050%从上表的数据来看,这些辅导班的校长一半是按照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评价标准的,一半则是全方位考察来作为评价标准。

  3.校长对于老师工作态度的满意度统计,如表xz3-1:

  表xz3-1校长对于老师工作态度的满意度统计

  态度

  非常满意

  较为满意

  满意

  不满意

  很不满意

  人数(人)

  000百分比(%)

  050%50%00从表xz3-1的数据来看,校长对于教师的工作态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仍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意见,还是未能够达到校长所期望的态度值。

  四、结尾

  这次我们第一次做这种较正式的社会调查,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一下分别为我们的结论、建议和参考文献。希望大家看了之后会有一点点的启发和帮忙,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批评的声音。

  (一)结论

  1.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报名参加辅导班的概率呈现下降趋势,这和学业压力的加大有很紧密的关系;

  2.小学阶段,被家长送去参加课外辅导班,已经变成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3.在众多科目(数学、英语、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等)的辅导班、兴趣班中,家长更多的是给孩子报了英语的辅导班,但是很有趣的事,作为母语的汉语,却没有人为它班辅导班;

  4.如今辅导班的价格从低到高变化(考虑到服装、乐器等的购置,艺术类的收费自然会较高),经过我们粗略的计算可得,每年孩子上辅导班所花的费用占家长整个年收入约1/5。

  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所投入的经费,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也可由此分析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5.从数据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对于孩子上辅导班,作为家长,最关注的还是辅导班教学对于孩子能力和学习的提高程度有多大;

  6.对于报名辅导班的初衷,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家长为孩子报辅导班,主要是希望能够提高孩子的成绩,此外,部分家长是为了全面培养,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长是单纯地随大流;

  7.在我们调查的受访学生中,没有一名是从高中才开始报辅导班的。其中,从小学就开始报辅导班进行学习的学生占到了绝大多数;

  8.学生们报辅导班大多集中在音乐、英语、数学这几门课上;

  (二)建议

  1.对于要不要报名辅导班,建议家长们真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不要人云亦云。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在成长发育,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过早地强迫进行一些学习,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反而造成揠苗助长;

  2.报辅导班的数量,绝对不是越多越好,许多家长进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以为报的越多,孩子学得越多越好,这其实是一种很不科学的想法,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在发育,过多的学业,不但不会帮助孩子掌握知识,还有可能很早的时候就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学习的阴影,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以后的厌学、逃学;

  3.辅导班老师的作业量应该减轻,辅导班本来就带有提高兴趣、吸引孩子学习的本意,过多的作业,肯定会打击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我们聊天时了解到,学校留的作业本来已经非常多,写到半夜是家常便饭。所以,没有必要在辅导班也留给孩子们大量的作业。

  五、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第四篇: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关键词:音乐教育Keyword:musiceducation1.调查目的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观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改的鲜活生命力。对于基础教育的主体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师生的需要呢?为此,我设计了一套问卷,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在实习学校的四年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从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和期望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们充分、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获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数据。问卷选择了6个平行班,无重点班与普通班之分,每班学生随机抽了8人,共计有效问卷48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并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2.1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或情感?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对音乐学习所持的强烈情感倾向。58.4%的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非常喜欢音乐,35.4%表示一般喜欢。6.2%同学表示不喜欢或者讨厌。这充分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在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的问题上,有66.7%的同学认为有比较好,3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必修课,2%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孩子们眼中的音乐课应该有什么作用呢?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还是很注重音乐课的学

  习。8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另外还有18.7%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放松、快乐的好机会,1因为相对其它课目而言,音乐课既没有巨大的考试压力,课堂气氛也相对活泼,让他们感到轻松。学不学都“无所谓”或“应付”,让我们看到了极少数学生功利心的一面。而这个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强而上升,这也是基础音乐教育为什么到初

  二、初三会考在夹缝中生存的根本原因。我想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如果教育体制不改革的话,师生仅凭一腔热情和一厢情愿,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2.2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领域中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5.4%的学生认为唱歌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普遍认为唱歌是表达自已情感的最好途径,但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感兴趣,他们特别喜欢唱活泼、欢快的歌曲。他们也特别希望自己拥有美妙的歌喉。另一个热门选项是流行音乐,大多数同学喜欢流行歌曲。科技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音乐,从唱片和无线广播时代的有限传播,被电视、随身听、CD-Rom、MD、DVD、互联网等媒体推到传播的无限。在e时代里,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的占有权,被彻底瓦解,孩子们拥有和熟悉的音乐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而他们拥有和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流内容,其中相当大的分量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

  以往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但事实上它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有一项问题是学生平时喜爱歌曲的类型,结果显示:小学生会唱的歌曲中有近65.7%的是音乐课本外的通俗歌曲。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25%的学生把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归结为音乐教材编得不好,其中又有近12.5%学生认为音乐教材不好主要表现在所选歌曲不适合小学生演唱。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社会音乐生活以流行音乐为主,学生身处现代社会,流行音乐和他们的心几乎是“零距离”,更主要的原因是,流行音乐具备了青少年喜爱的特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当代青少年所思所想,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因此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没有困难。

  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已讨论了若干年,事实表明围堵不如疏导。学校音乐教育不能生活在真空地带,现实不容回避,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有如掩耳盗铃。我们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但看待问题应该是辩证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教材中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歌词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经过精心制作的流行音乐让学生演唱和欣赏。针对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由教师正面引导,使学生形成对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鉴别力,对学生审美判断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这也是

  2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当孩子们长大成人,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达到了。

  关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有43.8%的学生选择了“欣赏音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欣赏音乐不需要技能技巧,这一点也正是从前的基础教育和教材欠缺或者说是忽略了的。从前的音乐教材过于专业化、系统化,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必要成为贝多芬的,而只要能够欣赏音乐的美,将音乐的美融入生活中就够了。欣赏什么?如何欣赏?这也是新课改在音乐教学内容改革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另外有41.7%的学生希望器乐内容增加,器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想真正使器乐教学不流于形式,更好地发挥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充实器乐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学生在器乐教学方面新的需要。

  2.3问题三:你希望通过音乐学习获得何种能力的发展?

  表示希望“演唱”能力提高的占37.5%。希望提高“演奏”能力的占25%,希望提高“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的能力的占6.3%,希望培养“乐感”和“音乐知识”能力的有31.3%,这些选择与音乐有关的相关能力发展的比例竟高达98%,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

  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能力。这实际上为新的课程结构提供了来自学生的选择。在此之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断地在探讨:我们的音乐课程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二者难道是对立的吗?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它为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知识技能是为了掌握一种学习音乐艺术的工具,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2.4问题四:你对常规音乐课有其它怎样的要求?

  当被问及你对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有何看法时?调查结果显示,55.3%的同学对教材总的评价“好、可以、认同”,说明我们的新教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新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们对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认真反思。323.2%的同学觉得教材有待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所选歌曲不太适合学生演唱或好听的歌不多、老歌太多,跟不上时代等,他们希望多一些喜欢的歌以及流行歌曲。我们应该组织一流的作曲家,词作家为我们的学生写好歌,谱好曲。根据时代发展和艺术教育的需要,调整扩大教材编选的思路,精选更新现有教材内容,便之不断优化。我们要让孩子们有歌唱,让孩子们唱属于自己的歌!(2)配套声像资料缺乏:多媒体课件融电、光、声、图像为一体,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完美的声音、文字、图像互相结合又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目前我们的教学配套光盘仅仅是简单的谱例加声音,比从前的磁带仅仅多了一个画面而已,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从前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材建

  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确有它重要的作用,但问题也存在:“教育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忽视了(不是单纯的否认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我们是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他们需要什么?今后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都是音乐课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音乐课程改革以及音乐教材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2.5问题五:家人是否经常与你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29.2%同学表示常常,43.8%表示偶尔,27%表示表示很少甚至是几乎不。这也反映出我国小学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也提出:“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确定才有了根基和现实基础,学生的学习才有真正的意义。舍此,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于学生生活世界的装饰。我想,以往那种长期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况将不复存在,从这一点来说,孩子们是幸福的。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情况分析调查报告

  关键词:音乐教育

  Keyword:musiceducation1.调查目的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观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改的鲜活生命力。对于基础教育的主体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师生的需要呢?为此,我设计了一套问卷,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在实习学校的四年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从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和期望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们充分、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获得到了一些

  有益的数据。问卷选择了6个平行班,无重点班与普通班之分,每班学生随机抽了8人,共计有效问卷48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并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2.1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或情感?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对音乐学习所持的强烈情感倾向。58.4%的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非常喜欢音乐,35.4%表示一般喜欢。6.2%同学表示不喜欢或者讨厌。这充分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在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的问题上,有66.7%的同学认为有比较好,3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必修课,2%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孩子们眼中的音乐课应该有什么作用呢?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还是很注重音乐课的学习。8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另外还有18.7%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放松、快乐的好机会,1因为相对其它课目而言,音乐课既没有巨大的考试压力,课堂气氛也相对活泼,让他们

  感到轻松。学不学都“无所谓”或“应付”,让我们看到了极少数学生功利心的一面。

  而这个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强而上升,这也是基础音乐教育为什么到

  初

  二、初三会考在夹缝中生存的根本原因。我想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如果

  教育体制不改革的话,师生仅凭一腔热情和一厢情愿,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2.2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领域中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5.4%的学生认为唱歌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普遍认为唱歌

  是表达自已情感的最好途径,但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感兴趣,他们特别喜欢唱活泼、欢快的歌曲。他们也特别希望自己拥有美妙的歌喉。另一个热门选项是流行音乐,大多数同

  学喜欢流行歌曲。科技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音乐,从唱片和

  无线广播时代的有限传播,被电视、随身听、CD-Rom、MD、DVD、互联网等媒体推到传

  播的无限。在e时代里,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的占有权,被彻底瓦解,孩子们拥有和熟

  悉的音乐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而他们拥有和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

  育的主流内容,其中相当大的分量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

  以往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但事实上它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有一项问题是学生平

  时喜爱歌曲的类型,结果显示:小学生会唱的歌曲中有近65.7%的是音乐课本外的通俗

  歌曲。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25%的学生把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归结为音乐教材编得不

  好,其中又有近12.5%学生认为音乐教材不好主要表现在所选歌曲不适合小学生演唱。

  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社会音乐生活以流行音乐为主,学生身处

  现代社会,流行音乐和他们的心几乎是“零距离”,更主要的原因是,流行音乐具备了

  青少年喜爱的特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当代青少年所思所想,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说

  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因此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没有困难。

  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已讨论了若干年,事实表明围堵不如疏导。学校音乐教

  育不能生活在真空地带,现实不容回避,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有如掩耳盗铃。我们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但看待问题

  应该是辩证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优秀

  作品,教材中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歌词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经过精心制作的流行音

  乐让学生演唱和欣赏。针对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由教师正面引导,使学生形成对

  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鉴别力,对学生审美判断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这也是

  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当孩子们长大成人,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达到了。

  关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有43.8%的学生选择了“欣赏音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欣赏音乐不需要技能技巧,这一点也正是从前的基础教育和教材欠缺或者说是忽略了的。从前的音乐教材过于专业化、系统化,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必要成为贝多芬的,而只要能够欣赏音乐的美,将音乐的美融入生活中就够了。欣赏什么?如何欣赏?这也是新课改在音乐教学内容改革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另外有41.7%的学生希望器乐内容增加,器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想真正使器乐教学不流于形式,更好地发挥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充实器乐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学生在器乐教学方面新的需要。

  2.3问题三:你希望通过音乐学习获得何种能力的发展?

  表示希望“演唱”能力提高的占37.5%。希望提高“演奏”能力的占25%,希望提高“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的能力的占6.3%,希望培养“乐感”和“音乐知识”能力的有31.3%,这些选择与音乐有关的相关能力发展的比例竟高达98%,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能力。这实际上为新的课程结构提供了来

  自学生的选择。在此之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断地在探讨:我们的音乐课程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二者难道是对立的吗?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它为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知识技能是为了掌握一种学习音乐艺术的工具,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

  2.4问题四:你对常规音乐课有其它怎样的要求?

  当被问及你对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有何看法时?调查结果显示,55.3%的同学对教材总的评价“好、可以、认同”,说明我们的新教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新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们对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认真反思。

  23.2%的同学觉得教材有待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所选歌曲不太适合学生演唱或好听的歌不多、老歌太多,跟不上时代等,他们希望多一些喜欢的歌以及流行歌曲。我们应该组织一流的作曲家,词作家为我们的学生写好歌,谱好曲。根据时代发展和艺术教育的需要,调整扩大教材编选的思路,精选更新现有教材内容,便之不断优化。我们要让孩子们有歌唱,让孩子们唱属于自己的歌!(2)配套声像资料缺乏:多媒体课件融电、光、声、图像为一体,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完美的声音、文字、图像互相结合又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目前我们的教学配套光盘仅仅是简单的谱例加声音,比从前的磁带仅仅多了一个画面而已,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从前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材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确有它重要的作用,但问题也存在:“教育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忽视了(不是单纯的否认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我们是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他们需要什么?今后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都是音乐课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音乐课程改革以及音乐教材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2.5问题五:家人是否经常与你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29.2%同学表示常常,43.8%表示偶尔,27%表示表示很少甚至是几乎不。这也反映出我国小学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也提出:“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确定才有了根基和现实基础,学生的学习才有真正的意义。舍此,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于学生生活世界的装饰。我想,以往那种长期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况将不复存在,从这一点来说,孩子们是幸福的。

篇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3)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5)加强德育功能。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目前,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武侠小说、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极大。某些成市的小学生中还盛行着一种“口袋书”,体积较小,可放衣袋中随时阅读,可是内容却不堪入目,其中色情、暴-力成分很多。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6)注重实证研究。以心理学为依据的课外阅读实证研究日渐增多。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四川广元电大汤爱平通过科学实验,来研究课外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者还从元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课外阅读,以便学生在整个课外阅读活动中,随时监视自己的心理活动,从中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学习方法、学习计划,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

  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的实践与研究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显著特点之一,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一项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应当从小培养。

  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阔人的视野,而且可以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审美品质。关于读书的重要性,先贤哲人皆有独到的体验与精辟的论述: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高尔基说:“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歌德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打好人生的底色,夯实知识的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任务。世界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诸多教育论著中不止一次论及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喜爱读书。”

  “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不要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既然阅读如此重要,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

  我们经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有培养起积极阅读的兴趣,不具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汪洋题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因而被置之一边,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学习无益因而公然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某杂志社就课外阅读情况对50个城市作了调查,结果赞成学生应当阅读部分优秀课外书的老师仅占30.9%,认为课外阅读与学生无益的占7.9%,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竟占61.2%。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

  2、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虽然教育部几次出台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但由于目前以考试为主的选拔人才的体制没有变,以分数为主的学习评价方式没有变,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

  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总的来看,这些措施还没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我们国家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偏重,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少。

  3、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人们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4、小学生难以接触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优秀读物

  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成人提供给学生的读物多以各种作文选及各种练习册为主,深受学生喜爱的各种优秀的儿童读物很难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5、来自于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肢解、分析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以考查抽象分析能力为主的阅读测试,影响了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学校语文教育的弊端抑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6、纯功利化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的摘抄与读后感的写作联系在一起。摘抄词句和写读后感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7、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有些教师和学校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对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养来说,还是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新近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特别关注

  课外阅读,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并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的任务。

  如何培养小学生积极阅读的习惯,我们认为应该着力研究以下几个基本问题:一、关于小学生低中高不同阶段阅读兴趣的研究;二、小学生不同阶段课外阅读有效指导方式的研究;三、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评价的研究;四、不断强化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等。

  围绕以上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实践:

  1、更新观念,积极创炫嘌潦樾巳さ奶跫炖谘亩恋姆瘴?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与主动阅读的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为此,我们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讨论,使老师们认识到阅读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在家长中广泛宣传,使家长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观念。同时,学校为学生精选上万册儿童精品读物。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书可读,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在班级内建起了图书架,每班书架存书在200册左右。并倡导学生把自己家庭的读物带到班级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换,倡导平行班级之间定期交换,同时,学校还积极建议家长在家庭为学生设置小书柜、小书架,建设家庭阅览室,并倡议家长与学生一分享阅读的乐趣。

  2、开设大阅读课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我校以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为依据,把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由原来的四十分钟压缩为三十分钟,整合富裕的时间开设大阅读课。低年级为两课时

  连上,中高年级为三课时连上。鉴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数量的限制,不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低年级以“听读”(听教师读或者听录音)、“视读”(观看精选的深受儿童喜欢的音像资料)为主。开展“听读”、“视读”,一是克服了文字障碍,使学生尽早“阅读”;二是从小就培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中年级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以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为主。高年级则完全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以独立阅读为主。

  在中高年级,我们还定期开设好书推荐课,教师向学生推荐,学生之间相互推荐。

  3、改革阅读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爱语文

  语文,靠的是以生动的形象感染人,以深厚的情感温润人,以深刻的哲理折服人,而传统阅读教学,违背语文教育规律,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违背语言能力的习得规律,从最初的一讲到底到后来的一问到底再到近来的一练到底,无不是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无不是置学生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针对此,我们以《试用修订版小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大力开展阅读教学改革实验,构建感悟型语文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语文以情趣和魅力。“感悟型”阅读教学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得这种兴趣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来。

  4、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

  据我们调查,学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书面作业,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不多。因此,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就无法进行自由的课外阅读。我们分析了学生的家庭作业,多以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复习为主。而这些知识,如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完全可以在课堂上掌握住的。为此,我们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着手,研究课堂教学结构,重组课堂教学形式,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增强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性。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把学生从繁琐的课业中解脱出来,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5、大力开展语文研究性阅读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有时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一问题会产生强烈的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动机。例如学完《太阳》一文之后,学生在了解了太阳的大小、温度、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以及和人类密切的关系等知识以后,他们还很想知道太阳黑子、太阳黑洞、臭氧层等是怎么回事,他们渴望能读到更多的关于太阳的文章,渴望了解更多的关于

  太阳的知识;学习《卢沟桥的狮子》之后,课文中关于“七七事变”的简略叙述,必然会激起他们去进一步详细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欲望;学习《爬山虎的脚》之后,学生肯定会对“奇妙的植物的脚”这一课题感兴趣,他们肯定会积极地查阅资料、实地考察,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奇妙的植物的脚。我们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实验,较好地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课内外阅读的互动,使课内外阅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6、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

  习惯是的动作的自动化。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的支持,这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所带给学生的自信。激发维持学生读书的兴趣,我们不搞硬性规定,而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经过为期一年的初步研究与实践,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初步具有了经常性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外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培养学生经常性阅读的习惯,不仅需要学校创设学生阅读的条件,同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家庭阅读环境的支持。就学校来说,既要提高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也需要相关的制度做保证。总之,培养学生经常性阅读的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诸多方面都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与思考2017-05-1210:04|#2楼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阅读“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价值”。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亦早有定论:“在小

  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他对课外阅读可谓推崇备至: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不下百次谈到了阅读,真正的阅读。在他看来,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的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并由此“产生许许多多的灾难”的“命运不值得羡慕的”人。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之快迫使人们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

  二、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从各地开展的课外阅读实践的情况来看,课外阅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1)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2)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3)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教师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上,必须遵循三结合原用:(1)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2)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教师可以经常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3)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为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如“校园

  童话节”“演讲比赛”“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趋势

  在新世纪的挑战面前,课外阅读比以往更加成为人们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发展的趋势将表现在:(1)扩大课外阅读量。阅读是一种能力,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现行新修订的大纲,已明确规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60万字。而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人教版)1-10册课文总字数约为23万字左右,小学阶段学生平均每天只读约130字,所以,仅靠课内阅读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2)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宜。开设的课外阅读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而且,形式要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3)培养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识别能力、信息筛选能力、信息储存能力和信息提取应用能力。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要求个人面对大量的信息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整理、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因此,在课外阅读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活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是一个核心的课题。(4)渗透高科技因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多媒体软件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能促进教学结构的优化,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为阅读教学开创一个新的天地。(5)加强德育功能。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目前,小学生从课外书籍中汲取的“营养”结构仍不够合理,武侠小说、卡-通漫画在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所占的比例极大。某些成市的小学生中还盛行着一种“口袋书”,体积较小,可放衣袋中随时阅读,可是内容却不堪入目,其中色情、暴-力成分很多。这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三、小学生阅读指导对策

  1、激发兴趣,指导读背古诗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指导课外阅读同样应从激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并能自觉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刚入学的小学生识字量不多,但大多数孩子爱听故事。因此,我常常利用语文课创设情境,讲述有趣的小故事,给他们读课外书,并注意引导学生识记常用字,同时,请家长配合自己,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当学生学完拼音,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后,我就开始利用早读的十分钟时间指导他们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前30首,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我继续利用每周的早读时间指导全班学生背诵2—3首古诗和《三字经》,通过自评、家长评和同学评价的方式让大部分学生背熟七十首古诗。学生在学习和背诵古诗、《三字经》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增长了不少知识,扩大了识字范围,还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培养了对优美语言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即培养了语感。这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我仍然继续利用每周的早读时间有计划地指导全班学生背诵新课标要求的《推荐古诗30首》和《弟-子规》,我惊喜地发现,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在读、背古诗文的过程中,他们已逐渐会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了解大意,而且背诵的速度和效果也令人满意。此外,我结合《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帮助父母教育孩子明白事理、培养习惯,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2、加强训练,指导课外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如何有效地读,并不十分明确。如有的只凭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收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要进行方法指导,使他们读得更有效。

  我想:阅读方法的指导应寓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以教材为依托,向学生展示科学的阅读方法,把“教材”

  变为“学材”,然后放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读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我注意利用与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和请家长自行购买的类似于《小学生阅读训练80篇》这样的书籍,在每周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去理解各类题材的文章,引导他们边读边想,学会划出好词佳句,解答文后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利用读书笔记本登记每天所读书目,摘抄优美词句,为短文画插图、写句子。同时,我注意加强学生所写的读书笔记的交流,让他们掌握方法,提高作业质量,此外,我还发动他们互相借阅课外书,解决无书可读的困难。在读读练练中,学生的理解与表达水平日益提高。

  3、尊重学生,形成持续的课外阅读方式。

  首先放任孩子的阅读方式。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推荐书目与孩子自由选择这两种方式要相结合。我要求学生每天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能少于十五分钟,并注意经常和家长沟通,及时向他们推荐书刊,供孩子学习;但也引导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读物。我还结合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允许孩子的阅读量有增有减,目的是鼓励他们养成持续阅读的习惯,希望他们只要一见到文字,就要有阅读的欲望。其次,放松孩子的阅读负担。重视引导和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是课外阅读指导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要让孩子在一身轻松的状态下,主动积极的阅读中,启动思维、激发情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想;并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笔记的练习,让学生每周在阅读后有积累语言的需要时,让他们在读书笔记本上摘录少量的优美词句,通过绘画写话的形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逐步帮助他们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4、师生合作,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我经常开展“班级读书会、故事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

  同学和老师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其间也可展出一些孩子的读后感或其他作品。有时也会举行各种游戏式阅读活动,进行一些比赛,如

  “古诗擂台赛”、“朗读竞赛”等,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篇五: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阅读的行为。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丰富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然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理想。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均较低,很多学生对阅读并不感兴趣,也不喜欢阅读。这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一个因素是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材料。很多小学生只能在学校或家庭中阅读教材或较浅显的书籍,缺乏丰富的、适合年龄的、有趣的阅读材料。

  另一个因素是缺乏阅读环境和阅读习惯。很多小学生家庭没有足够的阅读环境,学生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规律地阅读。

  为了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丰富阅读材料。学校可以在图书馆或班级中提供丰富的、适合年龄的、有趣的阅读材料,并举办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

  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可以在图书馆或班级中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如设立阅读角、阅读室等,营造安静、舒适的阅读氛围。同时,可以与家长合作,在家庭中也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可以举办阅读比赛、阅读俱乐部等活动,鼓励学生经常阅读。可以设立阅读日记、阅读打卡等机制,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进度和心得。

  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校可以举办主题阅读活动,如“我的最爱书”、“最喜欢的故事人物”等,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加强师生阅读交流。学校可以安排师生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上述对策,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张宏军)

  一、现状分析

  “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对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最近,笔者走访调查了几十所农村小学,发现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停滞在原始自发状态。其现状令人担忧,可归纳为“四性”:

  1、盲目性。学生不知道读哪些课外书,结果是乱看一气。

  2、无计划性。有兴趣时就读,没兴趣时就不读;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可谓“一曝十寒”,缺少计划性和持久性。

  3、不平衡性。(1)兴趣所系。阅读兴趣浓的学生看的课外书多;没阅读兴趣的学生看的课外书少,有的学生甚至没看过一本课外书。(2)条件所限。尽管有阅读兴趣,却无书可读。

  4、低效性。由于缺少指导,学生读书不得法,吸收少,效果差。

  二、对策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联系的。”只有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得以发挥。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1)借教材激趣a、预习拓展。即在布置预习时,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把课内外阅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可让学生收集有关安徒生的资料。如他是哪国人,一生写了多少童话,哪些童话最有趣等。

  b、课后延伸。即在教完一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与课文相关的书。如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学生还沉浸在对小女孩悲惨命运无限同情时,可引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集》;教完《少年闰土》,可以“中午闰土又是怎样的呢?”一问,引导学生去读《故乡》;教完《草船借箭》,可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等。

  2)借课外书激趣。教师可通过讲述某本书中最精彩的片断,在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去读这本书。

  3)借榜样激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还可以让班级公认的爱读书的学生交流体会

  4)借竞赛激趣。“争胜之心,人皆有之。”通过开展阅读竞赛,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

  2、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在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可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适时地向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减少盲目性。中低年级学生,可推荐他们读一些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优秀作文等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他们口味的读物;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读一些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小说、诗歌、名家名篇等。另外,可建立班级图书角,让每一个学生有书可读。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要想走出“低效”,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可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方法:

  1)摘抄划句法:它的重点在于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所需要的有关内容,便于理解、应用、查考。教师在指导中,可先提出摘录和划句的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划、一边摘,或妙词佳句、或名言警句、或知识哲理、或问题答案,教学生分门别类地摘录在自己的本子上。摘毕,要写清什么时候、摘于什么刊物、作者是谁。最好能帮助学生制作阅读卡片。

  2)批注“挑剔”法:批注“挑剔”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要解放思想,不迷信作者,发现疑难之处或有不同看法等,就在课文的书页空白处进行批注,发表个人评论意见,对错误、消极的敢于“挑剔”。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反复阅读法:叶圣陶先生指出:“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味,一字一句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为此,对一些重点文章,或重点章节段落,要反复阅读,阅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养“真读书”的本领。

  4)目标攻击法:有的课外书很厚,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把握,教师可指导他们学会在阅读时树立一个个目标,然后采用“直奔中心法”或“跳读法”去捕捉与目标有关的内容。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阅读效果,而且能逐步加快读书的速度。

  5)质疑问难法:能提出问题,是读书中思考的收获。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时学会处处设疑,于探究中释疑、解疑。“一番觉悟,一番长进。”6)读写结合法:这里所说的读写结合,主要指两种形式:(1)仿照原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练习写作。(2)写读书笔记。

  4、交流课外阅读成果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了使学生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1)举办阅读成果展示会。将学生的词句摘抄本所写的读书笔记以及在各种读书竞赛中所获的荣誉进行展示。2)举行读书报告会、故事会。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3)开展读书征文活动。4)开展知识竞赛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文而能自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对待,让课外阅读真正发挥“厚积而薄发”的作用。

篇七: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成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教育。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语文课外阅读问题。

  然而,目前小学生普遍存在课外阅读不足、阅读兴趣缺乏等问题,这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语文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和成因。

  (一)阅读量不足

  在小学生阶段,语文课外阅读很重要。但是,目前小学生的阅读量普遍较低。据一份关于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平均每天仅阅读10分钟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需求。

  (二)阅读材料的单一性

  许多小学生习惯于看连环画、网络小说等娱乐性内容,而忽视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这导致小学生对文学的认知成为了一个难题,并且对小学生的母语水平提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阅读能力的匮乏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的重要素质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革、网络科技的进步和文化传承的改变,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快速阅读和浏览式的阅读方法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一种新趋势。但这种习惯忽视了对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品味。因此,小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一)学校对于阅读的重视不够

  小学生阅读的内外环境有限,很容易受到家长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如果学校不能及时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方向,孩子们就很难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幸福感。

  (二)信息超载和其带来的阅读焦虑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孩子们面临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这种超载对他们的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孩子们无法处理繁杂的信息和语言,容易导致他们的阅读焦虑问题。

  (三)阅读懒散和消极态度

  阅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小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对于一些称为“难读”的经典文学作品也缺乏阅读欲望。加之快速饱和式的娱乐方式,导致许多小学生更加懒惰和消极,不愿求知。

  (四)家长教育疏漏

  家长的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家长的教育更加强烈。

  如果家长对小学生的阅读重视不够,对孩子在阅读上的引导和关注不够,孩子就将面临阅读方向和阅读方式的选择困难,进而影响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可从家长入手,为孩子策划一份阅读计划

  家长是小学生的知己之一,通过制定一份小学生的阅读计划或阅读目标,设计众多阅读资源,如图书馆、公益书棚、亲子读书节等,家长可以积极支持孩子的阅读,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

  (二)引导小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应该是多样的,娱乐性和功利性阅读是一方面,经典文学作品对小学生的启示和思考至关重要。学校和家长应该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孩子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习惯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同时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信息识别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提高孩子的阅读品味和阅读兴趣,增进他们的文学情趣和语文能力。

  结

  语: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有意义的阅读,并在这样的阅读中获得愉悦和提高,拓宽自身阅读视野。尤其在现代社会中,尊重知识、认识世界,就要重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培养与今后的记忆。早期的阅读经历,不仅影响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各方面的能力,也影响他们的人格造就和品格修养。如果学校和家长能够更好地引导小学生读好书、读经典、读名著,提高其阅读的兴趣和能力,那么,未来的未来会充满无限可能。

篇八: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

  阅读兴趣的淡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然而

  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淡薄。教师一堂言的传统教学让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注重文章情感的培养,学生与文章情感产生不了共鸣,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说也就毫无兴趣可言。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不加评价

  (既没表扬也没指导),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长久以来,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日益淡化。

  2.

  阅读评价的缺失。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阅读

  评价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然而就阅读教学的现状看,阅读评价的缺失甚为严重,阅读评价的缺失导致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丧失。

  二、不良阅读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是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未发挥积极作用,主要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承受着较大的?W习压力,应付作业和考试,没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文学作品。

  二是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学生的阅读肤浅化。由于流行文化如影视、音像、电子游戏、流行音乐、网络等具有新颖性、时代性、通俗性、休闲性,对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尤其是网络的超大信息化、直观性、交互性,使传统经典作品的文本阅读受到极大冲击,加上青少年的思维活跃、接受力强、敏感性高,对流行文化具有

  特别的认同力和接受性,自然成了流行文化最热衷的追随者,因而课外阅读有所冲淡。

  三是个别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够,学生没有正确的、科学的阅读方法。

  四是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淡化了阅读。五是书源的良莠不齐导致学生的阅读面不宽。

  三、小学生课外阅对策

  1.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文章多是优美的,抒情的,感人的。有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小学生对此很难理解,这

  就要求教师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重现这些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故事阅读的兴趣。

  如阅读《庐山的云雾》一课,教师先放映一段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录像,然后导入:“同学们,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去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笔一

  起去游览一番。”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真切感受。又如阅读《海底世界》一文,通过多媒体放映“海底世界”的奇妙神奇的画面,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获取知识。

  2.

  要突出阅读的评价。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读,善于抵制干扰,全身心去读书,克服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2)培养一边读一边思的习惯:读书前教师可以根据课后

  内容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也可以让学生根据

  课后提示问题去读。

  (3)培养圈画的习惯:在读书时随时圈点、画、批,画出重点、难点,圈出不理解的地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理会。

  (4)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词随时翻阅词典,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阅读课文。

  (5)培养课外阅读的习惯:经常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刊、报纸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4.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

  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

  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教师

  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

  分交流自己体会、抒发情感;在朗读、理解、体验、交流中使学

  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其间,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珍惜学生的独有体验。

推荐访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思考 小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