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9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8-02 17:00:06 阅读:

内容摘要: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篇一: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与对策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进步,网络已经占据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成为他们休闲娱乐、交流思想、学习知识的重要平台;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其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为了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总体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基于此提出培育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调查研究

  1引言

  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30.4%,是网民占比最高的群体[1],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互联网的主力军之一。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活动上的选择性、差异性、独立性和自由性,以及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更容易受到社会错误思潮的误导与侵蚀,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领域[1]。

  2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调查

  2.1调查目的、方法和对象

  (1)调查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研究突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为学校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共45道题,以封闭型题目为主,分为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问卷由六个板块组成:受访者基本信息、网络购物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人际交往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育。

  (3)调查对象

  在沈阳医学院,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收回450份,其中有效答卷400份,有效率为88.9%,符合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原则。按照一定比例随机分层抽取的沈阳医学院本科(包括专升本)及专科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共400名。

篇二: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篇三: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2020年员苑期高教学刊JournalofHigherEducation课题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审视与思考*刘佰龙,武姣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55)多种文化冲击,摘要:新时代网络微环境下多元价值交错、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意识形态信息获取方式,给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基于新时代网络微环境特点,探究了新时代网络微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要从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教育实效及注重动态创新等方面实现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话语转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关键词:新时代;网络微环境;中图分类号院G640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000X渊2020冤17-0045-03turalthoughtsandvalues,whichbreaksthetraditionalwayofideologicalinformationacquisition,andbringsunprecedentedchallengestotheideologicalsecurityof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thenetworkmicroenvironmentinthenewera,thepracticaldilemmaof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securityeducationwasexploredinthispaper,andsuggestedthatstrengthentheactualeffectofeducationandpayattentiontodynamicinnovation.Abstract:Inthenewera,thecollegestudentsnetworkideologysecurityeducationisaffectedandshockedbyvariouscul鄄thediscoursetransformationofthe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securityeducationshouldbeadheretotheproblemorientation,Keywords:thenewera;networkmicroenvironment;ideology;securityeducation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既指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解决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现实问题,又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承担的“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现实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微环境已成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科学认知,进而引导大学生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权,调动大学生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积极性,能够自发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4]。一尧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变换新时代大学生受到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等宏观环境,大学校园、社会环境等中观环境,家庭、班级、寝室等微观环境的限制,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产生重大影微视频、微小说、微公益、微社区等微媒体组成的网络微工作和生环境互联网空间改变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活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网络微环境中大学生拥有极大的自主性,人人都具有话语权以及做出实际行动的可能性,这正是其对交往的需求、对知识的渴望等社会属性的隐喻[2]。网络微环境中构建起的教育关系是现实中的延伸,网络微环境呈现“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信出的自由化、碎片化、体对教育容量和时长存在“微限制”及“微要求”,因此当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做好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必须正视网络微媒体作为教育环境的前提,从环境中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从而拓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视野。网络微环境下信息传播由线性变为网状模式,使得各类意识形态观点集中呈现在网络微环境中,教育内容传播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使得教育双方以平等姿态处于同一场域中,不同意识形态的直接碰撞成为必须面对然发挥主要作用,但已失去了信息制造和传播的“特权”。在网络微环境中存在大量匿名者的舆论场,掌握主“网络大V”要话语权的能够利用大学生的盲目从众心理,制造出对自己信息传播有利的态势,增加了大学生裂变化、“教育环境”世俗化等特征,再加上网络微媒务。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被视为“总体国家安全”息”的最前沿。开展网络微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网络大V”在微媒体上发

篇四: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科技资讯2019NO.32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9.32.190学术论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探讨刘大芳(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2)①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活动度明显有所提升,但是,多数大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网络观念,难以正确鉴别其中的各种信息,严重影响其在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性。所以,在实际教育的工作中应重视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工作,拓宽相关的安全教育路径,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b)-0190-02随着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日益快捷,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阵地正在向网络扩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意识形态较量的新的主战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1]。面对西方网络渗透和大学生是网络主体的现实,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学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重强化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践教育中应总结丰富经验,根据目前的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特点,正确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遵循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原则,全面增强大学生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达到育人预期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较为显著,注重个体情感和个人意识。然而,目前在网络环境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网络信息的剽窃问题,还会制造出很多不良的舆论,导致我国的形象被丑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影响,导致大学生教育工作受到一定的威胁。1.2网络思潮异常活跃当前,网络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在网络传播的海量信息具有传播内容异质化、问题指向现实化、目标意图政治化、不同思潮呈融合趋势特点。网络社会思潮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现实导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受到一定冲击,社会主义意识的形态弱化,严重影响大学生人生观还有价值观的有效形成。在网络信息技术出现之前,我国主要采用自上到下的信息传播方式还有教育方法,在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主要进行思想灌输。而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能够更加轻易地获取相关的思想信息,转变传统的认知和观念,但是,在网络中还有很多不良信息,像是极端个人主义信息、享乐主义信息等,对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会产生一定冲击性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歪曲,严重影响整体工作的合理落实和长远发展。1.3网络信息良莠并存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交生活的重要平台,网络在改变信息流动方式和传播渠道带来便利快捷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色情暴力、封建迷信、虚假反动、自由思潮等负面信息毒害腐蚀人的灵魂。在不良信息传播的情况下,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影响着人们的网络生活,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影响着网络环境的健康性。在负面的网络信息影响之下,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社会形成“黑暗”的印象,而网络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的特点,加之我1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挑战新时代网络环境中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特点和虚拟性特点,导致传统信息的角色弱化,信息准入的门槛很低,各种思想文化均可以利用网络渠道相互传播,主流类型还有非主流类型的观点会合并存在,真实事件还有网络中的谣言也合并存在。而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很高,但是,尚未总结出丰富的社会经验,信息的真假分辨能力很低,容易受到一些信息的营销,出现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合理形成。1.1网络文化丰富泛乱互联网不仅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也深度融合传统行业催生了丰富的网络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景观。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多元性、集群性、参与性等特点,各种手机APP文化娱乐软件、快手、抖音、虎牙等网络文化迅速占领文化市场,在互联网中已经营造出多种价值观的环境,且成长中的青年大学生个性化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C1305)。作者简介:刘大芳(1975—),女,湖北石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190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篇五: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全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研究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全媒体

  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教育

  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全媒体既包括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独特优势,已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

  杂,能否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当代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的群体,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尤其深远,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面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形势,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因此,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须着重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话语、渠道以及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制定出符合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课题界定】

  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深化推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重大课题。

  本课题旨在研究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民办高校大学生。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民办高校学生主体意识较强,但政治意识、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社会观念普遍淡薄,社会阅历与经验较弱。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广泛传播,学生的网络安全观念较为薄弱,更容易受到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尖锐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包括深入调研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证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具体路径方法,以应对全媒体时代语境下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课题十分多,有王军红《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分析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由于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加,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意识也越来越强,高校大学生在参与舆论的过程中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去引导和解决;布超的《全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研究》充分论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探求能被大学生真正接受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巩固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抵御意识形态领域噪音杂音的能力、创新教育引导方式,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效度、优化教育环境,提升网络空间的正面影响力;牟春伟、李晓兰的《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探析》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完善网络新阵地、强化实践环

  节、营造文化氛围等几方面入手,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王千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策略研究》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问题,提出针对我国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策略;黄蓉、赵惜群《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探析》从明确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目标、整合教育主体、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阵地、创新教育方法,进而探索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此类相关的研究文章较多,但是对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相关研究较少。

  国外有众多学者研究意识形态的问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益思路,但相关的专门研究高校学生群体意思形态安全教育的文章极少。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本文从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为视角,探究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法路径。立足民办高校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强化内容建设,深入研究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拓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培育路径,从而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内在觉醒,以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阵地。

  2、课题理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由于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加,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意识增强,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着巨大挑战。本课题拟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民办高校为视角,提出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策略,展开一般性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灵活性、多样性,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的意识随之增强,针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全面了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现状;第二,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法和结论,为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研究内容】

  本课题对全媒体的概念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全媒体时代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关系的影响。基于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素质、风险意思等方面的变化,深入调研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淡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度低以及网上信息辨别意识和筛选能力弱的问题,并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网络平台搭建、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网络舆情监控方面入手,提出相应教育路径,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存在的问题。

  【研究重点】

  通过学习研究习总书记意识形态安全观,旨在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民办高校学生群体的主导力和凝聚力。课题围绕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展开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具体路径方法,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目标,整合教育主体,充实教育内容,拓宽教育阵地,创新教育方法,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中,以应对全媒体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

  【创新之处】

  课题结合当前最新的传播学概念——以全媒体时代作为研究背景,在剖析全媒体背景概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安全观为核心,尝试拓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理论研究的范围及深度。

  ①、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课题对全媒体的概念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全媒体时代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关系的影响。在全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

  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

  ②、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梳理习近平同志自十八大以来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些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立足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网络安全意识现状,主要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认知度、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③、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色,从创新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稳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文化、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四个维度提出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方法。

  ④、由于国内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群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关研究较少,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少,使得本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挑战度,这也正凸显了本课题的创新性。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定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首先对全媒体的概念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全媒体时代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关系的影响。其次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进行全面了解,明确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接着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内容、任务和具体操作步骤。通过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活动,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认识和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策略和有效途径;最后,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总结,撰写论文。

  【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查阅、分析、整理国内外已有的文献成果,将学者对于民办高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研究观点进行分析总结,形成适合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

  二是实证研究法。课题组为了使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来,通过选择部分民办高校,以群体和个体学生实证调研为主,围绕大学生思想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充分实地调研、反馈、分析,重新审视民办高校在全媒体时代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三是问卷调查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于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充分了解在全媒体背景下网络舆论对于学生的影响深度,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深度。

  四是数据分析法。通过对调研书记的整理--统计--遴选--分析,找出制约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关键问题;通过数据分析重新审视全媒体时代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是比较研究法。一方面对国内已有的文献成果进行比较,论证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重要性;另一方面,对域内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意识形态教育策略方法进行比较,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研究适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方案制定(2019.6)

  ①、整理查阅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听取专家和课题组教师对本课题研究方案的意见。

  ②、提出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整体框架,形成课题方案,上报并申请立项。

  第二阶段:课题方案实施(2019.8——2020.10)

  ①、通过课题组成员研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②、邀请专家组织一次学术交流,对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③、开展调查研究计划,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及网络环境中意识形态现状,收集整理相关数据,撰写调研心得,形成调查报告。

  ④、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评估已有成果,进一步完善研究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全面系统地整体推进课程研究。

  ⑤、综合分析方案实施效果,形成课题设计方案,并提出阶段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2020.10——2021.6)

  ①、邀请专家组织一次学术交流,对已经进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探讨,修改并完善。

  ②、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方案、经验和成果。

  ③、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4、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课题组负责人在民办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思政课教学工作多年,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养成教育均有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尤其在学生学习指导、思想引导、安全教育、道德培育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担任马克思主义专职教师以来,认真研读习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批示,已经针对于某民办

  高校大一学生开展了“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收集了510名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已经具备课题前期相关的研究准备。

  课题组成员均为民办高校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有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具备相关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已经有相关研究课题《发挥高校教师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研究》于2018年已获批立项,且该项课题正在调查研究中,相关研究成果对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基础。基于此,课题组成员有志于认真学习研究习总书记意识形态观,在学习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侧重于民办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5、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军红.全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参与网络舆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视听;2018年03期

  [2]布超.全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No.577(10):55-57.

  [3]王千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年第10期41-41)

  [4]南永晨.网络环境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基于网络行为作用机理的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7,0(6):43-48[5]牟春伟,李晓兰.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探析[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55-58[6]赖启财.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2(2):18-19.[7]孙喜乐.高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J].艺术品鉴,2018,0(18):265-266.[8]黄蓉,赵惜群.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133-136.[9]崔金玲.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01[10]孙旭曙.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5,(37)

  课题编号:7701

篇六: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科技资讯2019NO.33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9.33.180学术论坛浅析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的①问题和策略刘大芳(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00后大学生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而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对00后大学生实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该文在简要分析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的对策,力求能为学生安全上网提供良好的支持。关键词: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网络舆情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1(c)-0180-02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模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愈加显著,在教育领域既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也受到巨大的影响,对学生实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新时期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必然选择。在此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避免网络复杂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价值追求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高校0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教育和引导,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引领网络健康生活,对大学生思想认识和价值追求产生深刻积极的影响,并能加强对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护,增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水平。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针对00后大学生积极组织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理论武装和实践教育,对于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现实意义。2当前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面临的问题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按照正常入学年龄计算,2018年大学新生出现大批“00后”,2019年绝大多数是“00后”,正常情况“00后”占大学生的50%。“00后”大学生的群体呈现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理性化的处世态度、务实化的人生理想特点[3]。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在积极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基于当前网络社会的发展现状,已经针对网络社会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会对00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消极影响[4]。第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在网络多元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存在反感社会情绪,导致无法有效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践行。第二,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理念相对较为淡化,独立鉴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不足,在网络社会生活中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三,教育实践中对网络舆情监管不到位,尚未在高校中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氛围,也会影响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不利于00后大学生全面发展。第四,00后大学生大学生群体不仅具有1加强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的重要价值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阵地正在向网络扩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意识形态较量的新的主战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并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1]26.8%。从这个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的广大青年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的主力军。00后大学生是当前我国社会上与网络社会接触最为广泛的学生群体,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对大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只有教师结合网络世界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实施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的引导,让学生能在网络社会中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在网络多元文化思潮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实现健康成长,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2]成长过程中为社会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从学校和国家建设角度进行分析,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实践,能促进良好校园环境氛围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一般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C1305)。作者简介:刘大芳(1975—),女,湖北石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180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学术论坛个性化的价值追求、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等特点,且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认识不高、防范心理不强,西方意识形态从传统载体转为具有即时性、隐蔽性、高效性、普及性等特点的网络传播、网络渗透和舆论表达为主阵地,利用网络技术、影视等其多种优势,在网络中不断向大学生传递西方各种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进行多方面的蛊惑,给我国特别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诸多挑战,挑战影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影响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影响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会强国的实现。因此,十分有必要结合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的基本情况,针对大学生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保障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2019NO.33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科技资讯3有效提升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的策略在正确辨别当前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为了能突出教育实效,新时代要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进行适当的调整,优化教育效果,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支持。3.1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提高00后大学生对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方向。因此,在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教育实践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以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对大学生群体实施积极有效的行为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5]。同时,根据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网络媒体的影响,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将教育活动融入到00后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学习活动中,营造积极向上价值追求的良好教育环境,通过系统理论教育、实践体验、丰富活动,深化思想认识,践行核心价值,提高教育实效。此外,还要在网络上打造与00后大学生群体成长需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特色宣传教育平台,整合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平台积极引导传播正能量,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切实突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3.2优化开展政治素养和网络道德素养教育00后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和网络道德素养的影响,只有将思想政治素养和网络道德素养作为根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维护他们健康成长。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应该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教育入手,提升00后大学生对网络思想的鉴别和筛选能力,增强他们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能力;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群体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避免受到错误思想的侵蚀。此外,在网络道德素养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要重点针对网络社会上常见的问题进行解析,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和引导,使00后大学生群体的网络道德素养逐步提升,能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网络道德行为,为他们健康成长做出有效的指引。如此就能夯实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的基础,使00后大学生在网络社会背景下,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状态[6]。3.3提高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技术水平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开展能支撑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取得理想成果[7]。因此,在对00后大学生群体实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信息时代的影响对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技术进行改革创新,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主动权,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优化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在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引导过程中占据网络舆论的制高点,作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引导,正面回答,师生共同打造健康文明的高校大学生网络空间,进而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的逐步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突出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实效。4结语综上所述,00后大学生与网络社会的接触相对较为频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网络复杂信息的影响,因此,为了保障00后大学生保持健康成长状态,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十分有必要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教育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鉴别和筛选网络信息的能力,让00后大学生能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实现健康成长的目标。参考文献[1]CNNIC: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9-02-28].https://www.199it.com/archives/839540.html.[2]颜萌萌,陈龙国,张文博,等.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34(9):50-52.[3]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学刊,2018,18(10):90-94.[4]闫娜.自媒体视域下南疆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D].喀什大学,2019.[5]许俊影.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探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1):56-59.[6]崔金玲.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3(33):66-67.[7]李林.网络微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4(11):156-159.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181

篇七: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问题及对策-安全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人们主流意识形态观念发挥着建构或结构的作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因此成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主要群体,其意识形态观念结构特点与整个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存在着互构的关系特点。高校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对策手段以及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相对滞后等问题;要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一是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二是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三是整合高校自身的资源,探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模式;四是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提升学生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错误价值观念的能力和自觉性。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一个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的特殊场域。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中国网民数量约为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

  .5%。庞大在中国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军,成为网络空间环境中的最主要群体。数据显示,在9亿多网民中,按照年龄结构来看,20-29岁的人群占了21.5%;按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达到了26.9%。上述数据突显以下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

  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二是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一方面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深受网络空间信息、观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举止,又对网络空间环境进行着重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加强

  教育的必然举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一个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本文在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清晰的概念界定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要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意识形态,从其本质来看,可以概括为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每一个社会群体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征以及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会形成一套完整的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认识观念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就可以看作是这种观念的集合。在

  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意识形态有其特定的功能。具体而言,意识形态主要为一个国家的社会

  制度、秩序提供思想观念层面的合法性阐释和支持。正是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这一重要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

  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禀赋、制度体系以及文化观念,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三要素。文化观念从国家构成的角度来看,就是指意识形态。自然禀赋是国家的物质基础,制度体系为国家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规则和秩序,而意识形态则是将一个国家不同群体粘合起来,形成关于统一国家认同的“黏合剂”。因此,意识形态安全,从宏观上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对于国家、民族能够形成稳定的文化价值认同;从中观角度来讲就是对政党制度、发展道路等等制度、文化、法律等等具体观念、制度能够形成相对统一的认同;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在面对具体境遇和观念冲击时,有相对稳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判断。意识形态因其往往涉及思想观念、价值的特性,其安全往往有着自身的脆弱性,极易受到外界舆论场域、观念和具体

  的冲击和威胁。随

  着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延伸,人们客观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虚拟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叠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现实社会中的、观点和价值观念往往能够借助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发酵,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一定的舆论场;同样的,网络空间当中形成的舆论场,因其所引起的巨大传播效应,又反过来对现实社会形成客观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上所述,特定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揭示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即网络空间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网络空间环境,不会对网络空间中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构成威胁;反之,则可以说网络意识形态处于不安全状态。

  一方面,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二、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特点,在摆脱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导向下的填鸭式知识学习阶段后,进入到了一个知识的自由探索阶段。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网络世界的遨游,在此过程中,思想教育是否发

  挥了实效,个体自身科学理性思维是否形成等因素,决定了大学生认知自己、他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认知结构和特点,也决定了大学生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去认知发生在自己身边和所处社会空间中的事情。另一方面,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在整个社会结构当中,属于拥有高级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骨干力量之一;从社会进步角度来看,拥有相对较高素质的大学生群体,其所展现出的价值观、理想信念等,在推动社会文化价值观念进步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

  事业的历史发展来看,大学生群体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结构特点,则关系着我们事业的成败。正是基于上述两点,高校思想

  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

  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课通过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力图强化学生对当前中国特色

  事业的总体认同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成为网络空间主体这一客观事实,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被关在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群体,而是与校园围墙之外的社会时刻发生联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甚至是治理的年轻群体。与已经发生巨大现实变化相比,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已经出现诸多局限性,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前高校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

  育仍然主要通过思政课程来完成,即主要通过课堂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来培养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形成。然而,课堂教育有其难以逾越的局限性,如课堂教学时间总是有限的,即使一趟课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离开课堂后,学生更多是被网络空间中的世界所包围。极有可能发生的是,刚刚在课堂上初步构建起的主流意识形态,转眼就会被网络空间中的热点

  以及围绕这一

  所形成的舆论场结构。从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模式来看,只有极少数注意到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缺乏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措施、手段。随着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群体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在网络空间达到相对良好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绝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清晰的认知。第三,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相对滞后。网络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网络空间的各个角落,成为网络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在这其中,不乏大量的谣言、抱有特定目的的价值观宣传以及网络营销宣传等,涉世不深的人生阶段特征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使身处网络包围中的大学生难以辨别信息真假,很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但在实践当中,受限于诸多主观、客观因素,高校此方面工作的开展和实效都难以尽如人意。

  互联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深入教育领域已是不可逆的历史发展三、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策

  趋势,高校对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因此也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取得实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以思政课堂为主的教育观念,高度重视网络空间环境对学生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影响。具体而言,就是要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社会调查方法,结合大数据分析等网络信息技术,了解和把握学生在网络空间所关心和深度参与的热点问题和,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此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教育纳入到思政课堂教育当中。二是加强对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首先,形成对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以主题班会、团会等方式,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空间的双重性,即在满足个人需求的同时,它也有大量的潜在风险,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建立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其一,能够保证学校和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其二,学生通过沟通机制,可以针对自身所关心的问题或

  与老师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从高效解决问题。避免因沟通不畅,使学生对所遇问题、所处环境的观点看法趋向负面和激化;最后,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便捷性、时效性的特点,凸显自身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存在感,如组织教师定期就一些学生所关心的国内外重大热点

  进行网络直播讲座,引导学生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三是整合资源,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模式、方法、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教育实践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校有着丰富的智力和人才资源,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等问题方面,应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优势、组织优势,对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探寻当前难题的具体解决对策。并进一步研究提升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特有的内在规律,努力构建一套高效的教育模式。四是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性。网络空间虽是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虚拟空间,但它并不是法外之地,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因此,应加强学生法治意识教育,使学生在网络世界畅享自由的同时,能够自觉抵制不良环境因素的破坏性影响。总之,要解决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其教育效果,首先,要把握意识形态本身的特征,以及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其次,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法治意识教育,提高学生抵制不良网络环境因素侵蚀的能力和自觉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构建良好网络空间秩序环境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脆弱性和威胁,动员一切资源和力量,采取相应的措施,争夺对网络空间环境的“控制权”,消除藏匿于网络世界中的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篇八: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

  作者:王彦

  于波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年第13期

  摘要: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接班人的客观需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发展,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建设受到强力冲击,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意识形态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现代国家都会建立符合本国统治利益要求的思想体系,并将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和教育。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拥护是国家社会主义性质不变的重要保障。当前,在互联网发展的冲击下,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面临一系列问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个性鲜明,通常还会有愤世嫉俗的特点,但他们对意识形态安全不够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中不够主动,导致一大本分人政治信仰缺失,很容易被敌对的意识形态影响。

  一、网络传播的特性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1.多种传播形态并存,多种传播方式并举

  网络传播囊括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所有形式,可以是点对点的传播,也可以是点对面或者面对面的传播。电子邮件、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等都可以是信息发布的平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信息灵活迅速。与之相比,学校的意识形态教育传播方式就显得尤为单一,只能是老师对学生,也就是点对面的传播。在互联网上,传播意识形态观念的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一个群体组织,他们对信息的主导性、自主性,弱化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网络传播是各种传统媒介的大熔炉,它将文字、口语、音响、图表、图片、图像等各种传播形式汇于一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自如地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或者让几种形式并举,做到图、文、声、像并茂,真正实现多媒体的传播。例如宗教文化的渗透,以圣诞节为例,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的传统节日,但每逢此节,网络上关于圣诞节的帖子就铺天盖地,声情并茂的展示着世界各地庆祝节日的盛况,让你如同身临其境,不得不被它的气氛感染,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使一些推行宗教渗透的不法分子有机可趁。除了宗教这一方面,其他境外文化,也凭借其在媒体宣传、文化传播、经济政治中的优势地位,通过电影、电视、报刊、网络

篇九: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云丽,谢俊,谢佳迪

  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年第6期

  [摘要]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存的“二重化”社会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显示出种种危险的“倾向”。当西方文化思潮、政

  治分裂势力、网络技术异化以及网络负能量等方面日益成为纠缠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病

  源”之时,消解这些危及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之祸根就显得尤其必要。为此,唯有掌握网络

  话语主导权、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建构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以及增强网络监管能力

  和健全网络法律制度,才能还大学生一个清朗的互联网空间。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18)06-0001-05何谓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

  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1]200意识形态安

  全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青年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而辨别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渗透侵蚀,这给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

  诸多不利影响。

  网络技术的普及造就了一个便捷的全域性通信方式,同时也推动了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各国

  相互了解,多种意识形态相互碰撞、交融;各种价值观通过网络带给

  人们一种鲜明的视觉冲击。然而“当网络主体趋虚拟化之潮涌向现实并使社会‘二重化’分

  为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之后,网络社会引发的安全问题便与时代结伴而生”[2]。

  问题衍生之后,作为祖国新鲜血液的注入者——大学生,却往往囿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种

  种诱惑而难以脱身。为矫治大学生由此引发的种种“病态”,找出问题缺漏,需厘清大学生

  在网络意识形态方面出现问题的缘由,才是化解问题之策。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全域性网络空间飞速发展,问题也随之衍生,由问题所导致的严重恶果已被诸多社会惨相所

  证实。欲解其难,必究其题,因此只有厘清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问

  题,才有可能在保障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时做到进退有度、游刃有余。

  (一)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

  西方国家秉承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以反映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和要求为行为准则,一直试图以

  某种方式为他们的剥削找到合理的理由,并肆无忌惮地倾销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妄图诱

  使我国当代青年学生陷入其编织的意识形态圈套,进而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威胁,企图在上层建筑方面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遏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敌对势力还利用网络的无边界性,窃取我国的重要信息,以期夺取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妄图以西方民主模式和政治体制代替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经济体制与民主模式。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与攻击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极易发生扭曲或错位。

  (二)政治分裂势力的侵蚀

  那些以分裂中国为目的的政治分裂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的颠覆,肆意攻击

  我国政治制度,试图破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有些网站故意以某些具有吸引力的标

  题激起大学生的好奇心,实则发布具有煽动性的内容,试图颠覆中国优良传统和历史的本来面目,妄称台湾、西藏、香港为“国家”,以期达到思想同化之目的,壮大其“阵营”。某

  些国家打着清除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弊病”之旗号,实则进行宗教渗透。不法分子

  违背人类道德,肆意散布“法轮功”等邪教信息。这些分裂势力的行为严重扭曲了当代大学

  生的伦理观念。当“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3]97。

  例如2017年9月,香港新任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女士的长子因精神抑郁坠楼身亡。该校

  “港独”分子竟然在“民主墙”上留言,为蔡若莲女士失去儿子而欢呼,称“恭喜蔡匪若莲

  之子魂归西天”。这种违背伦理标准的言行,其危害是长期性的;一旦转化为实在的东西,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更是毁灭性的。蔡若莲之所以遭受如此攻击,与她之前曾多次发表过支

  持香港学校多教普通话,以及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与中国发展模式的言论有很大关系。试

  想这样“歹毒”的学生将来一旦成为教师,不知会毒害多少青年学子。

  (三)网络技术异化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联姻”催生网络虚拟社会的诞生,但网络社会空间中的“异化”

  现象则日益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和实践。从本义上说,技术显示了人类对客体的工

  具性认知,具有自身的中立性。然而,技术却在自身发展中走到人的对立面,并在无形中伤

  害到了人,出现了负面效应。“所谓技术异化,指人利用技术所创造出来的对象,同人的本

  性及实践相对立,抑制并影响着人的实践性生存的现象。”[4]甚至有人认为“世

  界的主人正在变成机器的奴隶”[5]90。当然,这种“由技术所引起

  的异化,就是为物质方便和增加利用非物质世界的潜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6]122。由此,在网络社会技术异

  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个人观念、社会意识开始与主体分离、疏远甚至对立,相应地发生一

  系列分散化趋势。这时候,非主流意识形态极易趁虚而入,引起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信仰危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出现这些

  现象,那么必将成为一大潜在隐患,甚至会污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纯洁土壤。

  (四)网络负能量的冲击

  互联网在新颖且独特地改变信息流动和传播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信息的滋长,无形中

  造成一种迷乱的社会假象。马克思说:“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

  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7]611即在网络空间

  中愈来愈多负面情绪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逐渐淹没在负面信息之中,对社会形成一

  种的不良印象

  。加之我国的网络信息缺乏严密而周全的监管机制,某些舆论“大咖”因自身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往往带着负面情绪夸张解读社会事件,肆意发表负面消息。这些负面消息一旦形成强

  大的舆论场,就会像梦魇一样纠缠大学生的头脑,大大挤压正面舆论的活动空间,使主

  流意识形态宣传被排挤至思想的边缘。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原因

  欲解其惑,必先究其源。导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话语主导权缺失

  此种情况源于两个方面:其一,由美国发起并主导的因特网借助其信息传播优势大肆推销其

  实用主义价值观、美国式的民主和侵略性文化,并对非同类意识形态进行恶意的过滤和曲解,以实现他们所谓的“信息自由流通”原则。与此同时,美国还在互联网上发布以消遣、娱

  乐和舒适为内容的所谓大众文化产品,以掩饰其社会存在的内部冲突和分裂缺陷。在此影响

  下,部分中国大学生便会产生一种亲近感、信任感,甚至逐渐丧失自己民族应有的自尊心和

  自信心。其二,英语是因特网的通用语言,此种情况对非英语国家是危险的。一个民族的核

  心语言一旦被英语覆盖,屈服于英语的霸权地位,势必造成该国或该民族失去民族凝聚力,丧失网络话语主导权,就可能使整个民族陷入危机。

  (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不到位

  许多大学生对虚拟客体过分依赖,在无形中丧失了自我,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信仰。究其缘由在于意识形态宣传不到位,教师厌教与学生厌学成为常态。“灌输式”教学

  很难实现高校“公共课堂”与意识形

  态内容的有效结合,更不用说使多数大学生在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历史认同、制度认同

  和未来认同的基础上把握住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在此情况下,多数学生极易沉溺于网络

  社会空间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漩涡而难以自拔,最终丧失本真的自我。而一些恶意“宗教

  渗透”者伪装成“解救人的精神焦虑”、“摆脱人的现实苦难”及“普度众生”的神灵,利

  用虚拟空间的虚幻给拥有纯洁心灵的大学生以灵魂的安顿和精神的抚慰。这种虚幻的意识导

  致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认知失常,丧失了自身主流思想和行为的尺度。

  (三)理性技术观认知缺陷

  “技术会揭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

  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8]152虽然技术具有中

  立特性,但技术的发展会对意识形态产生反面影响。一般而言,网络是源于技术并作为人类

  虚拟实践的空间而存在的。在虚拟世界中,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理性技术认知缺陷,容易

  被多种意识形态侵蚀而失去“理性”本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假象迷雾之中而不能自拔。

  由于技术理性的认知缺陷,虚拟主体逐渐被多种意识形态所捕获而变成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俘

  虏。因而,消解网络技术异化成为解救当今大学生摆脱非主流意识形态侵扰的良策。

  (四)网络监管和法律制度不健全

  鉴于网络时空的无限性、信源的随机性及信息的偶然性,要真正实现实时监控则成正面控制

  之难题。因此,建立即时性全面网络监管和构架后续的法律规约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此方能

  有效控制网络信息的泛滥及碎片化影响,也能即时监控计算机病毒等对网络虚拟空

  间的侵害,净化网络空间环境。从法律上看,建构完善的网络法律法规,既能实时惩治网络

  犯罪,又能警戒其他虚拟网络主体规范其网上行为。因此,“要加

  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9]199若立法不到位,将导致网络空间缺乏相应的监管依据;网络未严格实行实名制,导致网络不法分子肆意利用

  匿名的漏

  洞给自己犯罪制造契机;网络防范设置落后,给网络犯罪分子利用网络传播不良文化信息打

  开犯罪之门。所有这些都已成为严重影响大学生网络社会学习和生活的“时代”原因。

  三、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之消解

  要解决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需认清网络空间中的阴暗面,掌握

  网络话语主导权、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建构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和增强网络防御监

  管能力,健全网络法律制度等相应之策。

  (一)掌握网络话语主导权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话语就是新时代的话语,谁掌握了网络话语的主导权,谁就掌握

  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电脑网络的建立和普及将彻底改变

  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未来命运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

  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10]110“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

  地和思想政治斗争的场所。”[11]180因此,在网络空间建构主导性的话语体系,强化巩固我国的主流意识

  形态显得尤为重要。其一,在网络空间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明确与

  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界限,赢得话语主动权;其二,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拓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

  方式和阵地,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其三,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建立文化语境发展的长效机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多元文化进行自觉引领。

  (二)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

  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自觉抵制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冲击的同时,实现对自我民族价值的升华。“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条件。”[12]因此,对于

  高校公共课

  教学来说,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落实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体责任,通过网络手

  段把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公共课堂中。教学内容上,一要通过案例进行政治意识形态教

  育,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元论”主张,让学生认识到“多元主导”的危害。二要通过案

  例进行经济意识形态教育,用近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力批驳“新自由主义”

  的虚伪;三要通过案例进行哲学意识形态教育,用“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让学生认识到西

  方“实用价值”的危害;四要通过案例进行史学意识形态教育,让学生在深刻反省我国近现

  代一百多年来所遭受的屈辱的基础上,认识到资本主义侵略的“本性”。教学手段上,一要

  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让学生通过观赏丰富多彩的影音资料,获得对公共课

  堂的“理性”认识;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教师要善于将感性材料和时代问题相

  结合,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实践,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时代问题持正确的认知态度;三要带动学生自觉融入课堂讨论,提高其活

  跃度和参与意识,在增加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使主流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四要合理利用微信公

  众号(“课堂派”等)和微信群等现代新媒体技术实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监督,施行多样化

  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及师生之间的紧密沟通。“微信已经融入到了

  大学校园中,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日常用品’和交流的新平台,甚至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

  式。”[13]因而,合理利用微信等现代新媒体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师“授课”和学

  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可以帮助大学生掌握在“虚”“实”两种社会空间之间进行角色变

  迁与转换的技巧。

  (三)建构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

  “鉴于技术事实性的对人的负面性效应,必须对之做出评判性解剖与合理性建构,方能消除

  其内生性毒素并造福于人。”[4]针对网络技术异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构大学

  生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其一,课堂引导。大学生主要接触点为课堂,因此在课堂上加强

  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能助其树立正确合理的技

  术观,主动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其二,社会辅助。大学生虽大部分时间在校园中

  度过,但最终还是要与社会接轨,立足于社会。因而,社会应扮演好责任担当者,助大学生

  形成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其三,家庭教育。家庭成员在营造一个温暖港湾的同时也要帮

  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形成理性技术观。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用辩证的思维驾驭

  网络虚拟世界,辨别非主流意识形态,远离其毒害。

  (四)增强网络防御监管能力,健全网络法律制度

  在新时代,要高度警惕非主流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袭,以大数据技术为抓

  手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主动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其一,打造独立自

  主的数据库。加强网络数据库资源的平台建设,增强大学生对数据库资源的利用频率和安全

  意识,防止

  西方国家利用其数据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其二,建立系统的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

  的分析与整合功能,把海量信息转化为一定的数据模型;要打造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

  强的网络技术人才,切实担负起网络监管的责任。综合提高网络监管体系的防御能力。其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设置媒体议题,加强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一手抓

  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14]

  加快网络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其一,加强立法,严厉打击和制裁网络违法犯罪分子。其二,落实审查制和责任制,严格实行网络实名制。其三,降低网络空间公众举报的难度,以形

  成有效的举报受理体系。

  总之,在网络化时代,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突出、形势严峻,本着“治病救人”和“以人为本

  ”的原则,必须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及相应的改革措施,掌握网络话语权和思想政治教育制高

  点,把当代大学生从虚拟的网络空间漩涡中解放出来,以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培育新时代的大

  学生。

  参考文献:

  [1]宋惠吕.现代社会意识形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2]谢俊.社会“二重化”与网络社会安全建构[J].理论月刊,2017(2):15-162.

  [3]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4]谢俊.网络社会空间中的异化与消解[J].前沿,2017(3):45-49.

  [5]O·Spengler.ManandTechnics[M].NewYork:UniversityPressofthe

  Pacific,2002.

  [6]F·Rapp.AnalyticalPhilosophyofTechnology[M].Boston:Springer,1981.

  [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2]陶宇炜,谢爱娟,席海涛.协同论视阈下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协同机

  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57-61.

  [13]李礼.微信德育: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选择[J].教育与

  教学研究.2016(1):51-56.

  [14]人民网.习近平的6个“互联网思维”[EB/OL].http://politics.p

  eople.com.cn/n/2014/1120/c1001-26064303.html.

  (责任编辑:苟亚春)

推荐访问: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意识形态 安全问题 大学生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