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意识形态范本(合集)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8-14 14:54:02 阅读:

内容摘要: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政局意识形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政局意识形态范本(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民政局意识形态范本(合集)

民政局意识形态5篇

第一篇: 民政局意识形态

市民政局意识形态工作上半年情况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位

1、领导班子思想统一。党组及时组织班子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层层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市有关文件以及全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要求各部室、事业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好,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一把手”亲自抓。党组切实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党组书记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做到“三个带头”“三个亲自”,即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

3、落实“一岗双责”。党组根据工作分工,明确分管组织宣传的副局长具体抓,职能部室详细抓的管理机制,指导和推动全局把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工会工作,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工会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他副局长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抓好分管科室的意识形态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各科室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履责,切实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其他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4、建立定期研判机制。党组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同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党组一年两次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及时通报全局职工中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

(二)强化理论学习,确保理论武装到位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通过组织民主生活会、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等方式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上来,不断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先后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同时,下发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及时对各党支部学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引导广大干部加深对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加强对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进一步打牢思想根基,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学以致用,加强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研究阐释,在不断学习中打开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打开了胸襟,切实把学习成效落实到推动工作上,落实到提高能力上,落实到勇于担当上。

2、开展多种形式专题讨论。党组根据市委安排,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好专题讨论,每次讨论都落实好中心发言和党员干部讨论发言。同时建立每周四下午学习日制度,各支部举办各类座谈会、宣讲会,开展专题讨论和心得交流活动,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真正用科学理论武装人,引导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总结工作,虽然做了许多,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舆论引导形式单一,方法载体有待创新,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二是重大典型挖掘不够,重大主题报道形成不成系列,持续效果不强;三是应用网络新媒体积极正面引导的意识和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市委部署,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把各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做到不放手、不松手、不缩手,推动主体责任深化、细化、实化,推动全局意识形态工作开创新局面。

中共昌都市民政局党组 

2018年6月18日


模板仅供参考

祝您工作顺利!

第二篇: 民政局意识形态

第四章 政治意识形态

提出问题:

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

各种政治意识形态所强调的主题、理论与原则是怎样?

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如何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呢?

如何理解意识形态的兴起与衰落呢?

政治意识形态可能终结吗?

讲解提要:

什么是政治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要素;
(二)古典自由主义;
(三)现代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要素;
(二)家长式保守主义;
(三)新右派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要素;
(二)马克思主义;
(三)社会民主主义

其他政治意识形态传统

法西斯主义;
(二)无政府主义;
(三)女性主义;
(四)生态主义;
(五)宗教基本教义派

意识形态的终结?

一、何谓政治意识形态?

从使用的角度看,目前政治意识形态越来越趋向于中性的看法,其一般指涉一种脉络可循的社会哲学或世界观。然而长久以来,政治意识形态被视为用来充当一种政治武器,并用来攻击和批判敌对的原理或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的特征在于其欺骗性与虚伪的特性:用来迷惑被剥削阶级并无视所有阶级社会最根本的阶级矛盾。在他看来,有必要区分科学与意识形态(注:他认为自己的论证是科学的)、真理与虚伪之间的差异。不过,后来到了列宁、葛兰西(Gramsci)那里,他们不仅使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采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等足以使马克思自己感到困惑的词汇;
到了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出现了独裁的体制,波谱(Karl Popper)、额兰(Hannah Areendt)等人将意识形态视为社会控制的机制。特别到了冷战时期,西方国家使用该词将其视为一种思想上“封闭”的共产主义体系,其指责对方垄断对真理的诠释,拒绝容忍不同的意见和想法;
自由派人士主张开放、容忍,自然拒绝自由主义被当作意识形态来加以看待;
而保守派人士因为主张世界大部分超乎人类心灵理解的范围,宁可主张将保守主义描述成一种立场、一种心灵的态度(Attitude of mind),并将自己的信念定位在经验主义、传统与历史上。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以一种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待意识形态这个词汇的特点,而将意识形态视为一种行动取向(action-orientated)的信念体系,其是由一组彼此相关的观念汇集而成,并以某些方式来指导或刺激政治的行动。

二、主要的意识形态

(一)自由主义

任何对意识形态的探讨,都必须从研究自由主义开始。自由主义的政治原理早在300多年前就逐步发展起来,到了19世纪初期,其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政治信条。其是封建主义瓦解的产物,其最早是一种政治理念,透过反对专制主义与封建特权建立宪政与代议制政府;
到了19世纪初期,自由主义发展出某种资本主义的经济信念,主张自由放任,抨击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这成为19世纪古典自由主义的精髓;
而到了19世纪以降,一种社会主义式自由主义开始浮现,倾向主张社会福利和经济干预(自由左派),对其的强调成为20世纪现代自由主义诉求的显著特色。

自由主义的要素:个人主义;
自由;
理性;
平等;
容忍;
同意;
宪政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一直被视为自由主义的核心要素。其反映出人类的个别性无比重要,而反对任何社会或集团的宰制。既然自由主义认为个体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其目标就是要建构一个个人可以滋生与发展的社会,每个人皆可以尽最大努力,来追求其认定的“良善”:允许个人做出符合自身道德要求的决定。

自由-----自由(Liberty)一直被视为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即此价值被赋予比平等、正义或权威更高的优先性。这源自于对个人的信念,以及确信每个人都能够依照其喜好或选择来行事。不过自由主义主张“法治内的自由”,因为他们承认某人的自由可能威胁到其他人的自由,自由应该有其限度----个人应该有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必须使其他人同样享受同样的自由。

理性-----自由主义认为世界有个理性的结构,这可以通过人类理性的运作以及严谨的探讨来挖掘;
其相信进步,并确信人类有透过理性的辩论和讨论,而不是诉诸血腥和战争来解决分歧的能力。

平等-----个人主义隐含着基础点平等的信念,即相信个人根据道德的价值,至少是“生而平等”。其表现了自由主义对平等权利和资格的重视,其尤其表现在形式上的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例如一人一票)。自由主义认为,由于个人并不具备相同的能力和工作意愿,其并不坚持社会的平等或所得的平等,他们强调的是机会的平等(“竞争点上的平等”):提供所有人同等的机会去克服他们不平等的潜在因素。因此,其支持“才能统治”的原则,个人的奖赏应该大约反映其聪明才智再加上后天的努力。

容忍-------自由主义相信容忍同时是个人自由和社会富裕的屏障。其相信多元主义容许在道德、文化和政治上存有差异,这是正面而且健康的心态;
其还相信对立观念与利益之间有达到平衡或自然调和的倾向,因此总会抑制因观念不同所导致的水火不容的冲突。

同意------在自由主义的观念中,权威与社会关系应该以同意或意愿为基础。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之上。这一原则促使自由派人士皆支持代议政治与民主政治。在他们看来,权威源自于“在下位者”,并且是其正当性的基础。

宪政-------虽然自由主义认为政府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捍卫者,但他们经常觉察到政府可能沦为暴君而伤害个人的危险。因此,其相信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的概念。而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分散政府的权力来加以达成,其是通过政府各机构之间的制衡(checks and balance)以及载有人权条款的法典或成文宪法来规范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古典自由主义------ 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主题,可说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人被视为自私的、追求自我利益的以及大部分是自恃的动物。就国家或所有形式的政府干预而言,古典自由主义并不抱持强烈支持的态度。从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来看,国家仅须履行最小干预或“更夫”(nightwatchman)的功能,而将其角色限定在保护公民免于其他人的侵扰;
就经济自由主义的形式而言,其观点奠基于深信自由市场的机能,并相信当政府无所作为,经济运作得就最得当。因此,其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放任的资本主义:捍卫私有财产、主张保障个人自由、允许经过个人的努力来决定其成功与否以保证社会正义。有时,称其为“消极自由”(negative liberty):不干预,或不对个人施加不必要的束缚。

现代自由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对于国家的干预,则抱持较为同情的态度。事实上,在美国,“自由主义”一词大致被视为隐含着对大有为政府而不是对小而美政府的支持。这种转变乃是源于他们认为工业资本主义是造成新形式的不正义,使大多数人臣服于捉摸不定的市场因素之下。在弥尔以及所谓的新自由派思想家格林(T.H.Green, 1836--1882)、艾布豪斯(L.T.Hobhouse,1864--1929)、郝布森(J.A.Hobson,1858--1940)等人的影响下,造成人们对自由抱持广泛且“积极的”(positive)看法。积极自由主义的观点提供了社会或福利式自由主义的基础,其承认国家干预,特别是在社会福利方面干预的必要性,认为这会扩大自由的范围,以保护个人免受社会罪恶的侵害,因为该类罪恶将破坏个人的生存。现代自由主义放弃放任式资本主义的信念,大部分是受到凯恩斯(J.M.Keynes)的启发,其认为唯有受管理或管制的资本主义体制,并将主要的经济权责置于国家的手上,才能维系成长与繁荣。不过,尽管如此,现代自由主义对政府干预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其关心那些没有能力帮助自己而处于恶劣情势的弱者,但其目的在于提升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对所处的环境负起责任,并做出正确的抉择。

(二)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观念与原理首先出现在18世纪末以及19世纪初期之际。保守主义源于对经济和政治快速变迁的恐惧----例如伯克(Edmund Burke, 1729--1797)之对于法国大革命。在尝试抗拒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所引发的压力时,保守主义总是站在捍卫传统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价值的阵营中。不过,欧洲大陆的保守主义与英美保守主义有着显著的差异。前者诸如梅斯特(Joseph de Maistre,1753--1821)这种保守主义相当专断而且反动,其排斥任何改革的观念;
而后者是在英国与美国生根的伯克思想,其“变革是为了保存”(change in order to conserve)的信念经常被认为是更精密、更有弹性且最后被认为是成功的保守主义形式。应该说,保守主义接受了积极自由主义有关社会福利的计划,不过,自从1970年代以来,由于保守主义内部新右派的崛起,其受到严厉的批评。后者反对国家干预并抨击家长式作风,新右派在保守主义阵营中,其诉求相当大程度上颉取自古典自由主义的主张和价值。

保守主义的要素

1、传统---- 保守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渴望保持现状”,其与肯定传统的优点,尊重旧有习惯与历久弥新的制度紧密关联。其反映了过去智慧的积累,其有促进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优点,而给予人一种社会与历史的归属感。

2、实用主义-----基本上保守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其认为这种局限性由于我们生活的世界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因此,抽象的原理与思想性的体系总不被保守主义信任,其认为信念是根植于经验与历史:相信行动是实际的环境与确切的目标所塑造,也就是由其“运作方式”来决定。

3、人类的不完美性------保守主义对于人类本性的看法,一般都是悲观的。其认为人类是有限的、依赖的、追求安全的动物,其倾向于熟悉的、已经尝试的事物,因此渴望生活在稳定与有秩序的社群中。其认为人类具有自私、贪婪以及权力欲望,因此。犯罪与社会失序的根源是个人而非社会。所以,保守主义认为维持秩序依赖强势的国家以及严刑厉法。

4、有机论------保守主义认为社会并非基于人类巧思所精心设计的人为产物,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有机的整体,或活生生的实体。社会的整体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体而已,共同的价值和文化对社会的维系与社会的团结被视为是重要的。

5、阶级性------在保守主义看来,社会位置和地位的排列,是自然并无可避免的,这自然反映在不同角色和职责的扮演上-----例如雇主与劳工、老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从这个角度看,阶级化与不平等的现象并不会导致冲突,因为透过彼此交叉与重叠的职责,社会就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保守主义看来,如果人的生活际遇大部分由机运与出身背景来决定时,幸运与拥有 特权的人更应该承担特定的职责,来照顾不幸的人。

6、权威------在一定程度上,保守主义认为权威是“由上而下的”,并为那些缺乏知识、经验与教育水平的人提供领导、指导与支持,以协助其依其自身的利益正确地行事。在保守主义那里,自然贵族的观念曾经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现在,权威与领导权通常被视为基于经验和技能所获得的。

7、财产------保守主义将财产所有权视为必要的,因为其给予人们安全感,以及使人们独立于政府之外,财产权鼓励人们遵守法律并尊重别人财产。在其看来,财产所有权涉及到责任与义务。其是财产的看管者,继承上一代并使未来子孙受惠。

家长式保守主义

家长式保守主义是传统保守主义一支,其可以追溯到狄斯累利(Benjamin Disraeli, 1804--1881)的早期著作,其与有机论、阶级化权威具有紧密关联,并汲取谨慎与纪律两大要素。后来形成托利党人(Tory)的立场基础:其认为承担职责是享有特权的代价,赞同一个有凝聚力且稳定的社会结构。其屏弃放任式资本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1945年后,欧洲大陆的保守主义者也做出了相类似的结论:其主张“基督教民主政治”的原理,例如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所发展的“社会市场”的哲学:主张市场的策略,以发扬私人企业与自由竟争的优点,但也兼顾社会的策略,用来促进社会大众的利益。

新右派

新右派实际就是通常所称乎的新自由主义,其经由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以及哲学家诺慈克(Robert Nozick)等人的著作发展而成。其核心要素是市场与个人。其坚持无干预的资本主义将带来效率、成长与普遍的繁荣。其对私人企业的偏爱胜过于国营企业或国有化政策。秉持“私有是好的,公有是坏的”信念,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说:“没有任何东西比社会更令人担忧,只有个人及其家庭才是真实的”。其相信自助、个人责任心以及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新保守主义

新保守主义重申19世纪保守主义的社会原理。其相当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新右派中保守的一支。其想要的是重新树立权威、回归传统的价值,特别是与家庭、宗教和国家相关的观念。在其看来,权威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凭据,因为其有助于纪律与敬重,而共通的价值与文化则被认为有助于社会团结并创造出文明的社会。其反对纵容,事实上,当中的许多人是昔日的自由派人士,其不满肯尼迪与约翰逊时期所推动的激进改革,担忧出现多文化与多宗教社会,其被认定是冲突的导火线,并是不稳定的温床。这种立场与偏狭的民族主义有所关联,他们质疑移民政策和影响力日益增加的超国家组织(如联合国和欧洲联盟)。

(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平等主义者和“掘地派”,以及摩尔的《乌托邦》,甚至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但一直到19世纪初期,社会主义的政治原理才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最早期的形式,倾向于具有基本教义、乌托邦与革命的特质,其目标想要废除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取而代之以重视平等观念的、基于共同财产权的社会主义国度。在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马克思,其观念提供了20世纪共产主义的基础。

然而,自从19世纪末期以来,出现了社会主义改革派,其主张逐渐将工人整合到资本主义社会,透过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工资,以及成立工会和社会主义政党,主张采取“议会路线”,其思想有两个来源:具有人文传统的伦理式社会主义,其与欧文、莫里斯等思想有关;
另主要是由伯恩斯坦(Edward Berste0in)所发展的修正主义式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 里,社会主义运动可以分成两大阵营:由列宁所奉行的、自称为共产主义者的主张暴力革命的社会主义;
以及主张渐进改革的,以及在现行宪政架构中运作的社会民主主义。上述两种社会主义在20世纪末都遭遇到空前的危机,最具戏剧性的事件就是欧洲共产主义政权的崩溃,但是社会民主主义不断修正其传统的原则,以至于有人认为其已类似于现代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要素

1、社群-----社会主义的核心观念是 将人类视为社会的动物,突出社群的重要性,阐明个人认同的程度是由社会互动,以及其在社会团体和集团成员身份来决定。

2、博爱-----由于社会主义者认为人类分享共同的人性,这鼓励了社会主义者对合作的偏爱多过竞争,对集体主义的支持高于个人主义。

3、社会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其将平等置于所有价值之首位。其强调的平等是一种结果的平等(equality of outcome),从而不同于现代自由主义的机会平等(equality of opportunity)。

4、需求-----社会主义对平等的态度就反映出其相信物质的效益应该根据需求来进行分配,而并非仅以能力或工作为基础。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5、社会阶级----社会主义经常与某种形式的阶级政治发生联想。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在消除经济与社会上的不平等,或是缩小各阶级的实质差距。

6、共同所有权----社会主义与共同所有权的关系,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有人将之视为社会主义本身的目标,有人仅将之当作促成更广泛平等的手段。不过,现代社会主义则似乎摆脱了前者那种偏狭的共同财产所有权的观念。

(四)马克思主义

就理论的架构而言,马克思主义在支配着现代西方文化和知识内涵的“自由主义式理性主义”之外,提供了另一条思路。有关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历来有很多不同,有人把其称为经济决定论者,有人把其称为人道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要是想揭露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从伦理学的角度去批判资本主义。马克思的观念与学说大部分是通过马克思生前的好友恩格斯、德国社会主义者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以及普列汉诺夫所发扬,而在死后,吸引很多信徒。有人认为教条式马克思主义(通常被称为辨证唯物论者)后来成为苏联共产主义基础。

1、马克思主义要素:历史唯物论;
辩证法的历程;
异化;
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
无产阶级革命;
共产主义

历史唯物论---其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法的历程----马克思根据黑格尔的观点,相信历史的变迁动力是辨证的,是一种由对立力量之间的互动,导致较高阶段的发展。在其唯物论的观点中,这一模式意味着历史的变迁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所引起,反映在阶级对立当中;
异化---在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中,异化(alienation)是其核心。在其看来,在资本主义之下,异化劳动沦为纯粹商品以及工作变成非人性活动的一个历程。从这个观点来看,劳工将逐渐在其劳动过程与劳工伙伴中,日益感到疏离,最后使他们自己沦为不再是具有创造力且合群的存在者。因此,其认为非异化的劳动才是人类圆满与自我实现的根本源头;
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
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晚年也思考到和平过渡至社会主义的可行性问题);
共产主义。

2、教条式马克思主义:在实践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前苏联共产主义的经验密切联系。尤其是列宁与斯大林。西方普遍认为,20世纪共产主义之最佳解释方式,是将之视为马列主义,亦将列宁主义的原理和理论加以修饰,而形成所谓的教条式马克思主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在于革命政党与先锋队理论,这反映了其担忧无产阶级受到资产阶级观念的蛊惑而无法理解其革命潜能,仅发展出“工会意识”:一种想改善工作和生活情境而不推翻资本主义的想法。列宁将无产阶级专政过渡到共产党专政,其组织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上;
后来为了塑造苏联的社会,斯大林创造出教条式的共产主义模式,其中包括:社会主义祖国原理(无须国际革命缔造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度集中化以及政治上的高压。

3、现代马克思主义-----此指的是西欧发展出的高度复杂且分歧的马克思主义形式。其更多受到黑格尔观念的影响。其坚信经济与政治是交互作用的,以摆脱“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命题的束缚。其观点有时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并不愿意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分析的起点与终点。其代表人物是早期的卢卡奇(Georg Lukacs, 1885--1971)(其是首先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人文主义哲学来研究的学者)、后来的葛兰西(Antonio Gramsci)(其在《狱中札记》一书中,强调资本主义之所以一息尚存,不仅因为其经济的支配,而且由于政治与文化的因素,其将其称为意识形态的文化霸权),以及后来以阿多诺(Theodor Adorno)、霍克海姆(Max Horkheimer)、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后一代成员哈贝马斯(Juegen Habermas)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其糅合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的哲学以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对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

(四)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缺乏如古典自由主义或社会主义基本教义派在理论上的一致性。如果说古典自由主义坚持市场,而社会主义坚持共同所有权的重要性,那么社会民主主义则主张市场与国家之间、个人与社群之间的均衡。其核心论点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被接受是唯一增进财富的可靠动力,同时也希望财富能够依照道德而非市场原则来分配,此两者可以达到妥协。其更多地致力于实际的环境以及选举的胜利,而不是诉诸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其在20世纪初就被视为改革派的转向,其明显受到马克思主义修正派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在于它对社会下层人士、弱势群体的关注,其颉取了社会主义怜悯心的信念以及自由主义积极自由与平等机会的诉求。无论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源头在哪里,其经常都是建立在福利主义、重新分配以及社会正义等基础之上。例如,二战结束之后的早期,凯恩斯主义式的社会民主主义大行其道,其明显想要透过国家干预来将资本主义“人道化”。不过,到了20世纪80与90年代,其日益受到挑战,其立场也更接近于基督教民主主义,而非传统的社会主义。这相当大程度上反映在其对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ism)日益感兴趣,其认为,在面对市场的原子化与自利化的倾向,社群的重建日趋紧迫。在保卫社群的角度上,其隐含着保守主义的特质。也就是说,社会民主主义已不再充当社会转型的动力,而是成为义务与道德的捍卫者,并坚持维护现有的生活方式。

其他意识形态传统

(五)法西斯主义

如果说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是19世纪的意识形态,那么法西斯主义则是20世纪的产物。有人认为其是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特殊现象。可以认为,虽然法西斯主义的信念可以回溯到19世纪末,但正式成形则是在一战及其后的时期,是当时战争与革命的有力混合。其代表是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独裁统治与德国希特勒纳粹党独裁统治。新法西斯主义与新纳粹主义则在20世纪末再度浮现,其与共产主义崩溃以及经济与政治不稳定的情景相伴随。

在很多方面,法西斯主义与法国大革命以来支配西方的政治思想观念与价值背道而驰。在他们看来,“1789已经消失”。诸如理性主义、进步、自由与平等之类的价值观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斗争、领导权、权力、英雄主义、战争等名词。从这个角度看,法西斯主义具有“反抗性格”(anticharacter)。其大部分是根据其所反对的对象来进行界定:反资本主义、反自由主义、反个人主义、反共产主义等。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命题在于民族共同体强有力地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团结力量大”的信念。因此,在其看来,个人微不足道,个人认同必须完全臣服于共同体与社会团体之下。法西斯主义者的理想是“新人”,其是一个英雄、有责任心、荣誉感与自我牺牲的动机,随时准备为其民族与种族的光荣而奉献生命,并对最高领袖表达百分之百的服从。

然而,并非所有的法西斯主义者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实质上是国家主义的极端形式,建立在对“极权”国家绝对忠诚的基础之上的。法西斯主义哲学家杰蒂利(Gentile ,1875--1944)说过:“一切为国家;
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反国家以及自外于国家”;
而纳粹党大抵是以种族主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亚利安主义”与“反犹太主义”。

(六)无政府主义

无政府主义是所有政治意识形态中最不寻常的,其从未有赢得政权的记录,然而无政府运动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早在20世纪初西班牙、法国、俄国与墨西哥,无政府主义的观念持续地成为政治辩论的焦点,挑战着传统所承认的法律、政府与国家是绝对必要的观念。其主要命题是其相信所有形式的政治权威,特别是国家的形式都是邪恶并没有必要的。无政府主义可以被视为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交叉点:其同时以“超自由主义”与“超社会主义”的形式出现。

不同于自由主义的是,个人主义式无政府主义者如高德温(William Godwin)相信自由且理性的人类能够和平自动地处理他们的事务,政府是个不必要的压迫;
集体主义式无政府主义者强调人类追求社会团结的能力,乃是出于我们的群居性、社交性与合作性的本质。基于这一点,如法国的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Pierre-Joseph Proundhon)提出的所谓“互助主义”的观念,他相信独立的农民、手工艺者等组成的小社群,只要能避免资本主义的不公正和剥削的现象,就能运用 公平且公正的交易体系来处理其生活;
而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如克鲁泡特金(Peters Kropotkin)主张无政府主义式共产主义(anarchocommunism)的形式,主张共同所有权、地方分权与自我管理。

(七)女权主义

世界上一直存有女性主义的期盼,有人把其回溯到古代中国。有关女性主义的完整政治理论,一直要到沃斯托拉克拉夫特(Wollstonecraft)出版《维护妇女权利》(A Vindication of Rights of Women)一书之后才日益成形。事实上到了19世纪40与50年代展开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女性主义的观点才逐渐吸引人的注意,并构成第一波女性主义。20世纪初以后,西方国家陆续给予女性选举权,一度使得女性主义运动失去其核心目标与组织诉求;
第二波女性主义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其表现出更为激进有时是革命的要求。(女性与革命),有关妇女解放运动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女性主义的原理与理论众说纷纭,但有着共同的特征:渴望透过任何手段来促进妇女的社会地位,其最基本的命题是:社会充斥着以性别或性为特征的不公平现象;
以男性为主的权力结构可以而且应该被颠覆。

至少有三种相对立的女性主义观点。第一种是沃氏与弗雷登(Betty Friedan)的自由主义式女性主义或称平等权的女性主义(equal-rights feminism);
第二种是社会主义式女性主义(socialist feminism);
第三种是激进式女性主义(radical feminism)。第一种倾向根据权利与机会的不平等分配,来了解女性的从属地位。其主要来自改革派人士,更关注公共领域的改革——即通过促进妇女在法律与政治上地位的平等,并提升她们的教育与职业水平,从而把妇女从家庭事务中解脱出来;
第二种基本上是在阐述妇女的从属地位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着重妇女在家庭或家务上所扮演的经济重要性,例如使男性免于负担家庭工作,培养和协助教育下一代资本主义劳工,以及扮演后备劳工的角色;
第三种并不立基于传统的政治原理之上,其相信性别区隔 是社会上最为基本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歧异的原因。在他们看来,所有社会都是以家父长统治为特征。米勒蒂(Millett)指出:“有一半的人口是女性,却由另一半男性人口所宰制”。因此,激进女性主义主张有必要进行一场“性革命”,一场将个人、家庭生活予以重新塑造的革命。其典型口号就是“身体就是政治”。其中更有少数的极端主义者将男性描绘为“敌人”,并主张将女性从男性社会中解放出来,有时此一立场以“政治女同性恋主义”(political lesbianism)的方式表现出来。

(八)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通常被视为一种新型的意识形态,其经常与20世纪末的生态或绿化运动联系在一起,不过,其根源应该被回溯到19世纪对工业化的反击。其反映的是对因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对自然世界的毁坏,表达的关切之意,并表达了对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人类能否能继续延续下去表达了担忧之情。其具体包括了生态社会主义(ecosocialism根据资本主义对利润的渴望,来解释环境恶化的原因)、生态保守主义(ecoconservatism认为环境与人类传统价值的保存与既有制度的期望密切相关)以及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其侧重男性权力体系下生态危机的起源,其认为针对自然环境运作的过程以及自然界而言,男性比女性迟钝)。

可以看出,生态主义实际上是在其他所有意识形态所采取的“人类中心论”的立场之外,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其并非将自然世界仅仅视为满足人类需求唾手可得的资源。透过阐述生态的重要性,生态主义或生态主义者们发展出一种生态中心论()的世界观,其指出人类只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而已。这个领域最重要的理论是洛夫拉克(Lovelock)所提出的“盖亚理论”(Gaia hypothesis),其形容地球是个活生生的有机体,主要关注其自身生存问题;
生态主义者中的其他学者对东方宗教所强调的道家和佛教的禅都表示敬佩之意。浅色(shallow)生态主义者或浅绿团体(light greens)等诸如此类的生态主义者们,都相信通过诉诸人类自身利益以及休戚与共的认知,可以说服人类采取更符合生态的政策和生活方式;
而深色(deep)与墨绿(dark greens)生态团体,则认为生态问题是最需要优先解决的政治议题,必须将生态体系的利益置于别的物质利益之上,这样才能保证地球与人类的生存。上述两种主张都可以在德国、奥地利以及1970年代以来在欧洲各国兴起的“反体系政党”(antiparty)绿党(Green Parties)中找到。

(九)宗教基本教义派

宗教与政治历来密切联系,彼此重叠,这似乎体现在重要意识形态传统的发展历程当中。伦理式社会主义(ethical socialism)建立在各种宗教教义的基础之上,并以基督教社会主义、回教社会主义形式出现。而基督新教伦理据称有助于塑造辛勤工作以及个人责任的形成,这种观点在古典自由主义中占有一席之地。

宗教基本教义派则大为不同。其将政治置于宗教教义的“天启式真理”()之下,再其看来,政治与社会生活应该以主要而且原始的宗教教义为基础而加以组织,至于其方式则要以代表真理的圣典中得到指示。

宗教基本教义派来自何方?为什么其在20世纪末又再次兴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将其视为一种暂时的现象,其是将现代社会或世俗文化修正成为其所习惯的方式;
第二种解释指出宗教基本教义派具有持久的重要性,并相信其是世俗主义(secularism)失败的结果,即后者难以满足人类对“教高”或神圣真理的渴望。

宗教基本教义派的形式曾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出现。在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基本教义派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出现了“新基督教右派”(New Christian Right),其主要活动是反堕胎、以及推动将宗教祈祷仪式引入学校,呼吁恢复传统的家庭价值;
在以色列,犹太教基本教义派为了防止犹太人故土被新崛起的巴勒斯坦所占领而逐渐增加其影响力;
在印度,宗教基本教义派的发展是为了对抗西方世俗文化的扩散以及与锡克教和回教等不同的宗教影响力。当然,在所有其中,现代宗教基本教义派最具有政治重要性的就是回教基本教义派。这导致1979年的伊朗革命以及霍梅尼所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回教国家的建立。上述势力一度扩展到北非、整个中东以及部分亚洲地区,其中以伊朗境内的什叶派基本教义派最为强硬和虔诚,可以认为回教世界已经成为反西方主义的重要动力,并企图排斥宽容思想与物质主义,其特别受到发展中国家中都市穷人的支持。

三、意识形态的终结?

有关意识形态是否终结的争论似乎有三波与三种论点。第一波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法西斯主义的崩溃以及共产主义发展衰退的刺激,美国学者贝尔在其《意识形态终结了吗?论1950年代政治观念的穷尽》(The End of Ideology? On the Exhaustion of Political Ideas in the 1950s)一书中,指出意识形态的对立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因为大部分西方社会对经济的关注已经凌驾于政治之上,其注意到西方各大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已经达成广泛共识,进而导致意识形态争论的结束;
最近的论点是由福山以及后现代主义者们提出。前者在其著作《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书中指出,现在政治意识形态已经无关紧要,自由主义式民主已经胜过其他对立的意识形态,并是最后的胜利;
后者主流意识形态或“宏大学说”只不过是正在流逝的现代化阶段的产物。不过,无论是所谓“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终结论”还是“现代性消逝论”,似乎其主张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其论点似乎将意识形态再度点燃,那么意识形态到底是将终结?还是其发展是一种持续永恒的过程与主题呢?

思考题:

请区别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差别;

请区别新右派与新保守主义;

什么情形最有利于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女性主义的流派与要点;

意识形态能终结吗?

阅读书目:

刘军宁:《保守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 民政局意识形态

局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克服自身不足,更加严格地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全国文明单位”的创建标准,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建设一流审计机关”的总体目标。如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局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局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和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媒体日益成为思想、信息和社会舆论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形态都发生深刻变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麦克风”的社会图景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在此背景下,高校师生的思想空前活跃,有着很强的话语能力。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大工作创新的力度,更加讲究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首先,主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提高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水平。一方面,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网络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借力新媒体新平台,主动融入师生关注度高、使用频繁的网络社区;另一方面,必须建设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网络阵地,这样才可能在丰富思想内涵、引领价值追求、提升审美品位、增强文化底蕴上下功夫,为高校党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与领导权奠定基础。要主动走到意识形态工作前沿,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话语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度重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类网络平台,建好网络阵地,通过平等对话和高质量的发言,引导青年,赢得青年。

其次,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升青年学生的认识水平和面对不良信息时的“免疫力”。北京大学通过整合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资源,规划建设全校性的“网络教研室”,着力推动网络素养教育进入课堂教学,将其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一方面“系统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的传统形式,全面、系统、深入地解读网络社会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规律;另一方面“深度启发”,通过课堂互动、案例讨论、小组报告、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讲授要点,以加快养成网络社会中健康发展的基本技能和素质。

第三,进一步健全舆情综合防控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舆情搜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应急预警机制、应对处置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等,切实提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应对能力,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近年来,北京大学建立了24小时舆情报送值班制度,设立专门队伍,使学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舆情动态,第一时间研究对策,第一时间开展工作,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力争先行一步,尽早采取措施,确保有效控制和减少负面言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第四,正确区分政治问题与学术问题、政治问题与具体利益诉求问题,采取不同的应对思路和策略。近年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网络上推波助澜,把学术问题和群众的个别利益问题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联系,最终把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对网络舆论和社会思想共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此,要沉着冷静应对,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学术问题,要实事求是,加强引导,注意处理好学术与政治、淡化与泛化、堵与疏的关系。对社会问题,要客观全面,具体分析,不能把由个别利益诉求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一概说成是敌对势力的煽动和破坏。对政治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对触及党和国家的原则、底线的言行,要及时、有效、坚决地进行斗争。

局意识形态工作总结篇【二】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系着党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是广大党员武装头脑的工具,可以说意识形态有多深入,党员党性就有多强,意识形态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天马行空、飘忽不定,它是以广大党员为抓手,以宣传思想工作为载体,是有骨有肉,有血有气的。意识形态的骨就是广大党员,肉就是宣传思想工作。现将本人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

局党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机关综合目标考评,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党组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制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局党组会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分清主流支流,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二、狠抓学习教育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党中央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狠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抓党员春训。组织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3月18日,邀请市纪委书记、监察局局长赵仁国同志作题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全面依规从严治党》专题辅导报告,重点解读了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组织开展“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集中学习。局机关党委以“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为主题,分别组织下辖11个党支部、283名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和党的纪律规定及党的光辉历史等知识、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采取个人自学、专家授课、集中研讨、检查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扎实开展理论学习。三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各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带头到各联系企业支部讲党课,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是开展第十六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5月12日下午,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参观市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充分认识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的重要性、严肃性,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五是专题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12月18日,邀请市委党校校委委员、调研科科长肖全俊作题为《坚持五大发展 决胜全面小康》的专题讲座,肖老师从“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全面小康新的目标要求以及展望2020年呈现的面貌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三、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落实“书记讲堂”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开展书记上党课活动。二是抓好道德建设。设立道德讲堂,通过学唱道德歌曲、诵读道德经典、宣讲典型事迹、发善心等采用4+X模式,强化道德理念,弘扬道德风尚。组织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系列活动;组织观看“宜昌市道德模范基层宣讲”视频;组织学习《崇德枝江—道德模范和好人好事》。开展“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推荐了湖北省劳动模范杨良青,并组织学习“拥军奶奶”毛成秀先进事迹,由我局职工撰写的《一片丹心献军营》在中国文明网好人365 栏目全文刊载;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为孝老爱亲模范周元玉评议、投票。三是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和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由三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在宜昌论坛、微信、微博等载体上传播文明精神。四是营造人人参创的氛围。通过召开会议、播放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动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地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网站、报纸等媒体,积极宣传活动动态和好的做法,提升干部职工参创热情。把握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召开节前提醒会,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全局干部职工无违法违纪案件、无行政责任事故、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立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认真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依托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网,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公开本单位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等相关信息,全年党务政务公开网共更新信息216条。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建立重大政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全年对外宣传管理到位,在网络、报刊报刊无负面新闻。

第四篇: 民政局意识形态

市民政局意识形态工作上半年情况报告

2018年上半年,中共昌都市民政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意识形态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加强学习,强化担当,切实把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放在心上,把抓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有力的政策措施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位

1、领导班子思想统一。党组及时组织班子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层层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市有关文件以及全市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要求各部室、事业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好,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一把手”亲自抓。党组切实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党组书记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牵头抓总、靠前指挥,做到“三个带头”“三个亲自”,即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指导,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

3、落实“一岗双责”。党组根据工作分工,明确分管组织宣传的副局长具体抓,职能部室详细抓的管理机制,指导和推动全局把意识形态工作要求融入工会工作,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工会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其他副局长根据工作分工,按照“一岗双责”抓好分管科室的意识形态工作,同时充分调动各科室抓意识形态工作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履责,切实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其他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4、建立定期研判机制。党组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求,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同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党组一年两次听取意识形态工作汇报,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及时通报全局职工中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切实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

(二)强化理论学习,确保理论武装到位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通过组织民主生活会、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等方式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上来,不断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先后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同时,下发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通知,及时对各党支部学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引导广大干部加深对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加强对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进一步打牢思想根基,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学以致用,加强对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研究阐释,在不断学习中打开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打开了胸襟,切实把学习成效落实到推动工作上,落实到提高能力上,落实到勇于担当上。

2、开展多种形式专题讨论。党组根据市委安排,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认真组织、精心策划好专题讨论,每次讨论都落实好中心发言和党员干部讨论发言。同时建立每周四下午学习日制度,各支部举办各类座谈会、宣讲会,开展专题讨论和心得交流活动,加强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真正用科学理论武装人,引导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二、存在的问题

总结工作,虽然做了许多,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舆论引导形式单一,方法载体有待创新,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二是重大典型挖掘不够,重大主题报道形成不成系列,持续效果不强;三是应用网络新媒体积极正面引导的意识和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市委部署,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把各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做到不放手、不松手、不缩手,推动主体责任深化、细化、实化,推动全局意识形态工作开创新局面。

中共昌都市民政局党组

2018年6月18日

第五篇: 民政局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列表

这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的列表。许多将其政治行动与建立在上。在中,一个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确信的,此伦理来自于、、或更大团体的、原理原则、、或,解释社会该如何运作、提供社会秩序的一些政治上、文化上的蓝图。一个政治意识形态主要有关于自身如何分配以及行使权力的界限为何。某些政党非常紧密地遵循着一个明确的意识形态;
其他政党也许采取较宽广的视野,接纳一些相关连的意识形态之集合,而非特别恪守其中之单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一部分原因是有时候因自身关注利益而行动的“道德的企业家”造成对大众的影响。

政治意识形态有两个特点:

1.目标:社会应该如何运作或被组织起来。

2.方法:为了达到该目标最适当的方法。

一个意识形态是众多思想的集合体。以典型来说,每个意识形态相当于其确信的思想内容,包含其所认定关于最好的(例如、)与最好的(如、)等议题。有时候同一个字词同时被用于定义一个意识形态与该意识形态的主要思想。例如,“社会主义”可 能连结到一种经济体系,或者它可能连结到一个支持此经济体系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也时常经由的定位作为自身识别(诸如、或),虽然这方式常引发争议。最后意识形态可以从政治策略(如)与可成为政党建立基础的单一议题(如或)作出区分。

本列表试图将实际政治生活中可见的许多意识形态区分为数个类组;
每个类组包含了互相关连的数个意识形态。类组标题与该类别中最广为人知的意识形态名称有关。类组的名称不必然表示存在阶层顺序或是由此一意识形态发展出其他意识形态,而仅是揭示议论中的数意识形态在实际上、历史上与思想体系上相互有关连之事实。须注意,一个意识形态可属于数个类组,且在各相关的意识形态之间往往有相当多的重叠区块。并且请记得,一个政治标签的意思可能在各国家以及平常在意识形态组合签署了立场的各政党之间相异。

本列表是按照英文原文字母顺序排列的。因此将一意识形态置于另一意识形态之前不表示前者比后者重要或大众化。

无政府主义(Anarchism)[]

一般无政府主义[]

∙(Anarchism)

∙(Anarchism without adjectives)

∙(Anarcho-pacifism)

∙(Black anarchism)

∙(Illegalism)

∙(Left anarchism)

∙(Post-anarchism)

∙(Post-colonial anarchism)

∙(Post-left anarchy)

∙(Provo)

∙(Right-anarchism)

环境保护无政府主义(Environmentalist anarchism)[]

∙(Anarcho-primitivism)

∙(Green anarchism)

个人无政府主义(Individualist anarchism)[]

∙(Agorism)

∙(Anarcho-capitalism)

∙(Freiwirtschaft)

∙(Geolibertarianism)

∙(Inclusive Democracy)

∙(Individualist anarchism)

∙(Market anarchism)

∙(Mutualism)

∙(Participatory economics)

宗教无政府主义(Religious anarchism)[]

∙(Buddhist anarchism)

∙(Christian anarchism)

∙(Islamic anarchism)

∙(Jewish anarchism)

社会无政府主义(Social anarchism)[]

∙(Anarchist communism)

∙(Anarcha-feminism)

∙(Anarcho-syndicalism)

∙(Anti-fascism)

∙(Collectivist anarchism)

∙(Social anarchism)

∙(Social ecology)

其他无政府主义[]

∙(Autarchism)

∙(Autonomism)

∙(Indigenism)

∙(Infoanarchism)

∙(Insurrectionary anarchism)

∙(Makhnovism)

∙(National-Anarchism)

∙(Panarchism)

∙(Platformism)

∙(Propertarianism)

∙(Voluntaryism)

∙(Workerism)

保守主义(Conservatism)[]

一般保守主义[]

∙(Conservatism)

∙(Conservative liberalism)

∙(Cultural conservatism)

∙(Liberal conservatism)

∙(Libertarian conservatism)

∙(National conservatism)

∙(Neoconservatism)

∙(Paleoconservatism)

∙(Social conservatism)

区域差异[]

∙(Conservatism in Australia)

∙(Conservatism in Canada)

∙(Conservatism in Colombia)

∙(Conservatism in Germany)

∙(Conservatism in North America)

∙(Conservat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其他[]

∙(Agrarianism)

∙(Bioconservatism)

∙(Black conservatism)

∙(Civic Conservatism)

∙(Christian democracy)

∙(Communitarianism)

∙(Fiscal conservatism)

∙(Green conservatism)

∙(Latin Conservatism)

∙(Right-libertarianism)

∙(Roman Catholic conservatism)

∙(Theoconservatism)

∙(Traditionalist conservatism)

环境保护主义(Environmentalism)[]

∙(Anarcho-primitivism)

∙(Bright green environmentalism)

∙(Deep ecology)

∙(Eco-capitalism)

∙(Ecofascism)

∙(Ecofeminism)

∙(Ecologism)

∙(Eco-socialism)

∙(Environmentalism)

∙(Free-market environmentalism)

∙(Green anarchism)

∙(Green conservatism)

∙(Green liberalism)

∙(Green libertarianism)

∙(Green politics)

∙(Green municipalism)

∙(Green syndicalism)

∙(Social ecology)

女性主义(Feminism)[]

一般女性主义[]

∙(Anarcha-feminism)

∙(Cultural feminism)

∙(Ecofeminism)

∙(Feminism)

∙(Individualist feminism)

∙(Lesbian feminism)

∙(Liberal feminism)

∙(Marxist feminism)

∙(Postmodern feminism)

∙(Psychoanalytic feminism)

∙(Radical feminism)

∙(Separatist feminism)

∙(Socialist feminism)

∙(Womanism)

妇女神学(Religious feminism)[]

∙(Religious feminism)

∙(Christian feminism)

∙(Islamic feminism)

∙(Jewish feminism)

∙(Post-Christian Feminism)

反女性主义(Antifeminism)[]

∙(Antifeminism)

∙(Masculism)

自由主义(Liberalism)[]

一般自由主义[]

∙(Classical liberalism)

∙(Conservative liberalism)

∙(Economic liberalism)

∙(Liberal feminism)

∙(Liberalism)

∙(Market liberalism)

∙(Neoliberalism)

∙(Ordoliberalism)

∙(Paleoliberalism)

∙(Social liberalism)

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

以两度空间图表显示自由意志主义在政治光谱的位置。

∙(Agorism)

∙(Anarcho-capitalism)

∙(Geolibertarianism)

∙(Georgism)

∙(Left-libertarianism)

∙(Libertarianism)

∙(Minarchism)

∙(Objectivism)

∙(Paleolibertarianism)

∙(Privatism)

∙(Neolibertarianism)

激进主义(Radicalism)[]

∙(Radicalism)

∙(Republicanism)

其他自由主义[]

∙(Anarcho-liberalism)

∙(Anti-communism)

∙(Cultural liberalism)

∙(Individualist feminism)

∙(Live liberalism)

∙(Progressivism)

∙(National liberalism)

民族主义(Nationalism)[]

一般民族主义[]

∙(Internationalism)

∙(Liberal nationalism)

∙(Nationalism)

∙(Romantic nationalism)

国家主义(Statism)[]

∙(Fascism)

∙(Italian fascism)

∙(Japanese fascism)

∙(Japanese militarism)

∙(Militarism)

∙(National Socialism)

∙(National syndicalism)

∙(Nazism)

∙(Peron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ate capitalism)

∙(State socialism)

∙(State Socialism)

∙(Statism)

∙(Strasserism)

第三位置主义(Third Positionism)[]

∙(Fascism)

∙(Italian fascism)

∙(Japanese fascism)

∙(National-Anarchism)

∙(National Bolshevism)

∙(National syndicalism)

∙(Nazism)

∙(Neo-fascism)

∙(Neo-Nazism)

∙(Peron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rasserism)

∙(Third Positionism)

法西斯主义(Fascism)[]

∙(Austrofascism)

∙(Brazilian Integralism)

∙(Clerical fascism)

∙(Falangism)

∙(Fascism)

∙(Greek fascism)

∙(Italian fascism)

∙(Iron Guard)

∙(Japanese fascism)

∙(Nazism)

∙(Neo-fascism)

∙(Neo-Nazism)

∙(Rexism)

∙(Ustae)

∙(ultra-nationalism)

∙(ZBOR)

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

∙(Zionism)

∙(Labor Zionism)

∙(Religious Zionism)

∙(Revisionist Zionism)

统一运动[]

∙(African socialism)

∙(Arab socialism)

∙(Pan-Africanism)

∙(Pan-Arabism)

∙(Pan-European nationalism)

∙(Pan-Iranism)

∙(Pan-Slavism)

∙(Pan-Turkism)

区域差异[]

∙(Gaullism)

∙(Irish Nationalism)

∙(Irish Republicanism)

∙(Peronism)

∙(Baathism)

其他民族主义[]

∙(Arab nationalism)

∙(Black nationalism)

∙(Chinese nationalism)

∙(Corporatism)

∙(Cultural nationalism)

∙(Euroscepticism)

∙(Left-wing nationalism)

∙(National syndicalism)

∙(Pan-Celtic)

∙(Patriotism)

∙(Producerism)

∙(Queer nationalism)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White nationalism)

∙(即)(Kimilsungism、Juche)

宗教信仰(Religion)[]

一般宗教主义[]

∙(Religious feminism)

∙(Religious socialism)

佛教[]

∙(Buddhist anarchism)

∙(Buddhist socialism)

基督教[]

∙(Christian anarchism)

∙(Christian communism)

∙(Christian democracy)

∙(Christian feminism)

∙(Christian socialism)

∙(Clerical fascism)

∙(Dominionism)

∙(Liberation Theology)

∙(Political Catholicism)

∙(Popolarismo)

印度教[]

∙(Hindu nationalism)

伊斯兰教[]

∙(Islamic anarchism)

∙(Islamic democracy)

∙(Islamic fundamentalist)

∙(Islamic socialism)

∙(Islamism)

犹太教[]

∙(Jewish anarchism)

∙(Jewish feminism)

∙(Religious Zionism)

锡克教[]

∙(Khalistan movement)

社会主义(Socialism)[]

一般社会主义[]

∙(Socialism)

修正社会主义(Reformist socialism)[]

民主社会主义(Democratic socialism)[]

∙(Austromarxism)

∙(Bernsteinism)

∙(Democratic socialism)

∙(Fabianism)

∙(Reformism)

∙(Marxist revisionism)

社会民主主义(Social democracy)[]

∙(Market socialism)

∙(Neosocialism)

∙(Social democracy)

∙(State socialism)

∙(State Socialism)

∙(Third way)

区域差异[]

∙(African socialism)

∙(Arab socialism)

∙(Bolivarianism)

∙(Labor Zionism)

∙(Melanesian social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宗教社会主义(Religious socialism)[]

∙(Religious socialism)

∙(Buddhist socialism)

∙(Christian socialism)

∙(Islamic socialism)

∙(Liberation Theology)

其他修正社会主义[]

∙(Social capitalism)

∙(Socialist feminism)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

革命社会主义(Revolutionary socialism)[]

一般革命社会主义[]

∙(Communism)

∙(Revolutionary socialism)

马克思主义(Marxism)[]

∙(Anti-Revisionism)

∙(Autonomist Marxism)

∙(Castroism)

∙(Council communism)

∙(De Leonism)

∙(Eurocommunism)

∙(Guevarism)

∙(Ho Chi Minh Thought)

∙(Hoxhaism)

∙(Kautskyism)

∙(Left communism)

∙(Leninism)

∙(Luxemburgism)

∙(Maoism)

∙(Marxism)

∙(Marxism-Leninism)

∙(Marxist feminism)

∙(Marxist humanism)

∙(Neo-marxism)

∙(Orthodox Marxism)

∙(Situationism)

∙(Stalinism)

∙(Titoism)

∙(Trotskyism)

∙(Western Marxism)

无政府革命社会主义(Anarchism)[]

∙(Anarcho-syndicalism)

∙(Collectivist anarchism)

∙(Anarchist communism)

∙(Eco-socialism)

∙(Social anarchism)

∙(Social ecology)

∙(Individualist anarchism)

其他革命社会主义[]

∙(Distributism)

∙(Guild socialism)

∙(Libertarian socialism)

∙(National Socialism)

∙(Syndicalism)

∙(Utopian socialism)

∙(National Bolshevism)

注释[]

1.《个人自由(Individual Liberty)》

2.《无政府读者(The Anarchist Reader)》

3.互助主义组织()

参见[]

推荐访问:民政局 意识形态 合集 民政局意识形态范本(合集) 民政局意识形态 民政局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