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规划】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5-16 18:09:01 阅读:

内容摘要: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三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实现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目标的关键时期。制定

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三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实现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目标的关键时期。制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信规划】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供大家参考。

【工信规划】天津市工业发展\


天津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实现“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三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实现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目标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工业“十一五”规划对于保持工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提升工业的发展水平、构筑工业的新优势至关重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紧抓住滨海新区更大规模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继续调整和优化结构、进一步扩大总量规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在优势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一、“十五”时期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经过八年嫁改调和“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的总量、速度、结构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从1994年实施嫁改调以来到2005年十二年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5.3倍,年均增长18.5%,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3.7%,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0%、GDP的50%、税收的60%、利用外资的70%、出口的80%以上都来自于工业,工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拉动和支撑力量。

特别是“十五”期间,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致力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围绕加快发展、做大总量、形成新的优势产业集群,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前沿,不间断地上了一批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使工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进一步扩大,结构继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目标,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跃上新台阶

“十五”期间,全部工业总产值由3081亿元增加到7100亿元,增长1.3倍,年均递增21.6%,比“九五”期间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606亿元增加到6774亿元,增长1.6倍,年均递增23.7%;工业增加值由747亿元增加到1885亿元,增长1.5倍,按可比价年均递增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630亿元增加到1783亿元,增长1.8倍,按可比价年均递增19.5%。工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九五”期间的45.6%上升到51.4%,提高了5.8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13位,在四个直辖市中居第二位,分别比“九五”末前移1位;占全国工业的比重由2.48%提高到2.7%,天津作为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优势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十五”期间,制定和实施了《天津工业建设12大产品基地规划纲要》和《天津市优势工业发展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地推进以提高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的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重点发展市场空间大、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化工、现代冶金、医药、新能源及环保六大支柱产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和移动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白色家电、绿色电池等十二大产品制造基地,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优势产业为主要支撑和拉动力量的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8.6%提高到31.6%。优势产业产值达到4851亿元,增长23.3%,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71.6%,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6%。电子信息、现代冶金、化工成为超千亿元的大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通过对外开放高速成长,产值由654亿元增加到1783亿元,增长1.7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6.3%,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手机产量突破6000万部,达到6319.8万部。汽车行业成功实现了与一汽的战略重组和与丰田公司的全面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从1.0-3.0全系列梯型产品结构,汽车生产能力突破40万辆,轿车产量达到32.6万辆,经济型轿车产销量稳居全国第一。冶金行业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装备、工艺、技术、产品水平全面提升,无缝钢管产量达到175万吨,全国第一、钢管公司进入世界同行业四强,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基地基本形成。化工行业通过技术改造,百万吨级PVC基地提前一年建成,原油产量突破1700万吨,随着乙烯炼化一体化、天碱搬迁改造项目的开工建设,揭开了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的序幕。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稳步发展,规模和效益分别居全国第七和第六位,中药现代化居全国领先水平,医药集团成为全国同行业第四大集团,中新药业、天士力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现代化骨干集团,培育了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销售收入过5亿元的中药和新康泰克、芬必得、寿比山、大输液、皮质激素、干扰素等一批化学原料药与制剂、生物工程药大品种产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年均速度超过40%,主要产品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产品门类最全、研发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绿色电池生产基地。初步建成了中国北方环保科技产业基地。纺织行业实施了整体东移改造。同时,以丰田二工厂、三工厂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建工业项目和以现代中药园为代表的240户东移企业落户滨海新区,初步形成了开发区和西青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基地、海河下游钢铁工业基地、开发区的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保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的纺织服装基地等,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技术改造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全市工业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用高新技术及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共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829个,比“九五”期间(539项)增长了2.4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5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89%,工业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6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净增37.8亿美元,增长1.34倍。工业投资的70%投在了优势产业,其中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38.5%。三星手机扩能、PVC扩能、丰田花冠、皇冠和锐志中高档轿车、钢管二期及三期工程、天钢东移改造、华立达搬迁改造、锂离子电池扩能等一大批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使我市工业整体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截至2005年,累计拥有国家级与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13家;企业级技术中心2600家。“十五”期间企业共申请专利14959件。一批关键工艺和技术取得新的突破,钢管公司与世界顶尖企业联合开发了三辊在线脱棒连轧技术,使无缝钢管生产装备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并已经开始技术输出;大沽化工厂自主开发的PVC优化工艺和热水入料新工艺,使产量提高50%以上,并在全国推广。医药集团自主开发的GCLE中间体,打破了日本多年的技术垄断,结束了我市没有头孢类抗生素的历史。一汽夏利股份公司,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夏利”整车开发和生产平台,使老产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手表集团自主开发了陀飞轮表,使我市机械手表加工制造达到国际水平,天津“海鸥”为中国手表走向世界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四)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十五”期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由2657亿元增加到6865亿元,增长1.6倍,年均递增20.9%;实现利税由274亿元增加到761亿元,增长1.8倍,年均递增22.6%,其中实现利润由165亿元增加到520亿元,增长2.2倍,年均递增25.8%,超过生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3个百分点。平均产销率99.4%,销售利润率由6.2%提高到7.6%,净资产利润率由12.8%提高到20.8%,提高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30提高到215,提高85个点,资产负债率由64.6%下降到58.9%,降低5.7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由5.2万元/人增加到15.5万元/人,年均递增24.4%。

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消除污染、淘汰落后作为改造的重点,走出了一条投入少、产出高、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水平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冶金行业淘汰了247万吨落后生产能力,高耗水的造纸行业全部退出,纺织行业淘汰落后设备288台套;碱渣、钢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昔日的三座大山已经变废为宝;海水淡化、中水回用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十五”期间,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26吨标准煤下降到1.58吨标准煤(2000价),累计下降30.1%,年均下降6.9%。2005年,全市电力弹性系数继续保持在0.88的合理水平;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45吨标准煤(2005价),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列第三位;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29.4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3%,几项指标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五)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实现和谐发展

我们认真实践党的宗旨,坚持“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始终着眼于中低收入的大多数群众,尽心竭力把涉及职工生产生活的事情办好,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使工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工业战线的每一名干部职工,使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业战线进一步体现。从1994年-2005年工业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增长4.4倍,年均增长15.2%,达到2.28万元。工业每年通过发展生产、不断新上项目、增加新品种等措施,新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全部从业人员已达到190余万人。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一批工厂成为靓丽的景观;涌现出钢管公司、天士力集团、第六中药厂、光电集团等一批以人为本、既重视经济发展、又注重提高人的素质的和谐企业。与此同时,注重对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弱势群体的关心,每年都拿出资金,用于帮扶困难职工、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救助和困难企业退出职工分流安置等实际问题。至2005年底,工业企业的45万名退休职工统筹项目外退休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有7.5万名困难企业“4050”人员享受到“灵活就业保险补贴”,补贴金额3亿元。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狠抓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稳定的好形势已经连续保持了五年。

虽然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与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的目标相比,与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起拉动和带动作用的要求相比,工业的总量规模还不够大,产业的辐射和带动力还比较弱,布局还不尽合理,创新和消化吸收的能力还不够强,发展也还不够平衡。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进一步增强紧迫感,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综观国内外发展大势,展望天津的未来,工业发展既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也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工业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工业经济转到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的健康发展轨道上来。必须依靠扩大开放和技术进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工业的结构;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消除体制障碍,重塑更具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必须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必须加强宏观经济运行调控,努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因此,工业要在高基数、高台阶上实现速度快、水平高的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二)滨海新区更大规模的开放、开发和建设,为工业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

滨海新区要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研发和转化基地的基本功能定位,既是工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也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资金、技术、人才的聚集,有利于加快工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加快工业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快企业的改革改组,实现制度创新。能否抓住机遇,对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势紧迫。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以及刚刚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同时,这也是工业自身发展和形势的需要。一方面,“十一五”期间建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工业基地,要求我们加快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到高人一筹、领先一步、把握主动,在更大范围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高度垄断,严密封锁,牢牢把握着国际产业分工的高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为标志的自主创新,成为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没有核心技术,就缺乏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被动落后的局面。特别是随着引进关键技术难度的加大,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更需要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天津工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实力,有了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十一五”期间,如何回答好这一时代课题,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任务迫切而艰巨。

(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给工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天津是一个资源比较紧张、两头在外的加工业城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物质资源的消耗强度增加,特别是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将使能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预计到2010年,全市电力需求将达到1100万千瓦,需要新增电力至少500万千瓦;用气量在23亿立方米左右,需要新增16亿立方米,用煤量6000万吨左右,需要净增2000万吨。其中工业用量分别占70%、50%和90%,形势相当严峻。到2010年工业用水量将达到8.9亿立方米(约占全市的25%),需新增4.4亿立方米;工业用地将达到660平方公里左右(占市域土地面积的5.5%),需要净增212平方公里。此外,原油、铁矿石、原盐等重要生产资料仍处于供应紧张或需要大量调入的状况,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对下一步重点发展的化工、冶金将会带来较大影响。

三、“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高水平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着力构筑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坚持扩大开放和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建设产品一流、技术领先、规模效益明显、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二)遵循原则

1.坚持“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把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到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提高人的素质上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体现增长方式的转变。

2.坚持“八年嫁改调”的成功经验,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以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继续优化结构,构筑天津工业新优势。

3.坚持“走科技路、吃科技饭”,用技术的跨越带动生产力的跨越。追求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宁肯不上,也不欠技术水平帐。

4.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做好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转化水平。

5.坚持加快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并重,始终做到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

(三)总体目标

1.经济总量

工业总产值:2010年达到140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5%以上,比“十五”末翻一番。工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3800亿元,年均递增15%,比“十五”末翻一番。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0%,比“十五”末提高8.4个百分点。优势产业产值比重达到80%,比“十五”末提高8.4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2010年达到40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8%,比“十五”末增长1.3倍,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28%,比“十五”末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出口2010年达到490亿美元,比“十五”末翻一番,年均递增15%。

2.经济效益

实现利税:2010年达到1530亿元,年均递增15%,其中实现利润突破1000亿元,年均递增15%,分别比“十五”末翻一番。

3.运行质量

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年均增加10-15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265-290。资产负债率55%左右,比“十五”末下降3.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10年达到27万元/人;职工平均收入2010年达到4万元/人。

4.投资总量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入4000亿元以上,比“十五”时期翻一番。

工业实际利用外资:“十一五”期间累计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比“十五”时期增长2倍。

5.技术水平

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5%,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技术开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以上。围绕优势产业发展建立10个重大产业技术平台。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0家,累计达到300家,其中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累计达到30家。企业级技术中心由2600家增加到4000家。产品和工艺装备技术水平总体达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重点技术和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6.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到2010年达到1.16吨标准煤,比“十五”末下降20%。

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到2010年达到23.5立方米,比“十五”末下降2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到2010年达到94%,比“十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到2010年达到99%,比“十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

四、“十一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一)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工业要完成好五项主要任务:

1.继续优化工业结构。用“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指导新一轮嫁改调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水平。一方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力争每年提高2—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壮大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车、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使其优势更加明显。同时,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纺织、轻工等都市产业的改造步伐,提升加工制造水平。到“十一五”末,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都市型工业和区县特色工业为补充的现代工业体系。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一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级研究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和应用技术研发机构三个层面的研发体系,研究制定激发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推动自主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搭建支持优势产业发展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比重,培育更多的自有品牌,扩大品牌产品的规模和影响力。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集约化水平,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高效利用资源,推进清洁生产。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实现工业发展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构建集约型、节约型和生态型发展模式。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进行循环经济的试点。基本建成与城市文明相和谐、与社会进步相协调的工业可持续发展新体系。

4.调整产业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布局结构调整,根据工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工业用地规模,充分考虑现有各区县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现状,按照相对集中、集约发展、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对主导产业进行空间布局,明确各区县的产业定位。加大力度盘活存量资产,整合现有资源,把东移与企业改组改造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加快工业战略东移步伐,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培育郊区县特色工业,构建以滨海新区现代化工业为主、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和郊县区域特色工业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新的工业布局。

5.加快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围绕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继续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激励机制,增强中小企业活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并且扭亏无望的企业,通过建立企业退出专项基金,积极探索依法破产、关闭、注销等方式,实现尽快平稳退出市场。到“十一五”末,国有中小企业亏损面降低20个百分点以上,完成全部“壳”企业的退出。围绕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主导产品,更多地进入大产业的产业链条;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力争形成一批“小产品大市场”的小巨人企业。同时,深入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继续改善外部环境和条件,按照国家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财税、信贷、信用担保等方面予以扶持,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的创业与发展。

(二)发展重点

1.电子信息产业

发展目标:(1)总量及重点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达到3350亿元,年均增长13.4%,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3.2%,继续保持第一大支柱产业地位。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手机由6300万部增加到1亿部,显示器由800万台增加到1200万台,片式元器件由700亿只增加到1400亿只,芯片由36万片增加到150万片,数据卡由2.6亿片增加到10亿片,硅材料由65吨增加到4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半导体分立器件和硅材料生产基地。成为国内重要的高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2)研发和技术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显示技术、基础元器件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集成电路技术、智能化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生产技术、软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4%;电子产品(包括信息通信及音视频产品)待机能耗节能评价值降低10%以上;淘汰含铅、汞、镉等有害物质电子产品。

发展方向和重点:按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总体趋势,巩固无线通信、新型元器件和以显示器为代表的计算机外部设备三大优势领域,壮大发展软件、集成电路和数字视听三大增长点领域,培育光电子和汽车电子两个新兴领域,加强研发、转化和辐射功能,形成物流、出口和配套三大特色,做大做强国家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1)无线通信制造业:进一步集聚无线通信产业资源,重点支持3G手机和设备、TETRA数字集群手机及通信系统、军用通讯设备的开发和生产,扶持与手机及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相关的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链条。

(2)显示器制造业:重点支持发展100英寸以上LCD显示设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屏 (SED)等产品以及相关的新型显示器件等产品。

(3)基础元器件制造业。重点发展高速、高反压、小型、贴装化高压整流器件,高亮度大功率白光LED,新型微型电声器件,建设年产300吨的6-8寸太阳能单晶硅棒、硅片生产基地。

(4)集成电路制造业。重点支持90纳米、65纳米级IC设计及制造工艺的研发,积极发展MCM多芯片模块封装技术、CSP封装中的晶圆尺寸封装技术,加快300mm晶圆的批量生产。

(5)汽车电子器件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汽车安全及故障诊断系统、汽车信息系统、汽车舒适娱乐类产品及其相关配套零部件产业,巩固汽车线束和汽车音响产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6)光通信产品制造业。重点发展光纤预制棒、光纤接入网设备、SDH光纤传输设备、密集波分复用设备及相关的关键光电器件。

(7)软件产业。重点开发高端制造业嵌入式软件,促进数字产品整机发展;支持发展出口商品化软件、政府和企业的应用软件。

重点项目及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683亿元,重点项目主要包括:摩托罗拉、三星通信、三洋通信等公司总计投资204.4亿元的移动通信产品项目;六家重点企业总计投资15.6亿元的军用电子产品项目;中环集团、通广三星、三星显示器、三星视界、美国康宁等公司总计投资40亿元的显示器、TFT-LCD、机顶盒及其他视听设备、玻璃基板项目;中环半导体、环欧半导体材料、三星电机、三和电机、松下电子部品等公司总计投资85亿元的以片式元器件、硅材料为主的基础电子元器件项目;松下汽车电子、富士通天、摩托罗拉、日本电装、汽车研究所等公司总计投资63亿元的汽车电子产品项目;中芯国际、高芯电子、飞思卡尔、海原半导体等公司总计投资184.7亿元的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制造和封装项目;环球磁卡集团、杰普公司、金普公司总计投资23亿元的数据卡及机具项目;海泰科技发展、天津软件产业基地、东丽软件产业基地等单位投资41亿元的建设国家软件出口基地WLAN无线宽带网络建设项目等。

空间布局: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现有43平方公里,新增37平方公里。集中布局在三个成片区域:开发区西区(新增15平方公里);西青开发区(含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园区)(新增10平方公里);津南八里台工业区(新增1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以西青开发区和津南八里台工业区为中心的占地40平方公里的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汽车工业

发展目标:(1)总量及重点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达到1540亿元,年均增长28%,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0.7%。汽车生产能力由40万辆提高到100万辆,保持全国最大经济型轿车基地的地位。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由1.2万台增加到1.5万台,进入全国前两位,新增农用联合收割机5000台,汽车发动机由42万台提高到110万台,汽车变速箱由20万台提高到50万台。(2)研发和技术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5家。部分轿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研究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4%。生产企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回用率达到60%。

发展方向和重点:继续走与国际跨国公司全面合资合作的路子,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夏利系列经济型轿车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速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中高档轿车,同时积极开发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轿车。通过技术引进、联合开发等途径的改造提升,着力提高动力性、安全舒适性和环保性能,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力争每年有3-4个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具有自主品牌的1-2个,形成多品种、宽系列的产品结构,建成中高档轿车、经济型轿车、轻型车和中高档豪华客车四大整车生产基地。利用现有基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扩大汽车发动机生产能力,发展中高档轿车外覆盖件模具、自动变速器、汽车安全系统、电子自动导航定位系统等产品,加快建立汽车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

重点项目及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320亿元,主要包括: 一汽丰田、一汽夏利等公司总计投资118亿元的07款花冠等中高档轿车和X111、V210等新型夏利系列经济型轿车项目;丰田发动机、一汽夏利总计投资40亿元新增65万台中高档汽车发动机改扩建项目;约翰?迪尔公司和天拖公司总计投资10亿元的大中马力轮式拖拉机扩能和收割机产品项目;一汽夏利、客车桥、爱三汽车部件、太平洋汽车零部件、麦格纳汽车模具及零部件加工、捷喜爱汽车驱动桥和制动器、天海汽车同步器等公司总计投资77亿元的汽车变速箱、自动变速器、转向器等汽车零部件项目等。

空间布局: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现有45平方公里,新增15平方公里。集中布局在两个区域,以西青区杨柳青和开发区为中心,建设西青基地(新增5平方公里)和开发区基地(新增10平方公里)两大基地。扩建整车、发动机和关键零部件,尽快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和产业集群。

3.化学工业

发展目标:(1)总量及重点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达到327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2.7%。油气开采:原油由1780万吨增加到2800万吨,天然气由8.8亿立方米增加到12亿立方米;石油化工:原油加工能力由1000万吨增加到3000万吨,乙烯由25万吨增加到120万吨,聚氯乙烯由100万吨扩大到160万吨,聚酯由30万吨扩大到60万吨,新增PTA53万吨,轮胎由550万条扩大到1000万条。海洋化工: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为纯碱80万吨、烧碱80万吨、合成氨30万吨、甲醇50万吨等。(2)研发和技术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家。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千万吨炼化一体化及相关技术、百万吨乙烯生产工艺技术、PVC整体生产工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4%。盐的利用率由不足30%提高到90%以上,消除碱渣排放。烧碱、合成氨、离子膜液碱、乙烯、溴素综合能耗以及炼油单位能量因数能耗在“十五”末的基础上降低10%。新建大型乙烯项目吨乙烯综合能耗控制在550kg标准油以内。提高海水直用和综合利用的比例。废水COD(化学耗氧量)、氨氮、石油类等特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发展方向和重点:充分发挥原油、天然气、海盐、荒地滩涂以及临港的资源聚集优势,发挥石化工业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特点,支持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工、渤海化工集团的项目和基地建设,发展龙头产品,带动中、下游产品,构建产业链,全面调整化学工业结构。加快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扩大规模,降低消耗,提高集中度,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建成国家级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基地。在临港工业区至大港区沿海岸线形成布局合理、上下游关联紧密、公辅设施利用充分、技术一流、效益良好、带动性强的化工产业带。

油气开采:提高海上和陆地油气勘探水平,扩大开采能力。

石油化工:加快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渤海化工园、中化工新材料基地、百万吨级聚酯等大型石化项目建设,提高原油加工能力,扩大乙烯生产规模,延伸塑料、化纤、橡胶和精细化工50条产品链,发展苯乙烯、聚苯乙烯、ABS、油漆、染料、涂料、化学助剂、环氧树脂等下游产品,形成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海洋化工:加快利用石油化工改造传统氯碱等工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重点发展聚氯乙烯、重质纯碱、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等产品,提高海洋化工产业规模和能力,建成我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基地。积极开发功能性、特种专用聚氯乙烯树脂,建成国内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基地;实施天津碱厂易地改造项目,采用联碱法纯碱工艺,建成国内最大的重质纯碱出口基地和重要的一碳化工产品生产基地。

精细化工:扩大产品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加快顺酐、苯酐及其下游产品的发展,形成较强竞争能力、较为合理的产品链,建成国内重要的有机化工基地;加快轮胎与炭黑的发展,建成国内重要的工程轮胎、炭黑及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以现有技术、品牌为基础,加强技术创新,积极为重点行业搞好配套,建设一批专用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建成我国一流的精细化工生产开发基地。

技术方向:积极开发复杂结构井、多分支井、大位移定向井钻采技术;发展先进适用的千万吨炼化一体化、百万吨以上大型乙烯、新一代聚烯烃生产技术,PVC聚合和后处理技术;发展千吨级聚甲醛中试、单台顺酐2万吨、苯酐4万吨大型反应器技术;开发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广火炬气回收利用技术、离子膜烧碱技术、废渣、废液综合利用技术。积极采用联碱法代替氨碱法制纯碱。大力开发和完善稠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范围和利用量。在化肥厂、有机化工厂等推广应用循环冷却水化学处理技术。

重点项目及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200亿元,主要包括:中海油、大港油田等公司总计投资630亿元的海洋石油、陆地石油勘探开采项目;蓝星集团、中石化股份天津公司、中石油大港石化等公司总计投资470亿元的炼油能力增加到3000万吨项目;中石化天津公司、蓝星集团等总计投资550亿元的30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中石化投资的第一套100万吨乙烯项目,争取启动第二、第三套百万吨乙烯项目);中化工集团、中石化天津公司总计投资200亿元的53万吨聚合级对苯二甲酸、20万吨聚酯等石化新材料产品项目;天化、大沽化、LG化学、天碱等公司总计投资125亿元的氯碱及PVC产品、合成氨及纯碱制品项目;中河化工、天溶化工等公司总计投资18亿元的顺酐、苯酐等有机化工产品项目;海豚橡胶等公司总计投资15亿元的300万条全钢子午胎及2万吨大型工程轮胎项目;天化、大沽化、宝硕集团等公司总计投资38亿元的PVC建材加工项目;塘沽盐场投资17亿元的日产30万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项目和新加坡凯发集团投资9000万美元的日产1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

空间布局: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现有50平方公里,新增30平方公里,主要布局在滨海新区,自天津港南疆港区至大港区的区域内。先期发展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依托的大港石化基地和港化一体化的临港工业区两大基地,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位于塘沽区的天津碱厂迁至临港工业区。位于汉沽区的天津化工厂、中石化津脂公司和泰达化工小区要稳定控制,逐步调整。发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细化工,延伸产业链,发展相应的下游产品。陈塘庄工业区内的化工企业,主要有染料化学五厂、近代化学厂、有机化工实验厂、华北氧气厂等,要逐步迁出,向临港工业区集中,其原址发展都市工业。

4.冶金工业

发展目标:(1)总量及重点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达到2680亿元,年均增长17%,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8.6%。主要产品生产能力:生铁和钢产量均超过2000万吨(生铁产量2000-2300万吨;钢产量2300-2500万吨);钢材产量超过3000万吨,其中,无缝钢管260万吨,板材1420万吨,高档金属线材制品100万吨(其中:70万吨预应力钢材、7.3万吨优质钢丝绳,10.5万吨涂镀层钢丝及绞线,12.2万吨优质钢丝)。有色金属制品50万吨(电解铜10万吨,铜线杆20万吨,铜板带10万吨,铝合金型材1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技术装备水平世界领先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国内重要的高档板材和高档金属制品生产基地。(2)研发和技术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家。无缝钢管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重点高档金属制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4%。吨钢综合能耗和可比能耗,在“十五”末的基础上下降10%~20%。炼钢:生产取水量≤10m3/吨钢,水重复利用率≥93%,转炉煤气回收量≥21吨标准煤/吨钢。可回收利用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冶炼废渣实现综合利用率100%。

发展方向和重点: 贯彻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按照总量适度、精品扩大、消耗下降、重组加快的原则,继续对产品结构、工艺结构进行整体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加快钢管扩能改造、天铁板材等重大项目的建设,采用世界一流技术装备彻底改造冶金工业,抢占行业制高点。重点做细做精以石油管材、高档锅炉管材为主的钢管产业,建成以石油套管为主,以油管、钻杆等高附加值产品为辅的专业化生产的石油专用管材生产基地;加快天钢、天铁等老企业的改造,建成以冷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中厚板和不锈钢板为主的优质钢材生产基地,解决建筑、造船、汽车和家用电器的配套问题。围绕发展金属制品,全面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集中发展精品,建成以特种钢丝绳、轮胎帘线、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为主的高档金属制品生产基地。在海河下游形成上下游紧密衔接、配套完善的现代冶金工业基地。

技术方向:支持开发超纯净钢冶炼工艺技术、低温轧制技术、钢铁生产过程的全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重大共性技术)以及熔融还原炼铁工艺技术、薄板坯连铸技术等前沿工艺技术;支持开发高合金不锈钢套管、可膨胀套管、大口径厚壁专用无缝钢管及汽车用管;高强度大规格耐腐蚀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高速列车、地铁用车体铝合金型材、精密铝合金深加工制品等技术和产品以及高强度冲钢板、细晶粒钢材、高氮不锈钢等新一代钢铁材料;大力推广干熄焦技术、高炉炉顶压差发电技术(TRT)、富氧喷煤技术、煤气及蒸气回收技术、余热回收技术、蓄热技术、静电除尘技术。

重点项目及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325亿元。重点包括:钢管公司、双街钢管等公司总计投资36亿元的无缝钢管、不锈钢管及大口径焊管项目;天铁集团、冶金集团和钢铁有限等公司总计投资211亿元的冷轧板材、热轧薄板项目;天铁、钢铁有限、轧三等公司总计投资42亿元的精轧螺纹、硬线材等高档棒线产品项目;冶金集团投资38亿元的系列金属线材制品项目;有色集团总计投资23亿元的铜板带材、铜线材项目。

空间布局: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现有50平方公里,新增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海河下游钢铁工业基地(新增10平方公里),宁河开发区、北辰双街、津南葛沽、静海大邱庄四个地区维持现状,控制发展。

5.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

发展目标: (1)总量及重点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22.6%,占全市工业总量的2.8%。产业的整体规模和效益进入全国前五位,中药现代化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中药国际化;医药集团等重点骨干集团在规模和效益方面争取全国同行业第一;中新药业和天士力集团、力生制药和药业集团、华立达公司力争在中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和生物制药三个方面保持或争取全国第一。(2)研发和技术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家。中药现代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化学原料药与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4%。氨基酸原料精制产品用新水量控制在96-118m3/吨以下。大输液、地塞米松、复方丹参滴丸等产品综合能耗在“十五”末的基础上分别下降5%。循环冷却水浓缩倍率提高到4倍。

发展方向和重点:坚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工程药。充分发挥现有优势,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发展生物工程制药新品种,加快产业化进程;巩固中药现代化国内领先地位,进一步壮大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在中药国际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增加化学药新品种,加快扩大医药中间体的生产规模。创建与国际接轨的新药研发体系,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以化学原料药和制剂药深加工为主体、以现代生物制药和天然药为两翼的产业格局。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在化学原料药与制剂方面,实施一体化、同步发展战略,建成一批公共技术研发平台,重点建设“三素一酸”(即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和治疗心脑血管、糖尿病及肿瘤等大病种药物生产基地,加速开发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一、二类化学新药的研制。在中药现代化方面,继续运用现代化手段提升中成药产品,着力开发中药新型药和中药二次开发技术,加快缓控释滴丸、速释滴丸以及透皮吸收、靶向或定位释药等新型制剂的开发,建立和完善超临界萃取中药提取和滴丸制剂、中药粉针剂和标准药材四大生产基地。在生物技术方面,重点发展基因工程、酶制剂等生物制药产品,加快干扰素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建立以冻干粉、水针和粉针为主要剂型的生物工程制药基地,积极开发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体外快速诊断生物试剂和抗艾滋病膜融合抑制剂,实现产品多元化;推进基因芯片、生物药物的产业化进程,把生物工程制药产业做大做强。将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产业培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

重点项目及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34亿元,主要包括:津康制药、力生制药、天药股份、天安药业、中津制药等公司总计投资29亿元的头孢类抗生素及中间体、皮质激素、氨基酸、维生素等化学原料药项目;中美史克、津康制药、力生制药、中央药业等公司总计投资24亿元的化学制剂药产品项目;中新药业、天士力、格斯宝药业等公司总计投资29亿元的紫龙金、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黄芪多糖等中药产品扩能项目;金耀集团、华立达、天士力、医药集团等公司总计投资21.8亿元的a-2b干扰素、系列化疗药物、多西他赛、疫苗、尿激酶原、发酵类产品等生物制药项目;中天元药业、茂祥药业、扶康素等公司投资20亿元的新型抗生素、呼吸系统治疗药物、心脑血管药物、西夫韦肽(治疗艾滋病新药)项目等。

空间布局:根据医药产业占地不多、技术密集的产业特点,实施相对集中的布局原则。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其中:现有20平方公里,新增19平方公里。比较集中的布局是四个区域,开发区及西区(其中西区新增5平方公里),北辰工业区(新增5平方公里);静海天宇科技园(新增5平方公里),发展发酵类产品;保税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新增4平方公里)。

6.新能源、新材料及环保产业

发展目标:(1)总量及重点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33%,占全市总量的1.5%。主要产品生产能力:锂离子电池5亿只、镍氢电池5亿只、光伏电池110MW、燃料电池(含金属空气电池)11万kVAh、电池正负极材料1万吨、专用高档隔膜材料1800万平方米、电解质200吨、建材化太阳能热水板30万平方米、风力发电设备800MW。 (2)研发和技术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0家。新型电池及材料技术、膜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纳米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发、环保成套工艺及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动废旧铅酸电池及失效电池再生修复技术和废旧轮胎、玻璃回收利用技术产业化、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技术产业化。

发展方向和重点: 新能源产业依托科研优势,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实施资源整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绿色电池产业研发、生产、经营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储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光伏电池(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等)、燃料电池及关键电池材料,加快产业化进程,培育若干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企业,形成以重点企业为龙头的产业群,提高产业关联度,力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建成国家“绿色”电池产业基地。环保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整体设计和承揽工程项目为龙头,通过移植、应用、融合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在环保技术、装备和材料领域、清洁生产及综合利用领域、环境服务领域取得大的突破。重点开发生产污水处理以及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成套设备、环保新材料,积极扶持废弃物处理装置和资源化技术设备的生产,巩固国家环保产业基地的优势地位。同时,整合环保产业优势资源,扶植具有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和管理一体化能力的总承包公司,发挥聚集效应,引导中小型环保企业向专、精、尖方向发展。

技术方向:支持开发超高比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大面积制备关键设备。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利用装置、潜水泵和地源热泵等地热回收利用装备、风力发电关键设备制造技术、纳米级高强度抗菌PVC材料、重组合异种骨、高抗污染膜、反渗透膜,先进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成套装备,废家电(电脑)回收处理和报废汽车拆解技术等技术和产品。

重点项目及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104亿元。主要包括:力神公司投资30亿元的锂电子电池扩能改造、电池配套零配件产业化以及国家级锂电池研发中心电源检测中心建设、燃料电池产业化项目;京瓷公司投资2亿元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津能投资公司投资8亿元的30MW柔性非晶硅太阳光电池项目;巴莫科技公司投资5亿元的特种功能电池用正负极材料产业化升级项目;百利环保、清华德人、东方暖通、膜天膜等公司总计投资16亿元的锅炉烟气脱硫设备、中水回用设备、尾气净化催化剂等环保设备生产项目;西班牙歌美莎公司投资8000万美元的风力发电设备项目;合佳奥绿思环保公司投资9亿元的有害废弃物焚烧装置项目;爱尔建材、国环页岩、大通铜业、裕川建材等公司总计投资10亿元的混凝土砌块、页岩粉煤烧结砖、废旧轮胎制造精细胶粉、再生资源利用等综合利用项目。

空间布局: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现有17平方公里,新增13平方公里。集中布局三个区域,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其华苑二期(新增5平方公里),主要发展绿色电池及燃料电池等;津南环保产业园,主要发展污水处理等环保设备;静海子牙环保产业园(新增8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国家七类废物拆借和以此基础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

7.装备制造业

发展目标:(1)总量及重点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达到1250亿元,年均增长15%,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7%。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数控齿轮机床及加工中心900台,数控液压机500台;螺杆泵3万台;起重机械1万台;减速机8万台;风机7000台;冰箱压缩机800万台;欧Ⅲ、欧Ⅳ柴油机12万台;机械齿轮传动产品10万套;液压件产品100万套;全数字交、直流变频装置3万台套。电梯1万台;各类工程机械产品3万台;水电设备200万KW,年产1.5-2MW级风力发电设备100台。造船能力150万吨、修船能力30万吨级。(2)研发和技术水平:以机电工业控股集团为主体搭建装备制造业创新服务平台,同时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重点成套设备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产品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3)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彻底淘汰落后机电设备和产品,节能型技术装备达到100%。电力变压器发展S11型变压器和非晶铁芯变压器,发展冰蓄冷和冷热电联产装置。

发展战略:根据天津的工业基础,走产品多元化、全面发展的道路,集中优势资源,择优支持加工母机及关键基础零部件的发展;大力发展介于原材料制造业与最终产品制造业之间的零部件、元器件和中间材料制造业等中场产业,努力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培育具有较强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能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天津的区位优势,积极并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不断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具有较强集聚与辐射功能的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发展自主品牌和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核心,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加快结构调整,振兴装备制造业。优先发展以“六大成套设备、十类重点产品” 为代表的加工母机及关键基础零部件,由零部件专业化向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功能部件发展,由单机向成套、成线、系统化发展。重点发展数控弧齿锥齿轮加工成套技术装备、数控液压机成套技术装备和激光表面处理成套技术装备等工作母机;工程机械成套设备(平地机、推土机、装载机,压实机械等筑路机械和铣刨机、冷热再生机等各类综合养护设备)、重型机械成套设备(冶金连铸、连轧成套设备、H型钢轧制成套设备、高性能直缝焊接石油套管成套设备、四辊无缝石油套管轧制设备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设备)、发电成套设备(大型灯泡贯流水轮发电机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环保成套设备(城市污水治理设备,危险废物处理设备,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设备,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反渗透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等)、输配电成套设备(110kV及以下输配电成套装备和变压器、超导限流器、互感器、断路器、开关柜、低压开关设备等主要配套元件)、橡胶机械成套设备(一次法成型子午线轮胎制造设备、挤出裁断类设备)等六大成套设备以及电梯(升降梯、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全系列电梯产品)、电气传动产品(工程型全数字交、直流控制系统、变频系统、牵引电机及拖动系统);柴油发动机(高压共轨欧Ⅲ、欧Ⅳ柴油机)、液压件(农机、工程作业机械以及汽车等领域的液压件)、压力机(大中型数控液压机和机械压力机)、高速精密机床(数控齿轮机床、数控磨床、数控车床、数控龙门铣床)、工业泵产品(螺杆泵及螺杆系列产品)、起重设备(以AS电动葫芦为核心,向起重机械、智能化物流装备及相关领域拓展)、减速机(8000系列摆线减速机、硬齿面齿轮减速机)、制冷压缩机(扎努西冰箱压缩机)等十大类产品;积极开发和鼓励发展自动药用包装机、砼(轻)聚苯夹心保温砌块成型机、自动贴片机、自动丝网印刷机、回流焊机、盾构机等重点产品。同时,大力发展船舶制造业、空港设备制造业和航空产业,扩展产业规模,成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国内一流的造修船基地。

技术方向:支持开发重型精密高效智能无切削成型技术、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成套加工技术、高压共轨电控燃油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医疗垃圾处理技术、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技术、高参数大型灯泡贯流水轮发电机组成套技术、超导限流器技术。

重点项目及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244亿元。主要包括:机电控股集团投资15亿元的以超重型数控液压成型装备、大重型压力机及液压机等高端重型装备为主导产品的重型机械产品制造基地项目,投资30亿元的以数控加工中心、齿轮加工机床、冰箱压缩机、智能机电一体化机、泵、阀为主导产品的机床通用基础机械产品基地项目;投资30亿元的以智能型柴油机、液压件、智能型低压电器、输配电成套装置为主导产品的基础部件产品基地项目;投资10亿元的以生产固体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成套装置为主导产品的环保装备成套基地项目;投资3亿元的研发中心(包括国家级检测中心、计量基地)建设项目。奥的斯电梯、空港地面设备、帝森克鲁勃公司等总计投资5.26亿元的智能化电梯、空港地面成套设备、机场设备等都市机械项目;鼎盛集团投资10亿元的工程机械基地建设项目;塑力电缆集团投资8亿元的新型电缆项目;日立公司投资5000万美元的楼宇设备项目;台湾永大电梯投资1亿元的电梯升降台项目、浙江飞跃集团投资33亿元的轻工机械加工中心项目;新港船厂、新河船舶重工等公司投资80亿元的修造船项目等。

空间布局:以北辰重型加工区、西青基础部件加工区、东丽环保工业园、华苑工程机械制造基地四大板块为支撑,以滨海新区高精装备、大重型装备为特色的产业布局。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现有20平方公里,新增40平方公里,主要布局在五个区域,静海开发区(新增10平方公里),开发区西区(新增10平方公里),在临港工业区建设船舶重机基地(新增10平方公里),宝坻开发区以及临空产业区(新增10平方公里)。

8.纺织工业

发展目标:(1)总量及重点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达到270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9%。(2)研发和技术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5家。纺织行业实现向短流程、自动化、连续化和高速化发展,产品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产品或技术赶上国际先进水平。(3)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全行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印染行业的碱液、化纤的酸液采用多效多级蒸发设备,提高传动润滑效率,降低电损,推广微机监控系统,冷源采用双效溴化锂系统。废水COD(化学耗氧量)、色度等特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发展方向和重点:通过纺织工业东移,下大力量解决原有的布局分散,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水平低,管理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以建立天津纺织新格局为目标,对现有企业进行重组和资源整合,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进行彻底改造,重点建设棉纺、毛纺、家纺、针织、印染、产业用纺织品及服装加工等功能板块,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实现重点产品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发展一批品牌产品,建设集研发、制造、营销、物流为一体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发挥聚集效应,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技术方向:支持发展熔融纺、直接纺、紧密纺、高速涡流纺、清梳联、细落联、高智能型宽幅无梭织机等技术和工艺,使无梭织机、精梳纱、无接头纱的比重达到100%。积极开发120-160支纯棉纱、200支涤棉混纺纱、纯棉大提花织物、芳纶1313、纳米新性能纤维、聚酯弹性纤维、短羊绒高支纱、羊毛拉伸、中高档服装面料的染整及产业用纺织品等产品和工艺技术。大力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成套技术和工艺串联用水节水技术,印染行业推广使用干洗机和绳状漂洗、逆流漂洗工艺。实施纺织东移10万平方米建材化太阳能热水板利用项目。推广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

重点项目及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80亿元。重点包括:纺织东移基地、田歌纺织、银海纺织等公司总计投资22亿元的棉纺项目;津英毛纺、信泰毛纺、纺织东移基地等公司总计投资12亿元的毛纺项目;津美达针织、纺织东移基地等公司总计投资12亿元的针织品生产项目;蓟县骏达纺织有限公司投资9.8亿元的纺织项目;纺织东移基地、斯必得服装等公司总计投资6.5亿元的服装项目;武清富强印染、田歌纺织等公司总计投资4.5亿元的印染及后整理项目等。

空间布局: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集中布局在空港物流加工区和宝坻区两个区域,适合都市发展的继续留在城区。

9.轻工业

发展目标:(1)总量及重点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达到1280亿元(其中:食品行业600亿元;白色家电170亿元;塑料行业165亿元,自行车行业120亿元;手表及精密机械加工55亿元,日用精细化工行业50亿元,轻工机械行业50亿元),年均增长11.3%,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9%。主要大类产品生产能力:白色家电:空调器500万台、微波炉1700万台、磁控管1600万只、压缩机1400万台、吸尘器600万台、微波节能灯1万台、新型多功能煤气灶具30万台。家居装饰产品:家具200万件,地板600万平米,地毯350万平米,皮革制品40万件套。塑料制品100万吨:包括医用塑料8.6万吨(体外循环系列产品、介入导管、人工肾及管路、医用颗粒、医用膜类制品、套装麻醉用品、生物实验用器皿、医药包装材料、特种输液器、注射器胶塞和医用防护服);包装材料46.7万吨;工程塑料及配套产品6.6万吨;农用塑料12万吨(农用覆盖产品、农用节水材料和农用种植器材等);其他塑料制品21.54万吨。印刷制品800万色令。日用精细化工产品及原料30万吨。自行车4000万辆,电动自行车600万辆。高档机械手表100万只,手表机芯3000万只。(2)研发和技术水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家。白色家电、生物发酵食品深加工、精密机械、高档五金加工等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用化学、家具等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循环水浓缩倍率提高到4倍。食品发酵废液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继续保持白色家电、手表及精密机械加工全国领先地位,做强食品工业。重点发展食品、家用电器、自行车、印刷制品、日用精细化工产品、轻工机械装备、油墨、装饰、塑料制品等名牌拳头产品和新兴后劲产品以及生物工程制品、新材料产品等高科技产品;加速淘汰照明电器、保温容器、低档文教用品、玻搪制品等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产品;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技术、工艺和装备的步伐,以产品为龙头,组建资本和技术集中度高的大型企业集团, 形成家用电器、食品、装饰业、手表、日化、家具等产品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

技术方向:重点发展节能降噪技术、健康功能技术、变频控制技术、磁控管照明技术、新型光波技术、智能杀菌技术、数字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绿色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高效生物发酵技术、个人护理品及牙化技术、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等;重点开发健康功能空调器,智能化网络微波炉,智能杀菌吸尘器,磁控管灯,高档铝箔产品,镍合金高级工具,环保家具,微生物技术生产污水和垃圾处理菌剂,陀飞轮表、三问表、万年利表、宝石精密加工设备,高档化妆品等产品。

重点项目及投资:“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272亿元。重点项目包括:LG电子公司投资10亿元的新型节能灯和煤气灶具项目; 实发集团投资15亿元的现代生物食品项目;塑料集团投资40.6亿元的整体搬迁改造项目和塑料研究所医用耗材项目;环球磁卡、新华金印等公司总计投资20亿元的印刷制品项目;隆庆集团投资15亿元的室内装饰成套用品(包括家具投资5亿元、地板投资4亿元,皮革制品和地毯投资6亿元)项目和投资30亿元的高精度金属包装制品项目;一轻集团投资8亿元的口腔清洁保健品与高级儿童护肤品项目;海鸥集团、伊萨集团等公司总计投资10亿元的世界级高档机械手表、精密机械加工等项目;河北宝硕集团投资20亿元的塑钢门窗、高档五金件项目;天津金威啤酒公司投资8亿元、年产40万吨的啤酒项目;嘉里粮油、龙威粮油、中辰番茄、河套酒业等公司投资20亿元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蓟县挂月集团、盘山啤酒厂等投资15亿元的酒精、白酒、啤酒、果酒、果醋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自行车集团投资2亿元电动自行车项目。

空间布局: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现有20平方公里,新增30平方公里,主要布局在:北辰的白色家电工业基地;在蓟县、宝坻、静海、宁河建设食品加工基地;在宝坻建立塑料工业园,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集生产加工、仓储、流通为一体的塑料加工基地。

五、保证措施

(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抓好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十一五”期间工业总量将净增700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的增量将在1400亿元以上,每年的投入只有不少于800亿元,才能确保增量目标的实现。要集中各方面资金和力量,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前沿,加速实施和策划一批大项目,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共安排了11个行业的58类项目,总投资4000多亿元,其中优势产业的投入在3000亿元左右。在项目策划和组织上,抓好四个一批:一是加快以工业十大项目为代表的一批在建项目的建设,确保按进度达产见效;二是确保一批项目新开;三是积极促成一批项目,紧盯重点在谈项目,力争早签约;四是积极策划储备一批新项目,包括产业龙头项目和配套项目。在资金筹集上,继续抓好三条渠道:企业自筹、引进外资(包括内资)、银行贷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原则,建立投融资新机制。加大协调服务,对大项目设专人跟踪服务,责任到人。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项目审批、用地、评估、资金筹措、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争取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二)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及技术平台的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转化水平

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一方面,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原动力。重点是构建国家级、市级和企业级三个级次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选择有优势的20家企业技术中心进行重点培养, 在科技投入、人才培养、研发手段建设、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加大力度,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投入率平均要达到5%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均要达到3%-4%,企业级技术中心平均要达到2%以上。另一方面,联合大专院校、国家科研单位,围绕优势产业发展,搭建高水平的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培育集成创新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六大优势产业建立汽车、中药现代化、生物技术、装备成套、绿色能源、石油和海洋化工等10个重大产业技术平台,开发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

二是明确自主创新的方向和重点,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十一五”期间,要在汽车产业的汽车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技术,模具开发及制造技术,整车技术(包括整车匹配标定技术、车身开发技术、汽车动力系统匹配及控制技术);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高反压小型贴装化高压整流器件生产技术,短波及超短波通讯技术,智能化仪表,基于嵌入式软件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技术,高端汽车电子产品生产技术;生物医药产业的中药及天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技术,长效缓释、速释、控释制剂技术;新能源产业的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冶金产业的高性能专用无缝钢管生产技术,汽车用高强度钢板开发及应用技术,高强度机械用钢、汽车用钢生产技术;化工产业的PVC新型聚合技术,单套生产能力60万吨/年以上联碱法纯碱生产技术;机械行业的贯流及抽水蓄能水力发电技术,精密、超精密和高速、超高速加工技术,同位素分离技术等方面,实现自主创新的突破。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一方面,巩固做大老品牌,以品牌产品为龙头,将相关产品、相关企业进行整合,实现品牌共享,做大“夏利”、“天士力”、“蓝天”、“郁美净”、“海鸥”、 “飞鸽”、 “大桥”、“天立”、“应大”和“米盖尔”等老品牌,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重点培育一批新品牌,包括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中环”、“百利”、“津药”、“天药”、“尼比欧”等产品品牌;培育“钢管公司”、“达仁堂”、 “实发”、“金耀”、“赛象科技”等一批企业品牌。力争用3-5年时间形成20个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三)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继续走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实现加快发展的路子。按照以往的经验,工业“十一五”期间4000亿元的投入仍会有近一半来自外资,同时引进新技术、新产品依然是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将会给工业更大规模地利用外资和内资带来新的机遇。因此,“十一五”期间,重点和关键是要抓住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多种形式的中外合资,积极探索利用跨国并购等新方式,吸引外商购买、兼并、重组国有工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鼓励外资投向工业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基础工业,一方面积极引导现有合资企业和外资项目通过横向、纵向延伸产品扩大合资合作领域和规模;一方面积极引进龙头项目的外方配套项目,形成集群优势,再一方面围绕构建和完善产业链引进新项目,进一步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特别要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在国内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我市在全国乃至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同时,利用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地位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各省市之间的合作,吸引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来津投资合作。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紧紧把握住天津是一个资源比较紧张、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加工业城市这一基本市情,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高度重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从突出宏观引导调控、加强监管和完善支撑体系入手,构建企业、区域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企业层面上,在继续坚决淘汰、关闭严重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耗能、耗水、排污重点企业为重点,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综合节能监测等服务,综合运用原材料替代、节约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管理和末端治理等手段,实现工艺技术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资源最大程度利用和有效减少排放,集中力量在冶金、化工、建材、纺织、机械装备、电力等领域重点推广一批节能降耗减污新技术和新工艺。对于区域和园区,要在把好项目“效益、资源、环保”三关的基础上,围绕主体产业,本着循环经济的思路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实现原材料的合理分配使用、能量的梯级利用、水和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再生使用和循环利用。在社会层次上,要充分发挥我市环保产业既有优势,通过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的有效衔接,继续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规模经营和一体化进程。“十一五”期间,建设一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六个产业链条和四个资源再生基地。一个试点园区是建设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并逐步扩大到整个滨海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六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包括:以大型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为核心,建设大港石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结合冶金战略东移和钢管、天钢集团等重点企业的发展,建设海河下游现代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北疆电厂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为重点,建设汉沽电水盐联产循环经济产业链;以纺织工业园建设为依托,建设纺织循环经济产业链;以天碱搬迁改造为依托,建设渤海化工园循环经济试点;结合塑料集团企业搬迁改造,建设废旧塑料制品循环利用产业链。四个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包括: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大通铜业有限公司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基地;建设海泰环保科技发展公司废旧轮胎再生利用基地;以现有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企业为基础,建设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基地;以静海子牙环保产业园为依托,建设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基地。

(五)加快布局结构调整,加速推动产业聚集

抓住国家支持滨海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培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大基地、大项目、大品牌的建设为抓手,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以产业链的构建为核心,围绕把规模做大、把水平做高、把成本、消耗、污染做低,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产业聚集。按照全市工业产业布局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快工业战略东移步伐,在滨海新区建成若干个行业布局集中、工艺装备先进、生产流程衔接、公用服务设施统一配套、体现聚集效益的产业集群,推动滨海新区的建设与发展。重点抓好西营门片、黑牛城片、陈塘庄片及天拖等近200户企业的东移搬迁,2006年完成50户。同时,在中心城区规划和建设都市型工业园区;引导区县工业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十一五”期间,要建成西青和八里台的微电子、西青和开发区的汽车、大港的石化和临港工业区的海洋化工、海河下游的冶金工业基地等7-8个占地20-30平方公里左右、标志工业发展实力的有规模、有水平、有气势、有形象的产业聚集区;在外环线以内建立河西陈塘、河北张兴庄、红桥光荣道、南开海泰和鑫茂、北辰天娇、西青凌庄子等10个左右都市工业示范园区;在近郊建立宝坻的京津新城、静海的子牙环保产业基地、宁河的食品、西青的辛口镇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等区县特色工业和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示范区。

(六)加快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是抓好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利用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作为平台,加大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留学人员中吸引人才的力度。努力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抓好各类急需人才的培养和现有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天津的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一大批高级技术工人。力争到2010年使技术工人的比例上升到70%,高级工以上人员占技术工人队伍的比例提高到20%。同时,切实建立一个利于拴心留人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机制。加大对于企业核心技术开发有突出贡献、起关键作用的人才的激励力度,实施高薪、期权期股、技术入股等政策,使科技人员的报酬逐步与市场价位靠近,使大企业的研究开发岗位能够稳住人才、吸引人才。


推荐访问:规划 天津市 十一五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