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5-21 20:18:02 阅读: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万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各位代表,2007年以来,是我们应对挑战、经受考验的五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万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各位代表,2007年以来,是我们应对挑战、经受考验的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万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万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万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各位代表,2007年以来,是我们应对挑战、经受考验的五年,是探索万山转型发展承前启后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特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特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沉着应对金融危机,成功战胜雪凝灾害和连年干旱,着力推动转型发展,圆满完成了万山特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保持了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预计2011年,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3.6亿元增加到9.5亿元,年均增长17.1%;人均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5322元增加到17925元,年均增长27.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由2006年的4326万元、2366万元增加到1.51亿元和7920万元,年均分别增长28.2%、27.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由2006年的2.84亿元、1.06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和3.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6 %、2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1.08亿元增加到11.1亿元,年均增长5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6542万元增加到1.5亿元,年均增长18.1%。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累计争取国家投资项目142个5.73亿元,完成项目建设103个,投资3.28亿元;五年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9个,总投资193.0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由2006年的7547万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15.2亿元,年均增长82.3%。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始终坚持优先发展工业,投入资金6.59亿元,完成了转型工业园区征地 1350亩、场地平整900亩,入驻企业达到5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5.59亿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16.5亿元,年均增长24.2 %;单位万元能耗从2006年的2.33下降为2011年的1.94,年均下降3.6%。培育壮大特色农业规模。完成了7776亩油茶、6730亩枣子、7500亩商品蔬菜、2000亩中药材和1000亩楠竹种植,形成以油茶、枣子、蔬菜等为主的优势特色种植业;不断扩大生猪、野猪、竹鼠、大鲵、绿壳蛋鸡等特色养殖业;培育壮大以和泰、龙辉、海洋科技、牧业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了由“以粮为主”向“粮、畜、菜、果”等多元化结构的转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1.26亿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2.25亿元,年均增长12.3%;特色农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从2006年5.2 %上升到2011年的15.6%,森林覆盖率达49.53%。文化旅游事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和首届“中国汞都·清凉万山”鼟锣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建成了黄家寨乡村旅游示范村。五年累计接待游客55.96万人次,旅游收入由2006年的700万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1.06亿元,年均增长26.5%。一二三产比重从2006年的20:56:24预计调整为2011年的15 :59:26,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着力完善城乡服务功能。投入资金6900万元,完成了中心广场、麻音塘休闲广场、体育馆、供水管网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城区主干道“白改黑”以及城市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等老城区公共设施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投入资金3.6亿元,新建和改造通乡公路46.9公里、通村公路257.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油路;完成了铜大高速公路万山连接线路基建设,万麻公路、万下油路改造等工程相继建成通车,完成了4乡客车站建设和高楼坪乡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试点工作,城乡居民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建成报溪110千伏变电站、城关和下溪2座35千伏变电站,变电总容量达142兆瓦,电力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实施了龙江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人饮安全、铜东灌区改造等水利工程建设,新增、恢复和改善农田灌面4.42万亩;以“三小”工程建设为契机,建成农村人饮安全115处,解决农村居民2.9万人饮水困难问题。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成农村户用沼气建设5528口和改水改厕5136户,普及率分别达60%和42.8%,硬化连户连组道路50公里,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加。实施了公务员“阳光工资”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提高了村干部报酬标准,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兑现了职工住房增量补贴。制定出台了促进就业和原贵州汞矿困难人员的相关扶持政策,扩宽就业渠道,城镇新增就业2905人次,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46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8%,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了农村青壮年就业培训力度,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 5857人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7079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12870元,年均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609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3780 元,年均增长18.6%。认真兑现惠民政策。建立健全了社会救助体系,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6亿元,其中兑现城乡低保资金9399.5万元,惠及1.72万人,实现了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五年累计完成采空危险区搬迁923户,农村危房改造6183户,异地扶贫搬迁2117户,经济适用住房268套,廉租住房2512套。进一步完善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报销各类医疗保险费用6052万元,惠及4万余人,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由2006年的81.6 % 提高到2011年的97.7%。投入资金1.43亿元,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水利扶贫建设、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强农惠农项目,认真落实家电汽车下乡、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率先在全地区免除了农业税。不断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围绕矿区社区、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拖欠民工工资等领域开展“三访”活动,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和信访风险评估。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得到较好控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优先发展教育。投入资金3930万元,大力实施“两基”攻坚工程,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地验收。积极筹措资金1970万元,探索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完成了高楼坪乡、敖寨乡、黄道乡寄宿制小学建设,启动了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开工建设高楼坪中心幼儿园。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完成了4个侗族乡综合文化站建设和2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9093座,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城区广播电视无线全覆盖等工程相继竣工。建成了1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路径工程和28个农家书屋。实现了万山汞矿工业遗产博物馆国家级免费开放,文化馆被评定为县级以上三级馆。成功举办了全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湘黔渝边区篮球邀请赛、铜仁地区老年书画展,成立了万山特区侗学研究会。完成了《万山特区志(1991-2005)》、《万山特区工业图志》的编撰和出版发行,启动《万山特区工业志》的编制工作。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投入资金362万元,新建和改造乡镇计生服务站,整合设立了特区计妇中心, 连续15年荣获铜仁地区人口计生工作“双线”目标考核一等奖,创建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顺利达标验收。2011计生年度,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分别为12.13 ‰、5.8‰、96.91%,出生人口性别比从2006年的127.41下降到2011年的111.13。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了四乡一镇卫生院和40个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建设,为各乡卫生院配置了救护车。大力实施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均等化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初步建成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国防后备力量得到加强。以民兵预备役工作为中心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国防教育双拥工作扎实有效,完成了人武部新营区建设,全面落实优抚对象政策待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规范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修订出台了政府工作规则,制定出台了项目变更管理、财政资金管理等制度,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资金的督查和监管,勤政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万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干部作风明显转变,行政效能明显提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牧业公司、粮油供销公司等国有企业改制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和新一轮特区政府机构、乡镇机构改革,完善了政府采购、部门预算、国有资产、财政资金使用等体制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和廉政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执行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特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通过了“五五”普法验收,启动了“六五”普法和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区。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88件、议案37件,政协委员提案245件,答复率为100%,落实率为83%。

五年来,全区体育、民族、宗教、人事、物价、工商、税务、统计、审计、气象、档案、人防、质监、老龄、残联、邮电、通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较好成绩。

2009年3月,我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尤其是2010年国家发改委、省人民政府相继批准转型规划后,我们抢抓机遇、迎难而上,转型工作初见成效。发展空间不断拓宽。随着铜仁地区“撤地设市”战略的实施,完成了谢桥街道办事处和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的平稳过渡,我区国土面积由原来的33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842平方公里,总人口由原来的6.55万人增加到15.78万人。产业就地转型初见成效。着力壮大汞化工、铁合金、锰系加工等传统工业产业和农业农头企业,大力培育铝材加工、镍多金属合金、新型催化剂、钾矿开发利用等接续产业,形成多种工业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实现了经济从单一的矿产开采向多元化工业集聚的蜕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税收由2006年的2554万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4800万元,年均增长13.4%。城市异地转型扎实推进。完成谢桥新区征地1500亩,完成梵净山大道(二期)3公里、铜大高速公路南互通连接线3.1公里的路基建设,楚溪大道、万山大道已完成设计征地放线、地勘等前期工作;向上争取和引进了基础设施、产业经济项目20余个;完成了9个拆迁安置区的规划工作,已正式启动2个安置区建设;1568套廉租住房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完成谢桥新区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基本完成规范化医院、示范性高中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始终坚持抓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以开放求投入,以开放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以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政、依法治区,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积极探索行政管理的新路子。

各位代表,今天的万山,正以崭新的面貌、高昂的斗志和前所未有的信心,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地委、行署和特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特区人大、政协的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奋进。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向政法干警、驻万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万山建设、为万山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风雨兼程,我们虽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产业培育和发展缓慢,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总量小。二是按照地区“撤地设市”战略的部署,谢桥新区是地级铜仁市的重要南部拓展区,而我们在人才队伍、思想观念等方面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经营和管理城市的能力亟待加强 。三是安全生产难度增大,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增强,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不少。四是政府自身建设、干部教育管理、依法行政能力、服务发展能力还需加强。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们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时期,更是我们实现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又有更多、更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一是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帮扶政策的延长,国家将继续增加西部地区的项目投入,加大对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政转移支付的帮扶力度。二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强省”、“文化立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我区建设贵州省工业重镇和黔东园林新城,加快汞工业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三是随着铜仁地区“撤地设市”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打造“铜仁城市经济圈”的力度加大,谢桥新区和转型工业园区的建设将上升到推动地级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为我区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是随着我区行政区域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全区上下盼发展、思发展、谋发展的强烈愿望,各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的创业热情,为我区更好更快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当前正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期,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些历史性机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勇气,就能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的主题,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改善民生,推动万山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实现万山资源枯竭型城市全面转型。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4%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7%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按照“产业就地转型和城市异地转型”的转型发展思路,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倾力抓好招商引资。明确各部门、各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起来,选拔引进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充实招商队伍,在全区上下努力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积极探索新的招商方式,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实施产业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一批产业链长、税利高、污染小、能尽快开工的好项目,引进一批有利于改造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扩大支柱产业的大项目,引进一批龙头项目、品牌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实现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20亿元的目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紧扣中央投资政策,主动寻找上级政策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结合点,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省级财政基建投资重点及沿海地区相关企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机遇,着重在工业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林业生态工程、城镇基础设施、交通、社会事业、节能环保、地质灾害等方面开发、包装、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继续发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精神,积极跑省进京争取更多的项目和投入。着力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建立健全在建项目管理的体制机制,继续坚持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等制度,要把项目争取工作作为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加快资金落实和项目建设,严格项目规程和资金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成效。

二、突出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加快转型工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建设转型工业园区。抓住玉铜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的发展机遇,加快工业产业发展。沿谢桥—茶店—高楼坪—万山镇一带进行工业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业、纺织服装业、新材料、石材加工、涉汞产业、铁合金、锰产业、钾产业、新型合金产业、铝材加工业等,着力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园区集约经济水平。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同时,加快园区污水处理厂、医院、宾馆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成为聚集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重要基地。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动汞化工企业走兼并重组、技术升级、产品创新的发展路子,力争建成全国最大的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汞产品检测研发中心、全国含汞废弃物处置基地、汞产品交易中心,汞化工产业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督促引导铁合金产业升级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精深加工水平,建成2家以上大、中型铁合金企业集团,力争铁合金产业年产值达到27亿元。加大锰、磷、钒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力争以锰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产业年产值达到27亿元以上。依托我省铝资源供应充足的优势,建设黔东铝产业延伸加工基地,力争年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围绕含钾页岩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将钾资源开发及利用培育成万山支柱产业,力争年产值达到5亿元。引导和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的储藏、保鲜、加工、转化和增值,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力争年产值达到4亿元。整合石材加工企业,引导走上规模化、规范化轨道,打造茶店石材加工产业城,力争年产值达到5亿元。加大白酒产业发展力度,推动年产5000吨白酒企业的发展,力争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大力发展中药材、室内装饰用品、装备制造业、建材业和纺织服装业等新兴产业,力争中药材产业年产值1亿元、纺织服装业年产值1亿元、装备制造业年产值2亿元、建材业年产值2亿元。

三、加快谢桥新区建设,推进城镇化步伐。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进一步提高规划建设水平,按照“黔东园林新城”规划体系,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谢桥新城区。加快推进城市公园、公共绿地、文化娱乐广场、水系景观、城市教育、医疗卫生、行政办公、拆迁安置区以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年均增长45%以上。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早日完成行政中心的搬迁,把新城区真正打造成为万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加速推进老城区改造,继续完善城区配套工程建设,抓好城区主干道周边危旧房改造,全面提升老城区服务工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完善周边城镇服务功能。按照在万山镇、茶店镇、高楼坪乡、下溪乡建设转型工业园区服务型城镇和在鱼塘乡、大坪乡、黄道乡、敖寨乡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的城郊经济服务型城镇的思路,用1至2年时间全面编制完成乡镇发展规划,努力形成以谢桥为中心,各乡镇为重点,辐射全区的集镇建设框架。要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入力度,加快改善鱼塘乡、大坪乡等集镇的农贸市场、供水供电、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继续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建设一批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力争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夜郎谷景区和挞扒洞景区建成湘黔知名景区,实现旅游业年接待30万人次。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支持商贸物流企业树品牌、创特色,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辐射强劲的商贸物流集散区。进一步挖掘朱砂工艺品的发展潜力,整合朱砂工艺品加工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金融服务区,大力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入驻谢桥新城区,为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提供配套完善的金融服务。促进文化大繁荣。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的功能,以汞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开发为重点,把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打造成有特色、高品位、吸引人的大型人文体验景区,纳入以梵净山为龙头的精品旅游线路,增强区域竞争软实力。加强以鼟锣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大力建设万山工业文化产业园。加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和乡镇村农体工程建设步伐,深入开展“六进村(居)”活动,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产业化扶贫、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整体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地整治等项目为支撑,整合各方面资金投入,力争建成4.8万亩油茶、3万亩枣子、4万亩竹子、1万亩中药材、1万亩商品蔬菜、1.2万亩辣椒等基地;在巩固现有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养畜,实施稻田生态养殖和库区水产养殖,建立年出栏10万头生猪、1万头肉牛、2万只肉羊、50万羽肉禽和1000亩水产养殖基地,着力提高畜牧水产业在农民现金收入中的比重。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外商和本地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经济能人投资兴办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市场潜力、有特色、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请一批农畜产品地理商标,促进农产品增值提效。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市场经纪人队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内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和通畅率,力争实现建制村通畅率达100%。抢抓国家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契机,着力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力争建成小云南中型水库、梅子溪和中洞各1座小(一)型水库及将军坡小(二)型水库。建立水利建设基金,加快完善城乡给排水体系,组织实施以茶店、鱼塘、大坪等乡镇为重点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引进急需人才,培育基础人才,争取高级人才”的思路,尽快制定出台我区人才吸引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工程技术、规划建设、教育卫生、经营管理、农业技术等各类紧缺人才;加强与有关院校的合作力度,培育一大批基础人才,改善基础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争取壮大我区科学性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一定规模的高级人才队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型产业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通过合作、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用好用活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起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通过政校合作、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支持和鼓励含钾页岩综合开发、机电产业和生态农业等科研机构落户万山。

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障工作重心由以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城乡敬老院条件,提高供养服务水平,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长效机制,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继续深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逐步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就业、就医、居住等困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机制,优化教育网点布局,建立每年50万元的教育教学激励基金,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逐步均等化服务,坚决遏制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完成谢桥新区规范化医院建设,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推行区乡村一体化管理。认真落实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围绕“双降”目标,以巩固“国优”成果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为抓手,全力提高人口素质。以消减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建立低碳、清洁、生态工业重镇为目标,加强“三废”污染综合治理,完成消减15%的重金属减排任务,统筹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建强民兵应急分队。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筹解决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深入推进“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统筹抓好审计、质监、气象、侨务、史志、档案、统计、残联、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继续深化“三访”活动,及时解决群众合法诉求。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和黑恶势力,严厉打击强包强揽、市场垄断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积极探索解决城市拆迁、土地征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社会管理问题的新机制。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塑造良好政府形象。建设法制型政府。依法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认真听取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不断改进政府工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物,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政府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培育诚信风尚。建设务实型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听取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强化实干精神,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狠抓落实,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精简会议、压缩文件,把更多精力用在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强化机制创新,积极推行政资分离、政企分开;健全行政问责机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倡导“及时高效”的工作理念,增强团结协作意识,着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履行“一岗双责”的职责,深化行政审批、财政管理、投资体制、人事制度“四项改革”,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项制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和追究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营造优良的政风行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树立“我来办、立即办、能办成”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明晰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提高服务透明度。

2012年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各位代表,2012年是铜仁地区“撤地设市”的第一年,也是万山区成立的第一年,综合区域调整,人口增加等因素,明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完成生产总值19亿元,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28%,第三产业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增长33%;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增长32%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亿元,增长2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60元,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任务;全区物价总体平稳。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工业方面:努力做大转型工业园区规模,力争使其进入省级二类工业园区。完成转型工业园区土地收储1200亩以上,启动梅子溪水库、将军坡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完成大坪乡农电网改造工程、老山口220千伏变电站的征地和项目申报工作,全面建成银泰、隆鑫、万盛、二甲醚、天然气门站、新型催化剂等重点项目一期工程。加快万山转型工业园区安置区建设步伐,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对接,吸引更多企业落户万山,确保2012年入驻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10户以上。建立工业发展基金,鼓励支持企业扩大再生产。

城镇化方面:加快谢桥新区在建工程进度,确保梵净山大道(二期)、万山大道建成通车,规范化医院、示范性高中等公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体育馆、游泳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一批房地产开发、酒店、汽车4S店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完成木杉河、凯潮溪河道景观的主体工程建设,年内完成2至3个居民小区的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万山老城区功能配套建设,完成万山汞矿工业遗产保护规划、万山汞矿遗址利用规划和万山汞矿近现代工业遗产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大国家矿山公园、夜郎谷风景区、挞扒洞景区等项目的包装推介力度,力争引进大集团、大企业进入开发。 

农业产业化方面:启动谢桥梵净山生态农业科技园和高楼坪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建和改造枣子基地8000亩、油茶基地10000亩,发展商品蔬菜基地5000亩、竹子6000亩、金银花2000亩、食用菌500亩,大力推进标准化种植示范;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生态畜牧业、枣子、油茶、蔬菜等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的包装,主动对接有实力、有能力的农业企业入驻我区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完成3000人的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完成5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马路岗、猫垅、平溪河、大坨等9座病险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谢桥街道办事处、敖寨乡、下溪乡中小河流治理。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解决农村人饮安全问题。完成鱼塘乡、大坪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任务。完成100公里通村公路通畅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成通组公路22.5公里,连户联寨道路硬化19公里,实施农村社区环境绿化、亮化工程。

社会各项事业方面: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以城乡低保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扎实推进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继续抓好异地移民搬迁工程,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抓好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寄宿制学校攻坚“三项突破”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午餐”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医护队伍规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公办医疗机构药品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购销渠道改革,深入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确保参合率达到96%以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全面提升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实现“双降”。

社会管理方面:围绕创建“平安万山”目标,加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增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和监管,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进硐盗矿和“三强”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高度重视信访和安全生产工作,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转型发展上来;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要真抓实干,创先争优,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提高行政执行力,严格落实行政负责人问责制度,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人员和“吃、拿、卡、要,生、冷、硬、推”等不良现象要坚决严肃处理,努力建设效能型政府;要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深入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努力建设廉政型政府。

做好“十大民生工程”。2012年,我们将按照“察民情、解民忧、谋民利”的要求,继续实施扶贫攻坚、就业和创业、劳动者素质提升、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向县乡延伸、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等“十大民生工程”,重点办好“十五件民生实事”:1、新增城镇就业600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0人)。2、完成公安“天网”工程。3、完成谢桥新区游泳馆、体育馆建设工程。4、完成规范化医院(一期)工程。5、完成示范性高中主体工程及鱼塘乡、高楼坪乡、黄道乡、下溪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6、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午餐”工程。7、启动谢桥新区消防大队中队营房建设。8、完成洋保田至铁门、猴栏至锁溪、谢桥至龙门坳、大坪至地幔等100公里通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9、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81个。10、启动将军坡小(二)型水库建设,解决农村0.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11、完成麻音塘、老城区体育馆片区环境治理工程。12、启动谢桥罗家湾、蔬菜园、城南驿、田坝、老山口等居民小区建设。13、完成茶店镇农贸市场改造和鱼塘乡辣椒交易市场建设。14、完成155户异地移民搬迁工程。15、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0%以上。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机遇与挑战并存,让我们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在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团结拼搏,着力建设转型工业园区和谢桥新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为万山的更好更快发展,为万山人民的幸福平安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山区 万山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