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5-22 10:27:02 阅读: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务川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一、“十一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务川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一、“十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务川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务川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务川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县人大及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自治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新型材料基地、绿色食品强县、人文旅游新区、山水园林城市、仡佬文化中心”为目标,以“七个强力推进”为抓手,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圆满完成自治县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生活改善明显的崭新局面。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五”末的10.4亿元增加到21.8亿元,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0%;人均GDP从“十五”末的3467元增加到6228元;财政总收入从“十五”末的8597万元增加到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从“十五”末的4558万元增加到1.4亿元,年均增长2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十五”末的6.65亿元增加到17亿元,年均增长20.7%。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十五”末的5.3亿元增加到12.1亿元,年均增长18.0%。大力推广普及良种良法,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8万吨左右;累计收购烟叶131万担,实现总产值8.2亿元;累计发展茶园10万亩,引进培育茶叶加工企业2家;2010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5亿元,发展草石蚕、大蒜等特色产业基地7万亩,发展药果基地1.2万亩。

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取水工程顺利完成,瓦厂坪工业广场如期开工;无水氢氟酸、萤石、重晶石、汞化工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5000吨草石蚕易地技改项目顺利完成;煤炭资源整合有序推进,沙坝电站、石垭子电站建成发电。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预计规模工业增加值从“十五”末的2150万元增加1.35亿元,年均增长44.4%。

第三产业领域增添新活力。民族文化旅游快速发展,扎实推进仡佬丹砂古寨(龙潭民族文化村)旅游景区建设,启动洪渡河、仡佬大草原旅游资源开发,成功举办“中国·贵州(务川)仡佬文化旅游节”、仡佬族吃新节、“仡佬大草原·凉快旅游周”等文化旅游活动,2010年接待游客量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18万元。新型商贸服务业不断涌现,房地产、汽车等新兴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信贷、保险、通讯等消费热点逐渐成熟。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2亿元和12.5亿元,是“十五”末的3.8倍和3.3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十五”末的2.82亿元增加到6.3亿元,年均增长17.4%。

(二)基础设施不断强化,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乡建设新突破。五年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及15个乡(镇)集镇规划修编,启动14个乡(镇)集镇改造,城镇化率从20.1%提高到30.6%,县城区人口从5万人发展到7.4万人,规划建成区面积新增7平方公里,连接老城、贯通新区、延伸东部的战略构想全面实现。完成县行政办公中心新区搬迁工作,建成县城客运站,实施房地产开发3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建设3万平方米、廉租房建设1.8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县城管道天然气项目,新区供水、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如期完工,城市公交投入营运。全面实施老城区破损街道改造工程,深入开展“整脏治乱”活动,扎实推进“双创”进程,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镇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农村面貌换新颜。五年累计实现交通建设投资3.6亿元,新建和改造通乡油路340公里、通村公路618公里,全县通车里程从“十五”末的1560公里增加到2111公里。实现全县15个乡(镇)通油路、113个行政村(居)通公路、70%的行政村通客运。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效解决17.2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青坪、三汇溪等6座病险水库治理全面竣工,新增、恢复灌溉面积8.6万亩。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2.8亿元,全县森林覆盖率从36.0%增加到48.2%。建成沼气池2.3万口,实施村庄整治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3537户、地质灾害农户搬迁160户。新建(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7座,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总投资2.9亿元。

(三)扶贫开发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五年累计争取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42亿元,实施整村推进155个。泥高乡市级集团帮扶顺利完成,茅天镇省领导集团帮扶和蕉坝乡连片开发工作扎实推进。累计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亿元以上。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十五”末的1598元增加到2830元,年均增长12.1%,全县贫困人口净减少2.5万人。累计促进城镇新增就业419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88人、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268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十五”末的6253元增加到9800元,年均增长9.4%。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明显提升

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人事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执行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以及卫生人员绩效工资,积极推进“省直管县”和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体制改革进程。成立县政务服务中心,规范行政审批程序,累计受理行政审批及服务项目13.6万件,办结13.5万件。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成功加入渝南黔北经济合作组织,成功举办“成渝地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亿元。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基础明显夯实

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亿多元,化解“普九”债务资金4000多万元;“两基”巩固提高和“普实”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查验收,务川中学成功创建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5%以上;扎实推进县人民医院争创二级甲等医院目标,有效开展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强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扩建13个乡(镇)卫生院、75个村级卫生室。出台人口计生优先优惠“十项政策”,认真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分别为9.44‰和4.46‰。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全面完成县、乡两级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扎实推进“调频广播”和“村村通”建设;龙潭民族文化村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文物保护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传统歌舞“神砂仡佬”获省少数民族文艺创作金奖,《傩魂神韵》获“韩国国际假面舞节”优秀奖;成功举办首届民族运动会,“打篾鸡蛋”、“推屎耙”获全国、全省民运会金奖。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保人数达5万余人;累计发放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470万元,发放救灾救济资金4000多万元。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事故发生率、亿元GDP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实现大幅度下降;深入推进“平安务川”创建和“五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建成县城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有效预防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提高;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和农村防灾救灾能力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环境保护、土地开发和移民工作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两个百分点。国防教育、民兵武装、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气象、老龄、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六)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行政能力明显提高

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向县政协通报工作。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累计办理人民代表议案及建议485件、政协委员提案387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积极完善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启动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立乡(镇)政务便民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建立“党务政务精细化电子监管系统”,干部职工执行能力和工作效能不断提高。

2010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净增4.5亿元,同比增长22.3%;财政总收入较上年净增6250万元,同比增长3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净增5.3亿元,同比增长44.8%;规模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净增3000万元,同比增长24.8%;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净增355元,同比增长14.3%,圆满完成自治县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五增三”发展目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自治县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埋头苦干、共克时坚的结果!是全县上下锐意创新、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的结果!五年的奋力拼搏,开创了务川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新局面。在此,我代表自治县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民主人士,向驻务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和消防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务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要实现务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解放思想是先导!增强团结是保证!改革创新是关键!勤政为民是核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经济实力弱、发展速度慢仍是我县的基本县情,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层次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的局面尚未根本转变,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滞后仍是制约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城镇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人心思进、思干的创业氛围仍不够浓厚,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充分聚集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仍不够宽松。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增比、进位、突破”要求,以“实现全面翻番、达到省内平均、完成初步跨越”为主基调,以“一基三化”为主旋律,充分发挥“土地广博、资源富集、区位独特、仡佬文化、民族政策”五大比较优势,突出“大交通、大产业、大文化、大民生、大开放”五个重点,强力实施“园区突破、城区倍增、产业致富”三大战略,将务川初步建设成为西部新型材料基地、贵州绿色食品强县、仡佬山水园林城市、渝黔人文旅游新区、中国仡佬文化中心。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GDP总量年均增长22.4%以上,确保达到60亿元,力争达到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确保达到4.3亿元,力争达到5.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9.3%以上,确保达到25亿元,力争达到4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五年累计确保达到350亿元,力争达到40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5%以上,达到1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2%以上,达到6000元,2014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3%以上,达到175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要求内。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强力实施园区突破战略,着力打造西部新型材料基地

加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建设“百亿产值”目标,全力推进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务川自治县大坪绿色食品工业区建设。强力推进以煤电铝一体化项目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建设,突出发展以高精度铝板、铝带、铝丝、铝箔和特种铝型材等为重点的铝深加工产业链,初步建成西南重要的铝加工园区。加快推进以“七通一平”为重点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园区招商引资,完善园区管理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园区管理制度、产业政策、服务规范等,确保园区良性、高效、规范运作。

突破发展新型材料工业。依托矿产资源优势,以铝、氟、汞三大工业基地为重点,积极拓展产业链。加快推进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年产600万吨铝矿山、300万吨氧化铝、150万吨电解铝和150万吨铝型材项目,初步建成“中国铝都”;大力发展氟化工循环经济,重点实施年产6万吨氟化铝、20万吨硫铁矿制酸、3万吨氟里昂、1万吨氟苯和3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力争构建“西南最大氟化工基地”;积极延伸汞加工产业链,重点实施年产1000吨氯化汞、700吨汞冶炼、200吨药用汞盐和100吨汞合金项目,努力建成“中国汞城”。到“十二五”末,实现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50亿元。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农副产品加工,积极引进和培育5个以上大型龙头企业,重点实施年产3000吨魔芋、1000吨酱香型白酒以及畜制品、茶叶、果蔬、金银花等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培育壮大草石蚕、大蒜等农副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形成2-3个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品牌。到“十二五”末,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5亿元。

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工业。积极推进洪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实现高生、红毛洞两个电站蓄水发电,启动泥高、石朝等地风力发电项目,实施农村小水电开发和原有小电站扩能技改。到“十二五”末,全县电力装机总量达到50万千瓦,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积极发展环保建材工业。重点实施年产60万吨生石灰、110万立方米石粉、300万立方米建筑石材、100万平方米装饰石材和60万平方米氟石膏加工项目。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产值3亿元以上。

(二)强力实施城区倍增战略,着力打造仡佬山水园林城市

全力推进新区开发。以创建“无障碍”城市和“创新型”城市为目标,编制完成新城区8平方公里控制性和建设性详规,完善升级新区骨架路网和无障碍设施,形成杨村转盘“丁字+环状”、毛岗新区“Y字+两环”、行政中心“十字+环状”、东部片区“大方格与小自由式”相结合的路网格局。推进大坪、杨村、毛岗、珍珠屿四大组团开发,实施“世纪新城”、“仡佬商贸城”、“铝工业服务基地”等项目建设,建成民族风情街、文化广场、城市森林公园。加速行政机关集聚效应,配套建设学校、医院、购物中心、四星级酒店、汽车站、综合市场,完善文化、体育、会展等公共服务功能和水、电、气、网、通讯、停车场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心打造沿城洪渡河风光,努力建成“城傍山建、林依山立、水绕山环”的“显山、露水”山水园林城市景观。到“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扩展到9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到11万人以上,实现城市化率45%以上。

加强城市运营管理。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建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优化城区交通网络。加强和完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市政设施建设,科学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城市环境。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加大“两违”清理整治力度,提高全民“创卫”意识,扎实推进“整脏治乱”进程,建立县城与社区相互衔接、合理分工、规范高效的城建、城管综合执法体制。

有序推进集镇建设。依托文化、地理以及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大坪“仡佬丹砂古镇”、镇南“铝工业新城”、濯水“边贸重镇”、丰乐“漂流乐园”、泥高“避暑胜地”,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丰乐、镇南、濯水、大坪、涪洋五个重点集镇为次中心,其余九个乡(镇)以及新田、桃符、鹿池、当阳等村镇(场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形成梯次结构合理、区域特色各异、基础设施配套、城乡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和“四在农家”创建工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到“十二五”末,实现电力、通信、文体广播、集贸市场、停车场、街道等设施基本配套,城镇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道路路灯安装率和亮灯率达90%以上,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

(三)强力实施产业致富战略,着力打造贵州绿色食品强县

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强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依托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实施12万亩优质烟叶基地,着力打造“优质烟叶区”;以龙头企业发展为带动,实施“100万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着力打造“生态畜牧区”;主动融入“西部茶海”,巩固10万亩生态茶园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生态茶业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施10万亩蔬菜、10万亩魔芋、10万亩干果、1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综合农业区”。到“十二五”末,实现农林渔牧业总产值达20亿元以上。

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加快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标准化监测、认定、认证、管理等服务措施,着力打造农特产品品牌。切实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发展以协会为主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快推进乡(镇)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培育2个以上销售收入上亿元、10个以上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大中型龙头企业。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进程。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扶贫开发机遇,积极争取加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进一步加强与协作区周边区县的联合开发和合作交流。以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为契机,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扶贫资金,深入推进“集团帮扶”和“连片开发”,逐步建立抑制返贫的长效机制,力争2014年全面完成扶贫任务。到“十二五”末,全县小康程度达到70%以上。

(四)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开发,着力打造渝黔人文旅游新区和中国仡佬文化中心

弘扬仡佬文化品牌。以彰显“仡佬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精心打造“中国的务川、世界的仡佬”民族文化品牌。继续组织举办“中国·贵州(务川)仡佬文化旅游节”、“仡佬族吃新节”和“民族体育运动会”等文化旅游活动,提升“高台舞狮”、“傩戏”、“篾鸡蛋”、“神砂仡佬”、“淘盆打挂子”等传统歌舞和民族体育项目知名度,进一步弘扬仡佬民族自强坚韧、忠勇孝义、包容开放等精神要素的民族精神。加强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中国仡佬民族博物馆、民居生态博物馆、传统体育演出场和民族影剧院等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积极组建旅游文化发展投资公司和演出公司,培育、壮大我县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打造人文旅游精品。以产业联动为重点,深入推进文旅结合、商旅结合、工旅结合,大力发展人文旅游、生态旅游,以文化大繁荣促进旅游大发展,以旅游大发展促进经济大繁荣。加快大坪丹砂古镇、龙潭仡佬古寨、洪渡河漂流、仡佬大草原、麻阳河生态旅游等景区和乡村旅游景区(点)建设,着力打造“文化体验”、“休闲避暑”和“亲水旅游”三大旅游基地,推进黄都、涪洋等地乡村旅游开发,形成“3+2”的旅游发展构架,致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集民族文化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渝南黔北最优人文旅游新区。精心设计1-3日境内旅游线路,重点布局和打造“重庆-武隆-务川-遵义-重庆”和“重庆-务川-沿河-梵净山-凤凰-重庆”等循环旅游主题线路。大力发展旅游综合型经济,围绕豆制品、野百合、野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和草编凳、藤椅、工艺手扇等手工艺品,着力打造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协调发展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要素,全面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将务川建设成为世界仡佬文化中心,建成国家AAA级以上景区4个,三星级以上宾馆4家,实现接待旅客量5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以上。

(五)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加速发展的支撑体系

突破发展交通。以对外快速通道和乡村油路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两高两铁一机场,一廊一环七出境”的交通骨架网络。开工建设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务川段,积极争取“昭通-黔江”、“重庆-广州”铁路过境务川,改造务凤、务道、务武(彭)、务正、务德、务沿出境公路327公里,建设通村油路500公里、库区码头及渡口15道。实施“一乡一站”工程,建成新区客运中心、镇南客货站。到“十二五”末,全县各类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60公里以上,等级公路达到1000公里以上,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油路,100%的行政村通客运,100%的自然村通公路。

大力发展水利。以中小型水库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完成茅天水库、岩溪水库和红丝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建成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1座,全面完成病险水库治理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确保农业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9亩。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造维修现有引水、提水工程,恢复灌溉面积22.9万亩。加快中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步伐,完成烟水配套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县城、茅天、濯水、分水等乡(镇)防洪工程,初步建立抵御旱涝灾害的防灾减灾体系。

积极发展电力通讯。进一步升级完善农村电网,新建镇南220千伏、大坪110千伏和黄都、涪洋、石朝35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实施县城500千伏、杨村35千伏变电站增容扩能。大力实施“三网合一”,促进互联网、广播电视网、通信网三网融合。

(六)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推动跨越发展的活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稳妥推进乡(镇)机构、医药卫生和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村财乡管”。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落实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税费等各项改革政策。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不断提升行政效率、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开放型经济发展。加强与重庆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合作,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展开深层次合作与交流,着力打造黔渝经济合作门户,努力构建渝南黔北合作先导区。紧紧抓住“成渝经济区”建设和遵义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机遇,加速推进通道大连接与产业大发展。围绕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文化旅游、城镇开发等项目,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通过产业招商、网上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引进一批央企和省内外大型企业入驻和大项目落地,促进产业在扩大开放中更好更快聚集发展。到“十二五”末,引进县外资金250亿元以上。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引进1-2家国家控股大型银行进驻务川,努力发挥信贷支持作用,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翻一番。

(七)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工业,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增长,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100%,工业重复用水率达90%以上。强化生态农业建设,积极推广“三沼”综合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加强耕地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执行占补平衡。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加大对企业节能技改支持力度,发展节能集约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积极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理念。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扎实推进“三位一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加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规划与建设,促进自然生态恢复,确保全县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极积开展重点河流、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大气、扬尘、污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加大对污水、垃圾的处理力度,实现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

(八)全面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夯实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

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建立健全国民终身教育体系。制定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方式,进一步整合县城区教育资源,着力实施贵州省突破高中教育项目,新建务星高级中学,逐步扩大务川中学、民族中学、濯水中学高中办学规模,到“十二五”末,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易地搬迁职教中心、城关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和中心幼儿园,加快实施“一乡一园”,建成2-3所县城区幼儿园、4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和铝土矿都中、小学。切实加强师资培训和师德师风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城镇就业0.5万人以上,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建立健全与全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失地农民养老险保制度,到“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均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与茅草房改造,基本解决城镇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不断完善以灾害紧急救援、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为重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管理应急体系,切实增强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公共卫生需求。继续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参合率达98%以上。加大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新建民族医院,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实现90%的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实施中医“名牌战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和现代中药产业。进一步健全监管网络,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

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依法推进“两个统筹”, 不断加快人口计生机制和体制创新,健全人口和计生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自治工作体系,完善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及人口计生人才职业化。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到“十二五”末,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5.8‰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4.5%以上,基本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切实抓好管理型、经营型、技能型和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培养、引进、使用和留住人才长效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人才总量、素质新突破。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扎实推进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乡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大力支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艺术精品创作,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档案、县志等文化事业,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户户通”、调频广播“村村通”、数字电视双向改造等工程。

(九)深入推进平安务川创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宣传教育和隐患排除治理行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专项整治,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应对能力,确保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各项指标控制在全市平均水平以下。全力控制事故起数、事故死亡人数,努力实现“双降”目标。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法制务川”、“平安务川”建设,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切实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巩固“无毒县”成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推行“三调联动”机制,促进社会矛盾化解。紧紧围绕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集中化解信访积案、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工作重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完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与社会动员机制,切实保障公共安全。

三、2011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

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全面翻番、达到省内平均、完成初步跨越”主体基调,强力实施“园区突破、城区倍增、产业致富”三大战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展开“西部新型材料基地、贵州绿色食品强县、仡佬山水园林城市、渝黔人文旅游新区、中国仡佬文化中心”的宏伟实践,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开好头,起好步。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8亿元,增长19.0%;财政总收入达到2.8亿元,增长21.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72亿元,增长2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增长76.4%;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85亿元,增长3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30元,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亿元,增长23.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安全生产指标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

要实现以上预期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按照“一类项目、一套班子,单个项目、单项机构”要求和“协调到位、服务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的目标,建立奖惩机制,认真研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等突出问题,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33个,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扎实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地方保护主义及歧视性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止或限制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一律对外开放;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等违法乱纪行为,依法打击对企业敲诈勒索、危害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发挥国投公司作用,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方式,搭建集“借、用、还”为一体的市场化投融资平台;建立和完善投资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全民招商,实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3亿元以上。

(二)大力推进工业发展。完成140万吨氢氧化铝厂区征地搬迁工作并按时“净地”转交,完成绿色食品加工区征地搬迁、主干道及厂房建设,加快实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健全园区管理机构,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力争6家企业进驻园区。开工建设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项目140万吨氢氧化铝和200万吨铝矿山项目,完成氟化工循环经济项目硫酸钡生产线建设和汞化工二期工程,建成2000吨魔芋精粉、1000吨葡甘露聚糖、20万立方米商砼项目,开工建设高生电站、桐木电站、桃符电站,完成7间煤矿技改工程并全面投产。新增3家以上规模企业,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总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7.5亿元以上。

(三)强力推进城镇开发。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县城区11万人口目标,大力实施“倍增”计划。以启动河滨大道建设、延伸政府支路、建成米家山大道为突破口,重点实施新区客运站、综合农贸市场、综合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馆、四星级酒店、煤电铝一体化服务基地等项目,启动、完成一批办公业务用房建设,加快推进世纪新城、东升广场、交警队片区、农科所片区房地产开发,建成商品房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5000平方米、廉租房23500平方米,确保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2平方公里以上,实现城建总投资13亿元。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城市秩序,全面完成老城区供水管网和城内路灯节能改造,扎实推进“两违”清理整治。完成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乡(镇)集镇建设进程。

(四)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稳定粮食总产量18万吨以上,收购烟叶29万担,实现烤烟产值2.3亿元。实施“100万只羊单位”草地生态畜牧业,完成珍珠牧业园区山羊原种场一期建设并启动二期工程,完成14个二级扩繁场建设和600户以上规模养殖户引养上圈。巩固10万亩茶园建设,加大补植补造和管护力度,引进茶叶加工企业2家。新建魔芋基地8500亩、蔬菜基地4万亩、干果基地3万亩。新增县级龙头企业2家,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5个,新增新型农机具600台(套),实现机耕面积9万亩。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救助相并举,以实施核桃、茶叶、大蒜、中药材等产业项目为重点,深入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有效推进“集团帮扶”和“连片开发”,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加快农民创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五)扶持壮大第三产业。加快推进龙潭民族文化村、洪渡河风光和仡佬大草原等景区旅游资源包装开发,积极筹办洪渡河漂流首漂仪式、“仡佬文化旅游节”、“仡佬族吃新节”和“凉快旅游周”等活动,进一步繁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旅游快速健康发展。继续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保持城乡消费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支持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营造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大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经济中的比重。积极发挥信贷支持作用,实现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35亿元、贷款余额达15亿元。

(六)加速改善发展基础。突出交通引领经济,新建通村油路180公里以上,力争开工建设道真至新寨高速公路务川段,全面完成岩门河大桥、库区码头渡口、黑神店至茅天公路建设和铝工业园区油路改道工程。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突破口,开工建设茅天或岩溪水库,着力实施4.17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全面完成鲁牙溪、蛤蟆井病险水库治理。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电网投资1亿元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组织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综合开发、石漠化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七)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千方百计促进创业、扩大就业。继续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安置点工程建设,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821户,全面完成整县推进任务。开工建设务星高级中学,建成职教中心教学楼和特教学校、县庆中学。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抓好重大疾病防控,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5%以上;建成县医院综合大楼,实现争创二级甲等医院目标;开工建设民族医院易地搬迁项目,全力争创“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二级乙等医院。认真落实人口计生优先优惠“十项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推进文化、体育、档案、地方志、地方综合年鉴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深入开展“平安务川”创建活动,扎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等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八)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解决突出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为目标,以开展“比服务、比效率、比质量、比作风、比形象、比奉献”活动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党务政务精细化管理平台”管理,进一步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分工负责和工作落实等制度,大力整顿政府机关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干部队伍思想观念不活、学习氛围不浓、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升干部执行力、班子凝聚力。加强公务员队伍理想信念和廉洁勤政教育,不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强效能监察、执法监察和廉洁监察工作,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促进干部为民、务实、清廉。加强政府信息和政府权力公开工作,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十一五”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展望未来,“十二五”翻开了宏伟的蓝图。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韧不拔的斗志、更加昂扬奋发的干劲、更加坚实豪迈的步伐,同心同德、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为实现务川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自治县 政府工作报告 务川 务川自治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