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5-22 12:45:03 阅读: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过去的五年,是南明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不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过去的五年,是南明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南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南明历史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百年不遇、历史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对骤然升级、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和支持下,全区上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坚持应对调控蓄势而上、直面挑战逆势而上、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科学发展顺势而上,全面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呈现了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功能明显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依法行政明显加强的良好局面。 

(一)抓发展、重转型,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00%,是2006年的2.61倍,年均增长15.40%。财政总收入预计达到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63%,是2006年的2.67倍,年均增长19.97%。地方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8亿元,比上年增长40.73%,是2006年的2.90倍,年均增长24.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19%,是2006年的2.40倍,年均增长19.11%。工业经济不断做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196亿元,比上年增长31.5%,是2006年的2.37倍,年均增长18.84%。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日益活跃,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7%,是2006年的2.65倍,年均增长21.49%。2011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85亿元,比上年增长41.70%,是2006年的2.74倍,年均增长22.40%。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在龙洞堡片区申报“贵州南明经济开发区”获得批准。规划建设龙洞堡食品工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入驻步伐加快。积极推进二戈寨物流园区建设,现已集聚80余家仓储、运输和物流企业。 

(二)抓基础、重改造,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全区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随着机场路、甲秀南路、黔江路、东二环等城市干道相继建成通车,客运东站投入使用,贵阳南站扩建加快,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扩建动工,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优势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增大,完成了38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取缔了青云路、瑞花巷、博爱路等马路市场。投入13亿元修建和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实施了彭家湾等29个棚户区和旧城改造项目,改造危旧房1200万平方米。随着保利国际广场、中铁国际城、花果园湿地公园、虹祥花郡等广场、楼宇和住宅小区的建设,形成了一批新的城市综合体。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纵深推进,扎实开展“三创一办”、“整脏治乱”、“满意在贵州”等系列工作,拆除违法建筑约100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建设和启用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长效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深入开展了除尘降噪、饮用水源保护、清洁能源改造等环保专项行动。进行了机场路、贵黄路、厦蓉路、贵阳绕城高速、城市主干道和南明河沿岸等景观整治。龙洞堡新城建设拉开帷幕,建成机场路、鱼梁河截污沟(一期)及排污隧洞等基础设施。五年来,全区累计启动重点项目234个,已完工项目157个。出色完成了贵阳铁路枢纽、贵广快速铁路、环城高速、甲秀南路、黔江路、珠江路、东二环、机场扩建、客运东站、筑城广场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房屋征收任务。 

(三)抓调整、重特色,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发挥比较优势,坚持特色产业领跑,服务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商贸行业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健全、特色更加鲜明。沃尔玛、苏宁电器、星力百货、家乐福等商贸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希尔顿、凯宾斯基、铂尔曼、诺富特等国际品牌酒店成功落户南明;中信银行、花旗银行、重庆银行、南充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南明相继开设分支银行;大南门、火车站、纪念塔等中心商业区日趋繁华。以金融、物流、旅游、电子商务、楼宇经济等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和以商贸、餐饮、住宿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并驾齐驱,服务业作用更加彰显。城市工业不断做大,以“老干妈”为代表的特色食品工业迈上新台阶;龙洞堡食品工业园建设强势推进,已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关停并转了一批落后企业;清洁生产得到推广,循环经济开始起步。非公经济实现大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2011年,全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预计为0.67:21.00:78.33,与2006年相比,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预计提高9.6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预计达到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是2006年的2.55倍,年均增长18.5%。 

(四)抓保障、重投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五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在“学有所教”方面: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投入18.8亿元用于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水平和质量,解决辖区内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注重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规范扶持民办教育,实施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有效缓解“择校热”。在“劳有所得”方面:千方百计新增就业岗位,着力帮助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及“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五年来城乡统筹就业995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9087元,比上年增长15%,比2006年增加8001元,年均增长11.4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9031元,比上年增长20%,比2006年增加3970元,年均增长12.28%。在“老有所养”方面:率先在全省实现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全覆盖和城乡养老保险待遇一体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在“病有所医”方面:认真落实惠民医疗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医改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3%,新建和改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个村卫生室,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切实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在“住有所居”方面:积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五年来累计为7374户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保障。在“居有所安”方面:积极推进“平安南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平安E家”和防盗门工程,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等专项行动,积极构建社区警务新模式,群防群治力量比2006年增加了2倍,五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4484起,群众安全感从2007年的64.65%上升到2011年的80.29%。 

(五)抓创新、重长效,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中华南路街道办事处和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开展社区工作者学历教育,增加社区委员待遇。认真抓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试点,南明区群众工作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科技普及工作,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广泛开展“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活动,进行“文明有礼南明人”评选,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加大对市容环境、市政设施、便民设施的建设投入,顺利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协办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工作。成功举办了“黔茶飘香•品茗健康”等系列活动,成立了书协、美协、音协等8个协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文化体育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倡导各类“绿丝带”志愿服务,全区注册志愿者已达6万余名。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持了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开展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进一步整顿市场经营秩序,在全社会开展鼓励诚信经营活动。同时,人事、安全生产、审计、统计、物价、民族宗教、档案、地方志、人防、机关事务、外事、侨务、对台、双拥优抚、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建强、残疾人事业、妇幼和老龄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五年来,我区先后荣获国家及省部级表彰共计128项。 

(六)抓法治、重监督,依法行政明显加强 

五年来,我们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积极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承办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共计744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加强重大决策法律审查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各项任务,荣获全省“法治宣传先进县”称号。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整治发展软环境,建设服务型机关”等活动,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行了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精简行政审批事项95项,占全区行政审批事项总数的41%。大力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监督,健全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则和基准制度,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运行以来,共办理涉及便民事项9554项,实现“一站式”便民快捷服务。加大行政决策公开力度,完善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拓宽并畅通民意收集和反馈渠道。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商业贿赂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困难巨大,挑战巨大,付出巨大,收获巨大。五年的成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的实践,为继续前进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推动南明跨越发展,一是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我们战胜金融危机和特大凝冻自然灾害,靠的是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靠的是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攀高赶超,仍然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二是必须把项目作为第一抓手。无论是商贸繁荣还是工业发展,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园区开发,无论是社会进步还是民生改善,我们都落实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上。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主抓手,上下同心引项目,协力齐心争项目,万众一心抓项目。三是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我们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方法,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工作推进模式和路径,破解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四是必须把民生作为第一追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在经济建设中富民惠民、在城市建设中便民利民、在社会建设中安民乐民。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和帮助,归功于全区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归功于老领导、老同志和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南明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南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工作与全区人民的期待还有差距,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工业缺乏大企业支撑,服务业升级优化迫切;城乡一体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较多;民生保障还需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 

中共贵阳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一先二超一提升”的奋斗目标,中共南明区第八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描绘了今后一个时期南明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号召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实现新跨越,努力把南明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善之区、生机盎然的魅力之都、群众公认的幸福之城,为南明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后五年,是我区“奋力赶超、聚力跨越、率先发展”的攻坚时期,是“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区”的重要时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百姓办实事”的关键时期,更是全面建设“首善之区、魅力之都、幸福之城”的决战时期。放眼西部,西南各省会中心城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持续加速已是必然,南明奋力赶超,须有攀登跨越的胆识和后来居上的气魄;聚焦省内,南明区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 “发动机”——贵阳市的主城区之一,面对全省上下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南明率先发展,须有抢抓机遇的意识和勇争第一的信心;纵观南明,通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呕心沥血,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合力奋进,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区域经济实现聚力跨越的基础业已夯实,南明从新点出发,更应继往开来、奋发有为。 

今后五年,按照中共南明区第八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的要求,大力实施跨越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抓开发促开放、抓转型促升级、抓项目促发展、抓文化促文明、抓民生促和谐,以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大幅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社会管理水平、生态建设水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善之区、生机盎然的魅力之都、群众公认的幸福之城。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17%,力争年均增长20%,到2016年突破800亿元;财政总收入确保年均增长20%,力争年均增长30%,到2016年突破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年均增长25%,力争年均增长35%,到2016年突破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年均增长20%,力争年均增长25%,到2016年突破6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年均增长25%,力争年均增长35%,到2016年累计超过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年均增长17%,力争年均增长2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确保年均增长25%,力争年均增长30%,到2016年突破3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年均增长16%,力争年均增长18%,到2016年达到4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年均增长16%,力争年均增长18%,到2016年达到2万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达到省市要求;城乡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 

要实现以上主要预期目标,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高点定位、全面跨越、普惠于民”的“南明模式”奋勇前行。高点定位就是要使我区的经济发展高于全省、全市水平,各项工作都要走在全省、全市最前列;全面跨越就是要经过五年的努力,让南明区在西部省会城区的排位前移3-5位;普惠于民就是要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要创造“南明模式”就必须奋力拼搏、敢闯敢试、务求实效,创造新业绩、实现新跨越。 

(一)奋力拼搏,狠抓发展。服务业与工业并举,做强三产,做大二产,做优一产,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首善之区 

1、以“拼”的态度狠抓服务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强三产,加速传统服务业升级优化,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培育 

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趋势,牢牢抓住我区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有利机遇,立足优势、突破瓶颈,全力推进服务业大跨越、大发展。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立足全省、面向西南,着力打造好五大商圈、五大特色街区、五大专业市场的“三个五”商贸工程,即提升培育大南门、火车站、纪念塔、花果园(彭家湾)、油榨街商圈,使之形成体量大、规格高、业态多、聚集强、配套好、辐射广的区域核心商圈;完善和新建中华南路商贸一条街、箭道街高端餐饮一条街、青云滨水风情街、汉湘文化商贸街和花溪大道(南明段)旅游休闲商业街等特色街区,使之形成建筑风格各具特点,经营内容差异定位,服务对象各不相同的特色街区,促进城市品位和档次的提升;新建和改造高规格商贸物流园区,着力打造酒店用品、旅游特色商品、茶叶、酒类、家具等大型专业市场,形成强大市场集聚区,加快市场体量扩张和质量提升。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一是借助龙洞堡航空物流园区规划调整机会,积极谋划建设集仓储、配送、信息、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园区,培育一批技术手段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二是抢抓龙洞堡国际机场改扩建契机,将航空物流园与临空经济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三是依托辖区内高速公路网络优势、客运东站投入运行,配合龙洞堡新城及二、三环内专业市场的建设,打造服务全市、辐射全省的公路物流基地。四是大力盘活二戈寨片区存量资产,进一步调整区域经济结构,逐步转变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单一的现状,实现商务与物流齐头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围绕打造旅游集散地、休闲目的地的目标,不断提升软硬件条件,增强吸引力和接待能力。一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星级宾馆、经济型酒店、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硬件条件。二是大力提升服务水平。指导全区旅游企业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人文化服务,大力倡导诚信服务、主动服务、微笑服务,大力改善旅游服务软环境。三是增大旅游产品吸引力。乘“爽爽的贵阳”、“贵阳避暑季”的东风,进一步开发甲秀楼、黔明寺等地域文化元素,引进国内外知名旅行社、旅游商品企业,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全省最佳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到2016年,全区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保持在全市前列,实现接待旅游人(次)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新增星级以上宾馆20家,品牌商务型酒店50家的目标。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新思路,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定位明确、管理理念先进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区,把金融保险、信息软件、创意设计、服务外包、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成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推动新兴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打造一批“总部楼”、“主题楼”、“特色楼”,力争培育年税收超过亿元的商务楼10栋以上,在南明区的大企业总部达30家以上。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整合辖区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民族演艺、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开发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创意、现代演艺、影视动漫企业,做大做强广告业。大力培育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支柱产业。 

2、以“拼”的态度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切实做大二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培育聚集产业为抓手,以打造工业平台为突破口,快速提升二产集聚水平。 

——构筑大平台。按照“运作大手笔、资源大整合、基础大投入、建设大平台”的要求,加快龙洞堡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构建以工业园为主、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基地为辅的工业平台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方针,加大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招商机制创新力度,不断拓宽工业园区建设的投融资渠道。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全面铺开工业园区主干道和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加速度建设一号路、横二路、纵一路、龙水路等园区路网、管网及附属设施。按照“九通一平”建设标准,建成园区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建设园区“集中控污”、“集中供热”等环保基础设施,确保园区污水排放达标和循环再生利用。合理考虑园区产业布局,紧盯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高质量企业入驻园区,把园区打造成南明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到2016年,力争完成10000亩的园区建设,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0%以上。同时,提早谋划城区工业转移承接,在辖区另辟地块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基地,确保城区工业企业在“退二进三”中实现区内转移,做强做大。 

——发展大产业。按照“集群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思路,瞄准世界先进水平,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以优势产业为支撑,全力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及其他优势产业,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效益突出、支撑有力的产业集群。重点推进生产要素向食品精深加工业集中,充分提高产业集聚度、专业度、关联度,延伸产业链,将食品加工业打造成税源型“拳头”产业,大力实施“十亿元产业、亿元企业、千万元纳税大户”培育计划,做好企业孵化和培育工作。支持像“老干妈”、济仁堂这样的骨干企业加速发展,帮助企业规划发展战略,扶持企业增加新产品生产线,确保企业一年上一个台阶。 

——营造大氛围。破除各级干部对工业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思想束缚,营造全民关心工业、支持工业、共图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充实强攻工业的力量,落实省、市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完善促进优势产业、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的各项措施,实现资金、土地、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向工业集中。建立科学的工业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加快培养一支素质高、经营能力强的企业人才队伍。探索开辟更加便捷的绿色通道,对投资1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行特别服务、全程代理,变“企业跑”为“干部跑”。 

3、以“拼”的态度狠抓城乡一体化建设,切实做优一产,加快推动农村事业全面发展 

针对我区“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实际,把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主抓手,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把城中村改造作为农民改善居住环境、转变就业模式和增加家庭收入的重要手段,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加快促进农民增收。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任务,增加农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把农业与市场流通、旅游观光、结构调整相结合,从调结构促转型入手,抓“特色型”增收;从城乡一体化入手,抓“非农型”增收;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抓“工程型”增收;从加强农民组织化入手,抓“带动型”增收。 

——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随着城中村改造、二环城市带建设、龙洞堡新城开发以及食品工业园区的快速推进,必将面临大量农民的房屋征收及安置问题。我们必须在更高层次上统筹考虑失地农民的居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力,长远考虑被征收户的安置,使其居住环境有改善、劳动就业有保障、后续发展有依靠。力争到2016年,形成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规模化、旅游农业特色化”的思路,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推动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型,积极发展都市特色农业、城郊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绿色有机农业。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下大力培育一批连接生产与流通的专业经济协会和流通中间体,让农民分享市场繁荣的成果,为市场采购商搭建从田间到市场的快速通道。积极拓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到2016年,力争全区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在永乐乡、小碧乡实现“粮改经”1万亩以上,培育专业经济协会10家以上。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水利和道路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和环境面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抓好“调水、保水、节水”三篇文章,加快穿洞水库建设速度,大力开展排洪灌溉沟渠、山塘、河道治理和人饮工程改造,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到2016年,改造“五小”水利工程808处,全面解决全区农村水源污染和严重缺水问题。加快乡村公路网络建设和管护,实现行政村之间村道联网。 

4、以“拼”的态度狠抓招商引资,切实做实项目储备,加快项目落地建设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扩大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项目建设是落实工作的最好抓手,用大投入支撑大发展,迅速实现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拓展招商思路。解放思想是突破一切问题的关键,学会算大帐、算长远帐,学会用足、用够、用活各项政策,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真正拓宽招商的思路。 

——创新招商模式。积极开展载体招商、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着力扩大招商的空间范围,逐步将“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瞄准目标区域、目标行业和目标企业,积极探索多元合作方式,最大限度扩大招商影响力,让更多优秀企业落户南明。 

——做好项目储备。加快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从全区战略高度谋划好、策划好项目的编制工作,盘清现有项目存量,挖掘潜在项目储量,增加项目与国家政策的一致性,增加项目的深度和可操作性,真正储备一批有吸引力的好项目。 

——提高项目落地率。加强项目的对接与服务,真正让项目招得进、落得下、长得大。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协调机制,让投资者真正地享受到绿色通道快捷服务。 

(二)敢闯敢试,狠抓建设。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并进,强化城市功能,优化城乡形象,提升宜居指数,全力打造生机盎然的魅力之都 

1、以“闯”的精神加速新城开发,着力强化城市功能 

龙洞堡新城是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城市新区,是贵阳市“五大新城”之一,是我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按照“国际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的理念规划建设新城,把新城打造成山水园林城、空港经济区、多彩休闲地,推动建成贵龙城市经济带,增强黔中经济区辐射带动能力。 

——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新城规划调整方案正式批准后,坚决按照规划方案进行项目落地,切实防止规划调整的随意性和招商引资的盲目性,对重要区域和主干道两旁一定要系统规划到单体设计,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一律不准落地。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城快速推进的基本条件和保障。路通则百通,全力推进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五年的首要任务,确保完成新城区内的青年路、龙水路、十号路、兴业西路、兴业南路、兴业北路、见龙洞路和鱼梁河截污沟、龙水路I号、II号排水大沟、党校排水大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与龙里县的衔接道路——贵龙大道贵阳段的建设。加强与水、电、气、讯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纳入其部门预算,使新城道路与配套管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对己开工项目,强力推进建设进度;对己拿地项目,促进及早全面开工;对意向性项目,认真做好招商选商工作。到2016年,基本完成111.6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新城骨架路网、市政综合配套工程和社会投资项目建设。 

——突出抓好核心区建设。以建设区级行政中心为龙头,加快推进新城行政区域建设;以建设客运东站、市一医一分院为龙头,推动新城学校、医院、公交、图书馆、影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打造商贸流通、休闲购物、旅游观光为主的商贸繁华区和建设企业总部、星级酒店、会议中心、金融机构为主的总部经济区,加快新城商业配套建设;通过加快首开集团生态居住组团和铁投卓信经典天成居住小区建设,推进新城生态居住区建设。同时,依托鱼梁河良好的生态景观带,构建滨河休闲走廊,使新城核心区建设初具规模。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重点工作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时限,做到有人管事、有人办事、不留空档。二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对己确定的工作,必须细化任务,量化考核指标,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估、有奖惩,切实保障政令畅通,工作按期推进。对虚与应付、落实不力,不能按期完成工作的,坚决实行责任追究。三是探索创新融资举措。广辟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全方位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满足建设需要。 

2、以“闯”的精神加快旧城改造,着力提升城市化水平 

旧城改造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工作艰难、任务繁重。要算好时间帐、任务帐,突出重点、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按项目实行责任制管理,切实将旧城改造与民生改善、环境美化、产业升级、功能完善相互结合。 

——强力推进“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二环四路”城市带建设是未来五年全市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涉及我区的任务很重,主要有五里冲片区(位于延安西路以南,贵黄路、花溪大道两侧)、富源路片区(位于机场路以南,西南环线以北,富源路两侧)、红岩片区(位于水东路以南,东出口以北,东二环两侧)、龙洞堡片区(位于见龙洞路以南,机场路两侧)、甘荫塘上、下坝片区(位于花溪大道、甲秀南路两侧)等五个片区,预计用地规模达2100多万平方米,涉及项目30余个。这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安排,争取项目早落地、早建成。 

——加速推进城区连片改造。牢固树立规划先行、连片开发、不留死角、突出特色、差异定位的理念,做好项目的规划选址和设计定位,立足高起点,招大商、选好商。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意愿,提前做好征收安置的准备工作,将安置房建设作为加快旧城改造重中之重的任务来考虑。力争将金桥饭店地块、汉湘街、青云路、省委周边地块等20多个旧城改造项目谋划好、建设好,实现环境提升、功能优化、价值彰显、居住改善、生活便利、就业增加的良好局面。 

——扎实推进遗留片区提升整治。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原建设改造的部分小区、商住楼和主次干道周边两侧,遗留下许多改造死角,老旧房屋杂乱无章地坐落在小区内、大街旁、景点边,影响市容景观、小区环境和城市功能,必须下大力加以提升整治。在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按照“科学规划、让利于民、合理整治”的原则,加大遗留片区整治力度,力求以小成本换回大空间,提升城市的市容环境、功能品质、人居质量。 

3、以“闯”的精神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加强城市管理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必然要求,要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靓丽城市容貌。 

——完善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构建可测量、可控制、可监督的城市管理网,实现城市管理的制度化、数字化、长效化。探索建立无缝隙的城市管理作业机制,在保持主、次干道市容整洁的基础上,着力解决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车站码头、公共厕所、建筑工地等的脏乱问题,千方百计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无断档、全覆盖。 

——强推常态化控违。结合龙洞堡新城、食品工业园区建设以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狠治违法建筑顽症,在法律法规上找支撑、在工作任务上找责任、在严厉打击上下猛药,形成防控违法建筑的高压态势。着力构建以政府为核心,部门为主体,乡、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为重点的权责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控违工作体制。 

——加强人性化执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工作理念,事前坚持疏导、服务、教育为主,事中坚持公正、果断、快速为主,事后坚持总结、反思、提升为主,探索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的新路子。 

——建立激励化机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把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干快与干慢区别开来,积极树立爱岗敬业、敢抓敢管、开拓创新的工作典型,让那些默默奉献、踏实肯干、不计得失的同志得到肯定和关心,形成人人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务求实效,狠抓民生。制度保障与优化服务并重,社会繁荣全员共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全力打造群众公认的幸福之城 

1、以“实”的作风不断改善民生,大力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足美好的幸福生活,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建设“首善之区、魅力之都、幸福之城”的根本目的。坚持民为先、民为上、民为重,办实事诚心诚意,解难事尽心尽力,做好事持之以恒,努力取得富民、惠民、安民新成果。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新城开发、旧城改造、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经济加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广阔的就业空间,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工作,确保未来五年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切实提高职工的工资性收入。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二次创业,新增1至2个创业园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实现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确保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实现应保尽保,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加强灾害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灾害处置能力。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管理力度,逐步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五年内建成3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 

2、以“实”的作风不断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倡导社会繁荣全员共筑 

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以经济跨越发展带动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把群众的所需所盼解决好,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 

——强化教育、科技事业发展。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使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五年内力争新建和改扩建学校20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完善办园机制,到2016年,在永乐乡、小碧乡等地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并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每年改扩建2-3所公办中小学,进一步扩大接收农民工子女在我区公办学校就学的规模。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全区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以上。建立职业教育体系,新建“南明区职业教育中心”。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到2016年,培育形成2-3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5家市级创新型企业,基本形成大型创新企业为支柱、中小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加强卫生、人口事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到2016年,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人数比例保持在99%以上。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确保卫生改革目标实现。不断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全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以内。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公办养老机构为引领、民办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和公益性设施建设,努力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空间,确保文化馆(站、室)的免费开放,新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5套。继续办好茶文化节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建成南明区文艺作品创作中心、社区文化指导中心、文艺骨干培训中心等机构,力争使我区文体活动队伍达到“1个团、10个社、20个队”。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新工作,全力构建文化建设服务体系、文化阵地示范体系、文化队伍培训体系、文化资源共享体系。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继续做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和机制,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强化对背街小巷、案件高发地段、城郊结合部的警力巡逻,全面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力争使群众安全感达到90%以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完善公共安全事件监测预警预报和快速响应机制。继续做好人防工作,完成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和避难场所建设。加强民政、双拥优抚工作,特别是安排好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生活,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进民族团结。 

3、以“实”的作风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大力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围绕建设“法制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的目标,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提高促进发展、推动改革、维护稳定的本领,形成行为规范、运转高效、公正诚信、廉政勤政的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听取人大、政协意见制度,采用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利益相关人的意见。认真实施“六五”普法依法治区规划,开展“法治南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增强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深化为民服务建设。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评判各项工作的最终标准。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行政审批项目动态清理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并联审批、网上办公、一站式服务等手段,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完善岗位责任制,严格行政问责制,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全面提升政府机关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能。 

——强化勤政廉政建设。勤政就是勤奋务实不当懒官、拼搏进取不当庸官、敢抓敢管不当软官;廉政就是廉洁奉公不当贪官,秉公办事不当昏官。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严于律己、秉公用权、真抓实干,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建立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做到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 

三、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把“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工作总基调贯穿始终, 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快速推进。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7%,力争增长20%;财政总收入确保增长25%,力争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确保增长30%,力争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增长23%,力争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55%,力争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增长18%,力争增长2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确保增长30%,力争增长3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确保增长16%,力争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确保增长18%,力争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以内;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内。 

围绕上述目标,2012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扩大投资,加速经济发展。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工作主方向,以投资总量的增长推动加速发展。 

1、聚力推进新城建设。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建设龙洞堡新城“六路四沟”基础设施项目。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启动西部文化产业城项目、首开商业综合项目、省桥梁公司总部经济及商业综合项目、电子商务港项目的建设。三是推进安置点建设,完成水塔坡一期安置点建设,启动并推进水塔坡二期安置点和小碧安置点建设。四是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区级行政中心、龙洞堡消防站项目,推进区武装部营房建设。积极配合市一医,加快分院项目建设。五是推进鱼梁河治理工程建设,完成鱼梁河一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实际量完成一半以上,总投资达到50亿元以上。 

2、合力加快旧城改造。旧城改造要注重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与环境美化相结合。千方百计让土地已挂牌、正准备挂牌的项目动起来,确保五里冲、金桥饭店、汉湘街、贵阳一监、百脑汇电脑咨询广场等项目快速开工建设。对有意向而没有落实的改造项目,加快洽谈进度,争取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把安置房工程作为旧城改造的重中之重来抓好抓实,先行规划建设安置房,快速建设安置房,既保障被征收户安居乐业,又降低征收成本,也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 

3、强力加速招商引资。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意识,坚持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化领导责任制、目标考核制,把任务落实到人头上。坚持招大引强,紧扣特色优势产业、规模集群产业招商。打造招商大平台,提升龙洞堡新城和食品工作园区的承载力。建立协调机制,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在项目落地、开工投产上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使好企业、好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4、全力谋划项目建设。把各项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立足政策支撑、立足比较优势,长远谋划好项目;完善项目库建设,对筛选出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的专项经费,使今年项目储备不低于120个,亿元项目达到40个以上。 

(二)突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增量项目的投入使用,加速工业项目的引进和培育,加强农业粮经结构的调整。 

1、大力提高服务业增长速度。强力推进花果园万花城项目和保利国际项目,完成花果园万花城购物中心10万平方米、花果园雅园酒楼1.4万平方米、保利国贸高端服饰店2万平方米、保利国际高端写字楼2万平方米、保利国际大型超市2万平方米建设。大幅提升楼宇经济承载能力,今年新增楼宇经济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1000万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7个。高标准建设与龙洞堡临空经济区、新城开发有机结合的龙洞堡航空物流园,引进1-2家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发展特色商贸物流。加快以多彩贵州城为核心的旅游文化项目打造,建设在全省真正有影响力的旅游集散地市场。 

2、奋力撬动工业稳步增长。加速园区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平台,完成园区内部主要交通路网及对外交通结点建设,同步完成园区“九通一平”,引进2-3家知名工业企业落户园区。大力推动“老干妈”等有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新增产品线,扩大生产,提速增效,打造本地工业航母。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高品质的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降低产品配套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2家。大力实施名牌和标准化战略,积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争创省、市名牌8个。 

3、努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粮经结构调整为抓手,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为桥梁,实施粮食作物改经济作物工程3000亩,重点将环高沿线粮食作物改为经果林、花卉等。在特色种植上重点扩大“艳红桃”等品牌农产品种植规模。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穿洞水库建设,完成“五小”水利工程200处、10公里机耕道建设,修建4条村寨道路,全面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任务。 

(三)加大投入,促进社会进步。以社会事业“标准化、公平化、社会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全面推进教育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科学统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办学条件差距,深入推进学区化建设。加快兴关小学整体改扩建、三十二中教学楼等项目建设。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免费培训500名民办学校教师。关心困难群众子女入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入学问题,新接收2000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公办中小学就读。筹备新建“南明区职业教育中心”。切实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和校车管理。 

2、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卫生和食品药品工作力度, 逐渐健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点,不断提升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监测、预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建2个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通过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体系,努力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3、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加强与高校联系合作,提升产学研结合,新培育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加大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力度,抓好省级、市级创新基金和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的组织实施,全年力争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0个以上,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以上。 

4、坚持抓好文化体育工作。积极配合办好一年一度的筑城广场迎新仪式,举办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打造彰显活力的城市名片。充分发挥文化馆功能,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丰富辖区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继续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继续做好“农家书屋”工程,完成6个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继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文体公共设施投入。 

5、继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扎实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集中解决城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交通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巩固“三创”成果,继续做好“整脏治乱”等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问责,不断完善保障措施。 

6、努力提高群众安全感。继续开展“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社区巡逻队员补贴,为全区居(村)配置政法专用电脑,新建10个治安卡点,建立治安卡点工作考核机制,推进技防入户工程,力争使群众安全感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 

同时,继续做好人事、审计、统计、物价、档案、社区建设、地方志、人防、机关事务、外事、侨务、对台、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武装、建强、残疾人事业、妇幼和老龄等各项工作。 

(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按照“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和“巩固、提高、创新、发展”思路,深入推进民生建设。 

1、协力推进民生建设。一是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劳动者自谋职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探索实施社区戒毒康复阳光工程,解决戒毒人员就业问题。二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继续做好双拥优抚工作,贯彻落实好新颁布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三是加大政策性住房保障建设力度,努力解决城乡贫困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四是继续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防灾救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五是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严格落实信访工作分级负责制,强化源头管理,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合法诉求及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六是重视公共安全,加强消防和安全生产工作,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工地、非煤矿山、公众聚集场所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2、鼎力办好十件实事。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12年区政府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扎扎实实办好事关全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 

(1)公办中小学新增接收2000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对500名民办中小学教师进行“一德四新”培训。 

(2)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3)全力保障和落实我区符合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条件的收入中等偏下家庭享受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并对申请家庭做到应保尽保,适时保障。 

(4)大力实施安居工程,继续实施防盗门安装工程。 

(5)新增果皮箱1000个;新增移动公厕3座;新增垃圾清运车10辆。 

(6)修建4条村寨道路。 

(7)新建200口小水池;新建机耕道10公里。 

(8)完成永乐乡羊角村罗受山塘维修改造项目。 

(9)全面落实29个村村医待遇,切实加强村医队伍建设。 

(10)建成贵阳市南明区食品检测中心实验室。 

(五)提升素质,加强自身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实现政府工作目标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努力建设让群众信得过的满意政府。 

1、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依法行政的各项基本法律、法规和规章,增强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违法行政责任追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集体研究、社会公示、请示报告等制度,确保行政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依法规范。 

2、全面提升行政效能。以提高政府诚信和执行力为目标,不断规范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工作目标考核奖罚。强化行政履职问责,坚决杜绝失职渎职和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3、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放在狠抓落实上。深入基层研究解决群众现实利益问题,努力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群众的真切意愿。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励人才干事创业,奋发有为。 

4、着力加强廉政建设。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各项规定,严格监管国有资产,加强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审计监督,深入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规范从政行为,树立爱岗敬业、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人民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南明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既光荣又艰巨。黔中胜境,南明甲秀。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继往开来、团结奋进、永争一流,坚定不移地按照“南明模式”把南明区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善之区、生机盎然的魅力之都、群众公认的幸福之城,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南明区 南明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