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4-02-14 17:00:06 阅读:

内容摘要:一、基层信访工作的特点社会快速发展提升了群众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同时也带来了各类信访问题,其特点是纷繁复杂的。(一)信访主体的多元性。结合*信访事项特点来看,信访主体类型较多,例如:涉法涉诉利益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2024年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基层信访工作的特点

社会快速发展提升了群众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同时也带来了各类信访问题,其特点是纷繁复杂的。

(一)信访主体的多元性。结合*信访事项特点来看,信访主体类型较多,例如:涉法涉诉利益双方、农民工群体、非法集资群体、退役军人群体、问题楼盘业主、生活困难群众。上述信访群体占整体信访总量*%以上。

(二)信访诉求的复杂性。利益是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有困难找政府”、“全能型政府”观念,导致群众一有问题就寻找政府出面解决,且诉求涵盖社会、经济、生活方方面面,其中不乏毫无事实根据的无理诉求。以*乡*某某为例,*年*月*日,刘某某到区社情民意服务中心反映其孙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要求政府为其孙子解决工作问题。该信访事项因诉求无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作为无理信访事项未被工作人员登记转办。

(三)调处化解的艰难性。一些信访问题往往是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的产物和历史遗漏问题,且具有反复性,责任单位权利单一,短时间内无法妥善解决。例如:*街道*信访事项,*年至*年信访人*及其邻居多次进行网上投诉,要求政府一是重建附近公厕,二是要求尽快安排拆迁。但事实情况是责任单位并无征收拆迁权限,且该地段暂无征收计划,无法满足其拆迁征收的诉求。街道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沟通、宣讲政策,但信访人始终不认可,并多次向国家信访局投诉,导致该信访事项化解出现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

(一)“信访不信法”现象依旧。*乡*某某反映*扩建征地时强制拆除其所经营的工厂,要求政府赔偿损失*万元。该信访事项经区主要领导分析研判后,相关部门多次进行联合调解,建议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诉求,但信访人不同意该方案,多次向国家、省信访局进行投诉。从该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各部门多次劝解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但都未得到信访人响应,反而收到了更多投诉案件,意图通过大批量投诉给政府施加压力,以满足自身不合理诉求。

(二)信访人对司法诉讼心存芥蒂。普通群众对司法诉讼敬而远之,在*乡*某某案例中,信访人拒绝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原因无非在于以下三点:一是诉讼成本模糊。诉讼成本分为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在收集证据、等待开庭的过程中耗费的是时间,在聘请律师、日常开销方面耗费的是金钱,基于不确定的成本需求,信访则成为了经济、便捷的一种方式。二是诉讼程序复杂。司法诉讼程序也较为复杂,需要当事人提交各类诉讼材料、收集有效证据,再经多次开庭审理才能形成判决,无疑拉长了战线。三是判决结果未知。法律的正当性,要求法律诉讼体现出在程序上和结果上的公平正义。普通群众对法律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难以预估判断诉讼结果,且一旦产生不利于自己的裁定判决,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三)机制落实出现“棚架”。因*人口少、面积小,因此访量相比*也相对较少。在调研中发现,个别街道因辖区没有重点人员、访量较少、矛盾不突出,就出现信访联席会议走过场、走形式的问题,停留在为了开会而开会、为了完成规定动作而发文的阶段,没有深入摸排潜在的矛盾纠纷,基层信访工作丧失了实质意义。

(四)《信访工作条例》贯彻落实不彻底。《条例》中规定,信访部门在收到信访事项后,应在规定期限内转交至有办理权限的机关办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个别部门却以“信访部门没有向*部门转交权限”为由,拒绝接收相关信访事项,与《条例》相违背,不利于相关信访事项的妥善化解。

三、对策与建议

(一)健全信访工作机制,推进涉法涉诉案件化解。基层信访工作机制是为基层信访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健全完善基层信访机制,是提升信访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一是联席会、板凳会。充分发挥*两级信访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不断发现并完善联席会议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每月定期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安排部署信访维稳工作;
每周召开党政主要领导周研判会,有针对性分析疑难案件、制定化解措施、汇报化解进展,确保疑难案件有效推进化解。同时,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的基础上,避免领导干部基层视察、督导,大力推行以“板凳会”为形式的基层走访,放下身段,与群众打成一片,坐在群众中间,听取群众心声,解决群众烦恼,拉进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二是健全涉法涉诉案件化解机制。完善由*牵头,*、*共同参与的涉法涉诉案件化解机制,由专业人管专业事,引导涉及判决、裁定、执行的问题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释放信访部门工作压力,减少重复信访积案产生。

(二)加强《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树立法治信访观念。深入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信访工作条例》的宣传,是规范基层信访秩序,树立法治信访观念的重要举措。一是强化普法。深入开展《信访工作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辖区群众依法、有序、文明信访,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维护我区正常信访秩序和信访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再次开展《条例》学习解读贯彻工作,明确各单位在信访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梳理解决在信访事项转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信访事项顺利转交、妥善办理、有效化解。二是严格执法。在处理信访事项时,严格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改变部分群众“法不责众”、“不懂法即不违法”的错误观念。同时,公安机关要及时介入,对不听劝解、执意闹访缠访的,要严厉打击。

(三)开展信访业务培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信访业务是信访工作的基础,定期开展基层信访业务培训,是加强基层信访干部队伍的重要保障。一是提升业务水平。按照*工作要求,*定期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开展“*”活动,依照《信访工作条例》讲解信访案件办理中的要点、难点。同时,*定期召集*,选取网、信、访典型案件,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着力提升基层信访工作人员自受理至办结全流程的能力。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信访工作条例》规定:各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和新录用干部到信访工作岗位锻炼制度。*已开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信访岗位挂职历练、下派新录用公务员到*锻炼工作,但频次不高。下一步将加大干部交流频次,全面加强信访队伍建设,提升我区干部队伍接待信访群众、处理信访事项的能力。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对策 信访工作 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