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5-22 17:27:01 阅读: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第二届市人民政府工作回顾五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第二届市人民政府工作回顾五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丽江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丽江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版】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第二届市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过去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全市经济呈现增长提速、总量翻番、质量提升、实力增强、排位前移的显著特征。全市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8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12.2亿元,年均增长14.7%,高于前五年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从11.84亿元增加到55.54亿元,年均增长36.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7.28亿元增加到38.01亿元,年均增长3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88.7亿元增加到295.6亿元,年均增长2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2.5亿元增加到65.7亿元,年均增长23.9%

(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农业总产值从30.4亿元增加到65.6亿元,年均增长6.8%。粮食连续9年增产。培育壮大优质烟叶、芒果、雪桃、玛咖等高原特色农产业,生态产业基地发展到330万亩。畜牧业稳定发展,产值从12亿元增加到27亿元,年均增长10.3%。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境内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进程加快,金安桥、阿海电站投产发电,龙开口、鲁地拉、梨园、观音岩电站建设有序推进。认真落实工业倍增计划和工业发展百亿工程,清洁载能、煤化工、生物资源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工业总产值从45亿元增加到171.3亿元,年均增长20.3%。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取得新成绩。文化与旅游产业加速融合。丽江古城创建成我市第二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玉龙雪山景区列为首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和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泸沽湖、老君山景区开发进程加快。高端品牌酒店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年接待海内外游客从530.9万人次增加到1599.1万人次,年均增长24.7%,旅游综合收入从58.2亿元增加到211.2亿元,年均增长29.5%。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城乡消费持续旺盛。非公经济加快发展,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4.1%

(三)扩大投资、增强后劲,城乡基础建设展现新风貌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7亿元,是前五年的3.4倍。狠抓交通建设。丽江机场完成改扩建,泸沽湖机场开工建设。大丽铁路建成通车,火车站投入运营。丽江机场高速公路、宁蒗县城至泸沽湖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大丽高速公路丽江段建设有力推进。加强水利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完成木底箐水库建设和4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37.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建成农村公路5706公里,全面实现无电人口通电,建设了65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中低产田地42.7万亩。抓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系统修改完善城乡规划,实现规划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品位得到大提升。县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城镇化率达到31.4%

(四)开拓创新、借力发展,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驱动、开放激活,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林权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财政、金融、投融资改革逐步深入,组建了丽铁投资公司、水投公司和城投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丽江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开通丽江至泰国曼谷、香港直航航线。积极实施“央企入丽”、“省企入丽”、“民企入丽”工程,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632.7亿元。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是前五年的3倍。丽江列为全国改革开放3018个典型地区之一。

(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发生新变化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加强程海、泸沽湖保护与治理,着力改善境内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和森林丽江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66.15%。启动黑龙潭保泉工程等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项目前期工作,完成9个城镇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7.2%、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5%。大力推进沼气、小水电代燃料、太阳能利用、节柴改灶等农村环保节能项目建设。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六)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进步。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调整优化了中小学校布局,新建中小学校舍47.8万平方米,加固改造8.88万平方米,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云南丽江高校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卫生事业全面发展。迁建、改扩建5个县级医院和28乡镇卫生院,建成432个村卫生室。完成三年医改任务,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边屯文化博物馆建成开馆,市图书馆完成主体工程,新建5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452个农家书屋。加强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木府风云》等一批反映丽江民族文化的影视作品引起较大反响,民族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建成市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城乡公共体育设施逐步完善。

(七)以民为本、加大投入,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集中财力,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320元增加到18620元,年均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22元增加到5094元,年均增长21.5%。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从19.9万人次增加到108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建成廉租住房11.7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14万平方米,完成4.1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五年投入扶贫资金18.8亿元,大力开展连片集中开发、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易地扶贫等工作,解决了25.7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八)综合治理、构建和谐,社会管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保一方平安作为第一责任,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机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防控能力大幅提高。着力推进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强化不稳定因素排查、调解、化解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狠抓安全生产,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高度重视民族和宗教工作,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九)依法行政、提高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我们始终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打造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403件、市政协委员提案773件。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行,实现了“一站式、一条龙”办理,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2年,市人民政府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的部署和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和三年连旱、“6·24”宁蒗地震灾害的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95.6亿元,增长31.8%;财政总收入55.54亿元,增长38.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01亿元,增长44.7%,支出106.74亿元,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亿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20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5094元,增长19.3%;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在克服困难中加快推进。积极破解项目争取难、资金筹措难、审批落地难等突出矛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丽攀高速公路华坪荣将至滇川界段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丽宁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丽攀高速公路古城至华坪段、丽香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文海水库、腊姑河水库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头台河、小米田等水库相继开工。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70个,到位资金181.4亿元,增长25.9%

狠抓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在抗大旱中平稳增长。坚持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农业生产,大旱之年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65.6亿元,增长7.4%。粮食总产量达到49.16万吨,增长2.4%。新建生态产业基地78.7万亩,启动建设30个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完成烤烟收购72.29万担。建成农村沼气池5922口、节柴改灶5505户、乡村油路452公里。实施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278个、易地扶贫开发2050人、安居工程760户,启动宁蒗扶贫攻坚大会战,解决了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狠抓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迅速壮大。积极实施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和三个百亿工程,完成工业总产值171.3亿元,增长27%。安排2000万元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非公经济发展。积极应对煤炭产品价格下滑的影响,全力做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建成年产1亿粒红A 20亿粒绿A生产线等重大工业项目,开工建设云铝交通用铝型材、程海保尔年产1500吨螺旋藻生产线等项目。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推进清洁载能产业发展。抓好电网建设。完善8大工业园区规划,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园区经济加快发展。

狠抓旅游业提质增效,旅游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二次创业,加快推进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老君山、泸沽湖等重点景区建设,有效提升了景区品质。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实施了国家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大旅游文化产业园、丽江茶马古城等文化产业项目。全面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旅游业带动效应不断增强,接待游客1599.1万人次,增长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1.2亿元,增长38.8%

狠抓特色城镇建设,城市品质在探索创新中快速提升。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规划、建设与管理并举,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镇绿化、美化、亮化步伐,提升公共设施保障水平,城镇功能日趋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日益增强。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城市、节水型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启动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4.35万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狠抓保障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在统筹协调中全面发展。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9750人。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社会保险新增扩面27.3万人。实施5000套保障性住房、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有效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有序实施。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科技成果推广、企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逐步完善。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8%。移民工作在全力攻坚中稳步推进。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宁蒗“6·24”地震救灾取得全面胜利,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五年来,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外事、侨务、审计、统计、工商、地震、人防、消防、气象、水文、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尤为艰辛。回顾五年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推动丽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集中精力抓项目,齐心协力抓招商,不遗余力抓产业,才能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于争当先锋,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抢抓机遇,才能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维护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切实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只有始终坚持建设生态文明,重视环境保护,加快绿色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只有始终坚持弘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直面矛盾,敢于担当,勇往直前,雷厉风行,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市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向驻丽解放军、武警部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丽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中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瓶颈制约突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非常艰巨;产业层次仍然较低,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任务十分艰巨;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面广、程度深,加快推进扶贫开发任务极为繁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偏低,加快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压力较大;政府机关作风还需改进,行政效率还需提高,加快政府自身建设任务尤为迫切。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困难和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争先进位、赶超跨越的黄金时期。综合分析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市未来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国际环境将更加错综复杂,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但全国全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总趋势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将长期趋好。丽江加快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一系列政策叠加、效应释放,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明确,力量更加凝聚,为我市奋力前行提供了不竭动力;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全市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综合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为我市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丽江,正处在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发展空间日益广阔、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后发优势进一步彰显。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两会”、市第三次党代会、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旅游强市、水能富市、和谐兴市、人才推动和全面开放“六大战略”,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设,加快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抓投资、扩内需,调结构、壮产业,惠民生、促和谐,全力建设丽江、发展丽江、繁荣丽江、保护丽江,奋力推动丽江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我市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总值翻2.5番,达到7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248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到3.5倍和5倍,达到48195元和17286元的目标,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各项指标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提高到50%左右,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丽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以上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干事创业的使命感,把推进科学发展、奋力赶超跨越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全市上下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具体项目和实际行动,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

更加突出产业支撑,努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牢固树立产业兴市、产业强市、产业富市的理念,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实体经济。发挥优势做特农业。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打造中药材、高原特色渔业、特色水果、优质烟叶等优势产业。打造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庄园,产出一批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建设一批幸福农庄,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农村转型发展。力争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坚持开发式扶贫,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健康状况、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总量做强工业。全面落实工业跨越发展举措,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开发境内金沙江沿江经济带,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云南省重要的清洁载能产业基地和生物资源加工产业基地。按照“园区承载、项目落地、科技支撑、创新引领、清洁循环”的思路,积极推进8大工业园区建设,不断改善园区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突破200亿元。提升水平做优现代服务业。加快开发建设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旅游景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参与建设文化旅游设施,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力争到2017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以上,年均增长1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6%。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打造丽江“文化硅谷”。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银政银企合作,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

更加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长远发展后劲。坚持打基础、增后劲不动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支撑保障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国省干道和重点旅游道路为骨架、县乡道路为支线,城乡相联、通边出市的滇西北地区中心区域性公路网。推进丽香铁路、丽攀铁路建设,加快泸沽湖机场和白沙等通用机场建设,完善境内金沙江中游航运基础设施,逐步形成以公路为主,铁路、航空、水运为辅,融入成渝经济圈和北上东进西出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积极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抓好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大中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配合抓好滇中引水工程建设,逐步缓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境内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积极发展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强电网建设和改造,逐步完善骨干电网结构,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

更加突出规划引导,努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坚持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的综合性举措,大力推进山水城镇、田园城镇、山地城镇建设,做优中心城区、做特城镇、做富农庄、做美乡村,走出一条具有丽江特色的城镇化新路子。强化规划约束。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提升城镇建设质量。遵循“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建出特色”的要求,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快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精细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节水型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上山和农民进城,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抓好华坪撤县设市工作。

更加突出改革开放,努力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实现赶超,用开放的思维促进跨越,为加快富民强市提供动力。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等农村改革。稳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完善市县财源建设联动机制。加快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创新资本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多种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增强融资搞建设的能力。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各项改革,抓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托丽江机场航空口岸,打造面向泛亚的国际航空运输窗口、保税物流窗口、康体休闲旅游示范窗口、文化交流窗口和高原体育交流窗口。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坚持用好项目吸引投资,用大项目支撑发展,加强项目包装和推介,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提高招商履约率,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更加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保护古城、保护雪山、保护水源、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努力建设天蓝气清、地绿水净的美丽丽江。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丽江保护行动”和森林丽江建设,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继续抓好程海、泸沽湖、拉市海水污染防治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草原生态保护、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境内金沙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构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努力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加强水、气、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健全和完善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切实增强灾害应对能力。

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采取积极的就业促进措施,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零就业家庭等群体的就业。大力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着力打造云南丽江高校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体系。对60周岁以上人口发放保健补助,提高全民预期寿命。拓展人口计生服务领域,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加强城乡社区组织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建设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设立丽江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办公室,监测、推动各项指标按进度完成。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中心体系和公共资源交易体系,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化水平。让全市各族人民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三、201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第三届市人民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必须坚持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稳中有快的工作总要求,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好势头,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等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

今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项目增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投资拉动战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4亿元以上。全力以赴争取项目。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和产业政策,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争取丽攀铁路、境内金沙江中游库区航运基础设施、大型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黑龙潭保泉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获国家和省立项审批。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丽攀高速公路古城至华坪段、丽香高速公路、丽香铁路等项目,加快推进丽宁公路改扩建、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泸沽湖机场等项目建设,完成大丽高速公路、丽攀高速公路华坪荣将至滇川界段等工程建设。加快文海、腊姑河、小米田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中缅油气管道丽江支线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审批难、落地难问题,为重大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做强投融资平台,激活民间资本,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二)着力抓农业强基础,加快生态产业基地建设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生产,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0%以上。切实抓好抗旱保民生工作。逐级强化抗旱责任,保障物资经费,加强督促检查,全面落实抗旱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启动建设10个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庄园,加快推进30个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新建60万亩生态产业基地。完成烤烟收购65.8万担,实现产值8亿元。加大粮油高产示范创建力度,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9万吨左右。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高原特色渔业。积极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五小”水利工程1.1万件,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建农村公路539公里。新建1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认真落实滇西边境片区、特少特困民族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抓好宁蒗扶贫攻坚大会战和永胜县连片扶贫开发,实施2个整乡推进、220个整村推进项目,解决5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

(三)着力抓工业壮实力,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深入实施工业三年倍增跨越发展计划,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增长25%以上。加快建设以清洁能源、清洁载能、生物资源加工产业为重点,矿产、建材、旅游商品开发为补充的特色工业产业体系。全力配合境内金沙江中游大型水电站建设,确保鲁地拉、龙开口电站如期投产。积极开展矿电结合流域水电就地消纳试点工作,大力推进矿电结合,延长水电产业链。抓好生物资源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优化提升螺旋藻、玛咖品牌。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快煤矿技改升级。加快发展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实现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培育发展10个以上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四)着力抓旅游活三产,加快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

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旅游、文化、商贸物流等重点行业加快发展。巩固提升旅游标准化创建成果,深入推进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等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抓好泸沽湖、老君山、拉市海、程海等景区建设,加快10大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抓好市场营销,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接待游客突破1840万人次,增长1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244亿元,增长15%以上。开展“消费满意在丽江”行动,全面落实刺激消费政策,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支持发展信息咨询、科技研发、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

(五)着力抓改革扩开放,加快桥头堡重要窗口建设

全面落实桥头堡重要窗口建设实施意见,统筹制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总体规划。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市场体系、金融服务、土地管理、户籍制度、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改革,加强法制、诚信和人文环境建设。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加快航空口岸开放步伐,运营好丽江至泰国曼谷、香港航线,力争新开通两条地区和国际航线。争取尽快批准丽江机场航空口岸开展入境落地签证业务。优化招商环境,拓展招商领域,扩大招商规模,提升引资质量。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深入实施“央企入丽”、“省企入丽”、“民企入丽”战略。坚持签约项目抓落地、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服务、抓投产,储备项目抓引进、抓签约,努力实现国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突破200亿元,增长10%以上。

(六)着力抓生态重环保,加快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建设

倍加珍视、倍加爱护丽江优越的生态环境,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建设。抓好境内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生态保护,争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提标扩面,严厉打击偷砍盗伐行为。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扎实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农村能源、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20万亩。抓好环境保护。加快实施程海、泸沽湖保护工程项目,着力抓好拉市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以国道、省道公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实施绿化、美化改造。加大城市粉尘污染治理,巩固治超治限成果,扩大商品混凝土配送范围,启动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场。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抓好低碳城市建设。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考核评价和指标预警预测工作。加强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监管,进一步提高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

(七)着力抓规划提品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科学化规划、特色化设计、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特色城镇建设。严格规划执法。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集镇规划、村庄规划和专项规划,做到规划制定全覆盖、规划执行强有力、违规行为严执法。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巩固扩大创园成果,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和公共场所管理,推进城市断头路、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建设。稳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改革。重视世界遗产保护,充实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质。强力推进“四创两申”工作,确保按照申报进程完成阶段性任务。加快推进城镇上山和农民进城工作。全面落实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推进会精神,引导城镇、园区、产业向坝区边缘适建山地发展,坚决保护坝区优质耕地。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

(八)着力抓民生促和谐,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同步调整养老保险待遇标准、失业补助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优先发展教育。巩固提升“两基”成果,扩大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生活补助范围。落实滇西边境山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共同推进计划。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校舍7.35万平方米,加固改造9.82万平方米。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办好职业教育,重视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做好民族中专申报职业技术学院、丽江师专升本工作。加强教育交流合作,加快云南师范大学丽江国际学院、昆明医科大学丽江学院、云南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建设。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乡、村、社医技人员三年培养计划。抓好市人民医院申报三级甲等医院工作,完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昆明医科大学附属丽江医院,加快市儿童医院、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等项目前期工作。巩固新农合参合率,提高筹资标准。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推动文化体育发展。完成市图书馆、青少年宫建设,建成40个全民健身基础工程、17个体育文化广场,启动市博物院二期工程和市游泳馆建设。实施14.5万户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5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10万人次以上,推进社会保险“一卡通”。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410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万户。加强社会管理。严格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食品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组织建设,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积极推进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区建设。做好信访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建设。推进宁蒗“6·24”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继续办好十件惠民实事。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本领。完成五年目标和今年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能力。

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规划,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

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政事和政社分开。加快培育经济类、慈善类、公益类、服务类社会组织,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并联审批。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督查、监察和审计工作,强化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严格行政问责。

改进作风,强化工作落实。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及省委、市委实施办法,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组织实施“服务基层年、项目落地年和作风转变年”系列活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话风,开短会、发短文、讲短话,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创新力。

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加大源头治理和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落实廉政准则,勤勉尽责,清正廉洁,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来,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建设丽江、发展丽江、繁荣丽江、保护丽江新局面,为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丽江市 政府工作报告 丽江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