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5-23 08:00:10 阅读: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2007年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2007年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碑林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碑林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扎实推进“五宜”城区建设,坚定不移转方式,脚踏实地调结构,全力以赴惠民生,凝心聚力促和谐,区域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2011年预计达到409.5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先后突破10亿元、20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26.76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大力实施“退二转三”战略,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88%,在全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加快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万达广场、怡丰城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投用,苏宁电器、华润万家、人人乐等零售连锁型企业不断增多,商贸业持续繁荣;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金融、旅游、咨询、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南大街、长安路、雁塔路等产业集聚地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迅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年预计达到337.42亿元,年均增长17.7%

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实施重点建设项目164个,完成投资395亿元,其中竣工项目49个,投资过亿元项目104;储备重点建设项目92个,概算总投资962.14亿元。新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8家,实际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引进内资101.25亿元。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00亿元,累计投资达到1087亿元,年均增长26.9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特色经济发展迅速。建成商务楼宇52栋,入驻企业2100余家,其中松下、惠普等世界500强企业32家,国内知名企业80余家,平均入驻率达83%,注册资本金超过30亿元,楼宇经济规模进一步壮大。创建特色街区16条,其中中国著名商业街1条,中国特色商业街2条,西安特色商业街3条,特色街区档次不断提升。陕西动漫产业平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成为西安六大产业聚集区之一,已入驻动漫类企业50余家。与高陵、临潼签订产业园框架协议,储备项目35个,园区经济稳步推进。

(二)坚持以优化环境为导向,城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拓宽、打通各类道路25条,改造、新增道路面积2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3亿元,“四横十一纵”的道路格局基本形成。全力支持地铁建设,2号线碑林段拆迁任务圆满完成,3号线拆迁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提升道路24条,改造建筑立面686栋。加强市容环卫建设,投入6100余万元,建成公厕71座、垃圾压缩站18座,购置环卫车辆34台,新建、改建保洁员公寓25座,面积9158平方米。

旧城改造工作大步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辖区所有城中村整村拆迁,其中17个城中村已全面回迁,剩余5个城中村安置楼主体全部封顶;完成7个棚户区的整体拆除,其中东窑坊等3个棚户区已回迁安置,张家西村等4个棚户区安置楼正在加快建设。东大街综合改造进入冲刺阶段,已完成90%的拆迁任务、51%的回迁安置,新建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东门商贸中心项目建成投用,万达新天地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东大街被授予全国首批“中国重点示范都市商圈”。以旧民居、旧街区、旧厂房为主体的旧城综合改造摸底工作全面完成,新西里二期、边家村三期等项目相继启动。

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扎实开展“四城联创”工作,为西安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全市率先荣获省级文明城区称号。制定了《巩固提升创卫成果长效管理办法》、《城市环境容貌秩序日常管理工作标准》等制度,实施城管“标准化执法”,推行“城管+商户”共建共管模式,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超额完成“三年大植绿”任务,栽植大树587棵,建成绿化小广场44个,绿化覆盖率达39.9%。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逐年下降,城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坚持以协调发展为目标,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局面。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着力加强校舍基础建设,累计投入3.54亿元,新建学校4所,改建学校12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办学条件极大改善。继续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全市率先通过“双高普九”验收,省级示范性、标准化高中和省级示范小学、幼儿园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中、高考升学率屡创新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免除义务教育段学杂费6475万元,为11400余名城市低保户子女和农村户籍学生减免课本费,教育惠民政策全部落实。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投入4600万元对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进行改扩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面推行药品“三统一”和政府办医疗机构“零差价”销售,门诊药品费用下降20%;大力实施国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真执行“五免”等惠民政策,居民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东关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其他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深入推进社区建设,建成各类社区服务设施65个,总面积1.5万平方米;率先推行“三位一体”社区工作体制改革,社区管理日益规范化、精细化,“星级社区”比例达3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累计建成全民健身路径120条。坚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人口性别结构趋于平衡。加强“1+X”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26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扎实开展“双拥”工作,荣获省、市“双拥模范区”七连冠。人事、物价、档案、交通、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民武装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四)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居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不断强化民本意识,着力为居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35.2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预计达到26517元,年均增长19.58%

就业创业工作卓有成效。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拓展就业空间。投入1031万元,建成辐射全区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举办170次专题招聘推介活动,帮助6万余人实现就业。建成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基地36家,完成就业培训1.6万人。大力开展创业帮扶工作,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0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累计7.6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参保和扩面人数均超额完成指标任务,居全市前列。坚持低保动态管理,在全市率先实施“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75亿元。大力实施“朝阳工程”、“夕阳关爱工程”等救助活动,发放教育资助、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金共2220万元。廉租住房累计保障家庭3493户,发放租金补贴856.1万元。大力扶持慈善事业发展,区慈善会累计筹集发放善款670余万元,救助3600余人次。

平安碑林建设深入开展。建成区信访接待大厅,健全区级领导接待日、包抓案件等制度,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化解疑难积案,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年”主题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几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投入1.6亿元建设“天网工程”,大力构筑立体防控网络,提升治安防范水平,保持对各类犯罪的高压态势,圆满完成奥运会、世园会等重要时期安保工作任务,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五)坚持以提升效能为重点,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1031件建议和提案得到及时办理,办结率100%。积极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务,顺利启动“六五”普法工作,依法治区深入推进。修订区政府工作规则,规范决策程序,积极开展“问计于民”等活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了“述廉”、“考廉”、“廉政谈话”等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案件,推进廉政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妥善处置汶川地震、问题奶粉、流感疫情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拓宽政府融资渠道,成立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东大街综合改造等融资8.58亿元。深入开展“环境提升年”、“满意在碑林”主题年活动,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各位代表,几年来,碑林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国家和省市级荣誉400余项,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工作,离不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的贡献和付出。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努力工作在各行各业的碑林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地单位、驻区部队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科技、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还未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政府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各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管理还需进一步创新;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亲民便民、富商安商的公仆意识不够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区政府将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和总结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一是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思路先行。思路决定出路。我们主动将碑林的发展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大格局中思考和谋划,依托区位优势、资源要素和发展基础,确立了在产业升级中转变方式,在特色经济中打造品牌,在旧城改造中完善功能,在改善民生中凝聚力量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为区域发展探索了新路子。通过把握区情,理清思路,保障了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促进了碑林发展进入全面提速、加快转型的新阶段。

二是实现加快发展必须开拓创新。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争先进位的关键所在。我们直面制约碑林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直面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占地少、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楼宇经济、特色街区经济和动漫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碑林特色的发展之路。举措的创新,促进了发展难题的破解,增强了发展动力和后劲,实现了碑林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争先进位。

三是促进和谐发展必须改善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察民情、听民声、集民智、顺民意,认真落实惠民政策,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在旧城改造、社区建设、文化教育、卫生服务、平安创建等方面办成了一些深受广大居民群众欢迎的大事、实事。为民、惠民、安民政策的落实,既提高了居民群众生活水平,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又凝聚了强大合力,夯实了和谐发展的根基。

四是保障率先发展必须狠抓落实。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在于落实,对于区县政府,抓落实与作决策同等重要。我们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核心,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重大决策与工作部署,逐步建立起领导包抓、目标考核等一系列抓落实的机制,在全区营造了扑下身子抓落实、沉到一线促发展的工作氛围,增强了工作实效,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了全市各区县前列。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五宜”城区,构建和谐碑林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全国发展的主线,我区经济社会也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西咸一体化和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步伐加快,陕西和西安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同时,碑林区清晰的发展思路,坚实的发展平台和良好的发展大环境,为谋求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可以预见,未来五年碑林将进入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城区的重要机遇期。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五宜”城区的奋斗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区综合功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市前列!

围绕这个总体要求,到2016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达到754.4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达到6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达到74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533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7.95‰和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重点,认真审视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以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品牌化为方向,以现代商贸、高新技术、文化创意和旅游休闲产业为主导,以商务楼宇、特色街区和园区经济为载体,加快第三产业业态转型、层次升级,增强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和带动功能,着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产业从小到大的倍增、从低到高的提升、从优到强的跨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提高投资质量效益,在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加快项目建设和推进招商引资并重,根据“大拆迁”到“大建设”的区情变化,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策划包装并实施一批拉动消费增长、完善城区功能、凸现产业价值的重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辐射强、后劲足的重点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国内百强企业,形成梯次推进、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格局,激发经济活力,壮大经济总量,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效益的发展。

三是着眼城市功能完善,在推进城区建设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市场化运作和政府融资相结合,加快城市建设,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步伐,推进以旧民居、旧街区、旧厂房为主体的旧城综合改造,增强城区承载能力;精细化实施城市管理,重点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深入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进程,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高品质城区。

四是统筹区域文化资源,在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发展强区转变。以文艺路演艺基地和陕西动漫产业平台为依托,积极发展演艺、传媒、出版、印刷、广告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引进龙头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突出社会性、群众性和时代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

五是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之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全民创业,积极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好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促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提升教育、卫生、体育、老龄等社会事业发展质量,让生活在碑林的居民群众安居乐业,更加幸福。

六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在营造和谐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源头治理,拓宽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构建多元化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网络,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深化和谐社区建设,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居民群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倡导文明新风,增强社会诚信,全面提升城区文明化程度。

三、201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不动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保持碑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3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5亿元,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95亿元,同比增长1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1.38亿元,可比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95元,同比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出生率分别控制在4.5%7.9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坚持项目带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好项目的带动作用。

扩大投资规模。围绕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导向、投资重点,以及我区“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继续实施一批促进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点建设项目,积极储备一批有利于碑林长远发展的前期项目,努力实现项目总量增加、质量提高、接替有序的良性循环。实施重点建设项目92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27个,竣工项目10个,完成投资66亿元。

加快建设进度。创新重点项目管理办法,严格控制项目建设周期,协调好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努力为重点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按计划完成建设进度。做好清和大厦、新兴新庆坊等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力争项目尽快开工;加快推进泛太平洋大厦、省人民医院住院大楼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万达新天地、名族大厦等项目竣工投用。

拓宽资金渠道。充分利用金融政策,主动加强与银信部门的合作,积极搭建银企合作桥梁,争取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积极推介和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参与碑林重点项目建设及招商运营,缓解项目资金压力。挖掘政策资源,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强对接和配套,更多地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支持,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深化招商引资,注入经济发展新活力。

坚持从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出发,招大引强、招商选资,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创新招商思路。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以城改商业项目为重点,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为目标,鼓励引导企业和资金投向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领域,吸引更多的客商来碑林发展,推动更多的资本向碑林集聚。注重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学习、引入先进地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提升招商质量和引资水平。

灵活招商方式。借助国内外知名投资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和地区、行业商会的人脉优势,建立健全“招商智库”,开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推进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围绕优势产业、特色经济和园区经济,采取小分队招商、登门招商、定向招商等形式,着力引进符合我区产业政策,带动力强、财税贡献大的项目。积极参加西洽会和省市举办的招商活动,推介项目,推介碑林。

提高招商实效。以项目落地为目标,加强与新加坡、香港等重点地区客商和沃尔玛、苏宁电器等重点企业的联络,做好皇城商业广场、西部招商广场等重点招商项目的包装、推介,确保招商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及时掌握境内外投资信息,健全完善客商信息库、项目信息库,做好招商项目的收集、包装和推介工作。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500万美元,引进内资24亿元。

(三)发挥区位优势,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立足区域商贸、科技、旅游、文化等优势,坚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业态转型和效益提升。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依托怡丰城、立丰国际购物广场等现有和在建的商业设施,积极发展以连锁加盟、专营店、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商贸业态,走专业化、品牌化路子,形成特色鲜明的商贸品牌。抢抓地铁2号线贯通的机遇,加强永宁门、南稍门、省体育场站点的商业网点规划和业态配套,加快中贸广场、珠江时代广场等轨道枢纽型商业中心建设,把地铁的“客流”转化为“商流”和“财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陕西动漫产业平台创建国家级产业示范区为契机,加大对动漫及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扶持力度,办好中国西安第二届原创动漫大赛,全力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加快推进文艺路演艺基地的开发建设,启动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征收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演艺、文化商贸、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区域文化传媒资源集中的优势,依托陕西日报社、西安报业传媒集团、华商传媒集团等单位和企业,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告营销等相关产业,打造区域文化产业新增长点。

积极发展其他服务业。启动“环建大创意设计产业带”建设,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新平台,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主动对接《西安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行动方案》,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大碑林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塑造旅游品牌。以南大街、长安路等初具规模的电子信息、银行保险等产业为依托,加快发展信息软件、法律咨询、金融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四)挖掘潜在资源,做优做强特色经济。

以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为依托,在特色上想办法,在规划上下功夫,在运作上求突破,努力打造具有碑林特色的经济品牌。

加快商务楼宇建设。充分把握旧城改造机遇,以长安路CBD等项目建设为重点,继续开发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高端商务楼宇。更新完善商务楼宇库,实施楼宇动态管理、分类培育,引导楼宇业主明确楼宇定位,促进现代服务业向楼宇聚集,着力打造现代金融大厦、总部经济大厦,提升商务楼宇的规模和档次,提高楼宇经济效益。

壮大特色街区规模。发挥雁塔路IT产业一条街等成熟特色街区示范引领作用,注重业态定位,突出经营特色,积极培育竹笆市、柏树林等集旅游、购物、休闲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坚持市场化运作,以街区基本形成的业态为基础,大力引进品牌企业,着力发展西荷餐饮休闲街、皇甫庄时尚街区等新兴特色街区,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特色街区网络。

稳步发展园区经济。按照“工业入园、商业留区、科学规划、配套发展”的思路,加强沟通协调,完善高陵、临潼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储备符合园区产业要求、投资总额大、附加值高的优质项目,引进有带动力和辐射力的核心企业,推动园区主导产业的集聚。

(五)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区服务功能。

统筹推进城区有机更新,促进区域环境更加优美,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打造现代宜居城区。

大力推进东大街综合改造。做好大差市至钟楼段的道路整体拓宽改造工作,完成西安烤鸭店、端履门东南角等3个地块的房屋征收,推进炭市街至公安碑林分局段、大差市东北角、尚俭路西北角等地段的建设。东门里商贸中心实现全面运营,万达新天地项目建成并开业。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商气、人气的凝聚,确保东大街综合改造取得预期效果。

扎实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加快安置楼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回迁小区。完成祭台村、旅馆村等5个城中村的回迁安置,安置群众3022户、7400余人。完成朱雀东坊、曹家巷等棚户区的房屋征收和新庆村安置楼主体建设,实现张家西村、张家五村居民全部回迁安置。

全面推进旧城综合改造。坚持把旧城综合改造作为城区有机更新的重要部分,作为完善城区服务功能的重要抓手,力争在项目实施上有大的突破。完成10处旧民居、旧街区、旧厂房旧城综合改造项目的调研论证和规划编制,加快新西里二期、太白商厦等项目建设进度,提前开展招商引资。

(六)加强城市管理,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从居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出发,加大城区环境整治力度,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优化城区环境。推进“四城联创”,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抓好城区主干道、旅游景点、商业街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强化背街小巷环境提升,确保市容环境干净整洁。继续实施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建设50个屋顶绿化点,完成太乙路、建设东路等4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

提升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将“城管+商户”工作机制延伸至二、三类道路。加大建筑垃圾清运秩序整治力度,加强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行为的治理,切实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加快环卫设施升级改造,投入600万元,新建垃圾压缩站2座,更新一批环卫和绿化管护车辆,提高机械化保洁率。继续改善保洁员居住、生活条件,新建保洁员公寓2座。

深化生态建设。加快“低碳城区”和“环保满意城区”创建步伐,以大气、水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严格污染源头控制,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促进城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狠抓节能减排,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推动企业和重点行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确保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

(七)注重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多措并举,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社会事业领域,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精神文化需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1140万元,新建、改建幼儿园2所。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雁塔路小学教学楼、市三中综合改造项目,完成建国路小学、西安铁五小等教学楼新建项目。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大学区”管理模式,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加大柏树林、太乙路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国家和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力度,全面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丰富社区卫生服务内涵,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推行“双向转诊”制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中型医院的业务互动。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加大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力度,开展食品市场专项整治,保障居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升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水平,重点抓好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达标工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乐民文体行动”等公共文化示范活动,形成面向大众、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全力打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积极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实施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化工程,推广应用“社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和“三维仿真城市管理服务系统”,丰富社区建设内涵。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快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度,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提升居民群众科技素养。人事、物价、人防、档案、交通、人民武装等工作也要积极开展。

(八)更加重视民生,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按照民生政策全面落实、民生资金优先安排、民生承诺加快兑现的要求,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问题。

继续扩大就业创业规模。全面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就业服务机构和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以大学生、城改回迁居民和就业困难人群为重点,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就业、创业公共服务能力。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0万元以上,新建4个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150人。

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积极探索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社保范围新模式,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21.43万人,养老保险扩面1.68万人,城镇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分别参保5.54万人、4.4万人、3.31万人、3.56万人。积极做好城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加强低保动态化管理。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新建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加大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力度,新增廉租房租金补贴250户。积极支持区慈善会筹集善款、善物,充分发挥慈善的救助补充作用。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和“三无”区创建活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抓好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杜绝较大及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强化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社会治安复杂地区的整治力度,严打黑恶势力及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九)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按照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要求,依法行政、高效施政、廉洁从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决议,提高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以《行政强制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为重点,广泛开展法制学习,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政策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肃惩处违法行政行为,促进依法行政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提升服务效能。健全首问负责、服务承诺、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网上公开申报、受理、咨询和办复,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按照“一门受理,一口收费,一厅服务,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积极整合便民、投资、审批等方面行政管理资源,高标准建设碑林区政务中心。

建设廉洁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制度改革,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加强对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增强监督实效。

各位代表!碑林正处在全面提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新的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奋发有为的高昂志气,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为再创碑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碑林 政府工作报告 碑林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