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浅谈促进农民增收对策建议会员分享

来源:朗基文库网 时间:2023-06-14 19:09:02 阅读:

内容摘要: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11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三农问题被提升到“重中之重”位置,其核心就是要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旬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11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三农问题被提升到“重中之重”位置,其核心就是要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浅谈促进农民增收对策建议会员分享,供大家参考。

【调研】浅谈促进农民增收对策建议会员分享

浅谈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11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三农问题被提升到“重中之重”位置,其核心就是要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旬阳持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涉农产业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757元,较上年增加846元,增长14.3%,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主要支撑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929元,增长16.9%,占纯收入的比重为58.15%。增收因素:一是采取强化劳动力培训,加强劳务引导输出等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农民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7万人,完成技能培训2500人,创劳务收入12.56亿元。二是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三是务工工价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更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务工的积极性,带动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家庭经营性收入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132元,增长13.7%,占比重为31.55%。增收因素:一是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烤烟、畜牧、蔬菜、魔芋等骨干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核桃、狮头柑、樱桃等林果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发展,培育三农经济实体75个,新发展农业合作社38个,提高了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三是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村个体、私营、民营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

财产性收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99元,增长4.9%,占比重为2.9%,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但所占比重较小,对农民收入贡献份额偏低。增收因素:随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盘活土地、林权、房产等家庭财产资源,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空间。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了农民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补充了农民增收空间。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497元,增长2.4%,占比重为7.4%。增收因素:一是对农民的各种补助、补贴力度不断加大,通过粮食直补、农业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真金白银”,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不断增长。二是随着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完善,农民在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补贴不断提高,缓解了农民负担。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

(一)自然条件的制约。旬阳山区地形决定了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尽管近年来,政府持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开展了农田水利、乡村公路、农电改造、人饮解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但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没有改变,制约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

(二)农业产业结构欠合理。这是农民收入不能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主要变现在:一是农业内部结构制约,农村一直没有摆脱种植业的束缚,种植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二是种植业名、特、优、新、高效优质品种比例偏低,规模较小,整体效益不高。表现在:一般性品种多,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产业化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农民文化素质的影响。农业经营水平的改善,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农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都直接或间接取决于农民素质的高低。我县农民总体上文化素质偏低,只会“种庄稼”、不会“做生意”,小农意识较强,加之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存在“兼营化、女性化、老龄化、低文化”现象,从而导致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差,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农业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难以实现大幅度增长。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以转移农民为重点,做强劳务产业。从近几年农民收入构成及调查了解情况来看,劳务产业始终是山区农村家庭增收的主渠道。“十二五”期间,应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快农民转移步伐,把劳务产业作为全县农民增收主导产业(措施)来抓。工作重点应放在做好就业衔接及抓培训提素质上,实行有组织订单式劳务输出,做好后续配套服务。整合“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项目,围绕务工实用技能、安全防范及法律维权等项目,对农村新生代劳动力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建议镇村两级对外出务工家庭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统计造册,加强帮扶,缓解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增强市场主导意识,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产业配置。二是加快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加速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引导农民入园务工或经营相关配套产业,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继续稳固烟、畜等传统产业,不断壮大魔芋、蔬菜、黄姜、中药材等后续产业,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快本地名、特、优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促进农民增收。

(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为农民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和拓宽增收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发展餐饮、商贸、运输、建筑等产业,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在申请办证、税费减免、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

(四)组织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切实需求,以服务农业和农民为宗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工作。加强企业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园区+基地+农户”的形式,对关联农产品生产技能进行专项培训。通过组织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及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优化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基层网络建设,向广大农民传授新技术、新品种等知识,提高推广普及率,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实现素质增收。

推荐访问:浅谈 农民增收 对策 【调研】浅谈促进农民增收对策建议会员分享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